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大附小100學年度第二學期自然科技領域
四年級學生基本課程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四年級〈翰林版〉 設計者:鍾青芬
評量 項目 | 評 量 規 準 | 評量 方式 |
能知道及理解科學概念 | 1.能察覺力的存在。 | 資料蒐集 彙整 實作評量 觀察記錄 小組討論 口頭發表 紙筆測驗 課堂表現 習作 學習單 |
2.能察覺力能使物體改變形狀或運動狀態。 | ||
3.能察覺力有大小和方向性。 | ||
4.能察覺有些物體在水中會浮起來,有些則不會。 | ||
5.能依身體特徵來區辨常見的小動物哪些是昆蟲。 | ||
6.能辨識昆蟲身體的構造與和外形特徵。 | ||
7.能知道飼養昆蟲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 ||
8.能知道昆蟲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性。 | ||
9.能依昆蟲成長的變化,區辨昆蟲生活史的不同。 | ||
10.能察覺昆蟲與環境的關係。 | ||
11.能提出保護昆蟲的方法。 | ||
12.能察覺水會沿著細縫移動。 | ||
13.能知道細縫的大小會影響水上升的高度。 | ||
14.能認識水平面,知道連通管原理。 | ||
15.能認識虹吸現象。 | ||
16.能察覺有光才能看見東西。 | ||
17.能察覺光是直線前進的。 | ||
18.能察覺光會產生反射、折射、色散現象。 | ||
19.能察覺彩虹出現的條件。 | ||
20.能知道不同色光的訊息與意義。 | ||
實驗設計能具有觀察、比較分類與度量的能力 | 1.能利用物體形變的程度(如彈簧),測量用力的大小。 | 實作評量 觀察記錄 小組討論 實驗設計 口頭發表 成品展示 習作 學習單 |
2.能察覺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會產生滑動、滾動、跳動、轉動或停止等運動狀態。 | ||
3.能知道如何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在遊戲中獲勝。 | ||
4.能察覺水的浮力使水中的物體變輕。 | ||
5.察覺改變物體形狀可使物體浮在水面上。 | ||
6.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沾水後,會產生毛細現象。 | ||
7.能與同學合作擬定昆蟲飼養計畫,並進行飼養活動。 | ||
8.能幫飼養的昆蟲寫日記,並觀察、記錄昆蟲成長過程的行 為和變化。 | ||
9.能設計實驗,改變物品間的細縫大小,比較影響水上升高度的變化。 | ||
10.能利用虹吸現象將水族箱換水。 | ||
11.能利用連通管原理,測量週遭物體是否水平。 | ||
12.能利用光線觀察盒,觀察光的行進方向。 | ||
13.能運用材料,發現光折射時,物體位置或形狀會產生改變。 | ||
14.能操作鏡子,察覺光碰到鏡子角度不同時,反射的方向也會跟著改變。 | ||
15.能改變不同變因,製作出清楚的彩虹光。 | ||
16.能察覺生活中如何應用光的反射、折射現象。 | ||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1.能察覺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 口頭發表 實驗設計 實作評量 成品分享 習作 學習單 |
2.能從飼養昆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 ||
3.能將連通管的原理應用在生活中。 | ||
4.能將虹吸現象的原理應用在生活中。 | ||
5.能察覺生活中有許多應用毛細現象的例子。 | ||
6.能察覺生活中常見的彩虹色光情形。 | ||
7.能察覺生活週遭很多設施,利用光的特性讓生活更便利。 | ||
能與他人分工合作並分享成果 | 1.能與人合作進行實驗,並確實觀察紀錄。 | 觀察記錄 成品分享 口頭發表 專題報告 |
2.能遵守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 ||
3.能應用光或力的科學原理來探討有趣的遊戲或玩具。 | ||
3.能學習如何維護昆蟲的生存。 | ||
5.能上台發表,與人分享飼養昆蟲的紀錄與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