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探
北安國中吳菜霞校長 97.9.3.
發表於98年臺北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師秘笈(七) 讓『綜合』『活動』起來
一、前言
當學校在尋求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最常聽到同仁講的話「我的專業一直都在成長中!」「我快要退休了,評鑑不會輪到我」「教師評鑑會成為行政迫害老師的工具!」「誰有權對我評鑑?互相評鑑會不會破壞同仁的好情誼?」,但是經過這兩年很多學校參與試辦評鑑了,很多老師接受了教育專業發展評鑑的觀念,大家也慢慢瞭解「評鑑就像老師的健康檢查」、「評鑑是為了改進教學」「評鑑提供一個檢視、對話、反思、回饋的系統,讓教師可以了解自己專業上的優點和缺失。」「評鑑從不斷的自我了解與省視中獲得回饋,並以此釐清未來專業發展的方向,作為規劃未來專業發展的依據。」大家漸漸接受教育專業發展評鑑的目的在協助教師瞭解教學之優點、待改進之處,並進一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或提供適當的在職進修課程和計畫,以提升教學品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現在老師們比較願意探討如何做會更好。
二 、臺北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教育專業發展
台北市的綜合領域教師一直走在課程的最前線,教師的教育專業發展更在
輔導團的帶領下,透過教師研習中心的種子教師研習、及輔導團到校或分區服務研習,形成市內領域教師的對話,經由熱烈的討論與澄清,達到的共識是綜合領域的課程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教師將課程結構化,清晰化,從自己的專業出發,詮釋課程、設計教學活動,清晰看到綜合領域的全貌,以確實掌握綜合領域的精神和教學目標。
表1 台北市綜合領域輔導團發展之綜合活動領域市版課程架構
四大 | 自我發展 | 生活經營 | 社會參與 | 保護自我 |
市版課程架構的十二項核心能力 | 自我探索 的能力 | 家庭生活管理的能力 | 關懷服務社會的能力 | 環境保護 的能力 |
自我管理 的能力 | 創新與適應生活改變的能力 | 人際互動 的能力 | 戶外生活 的能力 | |
尊重生命 的能力 | 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 | 善用資源 的能力 | 危機辨識與處理的能力 |
資料來源:引自教師秘笈三徐秀捷、曾慧珊架構一個有生命的課程(2004:8)
教育部97年5 月23日修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與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為落實上述理念,本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如下:
表2 新課綱綜合活動領域之內涵架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 ||||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 ||||
四大主題軸 | 自我發展 | 生活經營 | 社會參與 | 保護自我與環境 |
核心素養 | 自我探索 | 生活管理 | 人際互動 | 危機辨識與處理 |
自我管理 | 生活適應與創新 | 戶外生活 | ||
尊重生命 | 資源運用與開發 | 尊重多元文化 | 環境保護 |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97.5.23修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專家學者們更進一步指出本學習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展出能力指標,四大主題軸之目標為1.促進自我發展2.落實生活經營 3.實踐社會參與4.保護自我與環境。
台北市綜合領域輔導團多年來一直努力在架構一個有生命的課程,也從課程架構中找到教師課程設計的歷程模式,看到課程綱要的發展,欣喜的是台北市綜合領域教師的教育專業發展獲得學者專家的肯定與認同,欣慰的是這個台北市教師的對話將可擴大為全國教師的對話,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將分散式的點狀課程連結成連續面的統整課程,只要各校都能確實的擬定課程計畫,統整從點
到面的課程,就不會出現點狀的課程容易有的重疊和缺漏,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的總目標也就更容易達成。
三 、臺北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視導與評鑑機制發展
綜合領域輔導團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也一直努力檢視教師教學藉以提昇教學的效果,我們推展教學視導,而老師運用最多的是同儕視導,同儕視導(Peer Supervision)是視導方式的一種,同儕視導的基本假定是「教師是教學方面的專家,而教師與視導人員處於同儕關係中,最容易加強專業知能」,而專家學者也認為:同儕視導是由教師自行組織,使教師彼此互相協助去觀察、分析、評鑑,以改進教學任務的獨立性的教師小組。輔導團建議各校的綜合活動領域小組在召集人的領導之下,繼續以團隊經營,共同研討,採取同儕教學視導的模式,共同為新課程努力,使「課前協同,專業對話」的教學模式,成為我們的教育習慣,也使上對下的令人緊張的教學視導模式轉變為好朋友互相看課,互相切磋教學技巧的同儕視導,以協助老師改進教學,增進學生的學習。
專家學者所提出的視導觀察方式很多,本人以擔任校長的務實作法,融合了李珀校長所推動的教學視導模式及高雄市曾憲政教育局長所推動的教學評鑑表格,設計出比較簡便省時的「北安國中新任教師教學視導觀察表」,讓有經驗的老師觀察新老師的教學並給予建議以改進教學。(如表3)
為改進課程結構及配套措施,提昇課程績效;增進教師自我覺察與成長,加強
