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藍海視野 南寧與您一同成長~
洋教室」,增進學子了解台灣灣與海洋的緊密關係,並了解教育部對「海
洋臺灣」、「海洋立國」的宣示與行動。希望學生可以自海洋認知出發,
確實認識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對生命與自然環境的尊重,產生對
海洋正確的觀念,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的特性,並形塑海洋人文與美學的
文化。
(二)增長知能:希望透過辦理校長、主任、輔導團、教師與家長之「海洋教
育」研習和教學觀摩,藉由教育的制度與方法,讓學生認識海洋與熱愛
海洋,並且可以善用海洋、珍惜海洋及具備海洋國際觀。更期待從學前
教育及國中小學的學校教育,培養國人對海洋有正確的認識,真正培育
出喜愛海洋,具備海洋知能且能為產業界所用的海洋專業人才,進一步
延伸到社會教育,建立豐厚的海洋素養。
(三)教材建置:蒐集相關「海洋教育」之題材或既有教材包括全球性、區域
性、科學性、人文性、技術性及產業資訊;將內容編寫、修整與建置適
合各年級之教案,提供授課教師參考。。
(四)辦理活動:近來相關機構重視台灣四面環海的重要事實,各級學校也為
推動海洋教育所辦理活動日漸頻繁,海洋體驗活動除了環保生態教育、
海洋科學領域及配合節令的海洋文化活動外,應有確實的漁村踏察與海
港參觀等海洋體驗。深化的海洋體驗有助於學生未來職業或是性向選
擇,參觀海勤產業和參與海洋休閒活動也都可親近海洋。期能在安全考
量下,透過各級學校多辦理包含校長、家長、教師、各年級學生之海洋
體驗活動,以提昇師生、家長海洋的知能、情意及行動。
(五)資訊平台與策略聯盟:台灣四面環海,多年來民間已具有豐富的海洋教
育資源,政府也正逐漸增加對海洋教育資源的投注,本市希望建制各項
教學資源之網路資訊平台及整合政府與民間各項海洋資源,建立可行互
助的合作體制,整合運用以建立教育體系與產業界的密切關係,建立海
洋教育資源平台,可加速海洋資訊的累積、擴展及利用,促成產官學界
良性合作的運作方式,除了保存相關海洋的資料、整編流通與應用的海
洋資訊,更可以提供快速、正確、有效的海洋資訊與諮詢服務,以支援
協助各項海洋教育的推展。
(六)形塑特色:臺灣與海洋的依存關係密切,15 世紀中葉的葡萄牙人,之後
的荷蘭人、西班牙人都為拓展其亞洲殖民勢力而陸續來臺,並透過航運
大量出口臺灣的鹿皮及蔗糖;鄭芝龍以臺灣海峽的航運而發達;18 及
19 世紀與大陸的海上貿易也促成了府城的榮景;日據時代日本人以臺
灣為南進的基地,同時以航運大量回銷蔗糖、茶葉、木材及稻米到日本;
臺灣四周海域雖然寬廣,卻與四鄰密接,走向海洋、發展海洋將是永續
發展的重要契機,而台南市更具重要的歷史及樞紐地位。期能藉由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