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08學年度校訂課程
五年級「走進臺北城」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地圖的秘密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8節(含視覺藝術2節) | |||||
學習總節數 | 8節(含視覺藝術2節) | |||||||
原設計者 | 鄭芳怡、胡雅筑、李雅雪、黃和智、朱予萱、蘇慧珊、王秋堯、林瑞吉 | 修訂者 | 柯艾、鄧婷尹、張毓容、604師、 黃傳盛、王怡文、607師、楊文琪 | |||||
教學者 | 鄭芳怡、胡雅筑、李雅雪、黃和智、朱予萱、蘇慧珊、王秋堯、林瑞吉 | 適用年級 | 五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配合本校永續性特色課程-走進臺北城課程目標及架構設計,我們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看見台北古城的古今全貌和建城緣由,提升學生對於台北古城的認識與情懷。學生結合跨領域的學習成果,進一步繪製出主題地圖的底圖,以小學生的角度為行銷古城之美之開端,為傳遞古城價值盡一份心力。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 常生活問題。 綜-E-B2 蒐集與分析資源,理解各類 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用以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團隊成員合作達 成團體目標。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
學習表現 | 1b-III-1 規劃與執行學習計畫,培養 自律與負責的態度。 2b-III-1 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 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 達成共同目標。 2c-III-1 分析與判讀各類資源,規劃策 略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2d-III-1 運用美感與創意,解決生活 問題,豐富生活內涵。 3a-III-1 辨識週遭環境的潛藏危機, 運用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 機。 | 學習內容 | Ab-III-1 學習計畫的規劃與執行 Bb-III-2 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Bc-III-3 運用各類資源解決問題 的規劃 Bd-III-1 生活美感的運用與創意 實踐 Ca-III-3 化解危機的資源或策略 | |||||
學習目標 | 1.能認識臺北古城的建城歷史背景及城門相關特色。(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2.能主動蒐集導覽地圖,理解地圖上各類圖例的意義。(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3.能應用圖例設計的方法,為特色景點設計特色符號。(應用實踐) 4.實地走訪後,運用地圖知識,畫出臺北古城週邊街道圖。(應用實踐)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自編台北古城RAP(卡啦OK版)、走進台北城─從台北市看台北城學習單、景點導覽簡介(師生共同蒐集)、教學簡報(台北古城RAP、地圖繪製攻略)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實施月份 /節數 | 評量方法 /工具 | ||||
古今台北-從臺北市看臺北城 | 1. (新增)能認識臺北古城的建城歷史背景及城門相關特色。(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 透過閱讀、分析、歸納與討論,能了解臺北古城今昔位置與建城歷史背景,進一步引發學生對於古城的歷史情懷。 活動流程: *透過臺北古城RAP、古城小玩家AR體驗、學習單引導學生學習: 1.透過聆聽和教唱引發學生對台北古城的興趣。 2.透過歌詞討論及古城知識點的分析,了解古城的歷史、相關名人及建築特色等。 3.透過古城小玩家AR體驗拓展對臺北古城的綜觀認識,並感受當下科技與臺北古城之可能結合。 4.透過學習單能認識臺北市行政區、找到中正區及學生所住的區域,讓學生明白自己所住的區域和中正區的相對位置,並能依據提示在現今臺北地圖指出臺北古城的大略位置。 | 12-1月 綜合1節 | 口頭發表 小組分享 紙筆紀錄 同儕回饋 學習單 | ||||
