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國民小學推動特色學校發展之研究」訪談題綱
壹、名詞釋義
「特色學校」係指學校就辦學的教育願景,掌握學校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優勢,結合校內教學課程和社區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優質的正向教育。其經營策略,以了解學校本身的特色項目為出發點,規劃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組織學校的優質團隊,形塑開放多元的學校文化,善用知識分享的策略聯盟,並善用媒體傳播的行銷策略,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的,以創新的視野和行動,轉型經營提高學校的附加價值。
其理念特性,乃是將特色融入在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活動上,展現出獨特的整體風貌,對所有學生的發展,都有全面落實的作用。並設計透過體驗學習與分享機制,充分展現文化多元與鄉土的結合,才能兼蓄長期性與系統化。
貳、訪談題綱
一、政府政策面
【此層面包含經由對澎湖縣整體教育環境的swot分析,因應策略的規劃,人力支援的提供、經費的編列、專業能力的提昇、評鑑機制的建立…等配套措施之擬訂。】
(一)澎湖縣國民小學推動特色學校發展,就整體環境而言,您認為:
1.內部優勢與劣勢條件為何?
(1)內部優勢: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2)內部劣勢:人員異動與人員動機
2.外在的機會與威脅點有哪些?
(1)外在機會:進修機會與遊學機制
(2)外在威脅:專業團隊與企畫能力
3.應如何去規劃因應?
(1)田野調查與團隊組織
(2)專業研討與專案企畫
(二)您認為若欲有效推動特色學校發展,在政策面應有哪些具體的
配套措施?如人力支援的提供、經費的編列、專業能力的提
昇、評鑑機制的建立…等
1.配套措施:
(1)資源調查
(2)資源整合
2.人力支援:
(1)專長培訓
(2)團隊組訓
3.經費編列:
(1)專案申請
(2)專案研討
4.專業提昇:
(1)學分進修
(2)駐縣專家
5.評鑑機制:
(1)長期特色
(2)成果發展
二、學校與社區的互動機制
【此層面包含藉由社區的參與、社區教師的引進、與文化館場的聯結等多元管道的運用,及發展、實踐特色課程時,如何去結合社區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等創新措施。】
依據澎湖縣現有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請問學校在發展、實踐特色課程時,這些資源將扮演哪些角色?
課程場域
課程內涵
(二)結合社區資源是經營特色學校發展的重要元素:
1.學校應如何進行此多元管道的溝通運用?
(1)實施社區教學
(2)運用社區人力
2.學校在與社區互動的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是什麼?因應策略為何?
(1)困難:教師未深入了解社區狀況
(2)策略:多做家庭訪視與社區調查
三、學校同業、異業策略聯盟
【此層面包含思考各級學校間可進行的策略聯盟或合作的互享機制,及與澎湖特有產業的結盟策略、包裝行銷方式等。】
(一)澎湖縣各級學校間,因島嶼分散,資源整合、互享機制比較
困難:
1.你認為可進行的策略聯盟或合作的型式是什麼?推動上會有哪些問題或困難?
(1)型式:鄉市內之結盟、本離島之互訪
(2)困難:特色意願之尋找、聯盟團隊之規畫
2.對於推動策略聯盟的具體作法,有何建議(包括政府部門及學校)?
(1)政府部門:計畫分工之整合
(2)學校部門:校本課程之落實
(二)您認為與異業結盟是否可行?應如何採用有效策略?
1.與異業結盟是可行的。
2.可先從規畫校內特色給合校外教學路線做起。
如竹灣鄉土植物與大義宮、竹灣螃蟹館、箱網養殖結合。
四、運用行政管理機制
【此層面包含組織經營團隊凝聚共識、彈性運用人力與教師專長
結合、運用績效責任給予適時的激勵,及軟硬體教學設施的規
劃、改善與充實等創新經營措施。】
(一)若轉型經營為特色學校,在軟硬體教學設施的規劃、改善與充實上,能否提出具體的措施?
