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

格式
docx
大小
59 KB
頁數
15
上傳者
羅曼真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0-08-25,离现在 25 6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語言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

連金發



語言學學門包括語言學和語言教學兩個領域。進一步加以細分,語言學涵蓋了語音學、音韻學、語法學、詞法學、歷史語言學、語意學、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言談分析、腦神經語言學、語言社會學、計算機語言學、以及中國境內語言專題研究等。中國境內語言專題研究所研究的語言可約略分為漢語(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等)及非漢語(如藏緬語、南島語等)兩類。語言教學領域則包括語言(母語/外語)習得研究、語言學習歷程(聽、說、讀、寫)、多媒體輔助教學、教材/課程設計等。

基本上,這兩個領域有相當密切的依存關係,且有不少重疊之處。語言學側重於基本理論的研究,而語言教學則更進一步在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教學實踐的研究。語言學研究多半以大學中、外文系的師資為研究骨幹,語言教學則由大學外文系以及師範院校主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現已獨立為語言學籌備處)則專注於一般語言學理論研究、文獻整理以及語言調查,並不承擔語言教學的工作。

雖然語言學和語言教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為了行文方便,正文的評估報告將語言學與語言教學分開描述,並簡介國內語言學學門相關期刊排序的研究。



壹.語言學

近五年來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口顯著增加,研究領域有所擴充而且更有深度,所提出的研究計畫頗多創新且具有學術意義,通過申請研究獎助費與專題研究計畫經費的標準也逐年提高。這些都是相當可喜的現象。但是也有一些缺失,有待謀求改進,希望能更上層樓。例如,研究計畫多為單打獨鬥的型態,甚少集體合作且具有前瞻性或科際整合型的研究計畫。長此下去,恐怕很難有突破性的研究發展。以下分幾個方面來檢討:



一.人才培育及其研究狀況

三十年以前台灣還沒有一個專門培養語言學人才的系所。自從三十年前輔大率先成立語言學研究所以來,一直到1986年清大才成為第一個公立大學設有語言所,然後政大、台大、中正都在近十年內先後設立,現在每年平均可培育約三十名碩士級的人才。清大、師大都設有博士班,每年也都培育國內博士級的人才若干名。(見附件)

根據統計,國內擁有語言學博士學位的已超過一百人,但大多為歐美大學出身的,而且以語言教學方面的人才佔多數,從事基本語言學研究的仍佔極少數。尤其不妙的是,在獲得博、碩士學位並謀得教職以後就不再做研究的人比比皆是,其人數遠超過積極而且不斷地從事研究工作的人。這確實是人才的一大浪費。如何鼓勵和吸引這一大批有語言學專長的人回歸研究工作的行列,並發揮他們自己的專長,是今後負責決策者的一大課題和考驗。

()現況統計

台灣現有語言學專業研究單位1(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業教學單位公私立大學研究所6(輔仁﹑清華﹑台大﹑中正﹑政大﹑竹師)相關教學單位公私立大學中文﹑外語系所約50~60(85學年度,校﹑系名繁多,不備舉)專職人員505(85學年度)經常從事研究人員160~180(85學年度)專門學會7(中華民國聲韻學會﹑中華民國計算語言學會﹑中國文字學會﹑台灣語文學會﹑中國訓詁學會﹑中華民國聽語學會﹑台灣語言學會)相關社團2(中華民國英語教師協會﹑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19711996國內院校培育之語言學碩士生687(84學年度)博士生33(84學年度)。其中經常從事研究人員的研究語言與研究領域參見表一與表二(引自何大安1997)博碩士生學位論文的分類篇數參見表三(引自Lien et al. 1996)





表一 經常從事研究人員的研究語言

語言

漢語

藏緬語

南島語

阿爾泰語

印歐語

總計

人數

79

4

8

16

79

186



表二 經常從事研究人員的研究領域

領域

一般語言學(語音﹑構詞﹑句法﹑歷史比較)

應用語言學(社會﹑心理﹑計算)

中國語文(文字﹑聲韻﹑訓詁)

語言教學(英語﹑日語﹑華語等)

