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觀察工具彙編

格式
docx
大小
64.93 KB
頁數
36
上傳者
Mars Tse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6-11,离现在 6 13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

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


目錄

前言 3

工具1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5

工具2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教學觀察表 7

工具3、軼事紀錄表 11

工具4、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12

工具5、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13

工具6、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14

工具7、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15

工具8、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16

工具9、教學錄影回饋表 17

工具10、省思札記回饋表 19

工具11、「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20

工具12、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22

工具13、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23

工具14、高效能教師-觀察紀錄表 25

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28

觀察工具參考來源 29



前言


下列表格為目前進行公開授課使用之工具彙整,可僅使用培訓課程教授之觀察工具,亦可依觀察焦點選擇其他觀察工具使用。

  1. 授課教師如何形成觀察焦點?

可依以下方式形成與確定觀察焦點:

  1. 從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2. 從教師知識來加以檢視。

  3. 從教學行動與推理的過程來思考。

  4. 從學校、社群、教師個人推動或實施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創新來思考。

  5. 從教師個人的課程設計、教學轉化、教學經驗、學生特性、課堂師生互動及學習脈絡來思考。

  6. 依學生基本學力檢測結果作為觀察焦點:針對不同內容向度、能力指標內容,進行全國或所屬縣市與各校之試題答對率的比較,挑選想設為觀課焦點的項目。

  7. 其他。

  1. 請自行設計或參用以下觀察工具,可依觀察焦點使用部分欄位或某規準,不必完整使用該附表,亦可兩種以上工具兼用。

觀察工具名稱

特色

  1. 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1. 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1. 軼事紀錄表

  1. 依時間順序,簡要地將教室中所發生的事件簡要地記錄下來。

  2. 可用於捕捉與記錄大量的教與學現象,並可依據觀察焦點不同,記錄各種類型的課堂事實。

  3. 可使用在各種教學情境、教學領域、教學場域。

  1. 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說話發起者與對象的情形。

  2. 可瞭解教師語言的偏向及學生的參與程度。

  3. 可強調發訊者與收訊者的語言溝通及其類型。

  1. 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活動。

  2. 依不同時間段紀錄,可蒐集不同學生在不同時間段的專注情形。

  3. 須先界定在工作中的行為內涵,例如:閱讀、傾聽、回答問題、在座位上做作業、合作完成小組工作等。

  1. 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的移動情形。

  2. 可瞭解教師移動對班級控制、學生注意力的影響,以及顯示教師的偏好。

  3. 可瞭解學生移動與專注學習的關係。

  1.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教師教學風格。

  2. 透過語言交互作用之分類,作時間線標記及統計分析。

  1. 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1. 適合記錄課堂產生的特定類型口語內容。

  2. 可使授課教師瞭解課堂產生的口語歷程。

  1. 教學錄影回饋表

  1. 適合記錄各種類型的課堂事實。

  2. 可重複播放,故能更為大量且細緻的記錄教與學現象。

  3. 可於回饋會談中,共同觀賞每一教學片段並作深入分析。

  4. 錄影前需先經過授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同意。

  1. 省思札記回饋表

  1. 由授課教師定期對教學經驗與教學問題做日記式的記錄,有決定記錄內容的自由。

  2. 可揭露授課教師關注的焦點,引導觀課人員做教學觀察與回饋。

  1. 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使用。

  1. 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實施學習共同體使用。

  1.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提供,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為觀察重點。

  1. 高效能教師的觀察紀錄表

以「高效能教師的七個成功訣竅」為觀課規準。



工具1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層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A-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

A-1-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並研擬課程與教學計畫或個別化教育計畫。


A-1-2依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選編適合之教材。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A-4-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A-4-4 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課程。(選用)

B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工具2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教學觀察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教學目標

學生經驗



背景說明:

先備知識:

教室情境:

座位安排:


教學活動

觀察前會談



會談時間:

評量工具:

觀察工具:

觀察焦點:


層面

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或技能。


A-3-3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4-1說明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A-4-3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A-4-4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A-4-5澄清迷思概念、易錯誤類型,或引導價值觀。


A-4-6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


A-4-7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A-5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A-5-3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5-4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A-5-5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A-5-6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A-5-7使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