1.食宿方面:
(1)學校與地方民宿結合。
(2)通舖、營帳與衛浴。
(3)地方特色便當或簡餐。
2.設施方面:
(1)視聽設備等由學校規畫。
(2)展演場館、工作平台與地方業者合作。
(二)您認為推動特色學校發展應如何來組織經營團隊?推動上有無困難?如何因應?
1.組織方式:結合學教師、與地方異業、地方人才共同經營。
2.推動困難:
(1)時間問題:學校教師大部分時間用在基礎課程之教學。無法應付太多的參觀活動。
(2)經費問題:學校經費有限無法做較有規模之設施與經常性的維護。
(3)困難因應:特色學校以結盟方式進行以減輕負擔、額外人員以有效安置替代役男或地方異業人員共同合作。
五、特色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
【此層面包含教師擴展學習環境進行特色課程的設計與統整,讓地
方特色課程得以展現其獨特性;及提供學生多元呈現的體驗課程
等創新策略。】
(一)澎湖縣各社區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極為豐富:
1.學校應如何去進行特色課程的設計與統整?
以結合學校本位課程及專案申請雙管齊下之方式進行。
2.學校可運用哪些策略去實踐?讓地方特色課程得以展現其獨特性。
(1)以專長教師結合地方特色建立學校獨特性。
(2)以結合全校性彈性課程,落實永續發展與創新。
(二)多元呈現的特色課程,讓孩子的學習有了不同的體驗,您贊成學校推動此特色課程嗎?為什麼?
(1)贊成學校推動多元呈現的特色課程。
(2)可以發展孩子多元知能及地方特色。
(三)澎湖縣推動特色學校發展,對於特色課程的內容規劃,你認為依序應以下列何者為重點?為什麼?
1.以自然生態資源為重點。
2.以地理風貌為重點。
3.以人文藝術風尚為重點。
4.以經濟產業為重點。
5.其他。
應以最具地方特色之內容來規畫。也無法做單一之選擇,有些須做互補性的規畫。
六、強化教師間知識分享能力
【此層面包含鼓勵教師同儕改善心智模式,進行共同學習,經由對
話、反思及激勵措施的推動,營造學習型組織;並能運用科技設
備,來輔助知識分享的成效等措施。】
(一)學校應如何建立有效的機制,以營造出學習型組織?
申請專案來做看看,比較有可能因需求而建立有效的機制並研究出可行的學習型組織。如竹灣國小以申請活化校園空間來建立地質地形特色學校。以操作展示空間布置、室內基礎課程教學、室外導覽課程操作三部分將學校人力分成三組聘請專家講授、設計課程、課程操作來選立學習型組織。
(二)資訊化社會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學校應如何運用科技設備來輔助知識分享的成效?
可以學校網頁為主軸來形成知識管理的平台,輔助知識分享的成效。
附錄:
澎湖縣竹灣國民小學活化校園與發展特色學校方案
計畫依據:
(一)教育部96年8月20日台國(一)字第0960127521號函。
(二)澎湖縣政府教育局96年8月22日府教國字第0960041438號函。
二、計畫目的:
結合本縣自然文史工作規畫團隊,建構本校為地質地形教學特色學校。
強化教師專業知能規畫優質課程,活化多功能教室為可操作環境平台。
結合珍貴社區地質地形文史資源,分享在地優質地景為套裝遊學行程。
三、資源應用:
周邊社區特性:可結合觀光與在地農漁文化,善加應用。說明如下:
1澎湖地標:距離澎湖地標--跨海大橋約2公里。
2.最大社區:位於西嶼鄉面積最大的竹灣社區,面積約3平方公頃。
3.觀光社區:社區內有觀光廟宇—大義宮及蒐藏豐富的螃蟹博物館。
4.農漁並重:並以白膜煮花生及箱網養殖海鱺享譽台澎。
5.漁船修建:社區內有兩家造船廠,為本縣漁船修護及釣艇建造中心。
環境資源條件:可給合地質地形文史景觀,善加應用。說明如下:
1.粗獷玄武岩:西海岸有壯觀的玄武岩景觀,並有紫菜礁公共造產地。
2.老古石菜宅:社區內有為數眾多的老古石菜宅、種植花生、澎湖絲瓜。
3.灘岩與石滬:社區北面為灘岩分布地,並有石滬及文石開採遺址。