古城 LOGO秀 | 2.能主動蒐集導覽地圖,理解地圖上各類圖例的意義。(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3.能應用圖例設計的方法,為特色景點設計特色符號。(應用實踐) | 理解地圖上各類圖例的意義,並進一步創作與繪製古城景點的圖例。 活動流程: 1.以五座城門為例,讓學生仿作並歸納學習重點:由繁化簡(去蕪存菁)、3D轉2D的概念及比例不變。 2.透過古城內照片圖卡(大約30張)觀察建築 物的特點,教師重申圖例創作原則,引導 學生進行圖例創作。 3.學生介紹自己圖例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 | 12-1月 視覺藝術2節 | 口頭發表 小組分享 紙筆紀錄 同儕回饋 圖例作品 | ||||
台北古城在哪裡? | 4.實地走訪後,運用地圖知識,畫出臺北古城週邊街道圖。(應用實踐) | 在實地走訪台北古城後,能以小組分工的方式繪製台北古城主要/次要道路圖,並放入相關的圖例創作以達成行銷推廣台北古城的主題地圖(底圖)。 活動流程: 1.能繪製五座城門的外型特色(圖例)。 2.能繪出五座城門位於現今所在道路之位置。 3.能繪出城門周邊次要道路。 4.各組介紹自己小組的地圖,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 5.全班票選最優秀的古城地圖做為下學期主題地圖之底圖。 | 12-1月 綜合3節 (古城踏查) 綜合2節 (繪製地圖) | 口頭發表 小組分享 紙筆紀錄 同儕回饋 地圖作品 |
主題名稱 | 發現古城之美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11節 | |||||
學習總節數 | 11節(含社會1節) | |||||||
原設計者 | 鄭芳怡、胡雅筑、李雅雪、黃和智、朱予萱、蘇慧珊、王秋堯、林瑞吉 | 修訂者 | 柯艾、鄧婷尹、張毓容、604師、 黃傳盛、王怡文、607師、楊文琪 | |||||
教學者 | 鄭芳怡、胡雅筑、李雅雪、黃和智、朱予萱、蘇慧珊、王秋堯、林瑞吉 | 適用年級 | 五年級下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延續五上臺北古城主題地圖的繪製,我們期望能進一步引領學生將所蒐集、所習得的臺北城知能,透過反思與討論,規劃出能與人分享與行銷推廣臺北古城的走讀地圖。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 常生活問題。 綜-E-B2 蒐集與分析資源,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用以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團隊成員合作達 成團體目標。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
學習表現 | 1b-III-1 規劃與執行學習計畫,培養 自律與負責的態度。 2b-III-1 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 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 達成共同目標。 2c-III-1 分析與判讀各類資源,規劃策 略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2d-III-1 運用美感與創意,解決生活 問題,豐富生活內涵。 3a-III-1 辨識週遭環境的潛藏危機, 運用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 機。 | 學習內容 | Ab-III-1 學習計畫的規劃與執行 Bb-III-2 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Bc-III-3 運用各類資源解決問題 的規劃 Bd-III-1 生活美感的運用與創意 實踐 Ca-III-3 化解危機的資源或策略 | |||||
學習目標 | 1.能認識臺北古城的建城歷史背景及城門相關特色。(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2.能主動探索臺北古城內外的周邊景點。(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3.能蒐集各種導覽圖,分析歸納設計方法。(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4.能以小組方式,蒐集臺北古城的相關資訊,訂定主題,並完成地圖繪製及景點介紹(導 覽手冊)。(應用實踐) 5.能彙整小組作品,全班完成一份臺北古城導覽地圖及導覽手冊。(應用實踐)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景點導覽簡介(師生共同蒐集)、教學簡報(主題地圖繪製攻略、導覽手冊製作繪製攻略)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實施月份 /節數 | 評量方法 /工具 | ||||
