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大附小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自然科技領域
四年級學生基本課程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四年級〈康軒版〉 設計者:鍾青芬、武國華
評量項目 | 評 量 規 準 | 評量方式 |
能知道及理解科學概念 | 1能知道如何運用計時工具來安排進行事物的時間。 | 實作評量 實驗設計 課堂表現 習作 學習單 觀察記錄 口頭發表 資料蒐集 |
2.能知道年、月、日、時、分、秒等的計時單位與相互關係。 | ||
3.能知道有些大自然現象具有規律性,可以用來計時,但並不精細。 | ||
4.能認識計時工具的演進,並了解各種計時工具適用的時機。 | ||
5.能知道水會沿著細縫移動。 | ||
6.能知道細縫的大小會影響水上升的高度。 | ||
7.能辨識昆蟲家族的外形特徵和特殊構造。 | ||
8.能知道觀察昆蟲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 ||
9.能知道昆蟲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性。 | ||
10.能知道昆蟲成長的變化及生態行為。 | ||
11.能舉例說出昆蟲與其他生物間的關係。 | ||
12.能認識電池、電線、燈泡的特徵。 | ||
13.能知道導電和不導電物品。 | ||
14.能理解通路、斷路的概念。 | ||
15.能知道影響通路的因素。 | ||
16.能理解串聯、並聯的意義。 | ||
實驗設計能具有觀察、比較分類與度量的能力 | 1.能實際測量燃燒一柱香的時間和沙漏漏光一次的時間。 | 資料蒐集 實作評量 觀察記錄 小組討論 實驗設計 飼養記錄 |
2.能自行設計單擺實驗,發現單擺擺動的規律性。 | ||
3.能透過操作,知道虹吸現象的原理。 | ||
4.能透過操作,知道連通管的原理。 | ||
5.能依身體特徵來區辨常見的小動物哪些是昆蟲。 | ||
6.能與同學合作擬定昆蟲飼養計畫並進行飼養昆蟲活動。 | ||
7.能幫飼養的昆蟲寫日記。 | ||
8.能察覺比較昆蟲的生長變化。 | ||
9.能連接各種燈泡發亮的方式,找出通路的共通性。 | ||
10.能運用材料實際操作不同的「電路」連接形式。 | ||
11.能從操作過程中察覺燈泡串聯、並聯,以及電池串聯並聯的連接方式,並發現燈泡亮度之差異。 | ||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1.能善用計時工具,做好時間的規畫和管理。 | 口頭發表 討論 實驗設計 實作評量 |
2.能知道日常生活中毛細現象的例子。 | ||
3.能從飼養昆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 ||
4.能知道生活中應用虹吸現象的實例。 | ||
5.能知道生活中應用連通管的實例。 | ||
6.能知道電路的功能和用電的注意事項。 | ||
能與他人分工合作並分享成果 | 1.能與人合作進行實驗,並確實觀察紀錄。 | 小組討論 觀察記錄 資料蒐尋 彙整 成品分享 口頭發表 |
2.能尊重生命,愛護昆蟲。 | ||
3.能與人分享飼養昆蟲的紀錄與發現,並上台發表。 | ||
4.能運用電的特性,自製玩具,培養應用科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