A-5-8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實施教學活動。


A-6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6-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A-6-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A-6-3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A-6-4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A-7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A-7-1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A-7-3根據學生評量結果,適時進行補救教學。


A-7-4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B

B-1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

B-1-3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B-1-4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B-1-5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或偶發狀況。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2-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B-2-2布置或安排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

B-2-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B-2-4教師公平對待學生。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B-4-3敏察標籤化所產生的負向行為,採取預防措施與輔導。



可根據特定學科教學行為需求,另行增列評鑑層面、指標和參考檢核重點,作彈性組合。舉例如下:

層面

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有效引導實驗或實作活動

-1 實驗器材或實作材料準備周延。


-2 實驗或實作內容講解清楚(包括安全守則講解)。

-3 確實掌握實驗流程或實作步驟(含實驗器材操作正確)。

-4 引導學生正確蒐集數據或資料。




工具3、軼事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時間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備註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工具4、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教師對學生」語言流動-觀察統計

二、內容分析

□1.學生性別

( )人次/

□1.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_____

□2.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有特別喜好

 分析:_______________

□3.其他

 分析:_______________

( )人次/

□2.學生座位

前方

( )人次/

□1.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

□2.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有特別關聯性

 □(1)偏重前方座位的學生

 □(2)偏重中間座位的學生

 □(3)偏重後方座位的學生

 分析:_________

□3.其他

 分析:__________

中間

( )人次/

後方

( )人次/

□3.發起對象

教師發起

( )人次/

語言流動發起對象分析

□(1)教師發起的次數較多

□(2)學生發起的次數較多

□(3)教師或學生發起的次數無明顯差異

 分析:__________

學生發起

( )人次/

□4.其他:



1.須一併檢附「語言流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工具5、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觀察統計

□1.時間

(可自行增列)

  1. 第一輪觀察時間:

     

A專注認真共( )人 O非工作中共( )人

H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2)第二輪觀察時間:

     

A專注認真共( )人 O非工作中共( )人

H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3)第三輪觀察時間:

     

A專注認真共( )人 O非工作中共( )人

H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2.類別

(1)A專注認真共( )人次(/)(2)O非工作中共( )人次(/)

(3)H尋求協助共( )人次(/)(4)其他: ( )人次(/)

□3.個別學生

(可自行增列)

(1)(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現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 )次(/)O非工作中共( )次(/)

H尋求協助共( )次(/)其他: 共( )次(/)

(2)(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 )次(/)O非工作中共( )次(/)

H尋求協助共( )次(/)其他: 共( )次(/)

(3)(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 )次(/)O非工作中共( )次(/)

H尋求協助共( )次(/)其他: 共( )次(/)

二、內容分析

□1.(第一輪/第二輪/……)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2.A/O/H/……)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3.個別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4.其他:

1.須一併檢附「在工作中」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工具6、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內容分析

一、教師移動有特別顯著處,顯著面向為:(可複選)

(1)學生(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位、某一組或某一性別之學生)

(2)空間(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方位或組別)

(3)時間(例如移動發生偏好在某一段教學時段)

(4)其他:


二、教師移動原因:(可複選)

(1)教師移動與學生學習專注度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師移動與教學活動設計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師移動與班級經營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相關原因:


1.須一併檢附「教師移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工具7、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內容分析

一、師生互動類別分析

1.最顯著的類別為:(可複選)

1接納□2鼓勵□3使用

4提問□5演講□6指示

7批評□8被動□9主動

10靜止

2.其他:

二、教師教學風格分析

1.直接教學

推論說明:

2.間接教學

推論說明:

3.教學風格不顯著

推論說明:

4.其他:

三、最顯著類別、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

四、其他:

1.須一併檢附「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工具8、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1. 教學活動紀錄

  1. 資料分析

註:請自行依照需要調整表格格式和長度

工具9、教學錄影回饋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備課社群(選填)


教學單元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1. 授課教師課程教學之回饋:(例如:教學目標、教學清晰、教學多樣與多元評量等方面。)


  1. 授課教師班級經營之回饋:(例如:班級規範、學習情境、師生互動等方面。)


  1. 授課教師整體教學表現與專業成長方向之回饋:



