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臺北城:跨領域探索古城之美與課程整合實踐

格式
doc
大小
65.5 KB
頁數
3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05-30,离现在 14 1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學校特色課程評鑑


學年互評意見彙整


綜合意見

評鑑者

1.四下自然教學設計豐富落實,配合社區之展示與學習結合,很棒。

2.六下自然課程結合大手牽小手,整合學習,更收相得益彰之效。

課發委員

二年級參觀二二八公園內古蹟,四年級可著重在臺北城古蹟(二二八公園內的除外),如此才不會重複

謝謝教授的指導

評量方式不一致

1建議英語課程不必在走進臺北城的課程中呈現,因意義性真的不大,放在校慶課程中校名的認識是

否較有意義。

2.老師們的用心、創意都令人感動。

3.在進行走訪古蹟時,孩子們對於二二八公園的印象大都只有遊樂場,故再次前往二二八時,孩子們

可以透過老師故事的解說對二二八有深入的認知。

1.四年級總統府、大富翁遊戲很有特色,學生興趣高,課程統整好。

2.探訪臺北城很有意思,透過教學可以發現臺北城的美。

3.高年級的學長將所學介紹給學弟妹,可以做為課程成果的展現。

4.謝謝老師們,大家辛苦了!

  1. 各年級及相關領域的活動設計都很用心,讓孩子體驗學科外的學習。

  2. 缺:整體課程對古城的探索切入點不明,一~三都是「社區」、四五就發展到臺北城。

建議廢除學年課發委員,保留各領域領召與會即可。

英語認識臺北古城可再豐富內容。

1.一年級特色課程:走進臺北城,標題,請改」。

2.二年級善用社區資源---文獻會導覽,加上老師前置室內先行教學,再實地走訪<由導覽員導覽>

兩相搭配,更能符合學生程度與目標。

  1. 三年級:設計用心、親師合作,成效不錯。

  2. 四年級:透過遊戲設計,寓教於樂,學生印象深刻,又能結合相關領域協同教學。

  3. 五年級:透過主題地圖,結合數學領域,設計教學與學習單。

  4. 六年級:下學期雖無走進臺北城特色課程,可以思考,是否分站、分區、中英文簡易導覽。

  5. 六年級:大手牽小手的情意應建立於平時的聯絡、聯繫,而非集中於某一個時間。

  6. 英語領域:四年級,除了城門的英語聽、說,是否採分散式,不斷反覆,可增加記憶的提醒;

另外可可加上校名英語全名或簡稱的認識與說的能力。

  1. 自然領域:四年級,利用社區資源,活化自然教學,再強化與特色課程的關聯性更佳!

  2. 自然領域:六年級,由校園探討入手,深入自我報告校園植物的報告,可以大手牽小手結合,

由六年級帶低年級認識校學植物。


  1. 製作主題地圖能善用資源

  2. 評量的方式,可以趨向一致。

以實地探索、動手實作的課程讓特色課程生動有趣。

  1. 課程內容多元化,教育目標生活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是一套相當完整的課程設計。

  2. 各年級的銜接緊密,採螺旋式的課程設計,能反覆且深入地引導學生學習。

  3. 教學自評與省思深入,展示教師專業之優異表現。

課程需不斷發展,可貫穿主軸下,融入更多的相關學科知識。

  1. 交報告即可,無須每學年上台報告。

二年級去二二八公園是知道,但四年級去二二八公園是了解古蹟,像歷史故事應該四年級比較能夠理解,

目標深淺不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