專業成效促進家長、社區參與,整合社區資源。目前教育局也要求各校在課程計畫中要附上課程評鑑表,各校教師創發學校本位的課程評鑑模式,本人也帶領北安國中教師參考李坤崇教授的理論設計填寫實施課程績效自我評鑑表(如表4),代表臺北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評鑑機制一直在良性努力的發展中。
表3 北安國中新任教師同儕教學視導觀察表
教學者: 單元主題: 視導者: 教學年班:____年____班
表現程度 觀察項目 | 自評分數(請勾選) | 複評分數 | 觀察說明與建議 | ||||||
5 | 4 | 3 | 2 | 1 | |||||
一、教學目標 | 1.能針對十大基本能力教學 | ||||||||
2.會遵循明確的能力指標教學 | |||||||||
3.會在教學中融入重大議題 | |||||||||
4.能將重點放在教學目標並持續學生注意力 | |||||||||
5.能做綜述上課重點及目標的活動 | |||||||||
二、教學技能 | 1.上課能明確告知學生達成禮貌、整潔、秩序及學習上的規定 | ||||||||
2.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 |||||||||
3.會運用良好的教科書或設計活潑生動的教材 | |||||||||
4.會善用多元評量診斷學習成果並改進教學 | |||||||||
5.會使用多種媒體,資源,提供學生多樣化學習 | |||||||||
三、學習情境 | 1.會運用技巧去激勵學生學習 | ||||||||
2.會依據環境及活動的需要,妥善安排學生座位 | |||||||||
3.會耐心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 |||||||||
4.會營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老師和小組的互動,給予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 | |||||||||
5.會傾聽、讚美、鼓勵以建立和諧、互助、互信、互尊的班級氣氛 |
表現程度 觀察項目 | 自評分數(請勾選) | 觀察說明與建議 | ||||||||
5 | 4 | 3 | 2 | 1 | 複評分數 | |||||
四、專業態度 | 1.在教學前對教材內容已做好充分的準備 | |||||||||
2.能立即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避免影響學生受教權 | ||||||||||
3.能因材施教,接納並公平對待每位學生 | ||||||||||
4.能獎勵學生正確的行為並立刻禁止不當行為 | ||||||||||
5.會運用適當的發問技巧,掌握學生的反應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 ||||||||||
總分 | ||||||||||
回饋與建議 |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表4 台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各學習領域教師實施課程績效自我評鑑表
(寒假、暑假)
評鑑領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習領域(課程)。
年級(學期):_____年級_____學年度第_____學期。
填寫說明:請依據課程小組實際執行狀況與審查標準來評鑑。
評鑑標準:
評鑑標準 | 寒假評鑑 | 暑假評鑑 |
| 優良中可加油 90 80 70 60 60以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優良中可加油 90 80 70 60 60以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綜合評述: 評鑑教師簽名:____________日期: 年 月 日 |
三、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未來走向
政府為了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積極推動教師的輔導與評鑑工作,依據88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第9條「中央政府的教育權限包含教育統計、評鑑與政策研究」,第10條中「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第13 條「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92年9月13日、14日教育部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與建議事項推動「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目前立法院一讀通過「教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23條之1::「為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及達成教學與輔導之成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應接受評鑑。前項評鑑之類別、內容、標準、方式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可預見的未來教師接受評鑑會立法通過,所以教育部局都已經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重點是以「教師專業發展導向之評鑑」為主,有別於「教師績效責任導向之評鑑」。目的在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其評鑑精神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軸;鼓勵學校申請試辦,教師自願參加;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專業互動 為成長手段;以精進教學和班級經營為主要成長內涵;最終目的是期待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效能獲得有效提升。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容;包括下列四個層面: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等,並有彈性的允許試辦主管機關及學校因地制宜,每年可選一個層面或數個層面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其規準由學校參照選用教育部或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自行訂定之。未來各校要辦理時要有基本的做法:
(一)應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
(二)小組成員包括校長、承辦主任、教師會代表(未成立教師會者為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其人數及選出方式,由校務會議決定。
(三)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承辦主任為執行秘書。
(四)研擬「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內容應包括:評鑑目的、評鑑內容、評鑑規準、評鑑方式、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的組成比例及產生方式、評鑑人員之比例及產生方式、評鑑實施時程、評鑑結果之應用及經費需求等。
(五)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重點包含:
1.自我評鑑:填寫學校之自我評鑑檢核表
2.校內評鑑:兼重過程及結果,得採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晤談教師、
蒐集學生或家長教學 反應等多元途徑辦理,由學校評鑑小組安排評
鑑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評鑑,教學觀察實施時,由校長召集,以同
領域或同學年教師為觀察者,必要時得加入學校評鑑小組所推薦之教
師或學者專家,教學觀察,主要為瞭解教師之教學表現,提供評量與
回饋意見,擔任觀察之評鑑人員由校內「評鑑小組」指定,需具備一
定之資格。目前教育部局都已經邀請專家學者如擬定出各種表格包含
:教師自評表(如表6)、教學觀察表(如表7)、學生學習意見表(如
表8)、綜合報告表(如表9)、專業成長計畫表(如表10)等。(表6-10
摘錄自2009丁一顧教授之教學觀察系統)
3.評鑑人員資格:需取得初階研習證書,具有三年以上正式教學年資。
表6 教師自評表
壹、基本資料教師姓名:____ 任教年級:___ 任教科目:___ 日期:___
貳、填寫說明
本自評表的目的係為了協助您自我覺察教學上的優缺點,進而產生自我成長的作用。為達自我診斷之目的,請您在閱讀完評鑑指標後,慎重勾選最能真實代表您表現情形的欄位:如您「總是」表現出該教學行為(有8成以上的信心),請在「優良」一欄打勾;「經常」表現出該教學行為(有6成至8成的信心),請在「滿意」一欄打勾;;「偶而」或「很少」表現出該教學行為(6成以下的信
心),請在「待改進」一欄打勾。然後在後面的意見陳述中,具體補充說明您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自我成長的構想。
意見陳述(請就上述勾選狀況提供文字上之說明,如果空白不夠填寫,請自行加頁):
優 良 | 滿 意 | 待改進 | |
A課程設計與教學 | |||
A-3 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 □ | □ | □ |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 □ | □ |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 □ | □ |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 □ | □ | □ |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 □ | □ |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 □ | □ | □ |
A-9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 □ | □ | □ |
B班級經營與輔導 | |||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 □ | □ | □ |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 □ | □ | □ |
|
表7 教學觀察表
教師姓名: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______ 任教科目:____________
課程名稱:________________ 課程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者:_____________ 觀察日期:_______ 觀察時間:______至_________
評鑑指標與檢核重點 | 畫記 | 教師表現事實摘要敘述 | 結果 | ||||
正向 | 負向 | 優 良 | 滿 意 | 待改進 | 不 適用 | ||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 □ | □ | □ | □ | |||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 |||||||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 |||||||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 |||||||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 □ | □ | □ | |||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 |||||||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 |||||||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 |||||||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 |||||||