4.抱墩與箱網:社區東面為沙灘礫灘,潮間帶有抱墩、內海有箱網養殖。
5.附近之景觀:海蝕洞、小火口群、柱狀玄武岩、陸連島、沙頁岩層等。
諮詢顧問人力:可結合地文史自然等專業人力,善加應用。說明如下:
1.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林文鎮老師:社區總體營造、社區調查解說、石滬修護規畫等之諮詢。
洪國雄老師:海洋生物調查、海洋產業、石滬調查課程規畫之諮詢。
呂文雄老師:澎湖地質地形課程規畫、澎湖文史調查課程規畫之諮詢。
蔡志仁老師:澎湖地質地形地景專業攝影導覽之諮詢。
2.澎湖自然學友學會:
林長興老師:澎湖地質地形課程規畫之諮詢。
周麗炤老師:澎湖地質地形調查解說之諮詢。
洪清林老師:澎湖地質地形課程規畫之諮詢。
3.陽明企業行:
謝初陽先生:教學平台、意象拼圖、圖片展示規畫實務技術之諮詢。
4.澎湖科技大學:
曾建璋教授:魚類及養殖實務之諮詢。
5.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蔡萬生主任:澎湖海洋生態調查之諮詢。
謝恆毅研究員:澎湖潮間帶的珊瑚之諮詢。
6.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
張國亮場長:澎湖縣海洋生態保育及復育諮詢。
四、夥伴結盟:
(一)澎湖自然學友學會:
◆操作展示空間布置之結盟夥伴,說明如下:
◆輔導員洪清林老師目前為澎湖自然學友學會理事長,可以統籌運用該會人力為本校提供必要之課程規畫、岩石標本、空照圖、地質地形圖等,以協助本校完成地質地形教學平台之設置、教師專業成長之進行。
(二)澎湖縣國小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團:
◆室內基礎課程教學之結盟夥伴,說明如下:
◆本校校長陳仁和亦兼澎湖縣國小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領域內輔導員有呂文雄老師、洪清林老師、鄭文健老師均為長期投入地質地形研究之專業老師,可以協助規畫地質地形課程事宜、教師專業成長之進行。
(三)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室外導覽課程之結盟夥伴,說明如下:
◆本校校長陳仁和為本屆澎湖采風文化學會理事長,可以透過理監事會議統籌規畫相關人力及活動,配合或指導本校規畫相關文史考查導覽事宜、教師專業成長之進行。
五、實施內容:
課程層面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 | 備註 |
1操作展示空間布置 | 1-1拼貼入口意象 | 1-1-1壯觀的玄武岩 | |
1-1-2美麗的珊瑚礁 | |||
1-2可愛的玩石區 | 1-2-1岩石標本蒐集 | ||
1-2-2地層模型製作 | |||
1-3寶貝的珊瑚區 | 1-3-1老古石的祕密 | ||
1-3-2可愛的貝殼沙 | |||
1-4美麗的漁人島 | 1-4-1空中鳥瞰澎湖 | ||
1-4-2近觀島之容顏 | |||
2.室內基礎課程教學 | 2-1澎湖火山故事 | 2-1-1澎湖群島誕生 | |
2-1-2澎湖的火山岩 | |||
2-1-3澎湖的沈積岩 | |||
2-1-4澎湖的火山口 | |||
2-2地質地形景觀 | 2-2-1澎湖地形景觀 | ||
2-2-2澎湖地質現象 | |||
2-3澎湖的玄武岩 | 2-3-1玄武岩的外貌 | ||
2-3-2玄武岩的形態 | |||
2-4澎湖的珊瑚礁 | 2-4-1美麗的珊瑚礁 | ||
2-4-2珊瑚礁的生物 | |||
3.室外導覽課程操作 | 3-1踏查地質地形 | 3-1-1探竹灣紫菜礁 | |
3-1-2看小門鯨魚洞 | |||
3-1-3走池西小火口 | |||
3-1-4訪外垵沙頁岩 | |||