工具10、省思札記回饋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1. 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事件或所遭遇到問題摘述:



  1. 授課教師覺得可以從中學習、反思或問題解決的策略:



  1. 回饋人員的評述或意見:



工具11、「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推動小組編製2013.2.28修訂


教學者姓名:科目、任教單元名稱: 觀察日期: 年 月 日

層面

評 鑑 標 準

評 鑑 項 目

文 字 敘 述

評量

滿

A

A-1

選用適用教學單元

A-1-1 教學主題與選用的合作學習法適配


使用的合作學習法是:  LT       






A-2

小組人數適切

A-2-1 小組人數合宜(2-6),能兼顧學生的參與機會與小組意見的多樣性






A-3

教室空間安排合宜

A-3-1班級採分組形式(座位)





A-3-2 小組與小組間距離合宜





-3-3 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彼此採面對面互動





B

B-1

教師講解合作學習方式和配合事項

B-1-1 說明學習目標(小組任務)






B-1-2 強調積極互賴





B-1-3 提醒個別責任





B-1-4 解釋成功標準或獎勵標準





B-1-5 說明期望的合作表現





B-2

教師隨時掌握並

適時介入

B-2-1 教師能巡視組間






B-2-2 教師能適時提供小組協助(介入)





B-2-3 教師能指導(提醒)學生與人合作的技巧





B-3

學生積極參與

B-3-1 所有學生都積極與組員互動

注意聽

幫助同學

鼓勵同學

發言討論

認真參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層面

評 鑑 標 準

評 鑑 項 目

文 字 敘 述

評量

滿

C

C-1

評量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C-1-1進行小組報告/小組結論/小考或統計達到成功標準的人數

期盼教師最後出的10題選擇能與本次學習範圍及任務有直接相關,並當場訂正以釐清概念,進行進步積分表揚。






C-1-2 給予小組表揚





C-1-3 評估小組運作效能:在課堂最後,預留時間給學生自我反省





                    軼事紀錄表

時間

活動或事件紀錄

備註



















自評簽名: 觀察人員簽名:


工具12、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1040312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內容: 觀課日期: 觀課者:

第 組學生互動紀錄

面向

1.全班學習氣氛

2.學生學習動機與歷程

3.學生學習結果

1-1是否有安心學習的環境?

1-2是否有熱衷學習的環境?

1-3是否有聆聽學習的環境?

2-1老師是否關照每個學生的學習?

2-2是否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2-3學生學習動機是否持續?

2-4學生是否相互關注與傾聽?

2-5學生是否互相協助與討論?

2-6學生是否投入參與學習?

2-7是否發現有特殊表現的學生?

(如學習停滯、學習超前和學習具潛力的學生)

3-1學生學習否成立?如何發生?何時發生?

3-2學生學習的困難之處是什麼?

3-3挑戰伸展跳躍的學習是否產生?

3-4學生學習思考程度是否深化?

課堂軼事紀錄

時間

教師教學引導

學生學習行為

備註
























































工具13、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紀錄表範例一

(校名:   ) 觀課紀錄表 (結構式)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單元名稱


觀課日期


1.學生上課狀況

1)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的程度如何?


2)學生有干擾課堂的行為嗎?情況如何?


2.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1)小組間互動情形如何?(熱絡狀況、參與程度)


2)小組討論是否聚焦本次課堂?


3)小組討論內容深度?


3.知識學習的情形

1)學生在課堂中對哪一個部分感到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困難之處?


3)真正有效的學習發生在什麼情境?


4.綜合建議




觀課人員: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範例

紀錄表範例二

(校名:   ) 觀課紀錄表 (半結構式)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單元名稱


觀課日期



教師

教學行為

學生

學習行為

觀課者

想法

1.學生學習的發生點








2.學生學習的困難點








3.其他








我最欣賞這堂課的三項優點








工具14、高效能教師-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觀課人員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本次教學為第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

_________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訣竅/檢核重點

(請勾選符合之項目)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具體事實說明」必填但字數不限)