總計

人數

65

41

13

35

154



表三19711996博碩士生學位論文的分類篇數


理論與綜合

心理﹑認知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

歷史語言學

教學﹑語言教學

計算語言學與語言工程

比較語言學

總計

漢字

1

8

2

23

2

105

1

142

語音

30

11

5

69

0

43

15

173

構詞

26

6

3

9

0

9

9

62

句法

96

12

4

18

0

13

21

164

語用

13

6

11

1

1

2

1

35

語意

17

5

4

2

0

1

5

34

一般

8

10

15

2

10

57

8

110

總計

191

58

44

124

13

230

60

720



()一般分析

  1. 漢語﹑印歐語為最主要的語言研究對象。其中印歐語以英()語佔最大多數﹔漢語中對台灣閩﹑客方言的研究,近年大幅增加。阿爾泰語的研究則以日語為主。這裡反映出外語教學的過度集中和本土意識的日漸提升。

  2. 語言結構分析(語音﹑構詞﹑句法﹑歷史比較)仍為最主要的語言研究課題,但應用語言學中心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的研究有大幅的成長。這裡顯示認知科學和電腦科技對語言學的重大影響。

  3. 計算語言學與語言工程(230)理論與綜合(191)等兩類佔全部博碩士學位論文(720)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文字及句法分佔兩類中的多數。電腦文字處理及普遍語法的探討,無疑為造成這兩項趨勢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領域的考慮

研究領域過份集中,也是當前國內語言學界面臨的問題。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因此,多數人都在研究漢語也是很自然的事。中文系出身的,因其訓練的背景,研究聲韻學的人不少,可是真正有創見的著作並不多。外文系出身的研究國語的語法仍然佔絕大多數,而研究漢語方言,尤其本地的福佬話和客家話的人並不多,特別是客家句法幾乎沒有什麼人在做研究。這是推動本土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我們正視。不過,近年來所執行有關閩南語的專題研究計畫,尤其構詞和句法的研究,已有不錯的成績。

漢語文獻語料庫,Chinese corpus data-base的建檔和上網路,近幾年來累積了數量非常龐大而且可供各種研究和查詢之用的漢籍文獻語料,這可說是古今中外的一項創舉,可以用來做各種漢語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漢語語法史的研究。

非漢語的研究向來是國內語言學界較弱的一環。近幾年來有意投入南島語言學行列的人比過去顯著地增加,研究的問題和層次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總之,台灣南島語言學目前可說是在穩定地發展。至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包括藏緬語、阿爾泰語、僮侗語、南亞語,或許由於受到環境的限制,研究人口極少,而且研究的人員多集中在中研院語言所,除了清華極少數人以外,其他學術機構都還沒有人從事這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從這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我們一定可以發掘到許多有價值的語言現象,是漢語所沒有的。這也是我們要設法鼓勵的一個研究方向。

三﹑未來展望

台灣語言學的未來發展,自會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與時俱進﹔具體課題尚難﹑也不必預加推測和限制。但是依據以上的觀察,在可見的未來,下列三項因素將會對台灣語言學專業研究的方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1. 認知科學的進展:認知科學自五十年代取代行為科學以來,由於整合面廣,發展迅速,可以稱為學術界中的火車頭學科。人文﹑數理﹑生命等科學領域無不受其影響。普遍語法﹑神經語言學﹑語言習得﹑計算語言學等的研究在台灣正值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必受認知科學的整體走向所左右。

  2. 電腦科技的推廣:電腦科技除了促成認知科學和語法理論的進步外,電腦應用也擴大了語言研究的題材﹑資料和技術。各種類型而可通用的語料庫的建構,藉由網路的聯繫,將大大改變語言學的研究形態。

  3. 本土意識的加強:本土意識的加強,是後冷戰時期因應意識形態對立的崩解以及由全球經濟統合主導的地球村的建立所發展出來的。這種「分離﹕統合」的對立與平衡乃是全球性的。在這個背景之下,台灣語言學界以其特殊的地位,至少在台灣之內的族群之間,以及台灣與東亞﹑甚至世界之間的語言生態問題研究上,有更多可以發揮和貢獻的空間。此外後現代社會所強調的主體性和多元價值觀,也一定會促使台灣語言學的各個領域不受拘束地自由發展。

  4. 國際學術的競爭:如何提升國內語言學研究的論文品質,以達到國際學術的水準,而且在國際語言學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某些語言學研究領域的重鎮之一,這是國內語言學界要共同追求的目標。我們希望對國際語言學界能有實質上的貢獻,並且在這門學問是國際上所不能忽視的。我們國內歷年所提出的語言學研究成果,距離這個目標仍然有一段距離。同志仍須共同努力!

