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教育大學學報各期目錄索引——涵蓋多學科教學研究與課程分析

格式
doc
大小
350.5 KB
頁數
2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6-12-29,离现在 18 30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各期目錄索引


第一期

1


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視聽教育導論(上)施冠慨

31


幼兒社會能力、遊戲行為、互動特質與其同儕地位之研究 章淑婷

135


授時曆淵源與氣朔五星步法 林宗賢

175


金元時代黃河氾濫及治理之研究 董光濤

195


論語的語文藝術 黃守誠

219


心與理的統一:陸象山 陳瑞深

253


教學法、場地獨立/依賴、性別及社經地位與兒童數學認知層次關係之研究 林軍治

309


電腦輔助系統在視覺設計上的應用 何意中

329


微電腦在物理教學上之應用 陳龍川

397


鐵離子與硫氰根離子錯合反應的平衡研究 劉德明

419


兒童人體器官概念發展之研究 陳世輝

531


KINETIN,BENZYLADENINE2-1P對於煙草CALLUS器官發生之影響 石明卿

543


花蓮師專體育正課與課間活動學生運動傷害之調查分析研究 曾俊傑

605


聲樂發聲研究 Study on Vocal Articulations 許國良

649


國民小學勞作(工藝)教師基本能力之研究 林國平

781


台東海岸山脈南段特殊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李思根




第二期

1


蘭陽北宜地區特殊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李思根

109


兒童皮亞傑式認知能力、場地獨立/依賴與自然科運用圖形能力關係之研究 陳龍川

171


現行國小自然科學課程物體與物質概念單元的比較分析 劉德明

297


銅鎳合金表面分凝計算 吳慶軍

321


合唱教學研究 宋茂生

377


Submanifolds with Mean Curvature Normal Vector Parallel in the Normal Bundle 潘宏明

387


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比例推理之研究 何意中

435


The Theory of Double Circulating Decimal 李鐘榮

457


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視聽教育導論(下) 施冠慨




第三期

1


科學教育心理的基礎觀念 劉秋木

23


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解題歷程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劉錫麒

91


ETUDE COMPAREE DEL'EVOLUTION DEL'EXPLORATION VISUELLE DES LANGUES ECRITES CHEZLES ENFANTS FRANCAISET CHINOOIS(中法兒童視知覺發展之比較研究) 林靜子

167


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至西寶沿線遊憩資源之調查研究 李思根、楊貴三、廖秀芬

257


台灣新歸化之十字花科植物——溼生葶藶 陳世輝、吳明洲

265


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石明卿

319


Dispersion Relation of Surface Plasmons in a Metal Surface Within the Long Wave length Regime (長波長區域內的金屬表面電漿子色散關係) 吳慶軍

345


天問錯簡及其內容之探討 徐泉聲

391


Internal Migration & Personal Adjustment in Mainland China's Fiction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文革後大陸小說中的遷移與調適) 張子樟