1.發展能連貫並連結學生學習進展的課程

1-1.學習進展:實施完善、連貫的學習進展

  • 1-1-1教學內容精確

  • 1-1-2課程具清晰性 

  • 1-1-3課程順序合乎邏輯 

  • 1-1-4課程、教學及評量對應良好

  • 1-1-5能整合課程內涵

具體事實說明:

1-2.學習連結:將學習連結到學生的生活和大概念

  • 1-2-1能連結學科大圖像/其他學科

  • 1-2-2能連結學生生活/先前學習經驗

具體事實說明:

2.運用策略、資源與科技促進學習

2-1.學生中心策略:透過學生中心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習

2-1-1能使學習視覺化和具體化 

2-1-2能積極吸引學習者

具體事實說明:

2-2.資源和科技:提供資源和科技來支持學習

2-2-1科技和資源能幫助學習 

2-2-2良好地運用科技與資源的課堂環境

2-2-3能讓科技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具體事實說明:

3.營造安全、尊重、組織良好的學習環境

3-1.課堂流暢:順利和有效地管理教學時間和非教學事務

3-1-1能引導安全、尊重、協作的互動,並使教學時間最大化的課堂 

3-1-2增加連結來改善學習

3-1-3能讓課堂流暢

具體事實說明:

3-2.課堂互動:有效管理學生行為,培養尊重和協作的氣氛

3-2-1班級組織良好 

3-2-2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3-2-3建立尊重的課堂環境

具體事實說明:

4.安排具挑戰性且嚴謹的學習經驗

4-1.挑戰文化:促進堅持和高期望的氣氛

4-1-1能建立學生的自我控制 

4-1-2能培養學生學習毅力

具體事實說明:

4-2.教學挑戰:提供挑戰和差異化的學習經驗

4-2-1能配合學生現有的能力表現給予學 習挑戰

4-2-2能滿足學生個別差異

具體事實說明:

5. 激發互動與重思考的學習

5-1.互動文化:促進豐富的互動文化

5-1-1鼓勵學生參與課堂

5-1-2提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5-1-3兼具個別學習與合作學習

具體事實說明:

5-2.參與程度:促進有思考和目的性的學生參與

5-2-1課程連結學生生活經驗,並確保具目的性

5-2-2 引導學生解釋、推理、演示與辯證所提出的理由或想法

具體事實說明:

6.建構創意與問題解決的文化

6-1.創意性文化:強化具有創意和探究的學習環境

6-1-1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6-1-2採用學生中心的學習方法

具體事實說明:

6-2.解決問題的環境:提供鼓勵創意和問題解決的學習經驗

6-2-1能營造解決問題的環境

6-2-2能使學生學習思考聚焦並引導為清 楚明確的結論、精煉的概念或具體的看法 

6-2-3能使學生深入思考進而激發創意

具體事實說明:

7.提供能引導和提示教與學的檢視、評量和回饋

7-1.回饋引導學習:提供回饋來引導並支持學生的學習

7-1-1提供回饋引導學習 

7-1-2運用有效的回饋 

7-1-3深化回饋的價值

具體事實說明:

7-2.形成性評量:依據形成性評量的資料來調整教學

7-2-1善用形成性評量 

7-2-2提供具體明確的回饋

7-2-3蒐集學生在學習中有意義的資料

具體事實說明:



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一 、 本人  (以下稱甲方) 意 □不同意    教師(以下稱乙方)於      日進行公開授課時,由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            對本人拍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在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拍照、錄音及錄影(請擇一勾選

可拍攝課堂,但照片、影片中不得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可拍攝課堂,但影片中僅可出現甲方的聲音,不可出現影像。

可拍攝課堂,照片、影片中可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二 、甲方同意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對本人進行個別訪談。

如同意進行個別訪談,甲方 □同意 □不同意 乙方及觀課人員對個別訪談的過程進行拍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錄音錄影(請擇一勾選

不可拍攝臉部,亦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但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亦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上述同意之拍攝或訪談資料僅供教學研究之用,不得挪為他用或任何商業用途。

本人(簽章

法定代理人(簽章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觀察工具參考來源

表格名稱

參考來源

  1. 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軼事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教學錄影回饋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省思札記回饋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 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分組合作學習計畫網站

  1. 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

計畫辦公室網站

  1.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觀議課實務手冊》

  1. 高效能教師的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