今年(1998)在台灣語言學的發展史上,有兩件盛事值得一提:(1)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從「歷史語言研究所」獨立出來;(2)成立「台灣語言學會」。

四十年前,語言學者不到十人;而四十年後的今天,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語言學者數以百人計。喜的是,同道的人數、論文篇數、研討會的次數增加;但憂的是,研究領域是否拓寬了?研究成績是否提昇了?研究成果是否幫助國人了解當前語言社會的實情與問題?

以下就台灣語言學的「國際化」、「中文化」與「本土化」三方面對台灣語言學的發展提出檢討並展望未來。

1.台灣語言學的「國際化」

人類學家張光直院士曾指出,「國內的人文科學研究應該跳出中國的圈子,徹底了解各個學科主流中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當代語言學理論除了杭士基的語言理論外,還有「概化的詞組結構語法」、「詞彙功能語法」、「關係語法」、「結構語法」、「功能語法」、「認知理論」、「言談分析理論」等等。我們希望國內的語法研究,在理論模式、分析方法與研究領域上,真正能發展百花競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不做學派或私己之爭,只求提昇研究成果的質與量。

2.台灣語言學的「中文化」

語言學的「中文化」可以具體的達到下列的目標:

  1. 鼓勵專攻當代語法學的學者,盡可能以中文發表論文或演講。

  2. 鼓勵國內學者把當代語言學家的經典之作有系統的翻成中文,並做證釋的工作。

  3. 語言學術語的選擇和統一。(曹逢甫、李櫻、楊秀芳、連金發曾合作整理語言學術語的中譯)

關於當代語言學理論教學的「中文化」,有以下的建議:

  1. 普遍語言學的教學儘量引用學生熟悉的語言做例子。

  2. 除印歐語外,其他與我國有地緣關係的語言(如南島語、日語、韓語、泰語)都可以做教學的語料。

3.台灣語言學的「本土化」

生活於台灣的語言學家,有其獨特的語言社會背景、關心與重任。目前台灣主要有三種「語言族群」:(1) 以南島語為母語的原住民;(2) 以「福佬話」和「客家語」為母語的舊住民;(3) 以「華語」為母語的新住民。由於華語的教學和使用相當普及,華語研究也有相當豐碩的成果;相形之下,其他「本土語言」流失情形相當嚴重。這些語言的研究分析在質與量上都有待加強。

語言學者要對與語言有關的當前社會問題表示關心,要儘量設法能解決這些問題。最近台灣社會出現兩個大家熱烈參與和討論的議題,反映了語言學者的社會責任或社會貢獻。一個是華語教學應該使用「注音符號」還是「羅馬拼音」的問題;另一個是「本土語言」的「文字化」問題。

就第一個問題的爭論而言,兩方的主張都多少帶有預設立場而固執成見的味道,似乎缺乏實事求是的實證精神。事實上所涉及的問題都應該冷靜而客觀地加以討論,並以科學的教學實驗來論斷是非。

關於本土語言文字化問題有五派不同的主張:(1) “全盤西化的羅馬拼音;(2) “效法倉頡的新字創造;(3) “專憑實據的文字考證;(4) 注重表音功能的借字造字;(5) 注重表意功能的破音訓讀。這五種主張各有利弊,我們可以採取「折衷」方法,取長補短,相輔為用。理想的選字應該以母語發音人都能望文生義見字會意為原則,並在「字音相近」與「字義透明」之間求得平衡。



貳.語言教學

語言教學是一門科學,是由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兩部分形成的一個有機體系。基礎理論部分包括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理論、跨文化溝通學說,而應用理論部分涵蓋語言教學法和教育心理學。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是相輔相成、互補互動所建構的語言教學理論架構和體系。

語言教學研究的內容有兩方面:一方面研究目標語;另一方面研究語言的學習和教學。在目標語的研究上與語言學研究不同,語言教學研究運用對比語言分析和錯誤分析原理,透析學習者在「語音、語法、語彙」三方面的學習難處。除了這方面的研究課題外,語言教學研究的特點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研究學習者如何掌握目標語;從語言教學的角度研究課程大綱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語言測驗等教學活動之成效。目的在揭示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規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

80年代語法學、語意學、社會語言學和跨文化溝通學的蓬勃發展,對語言教學深刻的影響反映在國內各級學校之外語課程設計、教材撰寫、及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上,除了目標語的語言機制和規律外,格外重視語言環境和話語的得體性,以及強調正確導入語言的文化內涵。這就是語言學研究對當前語言教學所產生的綜合影響之明證。

