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整數除以分數教學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613.5 KB
頁數
16
上傳者
Anso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6-02,离现在 21 1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活動名稱

整數除以分數

適用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三節課

教學準備

情境引導海報兩張、圓形剪紙約48個、操作紀錄單(每組一張)、名牌、膠水、尺規、學習單、D8攝錄影機、照相機、

教學方式

協同教學、操作數學、分組討論

單元目標

  1. 等分、等量的概念

  2. 整數 ÷ 整數的想法與做法

3. 整數 ÷ 分數的想法與做法

設計者

張舒惠、柯力銘、林桂楨、詹易霖、劉鈞瑋、洪巧玟

~設計構想~

一、整數除以分數的本質概念

分數

一個物體

單位1一個計量單位

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

分數的意義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

一份(幾分之一)(分數單位)

表示這樣的幾份(幾分之幾)(分子)


分數等分

將一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均等


分數等值

指一個分數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而這些所代表的數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整數除以分數

當整數以分數為單位時,所佔的總量






二、概念的發展

  1. 文獻探討

根據Piaget認知發展階段,國小高年級學童發展大多為形式運思期,故能以邏輯形式解決抽象問題,也發展出統整的思考能力,思考更科學化。所以高年級的孩童在學習以較抽象的分數乘除問題時,能以較強的邏輯性思考運算問題。


  1. 學生的先備經驗

本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國小五年級下學期(具體表徵-察覺樣式)的兒童,並針對其已學過但較不懂的觀念加以澄清,本課程為「數與計算」領域因此兒童已具備的能力有:

N-1-4能透過累加活動連接倍的語言,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100)的整數倍問題(例如:單位數≦12,單位量≦15)

N-1-5能用具體分的活動,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生活中有關除法的問題。

N-1-7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生活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能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真分數的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1)

N-2-5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能以真分數來描述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多個個物的幾份,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並理解等值分數的意義。

N-2-6在具體情境中,能以假分數或帶分數描述具體的量,並能解決分數的合成、分解以及簡單整數倍的問題。


(三)兒童迷思概念與教材分析

本活動設計的目標有三:“等分、等量的概念”、“整數除整數的想法與做法”、“整數除分數的想法與做法”。

  等分及等量的概念是整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先備知識。在進行整數相除時,等量及等分的概念是要先被建立,學生必須要曉得被除數及除數所代表的意義,以30顆蘋果分給5個人為例,算式可這麼寫,我們可以解釋為30顆蘋果被分成5份,每一份都是6顆,而5份是等分,6顆是等量;若題目改成:小明從果籃裡拿走了4顆蘋果,剛好拿走了全部蘋果的,那麼原本有多少顆蘋果,學生遇到了分數運算,有的會很直覺的將二數相乘,或是無法了解為何,在告訴學生這個關係之前,要先向學生解釋整體1的觀念,再由此觀念來解釋為何上述式子會成立。我們的做法不直接呈現上述式子讓學生知道,而是以說明,來解釋小明拿走的蘋果在整體1中所代表的意義。

  本課程是老師模擬出一個情境,讓學生來等分物品,從中建立等分及等量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整數除以分數的問題。


三、處理特色

等分是指每一份都是相等大小多寡的,等量是指每一份都有相同數量。而整數除以分數的概念是學生較不容易接受的,在學生還沒有建立等分及等量的概念之前,會不太清楚如何來處理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重點是先介紹等分、等量的概念,讓學生實際操作後加深此觀念,以簡單的整數除以整數做練習,再一次澄清概念,最後進入主題。

  在教學的進行中,老師和學生會發現到,解決問題並不一定只有一個方法而已,也許可以發現另一種方法來解答,這也是我們要教授給學生的目標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N-1-7

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生活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能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真分數的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1)

N-2-5

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能以真分數來描述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多個個物的幾份,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並理解等值分數的意義。

N-2-6

在具體情境中,能以假分數或帶分數描述具體的量,並能解決分數的合成、分解以及簡單整數倍的問題。


1. 釐清分數中等分的概念

2. 給定整體量及部分量,使用分數數詞(字)描述此部分量並察覺等值關係

3. 給定整體量和分數數詞,並操作出整數除以分數的關係



~教學活動流程~

具體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教學活動

教學內容&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資源

能力指標



        1. 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 教師方面:

      1.確認確定學生的起點行為。

      2.製作情境海報

      3.剪裁100個圓形。

      4.依照學生人數等分八組。

      • 學生方面:

      1.上課5分鐘之內依照組別入座

      2.準備好應有的尺規剪刀等用具。








      4-1就學生的座位,合併第12列及第12行四人一組。

      1-1指導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組別,安靜坐好。

      1-2 請各組組員編號(1-4號)。

      2-1將桌面上不必要的東西收起來。




      1.釐清分數中等分的概念


      一、

      檢測是否有分數中等份的概念


      個人
      思考


      意見
      分享



      (二)引起動機
      (製作桌牌)

      1. 發給每人一張白紙。

      2. 請小朋友以自己的方式將長等分3等分。

      3. 在其中的1等分上寫自己的姓名。

      4. 發給每人一個圓。

      5. 請折出 圓的大小。

      6. 請折出 圓的大小。

      7. 請折出 圓的大小。


      ()引起動機

      1.1 請問你手上的這張紙是什麼形狀?