3-2探珊瑚礁祕境 | 3-2-1走竹灣潮間帶 | ||
3-2-2看橫礁的潮池 | |||
3-3看玄武岩文化 | 3-3-1看古厝和菜宅 | ||
3-3-2看石滬和石塔 |
六、實施方式:
(一) 操作展示空間布置
實際運作人力 | 教學措施 | 學習方式 | 實施對象 | |
校內人員 | 結盟夥伴 | |||
第一組 | 澎湖自然 | 1.教師專業研習 | 1.聽講、布置實作 | 全體教師 |
(二) 室內基礎課程教學
實際運作人力 | 教學措施 | 學習方式 | 實施對象 | |
校內人員 | 結盟夥伴 | |||
第二組 指導教師 | 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團 | 1.教師專業研習 2.規畫實施單元教學活動 | 1.聽講、活動設計演練 | 全體教師 |
(三) 室外導覽課程操作
實際運作人力 | 教學措施 | 學習方式 | 實施對象 | |
校內人員 | 結盟夥伴 | |||
第三組 指導教師 | 澎湖采風 | 1.教師專業研習 | 1.聽講、實地解說 | 全體教師 |
套裝遊學行程
遊學主題
主要內容
套裝行程
1踏查地質地形
1-1探竹灣紫菜礁
行前解說參觀養鹿場看似惡地地形解說頂灣內釣場探索溼地尋找褐鐵礦尋找石英砂欣賞風化石紫菜礁玄武岩柱欣賞紫菜採集賦歸
1-2看小門鯨魚洞
行前解說參觀後灣灘岩小門橋潭頭、網座頭解說小門菜宅欣賞鯨魚洞海蝕拱門解說海蝕柱欣賞石塔欣賞小門嶼層殼灰岩、鐵質石英砂欣賞賦歸
1-3走池西小火口
行前解說參觀養羊場參觀二崁古厝參觀二崁玄岩柱參觀池西彎曲形玄武岩柱群踏查池西小火口賦歸
1-4訪外垵沙頁岩
行前解說參觀赤馬五孔頂參觀赤馬漁港參觀赤馬牛心山陸連島參觀東台古堡參觀西台古堡參觀外垵沙頁岩欣賞蕨類賦歸
2探珊瑚礁祕境
2-1走竹灣潮間帶
行前解說參觀共合造船廠參觀箱網養殖餵魚秀參加抱墩活動記錄珊瑚礁種類記錄珊瑚礁生物欣賞龜山礫石灘雅石賦歸
2-2看橫礁的潮池
行前解說參觀合橫國小參觀蔚藍23.5民宿欣賞跨海大橋風光參觀橫礁潮池珊瑚記錄珊瑚礁種類記錄珊瑚礁生物賦歸
3看玄武岩文化
3-1看古厝和菜宅
行前解說參觀竹灣古厝宗祠參觀螃蟹博物館參觀大義宮參觀菜宅花生田參與花生採收享用花生賦歸
3-2看石滬和石塔
行前解說參觀池西虎目滬參觀文石窟參觀內垵塔公塔婆參觀外垵三仙塔參觀外垵燈塔欣賞西嶼落霞賦歸
七、實施時程:預定規畫時程與開始實施頻率如下:(96年9月至97年7月)
月 | 9 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1.蒐集資料撰寫計畫 | |||||||||||
2.蒐集資料修改計畫 | |||||||||||
3.操作展示空間布置 | |||||||||||
4.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 |||||||||||
5.室內基礎課程教學 | |||||||||||
6.室外導覽課程操作 | |||||||||||
7.課程設計手冊編印 | |||||||||||
8.成果彙整經費核銷 |
八、預期效益:對於創新經營與特色應用的預期績效如下:
(一)環境與資源的應用方面:
校園多功能教室空間及社區文史自然等資源設施獲得充分之利用。
(二)課程教學或活動方面:
完成本鄉地質地形系統性課程及文史與自然資源之有趣環境課程。
(三)專業人力與夥伴方面:
透過結盟夥伴協助強化本校教師地質地形及社區探索之專業知能。
(四)環境永續與結盟方面:
經由引進本縣自然文史專家共同打造特色校園善用社區自然資源。
(五)預期績效與分享方面:
建構套裝遊學行程融入及開拓地方觀光資源行銷在地之文化特色。
九、經費需求:硬體設施整修購置、軟體書藉購置或編印、人力師資培訓等(以八十萬元額度編列,並依各項優先順序列出)
序號 | 項目 | 單價 | 數量 | 小計 | 備註 |
一、硬體設施整修購置 | 第一優先 | ||||