427


注音數字碼檢字法 黃坤隆




第四期

1


國小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 徐晉治

87


從一所山地國小分校看「偏遠教育」問題 陳仕宗

131


從文化、自我視角觀照大陸新時期小說的生死意識 張子樟

153


比較中、美、日大學女教員之現況(英文稿) 吳天泰

177


國校教師人體器官知識之調查研究 陳世輝

215


化學平衡基本概念的語彙聯想研究 劉德明

273


國小兒童分數減法學習層次與皮亞傑式認知能力關係之研究 李惠貞

315


最佳近似分數(英文稿) 李鐘榮

345


花東海岸地質地形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李思根、楊貴三




第五期

1


花蓮縣國小校長對學校與社區互動之角色期望與實際參與狀況之研究 林清達

47


神話中之變形 浦忠成

65


小學生的物質變化與物質概念之研究 劉德明

115


CAI軟體中文之字距、列距、大小對國小學童學習情意之影響 許銘津、王立行、劉明洲

137


開區間(0,1)與(0,∞)之間若干對射的幾何意義 許正倫

147


準幼教老師集中實習教學角色之研究 張明麗

187


從集中實習探析準教師之幼教體認——一個實習班級的探討 章淑婷

243


排球運動教材內容與課程設計之研究 張木山




第六期

1


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 游家政

25


探討少數民族教育成就的理論模式 潭光鼎

73


龜山島人口遷移之研究 呂美玉

129


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之評介 劉美慧

147


焦竑之三教觀 林素英

177


試論白居易詩中的老年世界 林明珠

217


原住民兒童對國小自然科教材「生物」概念理解之分析 陳世輝

241


師範學院的音樂教育之回顧與改進研究 陳友新

273


幼教人員參與在職進修學習動機之研究 張明麗

321


科技知識特性之探討 張玉山




第七期

1


排球單、雙腳跳躍發球動作之比較分析 張木山

23


教師對不同運動技能成就學生之回饋內容分析 鐘敏華

45


結業實習教師如何因應衝擊情境----─個案研究 劉唯玉

77


超媒式的師資培育課程統整架構之研究 陳添球

121


小學指導教師對於集中實習的實習教師輔導之研究 楊基銓

16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改革運動對當前教育之啟示 周水珍

183


手語/口語並用溝通訓練方案對增進中重度智能不足者溝通技能之成效研究 陳榮華、林坤燦

215


教育的功能──三個社會學派的觀點 姜添輝

241


合計之原則:等量加權法條件的探討 張德勝

265


族群關係與教育 譚光鼎

289


美國對北京政府的承認問題(1917-1927) 吳翎君

315


兩漢尚書臺之研究 黃熾霖

345


教育與人類學關係之探討 白亦方

373


都市、民族主義與論述 康培德

395


多變量分析在流域特性研究上之應用-以台灣東部流域為例 潘文富

427


CAI軟體色彩組合對不同特質學童記憶單字、片語與句子之影響 許銘津、劉明洲

449


張載之變化氣質論 林素英

479


試論白居易詠物詩的藝術表現 林明珠

519


山地原住民單親兒童角色認知與對父母角色期待之研究 張明麗

553


國小科技素養教育課程之建構 張玉山

591


兒童水墨畫教學研究 羅美蘭




第八期

1


教學模擬之意涵與設計模式 陳龍川

21


A Study of Teachers’ Concerns about an Innovation: It’s Concept, Assessing Technique, and Implications Cene E. Hall & 謝文豪

69


民俗數學與數學學習----從文化的觀點看數學學習 紀惠英

99


排球不同方向舉球技術之動作分析----花師男排楊大衛選手個案研究 張木山

123


體育課程模式-體適能教育模式之實施探討 鐘敏華

151


師院實習輔導處之行政組織,運作與挑戰 劉唯玉

173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 劉美慧

201


兩漢九卿制度源流之研究 黃熾霖

217


Knowing Whose Taiwan ?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Identity in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of Taiwan Peter Kang

239


龜山島移民的環境調適-以宜蘭縣頭城鎮仁澤社區為例 呂美玉

297


師院生科技態度之調查-以花蓮師院為例 張玉山

317


幼教教師對教學改變之看法初探 高傳正

339


知覺--動作歷程、評量與訓練方案之探究 洪清一




第九期

1


道德價值的評量:TAT的可行性研究()、理論基礎研究 劉秋木、林美珠

33


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 張蕊苓

61


Trends on Information Science Development versus Creative Thinking Ta-Wei David Shou

83


小學自然的科學態度之研究 劉德明

121


花蓮地區幼兒對老人態度之研究 張明麗

139


訓練控制理論在排球選手體能評估上的應用 張木山

153


花蓮師院運動代表隊對第廿九屆大專運動會贊助效果之認同情形分析 蕭嘉惠

177


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 陳麗華、劉美慧

227


阿美族民俗舞蹈與其教學之探究 ---以智能障礙學生為例 洪清一

263


平埔族群研究的發展簡介及其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意義 康培德

285


原住民學校與社區結合之困境 劉貞蘭、許添明

307


A Study to Identify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Essential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actical Arts Teachers Ren-Shing Yang

347


The Effect of Subject Area and Instructor Gender on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 Te-Sheng Chang