A-4-6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 |||||||
A-4-7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 |||||||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 □ | □ | □ | |||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 |||||||
A-5-3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 |||||||
A-5-4有效使用教學媒體或電腦網路 | |||||||
A-5-5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 |||||||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 □ | □ | □ | □ | |||
A-6-1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 |||||||
A-6-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 |||||||
A-6-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 |||||||
A-6-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 |||||||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 □ | □ | □ | |||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 |||||||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 |||||||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 |||||||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 □ | □ | □ | □ | |||
A-8-1依實際需要選擇適切而多元的評量方式* | |||||||
A-8-2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 |||||||
A-8-3根據學習評量結果分析學習成效* | |||||||
A-8-4根據學生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 |||||||
A-9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 □ | □ | □ | □ | |||
A-9-1學生學習專注 | |||||||
A-9-2學生能理解運用所學概念與技能 | |||||||
A-9-3學生能理解並悅納與學習活動有關的價值觀念 | |||||||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 □ | □ | □ | □ | |||
B-1-1訂定合理的班級規範與獎懲規定 | |||||||
B-1-2維持良好教室秩序常規 | |||||||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 |||||||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 |||||||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 □ | □ | □ | □ | |||
B-2-1布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 |||||||
B-2-2 營造良好和諧的師生互動關係 | |||||||
B-2-3引導學生進行同儕合作學習 |
表8學生學習意見表(表4A)
教師姓名:任教年級:
任教科目:
學生性別:男 女 日 期:
請想想看你的老師在上課時,有沒有常常表現像句子中所說的情形
如果有,請在句子上面的括弧內打(○)
如果沒有,請在句子上面的括弧內打(Δ)
( )1.老師上課的內容,知識很豐富。(A-3)
( )2.上課時,老師會清楚說明上課內容重點。(A-4)
( )3.老師上課時,會用一些很好的方法或活動讓我學得更成功。(A-5)
( )4.上課時,老師很會問問題,讓我更努力學習。(A-6)
( )5.老師上課講的話和他的動作,我都能了解(A-7)
( ) 6.老師會用學習單、問問題或是其他考試的方法來瞭解我學會了沒有(A-8)
( )7.上課時,老師希望我學會的,我都能學會。(A-9)
( )8.上課時,班上同學的秩序都很好。(B-1)
( )9.我們上課的氣氛很好,同學學得很快樂。(B-2)
總評意見(請說明受評鑑教師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具體成長建議,如果空白不夠填寫,請自行加頁): |
最後,我還想對老師說:
表9 綜合報告表
壹、基本資料
教師姓名: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______ 任教科目:__________ 日期:______
貳、填寫說明
請評鑑者將「教師自評表」、「教學觀察表」、「學生意見調查表」所得到的結果轉錄於表中相對應欄位,然後在各項評鑑項目上,逐一判斷受評鑑教師是否具備能力(已具備能力者打*)、是否需要成長。最後再經由與受評鑑教師的討論後,在總評意見中,補充說明受評鑑教師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具體成長建議。
層 面 | 評鑑指標 | 教師自評 | 教室觀察 | 學生 意見 | 是否具備能力 | 是否需成長 | |||||
