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工具表——規劃與設計階段檢核表

格式
docx
大小
62.02 KB
頁數
1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23,离现在 4 18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一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

資料來源:

  1. 方德隆、蔡文正(2006)。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工具設計與實施之研究課程研究,2(1), P.1-30

  2. 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課程實務工作手冊

  3. 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普通高中課程規劃及行政準備手冊



工具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規劃階段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向度

指標內容

符合程度

補充說明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1-1-1.學校能有計畫的向教師宣導課程發展







的願景與方案。

一、課程宣導與專業發展

1-1-2.學校能依據學校課程發展的願景及教師專業需求,辦理相關的研習活動。





1-1-3.教師能積極參與課程發展的專業研習活動。(例如:校內外與課程發展有關之研習課程,包含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專業研習,課程理論與實務的研討)






1-2-1.學校課程發展的組織健全,分工明確,且正常的運作。






二、組織建置、運作與成員參與

1-2-2.學校課程發展組織成員,具有代表性





1-2-3.定期召開學校課程發展組織會議,並





依多數共識作成決定。

1-2-4.學校課程發展組織與其他行政單位,能相互配合運作。






1-2-5.校長與行政同仁,能積極參與學校課程發展組織的運作。






三、情境分析

1-3-1.學校課程計畫的擬訂,能考量教育法令、學校願景、教師專長、社區特性、學生需求等背景資料。






1-3-2課程發展的規劃能考量與學年領域間的統整與銜接。





四、行政資源支持

1-4-1.學校能提供學校課程發展組織規劃課程時,所需要的資源。






1-4-2.學校能提供各項支援與諮詢管道。








可以改進的做法是:

工具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設計階段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向度

指標內容

符合程度

補充說明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一 、 學年、領域小組的運作與聯繫

2-1-1.成立學年課程設計組織,設計學年課程。






2-1-2.學年課程設計組織的成員,能定期或不定期聚會溝通,使學年的課程計畫獲得多數認同。





2-1-3.學年課程設計組織,能與課發會、領域小組及相關行政人員,定期開會,以掌握時程與進度。





二、計畫架構與課程目標

2-2-1.各學年課程計畫能包含設計理念、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評量活動。






2-2-2.各學年課程計畫能依據學校課程發展的願景。





2-2-3.各學年課程計畫能兼顧學校課程目標、年級階段學習目標、領域課程目標間,形成相互銜接的關係。






2-2-4.各學年課程目標,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意層面的具體目標。





2-2-5.各學年課程計畫的內容,能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





2-2-6.各學年課程計畫,能符合年級階段能力指標。





三、教學策略與資源

2-3-1.教材設計透過蒐尋、分析與選擇,內容呈現適當且實用。






2-3-2.教材組織與選擇能考量銜接統整,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2-3-3.實施學年課程計畫,各項資源能滿足需求。(例如:人力資源、社區的協助、教學設備、行政服務與支援)





2-3-4.依據課程內容,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習者的興趣。





2-3-5.配合教材性質,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持續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四、學習評量

2-4-1.評量的內容能評量出學習者所要學習到的基本能力。






2-4-2.設計生活化與適性化的評量內容,兼重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的安排。





可以改進的做法是:

工具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實施階段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向度

指標內容

符合程度

補充說明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一、教學前準備

3-1-1.教師對課程內涵的瞭解與詮釋,符合課程設計的理念。






3-1-2.教師能事先備妥, 與課程有關的教材、空間、設備及社會資源。





3-1-3.教師能依據教材內容,研擬教學策略。





3-1-4.教師能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行為。





3-1-5.教師能向家長說明課程實施的內容,並獲得支持。





二、教學實施與檢核

3-2-1.教師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能達成課程目標。






3-2-2.教師能運用教具,幫助學生學習。





3-2-3.教師能協同教學,進行有效教學。





3-2-4.教師運用的評量方法與工具,能符合課程目標與內容。





三、教學自省與研討因應

3-3-1.教師透過學生的表現與反應,完成自我的教學省思。






3-3-2.教師的自省結果,能回饋教師的專業成長面向。





3-3-3.教師的自省結果,能回饋到課程內容與教學實施的修正。





3-3-4.學年組織能研討課程實施問題,相互提供建議,解決課程實施問題。





3-3-5.根據評量結果,擬妥補救教學。





可以改進的做法是:

工具4: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結果階段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向度

指標內容

符合程度

補充說明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一、教師課程實施滿意情形

4-1-1.對於課程實施的結果,感到滿意。






4-1-2.教師樂意並有信心推動下學期的課程。





4-1-3.課程實施的結果,合乎教師預期的想法。





二、學習結果滿意情形

4-2-1.學生學習課程之後,多數能達到分段能力指標。






4-2-2.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能維持一定的參與意願。





三、學習結果回饋與修正運用

4-3-1.教師能依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檢討與修正課程計畫。






4-3-2.教師能依據檢討課程計畫的建議,落實於下次課程計畫中。





4-3-3.能把評鑑結果,具體反應到課程計畫與行政支援,做為改進依據。





4-3-4.能把評鑑結果,回饋給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可以改進的做法是:

工具5: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課程發展委員會調查問卷

日期:填寫者:



評鑑項目

學校的具體做法或情形

建議改進措施

1.學校辦理學校課程發展宣導與專業研習的情形。



2.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的方式與任務之適切性。



3.學校行政對課程發展參與的情形。



4.學校課程架構規劃的適切情形。



5.學校行政對課程發展資源的投入情形。



6.課程銜接與補救教學計畫。



7.自編教材內容的適切性。



8.重大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統整的情形。



9.其他項目。



評鑑人員簽名(課程發展委員)