1-1 | 設置岩石標本區 | ||||
1-2 | 設置珊瑚標本區 | ||||
1-3 | 澎湖地景意象拼貼 | ||||
1-4 | 澎湖地質地形教學展示圖框 | 以上經費可相互流用 | |||
小計 | 560,000 | ||||
二、人力師資培訓 | 第二優先 | ||||
2-1 | 操作展示空間布置講師鐘點費 | 1600 | 3時*4次 | 19,200 | 聘請自然學友學會講師 |
2-2 | 室內基礎課程教學講師鐘點費 | 1200 | 3時*4次 | 14,400 | 聘請縣自然輔導團講師 |
2-3 | 室外導覽課程操作講師鐘點費 | 1600 | 3時*4次 | 19,200 | 聘請采風文化學會講師 |
小計 | 52,800 | ||||
三、書籍編印 | 第三優先 | ||||
3-1 | 課程設計手冊撰稿費 | 580 | 26次×2仟字 | 30,160 | |
3-2 | 課程設計手冊圖片費 | 230 | 26次×5張 | 29,900 | |
3-3 | 課程設計手冊審查費 | 170 | 26次×2仟字 | 8,840 | |
3-4 | 課程設計手冊編稿費 | 260 | 26次×2仟字 | 13,520 | |
3-5 | 課程設計手冊校稿費 | 58 | 26次×2仟字 | 3,016 | |
3-6 | 課程設計手冊印刷費 | 250 | 300冊 | 75,000 | 師生參考用 |
小計 | 160,436 | ||||
四、書籍購置 | 第四優先 | ||||
4-1 | 海邊常見的生物 | 250 | 14本 | 3,500 | |
4-2 | 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室—地球科學篇 | 250 | 1本 | 250 | |
4-3 | 地球學習百科 | 680 | 1本 | 680 | |
4-4 | 發現科學—採集岩石 | 220 | 1本 | 220 | |
4-5 | 岩石入門 | 380 | 1本 | 380 | |
4-6 | 好玩的岩石 | 260 | 1本 | 260 | |
4-7 | 台灣的土壤 | 400 | 1本 | 400 | |
4-8 | 台灣的海岸 | 400 | 1本 | 400 | |
4-9 | 台灣的海岸DVD(五片裝) | 699 | 1套 | 699 | |
4-10 | 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 | 400 | 1本 | 400 | |
4-11 |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 400 | 1本 | 400 | |
4-12 | 珊瑚的城堡-東沙環礁(DVD) | 200 | 1片 | 200 | |
4-13 | 石珊瑚經典 | 280 | 1本 | 280 | |
4-14 | 珊瑚礁 | 320 | 1本 | 320 | |
4-15 | 台灣的珊瑚礁 | 400 | 1本 | 400 | |
4-16 | 海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 180 | 1本 | 180 | |
4-17 | 消失中的台灣珊瑚礁 | 700 | 1本 | 700 | |
4-18 | 風化珊瑚的能量與健康 | 200 | 1本 | 200 | |
4-19 | 珊瑚魚系列 | 135 | 7片 | 945 | |
小計 | 10,814 | ||||
五、雜支 | 15,950 | 1式 | 15,950 | ||
總計新台幣捌拾萬元整 | |||||
附記:二至五項經費可相互流用 |
十、本計畫報請澎湖縣政府教局彙整,報教育部核准後實施,如有不妥得修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