優 良 | 滿 意 | 待改進 | 優 良 | 滿 意 | 待改進 | 多數支持 | 少數支持 | ||||
A課程設計與教學 |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 ||||||||||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 |||||||||||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 |||||||||||
A-9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 |||||||||||
B班級經營與輔導 |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 ||||||||||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
1. 受評鑑教師優點是: 2. 受評鑑教師待成長的地方是: 3. 具體的改進建議是: |
表10 專業成長計畫表
教師姓名: 學校名稱:
任教年級: 任教科目:
指出教師已有的教學成就
(參考「綜合報告表」(表9)之後,註明教師已具備能力的評鑑指標代號)
已具備能力的評鑑指標 |
2.指出教師需要成長的評鑑指標(一個評鑑指標請用一張表格)
需要成長的評鑑指標 | |||
發展層次 | 特定的成長活動(列舉可以採行的活動) | 合作人員 | 完成日期 |
教師簽名:_______________
輔導者簽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各校可根據特定學科教學行為需求,另行增列評鑑規準向度和評鑑項目,作彈性組合,本市內湖國中一向很有課程研究的精神,從九年一貫試辦以來,一直勇敢嘗試創發,也是教育專業發展評鑑的試辦學校,尤其教務主任朱逸華更是孜孜不倦於課程與教學的研發領導工作,她也是綜合領域教師,他們的綜合領域教
師團隊研發的「內湖國中綜合活動教師班級教學觀察表」,朱主任也慷慨的提供各校參考。(如表11)
表11 台北市立內湖國中綜合活動教師班級教學觀察表
教師姓名: 科目、任教單元名稱: 觀察日期: 年 月 日
層面 | 評 鑑 標 準 | 評 鑑 項 目 | 文 字 敘 述 | 評量 | |||||
優 良 | 滿 意 | 待 改 進 | 未不 呈適 現用 | ||||||
A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 A-3 精熟學科單元知識 | A-3-1充分掌握單元的教材內容 | |||||||
A-3-2有效連結學生相關新舊知識 | |||||||||
A-3-3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 |||||||||
A-4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A-4-1說出單元的學習目標或重點 | ||||||||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 |||||||||
A-4-3依據不同性質教材有效呈現重點 □A-4-3-1概念或原則教學能多方舉例講解 □A-4-3-2能以組織和意義化的方式呈現事實或聯結性教材 □A-4-3-3技能教學注重示範步驟、模仿和練習* □A-4-3-4澄清迷思概念或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概念* □A-4-3-5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 (進行師生討論、小組討論、小組發表) | |||||||||
A-4-4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 |||||||||
A-4-5適時歸納總結學習的重點(過程和結尾) | |||||||||
A-5 運用有效教學方法 |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 ||||||||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 |||||||||
A-5-3教學活動的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 |||||||||
A-5-4善用問答技巧 (如提問、候答、傾聽、澄清、提示、轉問、深究、回應、兼顧不同層次問題、兼顧高低成就學生的反應) | |||||||||
A-5-5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包括口頭或紙筆方式) | |||||||||
A-5-6使用網路和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生學 習(含教具、圖片、補充材料、網路資源; 宜大小適中、符合需求、內容正確) | |||||||||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含個人或小組指導) | |||||||||
層面 | 評鑑規準 | 評 鑑 項 目 | 文 字 敘 述 | 評量 | |||||
優 良 | 滿 意 | 待 改 進 | 未不 呈適 現用 | ||||||
A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 A-6 善用學習評 量方法與結果 | A-6-1依據實際需要選擇適當的評量方法 (小考或家庭作業) | |||||||
A-7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文字、符號、圖形) (筆順、簡體字、字體大小) | ||||||||
A-7-2口語清晰正確、音量適中 | |||||||||
A-7-3適當運用肢體語言 | |||||||||
A-7-4教師的眼神或教室走動能關照多數學生 | |||||||||
B 班 級 經 營 與 輔 導 |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 B-1-2教室秩序常規良好 | |||||||
B-1-3妥善運用獎懲技巧 | |||||||||
B-1-4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 (如打瞌睡、偷吃東西、聊天、傳紙條、吵鬧、打架、作弊、走動、搶答等) | |||||||||
