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公分與長度測量:培養量感實作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96.18 KB
頁數
5
上傳者
Own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9-22,离现在 2 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素養導向設計教案格式

單元教學設計參考格式

  1. 設計理念

一年級下學期時孩子們從第二冊第二單元「長度」操作活動中,以個別的單位比較跟長度的合成與分解。這學期則讓孩子們藉由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的基礎,以理解不同個別單位同一物時,其測量結果會不同,並發現個別單位比較長時,所需的測量樹會較少。認識公分並使用公分直尺測量物品的長。透過實測培養長度的量感,及在具體情境中,能做長度的合成與分解,並用算式計算。

二、單元架構



三、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數學

設計/教學者

張曉謹

實施年級

二年級

總節數

7節,280分鐘

單元名稱

單元 認識公分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核心

素養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E-C3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學習內容

N-2-11長度:「公分」、「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直尺操作:測量長度。報讀公分數。

S-2-3 指定長度之線段作圖。

議題

融入

議題/學習主題

【科技教育】日常生活的科技認知

【海洋教育】海洋社會

【環境教育】永續發展

實質內涵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E4 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與產業。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生活

教材來源

翰林版數學課本第

學習目標

1.理解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時,測量結果的單位數不同。

2.認識公分並以公分刻度尺測量長度。

3.以公分為單位做長度的加減。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第二節

一、準備活動

(一)誰撿到的果莢比較長

  1. 請學生先讀課本P.34例題3 ,確認學生理解題意。

  2. 教師提問:「皮皮撿到的果莢是什麼樹的果莢?有多長?」、「丹丹撿到的果莢是什麼樹的果莢?有多長?」請學生回答。


  1. 教師再提問:「皮皮撿到的果莢和3皮皮的鞋印一樣長,丹丹撿到的果莢和4個磚塊一樣長,43多,所以丹丹撿到的果莢比較長。這樣的說法對不對?為什麼?」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 教師歸納並引導學生理解「用不同長度的東西量物品的長,不能比較長短,要用相同的東西量,生活中我們習慣用尺來量物品的長」。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長度單位公分和公分刻度尺

  1. 請學生觀察公分直尺,說一說在直尺上看到了什麼?

  2. 教師利用課本P.35例題1 ,請學生拿出附件8的方瓦在公分直尺比一比,並請學生說說看發現了什麼?

  3. 教師宣告:「尺上每大格都是1公分,1公分可以用1cm表示。1個方瓦的一邊長是1公分。」


(二)透過累加活動,理解幾個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1. 教師利用P.35例題2 -,請學生拿出1個方瓦,對齊直尺上刻度0,並提問:「1個方瓦的長是幾公分?」

  2. 教師請學生再拿出1個方瓦接續擺上,教師提問:「2個方瓦接起來有幾個1公分?合起來是幾公分?」引導學生理解21公分,合起來是2公分,請學生將答案填入□裡。

  3. 教師用逐次增加1個方瓦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幾個方瓦排在一起的長度,就是幾公分。



三、綜合活動

(一)紙條有多長?

  1. 學生4個人一組,教師發給每人一枝整公分長的吸管(或紙條),請學生用方瓦排排看,自己拿到的吸管和幾個方瓦一樣長?是幾公分?


  1. 同組學生可互相交換吸管(或紙條),用方瓦排排看吸管長是多少公分?


(二)我學會了

  1. 教師請學生說一說這堂數學課學到了什麼?

  2. 教師說明學習單內容。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作業評量








教師行間巡視,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引導。




























教師行間巡視,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教師行間巡視,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教學設備/資源:

1.數學課本。

2.數學習作。

3.數學附件69

4.投影設備、電子書。

5.小白板、白板筆。

6.不同長度的文具用品(鉛筆、橡皮擦、口紅膠、……)。

7.整公分長的吸管或紙條(59公分)。

8.公分刻度尺。

參考資料:

翰林版數學教師手冊

附錄:

學習單


四、教學成果與省思

數學課的認識公分單元,要實際做到精良的以尺測量,需透過實際操作。因此善用小幫手的協助,就是在教學上的一大利器,也能快速發現需要協助的學生適時予以協助。

學習目標:

1.知道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2.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3.透過實測培養1公分長的的量感

表現任務:

1.知道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2.能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3.能透過實測培養1公分長的的量感

評量基準: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評量規準

表現等級

基準向度

非常棒

良好

通過

知道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能迅速並正確的指出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能正確的指出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經提示後能正確的指出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能迅速並正確的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能正確的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經提示後能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透過實測培養1公分長的的量感

能迅速並正確的知道1公分長的的量感

能正確的知道1公分長的的量感

機提示後能知道1公分長的的量感


*也可將評量規準羅列於學習活動表中的「學習評量」


*也可整合數個評量規準於一個表件中


任務

等級

基準

優良

待加強

任務名稱:

知道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能分辨公分尺上的每一大格都是1公分(1cm)





任務名稱:

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能知道幾個的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任務名稱:

透過實測培養1公分長的的量感

能知道1公分長的的量感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