儘管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拓展和深化了語言教學,但仍有許多語言教學的問題有待國內語言教學界的同仁努力來探討,並將探討之成果用於外語教學和本國語文教學的各種環節,以便把教學和研究結合起來,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豐富研究計劃。近年來對語言教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課題,大致可歸納如下八大主題:

  1. 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學習歷程之描述

  2. 學習行為之實驗和調查

  3. 語言對比和偏誤分析

  4. 語言教學與跨文化溝通

  5.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6. 各級學校外語課程標準之檢討與分析

  7. 語言測驗與評量

  8. 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應用與評估

國內逐漸在形成一支實力雄厚的語言教學研究力量,出現不少後起之秀,突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主題,精心鑽研,因而創見迭出,研究成果相當可觀,也使得語言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世紀之交,各個領域藉以估量其發展前景的指標,是「跨世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語言教學領域研究群成員人數逐漸在遞增,而研究也多有可喜成果。但研究者因受主客觀的限制,其研究課題往往侷限於地、時、人,往往是從自身教學實踐這一點出發,歸納出「一般性」的結論,因對各式教學活動和學習策略缺乏廣泛深入的研究,其能指導的教學實踐十分有限。除此之外,有些研究者試圖引進國外各種先進的語言教學法或學習策略,以吸收其精義為我所用,但多忽視新教學法本身所暴露出的嚴重問題,單憑個人主觀的經驗,而未予以冷靜客觀的分析,往往只滿足於「小證據大結論」。再者,語言教學的基礎和應用兩部分之研究有失均衡,質量尚待提高,有些薄弱的教學環節也必需填補空白。大規模跨校性,甚至於跨國性的整合計劃,個人難以完成,必須組成專題研究小組進行長程分期研發,以建立我國獨特的語言教學體制。

總之,近年來,語言教學研究已取得相當成果,但仍有不少的研究空間和有待檢討改進之處。語言教學研究已發展成多邊緣的人文學科,其天地開闊,還有許多領域有待開發,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解決,還有些研究方法有待改進和革新。因此,語言教學研究園地歡迎更多新夥伴的加入,使之茁壯、繁盛、成果更加豐碩。



參.國內語言學相關期刊排序研究

學術著作是研究水準的反映。語言學未來發展的一項重點是如何創造學術著作發表的有利條件並建立學術期刊品質的評估指標。台大語言所黃宣範、張顯達教授受國科會委託,對國內語言學相關期刊做排序的研究,研究的統計是根據下列三種不同的指標:(1)期刊引用頻率(每百萬字被引用)(2)學者對期刊的主觀評價;(3)學者的投稿偏好。調查的結果可以總結為下表:









期刊名稱

1.主觀
評價

2.投稿
偏好

3.每百萬字被引用

1+2

1+2+3

中研院史語所期刊

1

2

7

3 (1)

10 (2)

清華學報

2

2

3

4 (2)

7 (1)

漢學研究

3

4.5

13

7.5 (3)

20.5 (5)

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4

4.5

16

8.5 (4)

24.5 (7)

文史哲學報(台大)

5

10

12

15 (5)

27 (8.5)

大陸雜誌

9

7.5

2

16.5 (6)

18.5 (4)

英語教學

11

6

1

17 (7)

18 (3)

政大學報

10

7.5

4

17.5 (8)

21.5 (6)

師大英語研究集刊

8

10

10

18 (9)

28 (10)

華文世界

17

2

8

19 (10)

27 (8.5)

師大國文學報

7

13

11

20 (11)

31 (11)

台大中文學報

6

19

14.5

25 (12)

39.5 (13)

東吳外語學報

12

19

20.5

31 (13.5)

51.5 (17.5)

靜宜人文學報

18

13

20.5

31 (13.5)

51.5 (17.5)

中國語文月刊

22

10

5

32 (16)

37 (12)

輔仁學誌

13

19

14.5

32 (16)

46.5 (16)

文化中文學報

19

13

20.5

32 (16)

52.5 (19)

高雄師大學報

14

19

9

33 (18)

42 (15)

中興大學文史學報

15

19

20.5

34 (19)

54.5 (20)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通訊

16

19

6

35 (20)

41 (14)