      形狀認知】期能引導學生回答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的答案。

      2.1 運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如何精確將『長』等分3等分。

      的概念】先讓學生自己試試看,期能夠利用工具,準確表現出等分。

      3.1 藉由學生自製桌牌的過程,引出等分的概念,並能方便老師班級經營,課堂進行中能夠叫喚學生的姓名。

      4-7 先為稍後的發展活動作暖身。

      等分的概念】提問:什麼叫做

      強調是八等分裡的1等分,且每一等分都要一樣大。


      白紙一張




      蠟筆

      N-1-7

      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生活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能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真分數的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1)

      2

      給定整體量及部分量

      ,使用分數數詞(字)描述此部分量並察覺等值關係

      二、

      檢測是否具有等值分數的概念


      個人
      思考


      意見
      分享




      (三)喚起舊記憶

      記得是在一個星期天,老師邀請了一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到家裡來吃早餐,可是因為老師家裡不大,所以把時間分成三個時段,電鈴聲音響起,第一批到家中來的小朋友,我請他們每人吃了一片烤奶油土司;第二批到家中來的小朋友,老師將土司對半切成三明治的大小,於是每人吃了二小片奶油土司;第三批到家中來的小朋友,我又沿著土司兩對角線切下去,於是每人吃了四小片烤土司;隔天有一個小朋友跑來跟我抗議,說我偏心,為什麼有人吃了四片、有人吃了兩片,我卻只有吃到一片?你們覺得呢?老師到底有沒有偏心?

      【引導教學】

      1. 這位小朋友覺得 421沒有錯啊!你覺得合理嗎?為什麼?

      質與量的關係:說出都是由土司去切的關鍵點】

      1-1單純只比較量,則421是一定成立的。

      1-2 加上每一片的大小,應該是

      2. 誰能夠完整表達每個人所吃到的量是多少?

      第一批吃的是完整的1片土司;第二批吃的是2 的土

      司;第三批吃的是4 的土司。

      3 .原來吃得多片不一定是吃最多,因為你的每一片都比別人小,那你要如何解釋到底誰吃得多?

      【作法一】

      1
      【作法二】

      2 ×1



      黑板


      粉筆

      N-2-5

      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能以真分數來描述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多個個物的幾份,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活動,並理解等值分數的意義。








      【作法一】

      【作法二】

      4 ×1

      1




      4. 所以其實老師並沒有偏心,每個人都吃到一片吐司







      3.給定整體量和分數數詞,並操作出整數除以分數的關係

      三、建構整數除以分數的概念


      個人
      思考


      分組
      討論


      小組
      討論


      意見
      分享


      二、發展活動

      • 請協助老師給予每組8個圓。

      • 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來支配工作。

      • 請協助老師給予每位學生一張操作紀錄單。

      活動一:操作數學

      情境佈題:

      桌上有8顆蘋果,想要平分給亮怡、佳歡兩個人,所以亮怡、佳歡都可以拿到________顆蘋果。

      亮怡高興的拿著她的_____顆蘋果,要分給他最要好的8個朋友,結果他的朋友每個人都可以拿到_____顆蘋果。

      佳歡心裡想,如果我把每個蘋果都切一半,請每個人吃1/2顆,這樣就可以請更多的好朋友吃,結果他分給了______個朋友吃。

      最後,到底是佳歡還是亮怡把蘋果分給比較多的朋友吃?


      【活動說明】

      1. 以捲軸的方式呈現題目。

      2. 第一節課僅以操作方式得到結果【想法1&2】。

      3. 第二節課歸納想法與算法之間的關係【做法1&2】。

      4. 由操作 整數 ÷整數 = 整數 或 分數 ,進而操作整數 ÷ 分數 的 求值。


      1. 亮怡拿到了_________顆;佳歡拿到了_______顆。

      【想法1


      【做法18() ÷2()4 ()

      【想法2】先把1顆切成一半,每人得 顆,有8顆,每人得顆,合4顆。


      【做法2

      4

      8() ×4()


      1. 亮怡的朋友每個人都可以拿到_______顆蘋果。

      請把結果畫下來:

      【想法18顆分給2個人,每人得4顆。


      【做法1

      4 () ÷8 ()()….等分除




      【想法2】把1顆切開分給8個人,每個人拿到 顆,有4 可以拿到 顆,合起來是

      【做法2

      4 () ×()