第十期

1


歐文在西洋教育史地位上的轉變及重新評價 彭煥勝

27


另類的教師成長:師徒式專業成長構念之探析 陳嘉彌

47


教學原理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 劉唯玉

65


泰雅族兒童的學習世界 紀惠英、劉錫麒

101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 劉美慧、陳麗華

127


美國特許學校的發展狀況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陳仕宗

145


花蓮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倦怠因素之探討 張志明、譚宇隆

171


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 吳福源

197


台灣暴力犯罪嚴重性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 林適湖

231


從《史記》論張良的生命智慧 林素英

249


唐代服食風氣探析 顏進雄

273


同儕交互指導數學解題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解題表現、數學焦慮及後設認知影響之實驗研究 陸正威、王慧豐

299


融入電腦模擬的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兒童密度相關概念學習成就之影響 官翰德、陳龍川

325


應用電腦軟體SONGWORKS於和聲教學之研究(英文) 洪于茜

337


兒童及青少年對情緒感覺的繪畫表現策略之發展(英文) 徐秀菊

359


英國學前教育機構開放式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 黃素玉

385


肥胖問題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 劉建恆




第十一期

1


陶行知社會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 曹常仁

21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理由、實務及改進途徑 謝文豪

37


台灣地區師範學院師生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態度之研究(英文) 張德勝

55


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之運用:以花蓮縣中小學為例 張志明、劉淑娟

83


訊息提取練習模式的分科教學實習 陳添球

115


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 劉美慧

143


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的初步建構之研究 楊傳蓮

171


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 吳雅惠

193


從「渾沌」寓言探討莊子思想中的主體性 江美華

205


物件式編輯系統程式設計之解題歷程研究 劉明洲

231


花蓮溪流域鳥類資源調查研究 石明卿

261


兒童與青少年對情感圖像表現策略的判斷與選擇 徐秀菊




第十二期

1


協同反省的研究取徑分析-以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為焦點 潘世尊

23


親子遊戲治療訓練之個案研究:一位母親之改變歷程 林美珠

51


語文與作業能力差異之基本率研究-「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台灣常模分 陳心怡

75


國民小學教師科技及資訊素養基本能力之研究 楊仁興

107


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兒童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機之實驗研究 廖品蘭