日期:




工具6: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學校課程計畫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檢核項目

檢核結果

學校具體說明事項

建議改進事項或措施

完全做到

大多做到

部分做到

有待努力

1.學校背景分析。







2.學校願景與教育目標的契合。







3.學校組成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實際運作並有紀錄。







4.學校訂有各學習領域教學進度。







5.學校課程計畫包括學年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活動、評量活動等。







6.學校對於領域基本教學時數與彈性教學時數依規定安排。







7.列出選用版本並訂有教科書選用辦法。







8.課程計畫中有設計課程銜接補救教學計畫。







9.學校課程計畫內容符合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







10.課程計畫的實施具可行性。







工具7: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教材檢核表

日期:填寫者:

檢核項目

符合程度

補充說明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1.教材內容能與學校願景、教育目標契合。






2.教材內容與各年級課程目標能銜接。






3.教材內容考量學生學習經驗與能力。






4.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包含學習內容、教學活動與評量活動等。






5.教材內容具統整性。






6.教材內容能配合教學策略的運用。






7.教材內容符合年級階段學習目標。






8.教材的版面設計,圖文配置呈現適當。






9.教材的印刷清晰。






10.教材內容的文句敘述具流暢性。






11.教材能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12.教材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改進的做法是:


工具8: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主題課程設計教師調查問卷

日期:填寫者:

項目內容

評鑑結果

建議改進方案

完全符合

多數符合

多數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1.課程設計的需求符合學校特色與社區環境。






2.課程設計符合課程綱要之內涵與階段能力指標。






3.課程設計架構的完整性。






4.課程設計能考量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參與能力。






5.課程內容能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6.教學計畫內容完整、正確與適切性。






7.教材內容難易度分配適當。






8.課程內容組織的統整性。






9.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0.依據課程設計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11.教學資源能配合教學的設計內容。






12.教學活動與評量能相配合的情形。








工具9:教師教學檢核表(示例)

教師姓名:

導師□專任

科目:

日期:

檢核項目

是否符合

教學準備

1. 於每學期開學前完成教學進度表,送交教務處。

是□否

2. 教學活動多元而適性,提供學生學習、觀察、探索、提問、反思、討論、創作與問題解決的機會,增強學習的理解、連貫和運用。

是□否

教學模式與策略

3. 教學活動適時融入數位學習資源與方法。

是□否

4. 依據學生多方面的差異,規劃適性分組、採用多元教學模式,不

偏重教師單向講述式教學。

是□否

5. 依學生不同需求提供符合的學習材料與評量方式等。

是□否

6. 指派之作業多元、適性與適量,學生可勝任。

是□否

班級經營

7.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規範。

是□否

8. 親師生溝通互動良好。

是□否

9. 課堂氣氛融洽。

是□否

專業能力提升

10.參與教師專業社群。

是□否

11.參與教師進修與研習。

是□否

12.參與共同備課、公開觀課與議課。

是□否

自我省思質性紀錄




工具10:學生回饋單(示例)

班級:科目:日期:




回饋項目


非常同意


同意


尚可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教師教學模式與策略

1. 教學活動多元而適性,提供學生學習、觀察、探索、提問、反思、討論、創作與問題解決的機會,增強學習的

理解、連貫和運用。






2. 依據學生多方面的差異,規劃適性分組、採用多元教學

模式,不偏重教師單向講述式。






3. 依學生不同需求提供符合的學習材料與評量方式等。






4. 指派之作業多元、適性與適量,學生可勝任。






班級氣氛

5. 班級氣氛正向融洽。






6. 師生互動良好,學生樂於發表。






7. 同學互動良好,能彼此合作學習。






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提升

8. 課程幫助我全面思考、分析與探索的能力。






9. 課程幫助我規劃、實踐與檢討反省的能力。






10. 課程幫助我更精確掌握文字或符號表達的能力。






11. 課程幫助我運用科技、資訊與媒體識讀的能力。






12. 課程幫助我提升藝術感受、欣賞、創作與鑑賞的能力。






13. 課程幫助我對道德課題與公共議題的思考、對話及參

與能力。






14. 課程幫助我包容人我差異、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能

力。






15. 課程幫助我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拓展國際化視野,具

備國際移動的能力。






其他回饋與建議


註:各科教學研究會可依科目特性及學校特色增刪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檢核項目。



工具1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課程設計教師訪談大綱

日期: 訪談者: 訪談對象:


一、在設計課程時,您遭遇的困難有哪些?最需要的協助是什麼?

二、在課程設計時,您會考量哪些因素或依據什麼來設計課程?

三、教師對自行課程設計的看法?(意願、態度、建議……)

四、課程設計時教師是如何表達與溝通想法?

五、課程是否有補救教學或充實方案之設計?若有,其內容為何?

六、您採用哪些評量方式?對這些評量方式,您有何看法?

七、課程實施是否依照您原先的設計,或有所出入?若有出入為何?


工具1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結果階段教師訪談大綱

日期: 訪談者: 訪談對象:


一、請問您對目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課程實施結果感到如何?看法為何?

二、請問您認為學校本位課程內容或進行方式有那些優點及需要改進的?

三、請您就目前教學情形來看任教年級學校本位課程,談談學生的學習結果您有何看

法?

四、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結果,您如何傳達給下一年級教師,以進行課程的銜接?



工具 13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訪談大綱



項目

頗具成效、學校特色,可持續保持,提供其他學校參考之事項


遭遇困難與待改進事項




課程規劃






課程實施






資源整合






成效評估




工具14 課程實施成效檢核意見領域/學科教學研究會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