華岡外語學報

20

19

20.5

39 (21)

59.5 (22)

敦煌英語教學雜誌

21

19

17

40 (22)

57 (21)

復興崗學報

23

19

20.5

42 (23)

62.5 (23)







各語言學相關期刊的綜合排序*

在考慮以上三個指標的相關性以及其代表意義後,「主觀評價」、「投稿偏好」加總後的單一指標比較能呈現期刊之間的相對素質。加總之後前五名的順序分別為:<中研院史語所集刊><清華學報><漢語研究><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文史哲學報(台大)>。這個排序正好與主觀評價的排序相同。這項調查對國內語言學期刊的品質和學術取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肆、結語

以上我們回顧和檢討了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的發展和現況,並提出若干建議以展望未來。事實上,語言學的基礎研究與語言教學的實踐有相輔相成的關係。語言教學必須有紮實的語言基本理論作為後盾,而語言學理論則需落實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本文首先就()人才培育及其研究近況,()研究領域的考慮,及()未來展望三方面加以檢討和評估。在未來展望這一項中提出四個應考量的重要因素:() 認知科學的進展;() 電腦科技的推廣;() 本土意識的加強;() 國際學術的競爭。本文也觸及了大家極為關切的三個台灣語言學的國際化、中文化、本土化議題。我們應用客觀冷靜的態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儘可能達到一個平衡點或共識。其次在語言教學方面,我們歸納出八個主要研究課題,並指出研究上所顯出的弱點和解決困難的途徑。最後我們扼要的介紹了一項國科會委託的調查報告。由於論文發表是學術成果的指標之一,因此語言學門也和其他學門一樣,根據一些評量標準對國內期刊做了排序的研究,其調查結果對提高學術研究水準,建立客觀的評量準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們對語言學學門未來的展望除了語言學學門內部互動之外,更應該積極與其他學門做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在深入本土化研究之外,應加強拓展國際學術合作,以提高國內研究品質,並有計畫地培養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的研究新血。

參考文獻:

黃宣範、張顯達. 1998. 國內語言學相關期刊排序研究. (NSC 87-2411-H-002-046)

何大安. 1997.〈語言學〉。陳國棟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推動東亞區域研究之規劃」人文學科部分期末報告》73-103

Lien, Chin-fa et al. 1996 A Survey of 25 Years of Masters’ and Ph.D. Theses in Taiwan Relevant to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51-88

施玉惠等. 1995. 語言學學門人力資源現況分析及調查後續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門規劃專題研究報告(NSC 84-2411-H-003-006).

湯廷池. 1998. 台灣語言學的展望: 兼談語言學的「國際化」、「中文化」與「本土化」. 台灣語言學的展望研討會. 主題演講.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籌備處. 八月十三日。

附件(資料期限: 1988-1995)



  1. 設有語言學相關系所之學校機關

()一般語言學:

台灣師大英語所、華語文研究所(1995年之後設立);政大英文系所、語言所;清大中外文系、語言所;台大語言所;交大外文系;中正大學語言所;高雄師大英語所;中山大學中文系;彰化師大英語所;輔大語言所;東吳英文系;東海外文系;淡江英文系;靜宜英文系所;中華外文系;元智外語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已成立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

()語言教學:

高雄師大英語系所;台灣師大英語系所,華語文研究所;文化英文科;逢甲共同科外語文教學組;雲林技術學院共同科;台北師院語文教育系;新竹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台中師院語文教育系;嘉義師院語文教育系;台南師院語文教育系;屏東師院語文教育系;台東師院語文教育系;花蓮師院語文教育系;市立台北師院語文教育系

翻譯: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輔大翻譯研究所



二.語言學學門分類

()語言學理論:

1.音韻學2.語音學3.句法學4.詞法學5.語意學6.歷史語言學7.漢語方言(1)南島語(2)客語(3)閩語8.社會語言學9.應用語言學10.言談分析11.少數民族語言12.其他語言研究13.計算語言學

()語言教學:

1.母語習得2.外語學習3.學習能力/策略4.寫作5.聽力6.閱讀7.口語8.翻譯9.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網際網路/資料庫檢索10.教材研究11.課程設計12.教學法

*本報告是由李壬癸、何大安、連金發等人合撰,其中部份的內容摘錄自湯(1998)、黃張(1998)Lien et al(1996)和施等(1995)的報告。

*本表摘錄自黃﹑張(199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