133


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 曾祥榕、 游家政

157


口述歷史方法與社會科教學 吳翎君

173


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問題解題策略之變化-以三位學童為例 許美華

201


遊戲軟體中不同程度解題者之思考類型研究 劉明洲

219


紐西蘭開放式幼稚園之課程與教學的個案研究 黃素玉




第十三期

1


一個「情意教育」加「統整課程」的行動研究 唐淑華

27


學校行政專業成長的個案探討:以發展學習型組織的過程為例 張志明

63


劉禹錫古詩兩種構象方式之探討 林明珠

87


從五倫論儒家倫理觀的主體性 江美華

105


五位日出師院原住民女學生的教育經驗 楊淑玲

129


建構生死學教室 張 盈

149


國小數學解題工具發展模型探討 陳竹村

169


兒童畫山的情緒圖像創作與表現之研究 徐秀菊

203


阿美族鄉土文化教材之實施及相關問題研究:以邦查國小為例 劉唯玉




第十四期

1


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 郭至和

25


國小教師教學評量表信效度分析-比較學生評鑑與教師自評 張定貴、張德勝

43


學生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的觀點:學校政策是否會影響呢?(英文) 張德勝

67


貫串知識提取、知識交融與教學行動之教學實習---以國小國語科識字與寫字教學為例 陳添球

97


論劉禹錫兩首虛擬遊記詩的藝術表現 林明珠

123


不同類型的工作記憶與中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 周裕欽

143


《客英大辭典》的客語音韻特點 呂嵩雁

163


九年一貫語文領域「寫字教學」之因應與前瞻 顏進雄

187


花蓮縣國小低年級泰雅族學生平面幾何概念之詮釋性研究 呂季霏

211


國小自然科教室管理之理論與觀察研究 張靜儀

233


後殖民論述及其對我國鄉土教育課程的啟示 楊智穎




第十五期

1


大學校院整合問題研究 梁金盛

25


論劉禹錫土風樂府與竹枝詞的書寫意義 林明珠

53


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析 陳添球

83


學童歷史思維的教學方法初探 吳翎君

111


「失去機會」?美國學者對1946年代末美國和中共未建交之論點的探討 莊榮輝

143


中國東部大別山造山帶熱定年學研究及其在構造演化之意義 劉瑩三




第十六期

教育類

1


師範學院與非師範學院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態度之比較 張德勝、朱淑棉

25


校長變革領導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為例 謝文豪

53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潘志忠

89


海德格的詮釋現象學及其在教育學方法論的意涵 李文富

109


隔代教養學生與非隔代教養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 吳佳蓉、張德勝

135


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校與社會互動關係 林清達

159


兒童讀物在教學上的用:以一個美國二年級班級之經驗為例 何祥如

179


英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另類模式 曾月紅

195


九年一貫課程中書法欣賞教學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反思 李秀華

211


跨越學門的鴻溝-社會領域結合音樂題材之統整教學 白亦方、楊雅惠

233


高一學生數學合作解題互動歷程與情意因素之分析 葉明達、柳賢

269


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 鄧秀芸、楊熾康

299


初任幼兒教師實際知識的發展之個案研究 陳國泰

綜合類

1


章法在新詩裡的運用及其美感類型──由正反法與賓主法切入 仇小屏

17


江門道統與〈非老子〉 張佑珍

33


客語說詞中夾用國語現象分析 呂嵩雁

53


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 林明珠

75


「欲令賢者同其見聞」-論法顯《佛國記》的書寫意義 江美華

91


初唐奉和應制詩歌中的季節意象探析 顏進雄

第十七期

教育類

1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輔導需求之研究李建彥張德勝

31


師院生集中實習的教學轉化歷程之研究周水珍

55


行動研究中核心研究者的角色扮演潘世尊

87


監督與控制-清初(1644~1722)地方官學教育的實質內涵王崇峻

107


概念圖的理論基礎與運用實務林達森

133


「神入」歷史與觀點陳述-引導學童歷史思維的教學方法初探吳翎君

153


線上題庫等化連結方式之比較陳新豐

193


高中網路數學寫作的實施與其對學生數學態度之影響研究

211


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蕭嘉惠

211


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 蕭嘉惠

241


國小排球教練選材意識與訓練理念之研究 孫苑梅

綜合類

1


音樂創作中的敘事原則研究-以塔拉斯堤的蕭邦幻想波蘭舞曲之敘事性分析為例

李韋翰

23


直面人生-論契訶夫對鄭清文短篇小說之影響李進益

35


重金屬在魚體之累積黃文彬 李宗徽 陳治宇

第十八期

教育類

1


國民小學校長之變革關注與變革領導策略之探討 謝文豪

31


合作式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智障兒童實用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

裘素菊 楊熾康 鍾莉娟

61


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在家教育安置之現況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黃榮真 洪美連

91


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幼兒品格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研究 陳埩淑