      1. 佳歡把蘋果分給了_____個朋友。


      【做法1

      4 () ÷ ()8 ()….包含除



      【想法21顆可以分給2個人4顆可以分給8個人。

      【做法2

      1() ÷()2()

      4() ×2()8 ()


      1. 結果佳歡把蘋果等分給________個朋友吃;亮怡將蘋果等分給_______個小朋友吃,所以(佳歡、亮怡、 兩人)分給較多的朋友吃。

      4 () ÷8()()

      4 () ÷ ()8 ()

      所以兩人分給一樣多的朋友。


      操作紀錄單


      圓數個


      剪刀




      N-2-6

      在具體情境中,能以假分數或帶分數描述具體的量,並能解決分數的合成、分解以及簡單整數倍的問題。



      1. 綜合活動

      1. 6 ÷的解法。

      2. 學習單

      3. 綜合檢討

      1-1 從操作的過程中,先看看 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每個都先2等分, 就是其中的3分。

      1-2 如何解釋6 ÷

      6顆蘋果,每個人要分到()顆,可以分給幾個人?

      1-3 算出6 ÷
      6 × 2 ÷ 3
      4

      每顆切成2等分,總共有12等分每人分3等分,可以分給4個人。

      練習學習單,以協同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做練習,對於不熟悉的學生輔以操作來幫助答題。

      學習單








      教學活動紀錄表

      活動名稱

      整數除以分數

      教學

      年級

      五年級

      教學

      節次

      三節

      設計者

      張舒惠、柯力銘、林桂楨、詹易霖、洪巧玟、劉鈞瑋

      試教者

      張舒惠

      紀錄者

      洪巧玟、林桂楨

      試教地點

      台北縣竹圍國小

      試教日期

      民國91321

      引發學生熱烈參與的問話或活動

      師生互動狀況

      1.土司的份量,誰吃的多?

      請學生畫出小朋友先後吃到的土司量。

      2.請學生動手分分看

      完成的小組舉手,老師計分得手。

      3.請學生想想看,如何精確將長方形分成三等份,並親自動手做

      學生舉手發表討論,老師給予回饋,並鼓勵動手做做看。

      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

      師生互動狀況

      利用分數的想法去動手分分看

      必須重複解釋:將一份給四人,每人有;將四份給四人,每人有1。為何不直接11就好了?

      本次教學活動尚待改善之處

      擬改善之對策

      師生默契

      花多一點時間做事前的約定。

      班級秩序管理

      利用幾次額外的時間到班觀摩老師教學。


      評量觀點(可重複勾選)

      具體改善之意見及建議

      1.與生活連結

      2.能形成概念

      在概念的形成上,再多給予學生例子,讓學生能由反覆循環中,更加加強以及釐清概念。

      3.能促進思考

      4.提供修正機會

      5.過於枝節



      6.過於強調熟練





      操作紀錄單

      班 第 組 座號: 姓名:

      1)有8顆蘋果,想要平分給亮怡、佳歡兩個人,所以亮怡、佳歡每人都可以拿到________顆蘋果。

      請把你操作的想法畫在下面格子中或是把操作想法用文字寫出來





      亮怡分到的


      法一:


      佳歡分到的







      想法二:






      這一欄格子先不用寫


      2)亮怡拿她分到的蘋果,全部再平分給他最要好的8個朋友,結果他的朋友每個人都可以拿到_____顆蘋果,請把你操作的想法畫下來或是用文字寫出來。

      想法一:






      想法二:







      這一欄格子先不用寫


      3)佳歡把每個蘋果都切一半,請每個人吃1/2顆,結果他可分給______個朋友吃。請把操作的想法畫下來或是用文字寫出來。

      想法一:






      數除分數學習單

      班級:姓名:   座號:

      1-a. 老王有6顆西瓜,想要平分給鄰居的張先生和李先生,請問張先生和李先生各可得多少顆西瓜?


      1-b李先生拿到西瓜後,高興地帶到公司分給他的6個同事吃,請問李先生的每位同事可分得幾顆西瓜?



      1-c 張先生回家後心裡想,如果我把每個西瓜都切一半再帶到公司請同事吃,一定有很多人都可以吃到西瓜,請問張先生能分給幾個同事?



      1-d 聰明的你認為到底是張先生還是李先生把西瓜分給比較多的同事吃呢?請圈出來。

      A.張先生B.李先生C.其他

      我的理由是:




      2. 小智參加6公里馬拉松賽跑,沿途每公里有一個喝水站,如果小智想每站都停下來喝口水休息的話,他共可喝幾次水?(計算過程並寫出答案,計算的過程至少要寫兩種)




      3. 如果我們知道小南的錢是小宏的  倍,那麼小南有15元的話,小宏有多少錢?



      4

      .有一顆芭樂被切了許多等分,如果全部分給小明和小華,小明拿了6等分,而小明拿的西瓜是小華的  倍,那麼小華拿到了幾等分呢?



      1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