臺北城好有梗之…… | 1.認識臺北古城建城史。 2.能主動探索臺北古城內外的周邊景點。(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2.能蒐集各種導覽圖,分析歸納設計方法。(知識方法、態度意願) 3.能以小組方式,蒐集臺北古城的相關資訊,訂定主題,並完成地圖繪製及景點介紹(導 覽手冊)。(應用實踐) 4.能彙整小組作品,全班完成一份臺北古城導覽地圖及導覽手冊。(應用實踐) | 一、結合社會課單元:清末的建設,探討沈葆楨、劉銘傳對臺灣的影響及臺北城的發展。 補充影片:臺北建城記─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oad=9&v=WdXDCSzNyJ0(段落在影片開始後,約10分49秒至28分49秒間。) (1)沈葆楨、劉銘傳、臺北府建造位置(長度:6分09秒) (2)城門介紹、城上+城下(長度:8分07秒) 二、統整: 觀看臺北建城記影片後,讓孩子察覺臺北建城的歷史發展及影響,並鼓勵孩子說出在臺北城生活的經驗分享。 三、透過小組分工與討論,歸納出可展現臺北古城特色的導覽地圖及導覽手冊。 活動流程: (一)擬定主題: 引導學生從「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中擇一,分組探究臺北古城之最 (學年以協同教學方式處理) 。 ◎例如:臺北古城裡好吃的東西、好 玩的地方…。 (二)蒐集資料: 根據選定的主題蒐集相關資料。 (三)完成主題地圖及導覽手冊: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整理主題資料,依據社 會課程,習得相關步驟及技能,完成主題地圖及導覽手冊(每個主題至少包含4-5個說明點)。 (四)欣賞與分享: 各組介紹自己小組的主題地圖,學生進行 自評與互評。 | 4-6月 社會1節 綜合10節 | 簡報和影片 口頭發表 小組分享 紙筆紀錄 同儕回饋 地圖作品 學習單-曼陀羅思考單 |
<<古今臺北—從臺北市看臺北城>>五上學習單
五年班號 姓名:
◎從台北市看台北古城(圖一)
1.用黑筆勾勒出小恐龍的外形。
2.用螢光筆塗出中正區和你家所在區域,並將兩者連成一線。
3.台北市在地圖上的輪廓有人說像一隻奔跑的小恐龍,大致( )向略長於( )
向。有( )個行政區。
4.用螢光筆塗出台北城在哪兒?(圖二)台北城的周界、四座古城門。



◎從台北古城考考你:
1.( ) 下列哪個景點不在臺北古城附近呢? 陽明山南門市場台北火車站其他( )
2.( ) 目前哪條捷運線沒有經過臺北古城內呢?新店線 北投線 木柵線 其他
3.知道臺北古城的位置後,你曾去過地方中,較有印象的三個。
( 、 、 )
4.身為臺北古城內的唯一小學的一份子,你的感想是什麼?
。
圖二
圖一
介於清朝艋舺(萬華區)與大稻埕(大同區)兩大鬧區之間,屬於台北市中正區,是清朝全台北的宗教與政治中心。以台北四面古城牆路線興建的日治時期四條三線路,是最容易探索台北城的最佳指標。中山南路(東城牆)、愛國西路(南城牆)、中華路(西城牆)、忠孝西路(北城牆)所圍繞成的長方形,即為台北城的舊址。
五年班 姓名
練習:換我試試看
根據這段時間的學習,以「台北城」為題,為台北城寫一段精彩的介紹。
| (寫成二個分句,不逗點) |
(二)導言 | |
(三)正文 | |
(四)結論 |
小小記者檢核表 □標題:淺顯易懂、凸顯主題。 □導言:簡潔有力,寫出人、事、時、地、物主要內容要素。 □正文:客觀敘述事實細節,不加入己見。 □結論:簡要回顧文章重點,點出活動目的。
◎彩繪古城門 畫下最靠近附小的古城門(彩圖)(我知道它名字叫做門,又叫做門)
2019地表最強古城旅遊書 | |||
城門城門幾丈高? | 台北隱藏版美食 | 玩樂趴趴GO~ | 跟著小文青去旅行 |
五個城門 | 吃喝 | 玩樂 | 古蹟 |
東 西 南 北 小南門 臺北城中央 | 公園號酸梅湯 桃源街牛肉麵 金鋒滷肉飯 南門市場(眷村菜.快車肉乾) 西門町(阿宗麵線.成都楊桃湯.老天祿滷味) 城中市場(豆花.明星西點) 60年豬腳飯 70年清真牛肉麵 | 皮鞋街 書店街 城中市場(逛街) 中正紀念堂(展覽.餵魚.衛兵交接.跳舞)音樂廳.戲劇院 青少年育樂中心 捷運地下街 新光三越 大型文具店(墊腳石.光南.) | 中山堂(建築) 城隍廟 百年附小 公賣局 南門園區 總統府 228公園(博物館.火車頭) 三井倉庫 撫臺洋樓 郵政總局 |
去東方 去西方 在中央 去南方 去北方
【曼陀螺思考】臺北古城旅遊書──景點介紹
|
如:公園號酸梅湯 | 【參訪資訊】 |
【關鍵詞/句*3】發揮聯想力 如: 酸酸甜甜的好滋味,有如梅子在口中輕盈舞蹈。 | 【主題類別】 如:美食類 |
如: |
| 【推薦理由*3】 如: 從民國XX年創立至今,是一間歷史悠久的老店,充滿古早味。
|
古早味 酸甜好滋味 生津止渴 |
【曼陀螺思考】臺北古城旅遊書──景點介紹學習單
|
| 【參訪資訊】 |
【關鍵詞/句*3】發揮聯想力 | 【主題類別】 |
|
| 【推薦理由*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