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研究D組:探索興趣、實踐探究與創新思維的六年級資優課程

格式
docx
大小
31.27 KB
頁數
4
上傳者
yafeng li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29,离现在 3 1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111學年度  北市大附小   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
/
科目

部定課程
調整

語文(□國語文 □英語)
數學 □社會 □自然科學

課程調整
原則

學習內容 學習歷程
學習環境 學習評量

校訂課程

特殊需求(□專長領域獨立研究□情意發展□創造力 □領導才能)

其他:

課程名稱

獨立研究D

課程類別

必修選修

每週節數

4

教學者

劉雅鳳

教學對象

六年級

核心素養

總綱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領綱

特獨-E-A1了解獨立研究的意義,養成探究的興趣,探索自我潛能,奠定生涯發展的基礎。

特獨-E-A2具備探索問題的能力,能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構想,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問題。

特獨-E-A3 具備擬定研究計畫與實作能力,並嘗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探究問題情境及執行研究計畫。

特獨-E-B1 能分析比較、製作簡單圖表,整理蒐集之資訊或數據,並運用簡單形式,表達獨立研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特獨-E-B2 能了解科技、資訊及媒體使用方式,並據實地取得有助於獨立研究過程中所需的資料。

特獨-E-C2 透過獨立研究小組學習,養成同儕溝通、團隊合作及包容不同意見的態度與能力。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1a-Ⅲ-1能從日常生活經驗、自然環境觀察或領域學習課程等向度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1a-Ⅲ-2能參與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互動經驗,享受探索的樂趣。

1a-Ⅲ-3能了解獨立研究的意義、歷程及實踐背後的重要價值。

1a-Ⅳ-1從日常生活經驗、自然環境觀察、領域學習課程、新聞時事或社會重大議題等向度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1b-Ⅲ-2能理解同儕報告,提出合理的疑問或意見,並提出建議。

1b-Ⅲ-3能與同儕合作完成小組獨立研究活動內容並達成目標。

1b-Ⅲ-4能積極參與研究活動,並樂於討論分享,接受他人回饋。

1c-Ⅲ-1能從興趣探索、閱讀書籍報刊、他人研究成果、良師典範學習中激發並保持研究動機與熱忱。

1d-Ⅲ-3能學習如何引註研究參考資料的來源與出處。

2c-Ⅲ-1能經常思考與提出待解決的問題。

2d-Ⅲ-2能針對教師的評量與回饋予以回應,並加以討論及檢討。

3b-Ⅲ-2能根據研究問題、資源,規劃研究計畫並依進度執行。

3c-Ⅲ-1能運用圖書館、網路等,依據研究主題使用進階的搜尋方式,搜尋相關資料。

學習內容

特獨A-Ⅱ-1特質與潛能:優勢/專長領域能力與興趣。

特獨A-Ⅲ-1研究主題興趣的探索。

特獨A-Ⅳ-1獨立研究作品的評析。

特獨C-Ⅴ-2 研究過程與成果評鑑:反思與建議、獨立研究作品評量表/檢核表、自我評鑑與他人評鑑、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特獨C-Ⅱ-1研究主題的選擇:觀察現象、蒐集問題。

特獨C-Ⅲ-2 研究計畫內容:研究動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名詞界定/釋義、研究假設、研究架構/設計、研究對象/樣本/參與者/受訪者、研究工具/設備、研究進度、研究倫理、研究價值、參考文獻。

特獨C-Ⅱ-2 文獻蒐集管特獨

A-Ⅳ-2本土與全球議題的探索。道:報紙、雜誌、網路、圖書館。

教學目標

1.一般探索:學生能專書閱讀或作品賞析等探索活動,擴充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探究感興趣的問題。

1-1界定研究問題:透過對於外在世界的好奇、觀察、探索、求知或需要,察覺可探究的問題,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

1-2擬定研究計畫:依據研究問題,考量現有資源及時間,能擬定研究計畫與進度,選擇適當研究工具,以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1-3文獻蒐集與分析:依據研究問題,能運用相關資源,搜尋相關理論與研究後,並能進行統整、分析及評價,掌握研究主題的熟悉度。