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 B-2-2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 ||||||||
B-2-3師生互動良好 | |||||||||
B-2-4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 |||||||||
B-2-5教師展現教學熱忱 | |||||||||
B-2-6有效掌控教學節奏和時間 (包括教學過程和結尾) |
自評簽名:觀察人員簽名:
四、結語
Nicholls(2000)將專業成長定義為:提升知識技巧及了解個人或團體的學習
脈絡。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概念為:透過多元方式提升專業知能,包含專業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個人和組織的持續更新發展達到改善學習提升教學品質為目的。Peter M. Senge(1990)認為討論(discussion) 和對話(dialogue)是有差別的,前者指異中求同的意見交流,目的在達成共識;後者則是人與人之間自由流動的意義,旨在理解並進一步洞察內在思維歷程,溝通並尊重彼此間差異。老師只要能學習並落實「專業對話」,能傾聽、接納、回應面對評鑑就不是難事。
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在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感知力、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執行力,教師專業學習自省力,學校整體經營競爭力,目前尚未開始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可以從下列方向著手:
(一)先從教學輔導教師開始試辦,老師的抗拒會比較少,讓優秀退休人員分享教學資源與材料,協助設計課程,示範教學,協助改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協助進行學習評量、建立教學檔案,提供回饋與建議等。幫助初任教學二年內之教師及教學有困難的教師共同反省教學,了解與適應班級、學校、社區及教職環境。
(二)善用優質退休教師人力,教育部局會提供交通費,各校可以邀請優質退休人員參與擔任輔導教師,以補目前各校不足的人力。
(三)營造一個互信的校園文化,卻除教師的疑慮:學校應營造互信、積極的組織氣氛,提供一個檢視、對話、反思、回饋的系統,提醒教師面對趨勢早做準備,激勵教師提昇教學品質之熱情,並以同理心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援。步伐不宜求大、求快,而在於穩健的獲得第一次成功的經驗。
(四)學校應根據評鑑結果對教師專業表現給予肯定和回饋,並排除錯誤的資訊
及不利的行政干擾。同時對於個別教師成長需求,提供適當協助;對於整體性教師成長需求,提供校內外在職進修機會,另對於評鑑未達規準之教師,將透過學校評鑑小組協助規劃輔導成長計畫,包括在職進修課程或安排教學輔導教師協助解決教學困境,以提升其專業能力。
(五)學校領導堅強的組織架構為後盾:以校務會議作為凝聚專業發展共識的基石,以課程發展委員會做為學校總體課程規劃與發展的源頭,以領域教學研究會做為教師專業對話的舞台,以導師會報作為班級經營實踐分享的場域,以教學輔導教師系統做為教師自我評鑑及同儕視導的先驅,以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競爭優勢的工具,以行政會報作為各處室規劃教師進修研習,專業發展資源分配,及協調溝通的支持平臺。
(六)教師賡續更新充實教學檔案、卷宗或部落格,以作為和同儕進行「專業對話的基礎」:教師持續終身學習的熱情,讓專業發展成為一種慣性,教師願意藉由分享、對話、激盪創意的火花。教師專業發展就能事半功倍,而和資深老師間的關懷、激勵與合作可以降低教學成本,而教師的自我省思與檢核更可以使老師更優質。。
新任教育局吳清山局長提出教育111,打造優質新教育,送給每位老師一台無形的MP3:就是Morality道德、 Profession專業、 Passion熱情、 Patience耐心希望教師以專業知能、道德、愛心、耐心等人格特進行言教身教,學生自然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台北市綜合領域教師一向表現前瞻、專業、團隊、優質、創新、永續,讓我們一起再努力推展教育專業發展評鑑,以形塑教師專業形象,活化教學專業知識管理,建構優質學習學校文化,強固教師專業競爭優勢。
五 、參考資料
吳俊憲(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基本概念。97.01.29臺北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中組評鑑人員初階研習講義。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丁一顧(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簡賢昌、高洪瑛97.01.29臺北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中組評鑑人員初階研習講義。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德銳(2008):發展規準。97.6.30北安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研習手冊。台北市。
大直高中(2007):臺北市立大直高中96學年度參與教育部補助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96.02.26。台北市。
徐秀婕、曾慧珊(2004)架構一個有生命的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秘笈三。台北市。
林美雲(2008):相信教師可以更優質—談教師專業發展97.8.21-22台北市公私立高國中校長會議手冊 p103。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