113


「我是好奇,不是好色!」--準老師觀看「璩美鳳被偷拍光碟片」的性別教育

意涵 蕭昭君

141


國小唐詩教學探析 蔡玲婉

159


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 陳添球

191


學習功能的使用時間與歷程對網路專題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 李建億

215


不同高中職運動團隊之教練領導行為 高明峰

綜合類

1


台灣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呂嵩雁

25


歐陽脩擬韓愈三篇古文作品試探 謝敏玲

39


公司治理:中共大型國有企業的罩門 王良能

第十九期

教育類

1


學校變革能力之內涵及提昇途徑 謝文豪

21


國小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 范熾文

41


創造性課程管理策略──維柯詩性智慧的啟發 張佳琳

61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 周水珍

85


建立數學論證判讀認知機制之個案研究 葉明達 柳賢

119


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模組之開發與研究以國中平面幾何基礎課程教學為例

李俊儀 袁媛

綜合類

1


試論倪元璐的書藝思想及其書風特色 秀華

25


陸德明〈莊子音義〉中的天道觀 李正芬

41


作為二十世紀作曲家創作靈感來源的克雷(Paul Klee)畫作《吱吱叫的機器鳥》 李韋翰

第二十期

教育類

1


Habermas的批判理論對教師專業之啟示 吳耀明

19


提升教師課程改革關注之行動研究 阮光勛

45


學校社區化方案──以太魯閣族部落學校之社區數位博物館為例 潘文福

73


田野調查融入鄉土教學之實驗研究 張蓉峻

105


板書之教學與檢定論析 顏進雄

129


幼教教師處理幼兒分離焦慮的經驗初探 楊惠卿 蔡順良

159


協助實習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之研究 謝甫佩 洪振方

綜合類

1


劉大任小說中的父與子一以《晚風習習》為中心 李進益

17


客家文獻中詞彙的演變及其相關問題 呂嵩雁

43


吳郭魚及鯉魚苗最適成長方程式之研究不同放養密度試驗 黃文彬

第二十一期

教育類

1


論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歷史基礎 蘇麗春

27


模式基礎教學對學童行星心智模式的影響 李光列 劉嘉茹 江新合

59


比例推理策略融入自然科教學之效益探討 李孟霖 劉嘉茹

99


數位典藏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學習網站之發展與應用 劉明洲 周慧蘭 楊倍箕

119


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評鑑指標之建構 吳政原 吳福源

155


技職一貫學習情境之屬性評量研究 張謙允 陳奕伶

綜合類

1


初唐私人園林「韋嗣立山莊」及其奉和應制組詩探析 顏進雄

25


韓國漢文短篇小說《青邱野談》初探 李進益

37


「內有自得,外有所適」─以北宋亭臺樓閣諸記為例 黃麗月

63


《陸豐》方言的語言演變 呂嵩雁

第二十二期

教育類

1


我國國民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鄭崇趁

23


國民小學變革有利及障礙因素之析及變革能力內涵之建構謝文豪

55


國小實習教師的目標感知:以教學觀摩為例呂美慧

75


校長轉型學校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研究施佩芳

101


板書標楷筆畫與書寫病筆論析顏進雄

135


把樂趣找回來第三次數學課輔的行動研究張民杰

159


國民小學校長之九年一貫課程「變革關注」探討:以不同變革領導風格為例

鍾志長 謝文豪

185


共築藝術天地幼教藝術活動探究歷程之行動研究黃麗卿

211


全球化對學校行政組織的影響—以全球資訊網為例潘文福

229


花蓮地區國小教師對身心障礙類資源班的了解與期望賴怡君 廖永堃

255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周昌柏 范熾文

283


台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王博弘 林清達

307


智能障礙類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之初探以花蓮地區為例黃榮真

綜合類

1


漢語反序複合詞研究—以閩客語為例 呂嵩雁

19


明清時期民間的用藥情況與醫療觀念初探王崇峻

39


三重證據法的運用—《左傳》「少昊以鳥名官」為鳥圖騰說之商榷鐘珮煖

55


由抄檢大觀園事件論賈探春的性格特質 林宜青

第二十三期


1


教師、學生與科目背景因素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的影響:教師和學生觀點之比較

張德勝羅鮑柏

29


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

81


以研究實作為取向的互助式數學師資培育情境之探究姚如芬

103


大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研究、教學或服務能力之調查研究魏美惠 鄭仲育

131


臺灣高中生生物多樣性概念兩階層診斷式紙筆測驗的發展與效化林文揚 黃文彬

167


自閉症幼兒母親對親子互動信念之研究陳俞君

191


聽!誰在說話:教室言談文化的深描詮釋蔡其蓁

209


協同行動取向之國小特教班學生音樂教學活動方案實踐與反思黃榮真

237


歌唱暖身活動應用於國小學生歌唱培訓之研究黃揚婷

287


國小英語教師英語能力之重要性陳瑋瑜

305


打開國小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的魔法寶盒李偉清

331


改組派與國民黨中央海外黨務組織爭奪戰初探(1928-1930張順良

357


漢文佛典後綴「頭」的語法化歷程高婉瑜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