2.研究方法訓練:學生能習得獨立研究過程所需之研究基本概念、技巧與思考能力。

2-1運用研究工具:能依據研究主題、研究架構,應用適當的研究工具,並具備操作之技能。

2-2資料分析與解釋:能有效整理研究資料或數據,透過探究過程,提出分析結果與相關證據,並檢視其合理性與正確性。

3.獨立研究實作: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探討實際問題,透過執行研究的歷程步驟,發展獨立研究的能力。

3-1研究成果展現:能選擇適當的溝通及表達方式,與他人分享成果。

3-2研究成果評鑑:能對研究過程與結果,自己或透過他人進行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提出改善方案,做為下一次獨立研究之改進。

議題融入

家庭教育□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性平教育 □法治教育 □環境教育□海洋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其他

與其他領域
/
科目之連結

語文社會

第一學期

週次

單元名稱

課程內容說明

備註

1

確定主題階段

腦力激盪

  1. 引導孩子閱讀或分析歷年獨立研究作品,學生依個人興趣選讀。

  2. 發表個人有興趣研究的任務類別。

  3. 進行主題分配及形成小組或個人研究,腦力激盪確定研究的主題與子題。


2

3

4

確定研究主題

  1. 教師佈題引發學生探究動機

  2. 透過對於外在世界的好奇、觀察、探索、求知或需要,察覺可探究的問題,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

  3. 利用google classroom、雲端硬碟紀錄小組或個人學習日誌


5

6

7

擬定研究計畫

  1. 利用研究問題檢核表檢核主題

  2. 將腦力激盪的問題繪製概念圖

  3. 個人或小組提出與討論初步的計畫書及擬定工作進度表

  4. 工作項目分析及職責分工

  5. 確定專題計畫及進度規劃

  6. 依據研究問題,考量現有資源及時間,能擬定研究計畫與進度,選擇適當研究工具,以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8

9

10

蒐集資料階段Ι

研究方法

1.根據問題及工作項目分配報告

2.學習各式研究方法

3.選擇適當的主題研究方法。


11

12

13

蒐集資料階段Π

進行文獻調查、訪問或實驗

  1. 進行文獻蒐集,並重視資料來源的正確性,強調著作倫理,並正確引用。

  2. 透過各式研究方法,個人或小組分工進行調查、實驗或訪問研究,利用畫記及電腦統計調查結果。

  3. 紀錄研究的發現與歷程。

  4. 擬定正式的計畫的研究問題並進行師生討論會。

  5. 小組彙整討論調查結果並驗證研究問題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學期

週次

單元名稱

課程內容說明

備註

1

撰寫結論階段Ι

初步研究結果報告

  1. 個人或小組撰寫研究報告。

  2. 利用簡報呈現研究的初步結果。

  3. 進行組內分享及教師修正。

  4. 主動參加校內外的專題發表或競賽。


2

3

4

5

6

7

8

9

10

撰寫結論階段Π

修正研究結果

  1. 利用檢核表提供小組互評與回饋。

  2. 根據回饋意見修正研究結果或是重新調查研究


11

12

13

14

15

16

獨立研究主題報告

  1. 提出研究成果。

  2. 校內成果發表會

  3. 校外成果發表會。


17

18

19

20

教學資源

  1. 書籍: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優勝作品、附小資優班畢業專刊、期刊

  2. 學習單:自編

  3. 網站:國語日報網站、遠流雜誌、東方出版社

教學方法

批判思考、高層次思考法、專題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評量

檔案評量、實作評量、小組合作互評、自我評量

備註

  1. 獨立研究課程依照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主題擬定,於每年6月提出下學年的研究主題,進行口頭及書面發表後,經由教師審核及專家建議後,確定研究方向並分配指導老師進行個人或團體的研究。

  2. 六年級選修該課程之學生的研究主題及領域能依照研究興趣,選擇

  1. 延續五年級研究主題進行加深加廣的研究

  2. 重新選擇研究方向及主題進行研究,並且依照新的主題,重新分配指導老師協助學生進行研究。

3.分組方式:個人或小組進行研究,也可以跨年級進行團隊合作。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