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論語選補充資料請貼於課本P.78班級座號姓名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1.孔子,名字,為魯國鄒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縣)人──洙泗流風
2.父親,是個大力士,為鄒邑大夫,於孔子三歲去世。
3.深受薰陶,歲就立志向學,家貧,發憤忘食。
4.有弟子( )人,成名者( )人。承接夏、商、周三代以來文化傳統,以「」教導學
生,因此有( )、( )之美稱。
5.教育理念:( )、( )
6.曾擔任魯國()三個月。
7.帶領學生周遊列國,在陳絕糧,在匡受困,救世之心絲毫不減。
8.一生言行,大都由學生紀錄在論語一書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廣大深遠的影響───( )
論語
文體:( )
內容:孔子與( )及( )談論、應答的紀錄。
作者:孔子弟子及( )編輯
篇章:共( )篇,起於( ),終於( )
篇名:取( )作為篇名,僅作為篇名,與題旨無關。
重要性:家最重要的經典名著之一。
孔門四科十哲
1.德行:(),字子淵,()歲頭髮全白,()去世。「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
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字仲弓。「子曰:『雍也,可以使南面!』」、「子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孝哉!閔子騫!人不閒其父母兄弟之言。」
()
2.言語:端木賜,字(),富可敵國。「一日為師,終身為()!」為孔子守喪三年。
宰予,字()。「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3.政事:季路,字()。「野哉!由也!」───→子不食肉靡。
冉求,字()。「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4.文學:言偃,字()。「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割雞焉用牛刀!』」
卜商,字()。任官於西河,喪子哭瞎雙眼───→()之泣、()之痛、
()之痛。
孔門六藝
1.():禮制2.():音樂、舞蹈3.():射箭
4.():駕車5.():書寫6.():數學
儒家經典
四書:()、()、()、()
五經:()、()、()、()、()
年齡概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之年:不滿週歲,(),嬰兒用的布兜。/(),滿一歲,(),音ㄗㄨㄟˋ
()垂髫:童年,古代男女未成年之前,髮束兩結,形狀如角。
()之年:童年,()音ㄔㄣˋ,乳齒脫落,新齒長出,就是換牙。
()歲:志學之年、束髮之年()歲:弱冠之年
()歲:而立之年()歲:不惑之年、()之年、( )鼎盛
()歲:半百之年、之命之年()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之年
()歲:古稀之年、()之年()歲:杖朝之年、耄耋之年
()歲:()之年
【女子專用】
()歲:()年華()歲:及笄之年()歲:破瓜之年、二八年華
()歲:()年華()歲:花信年華()歲:一枝花
論語章句或成語填空
1.有教無()2.性相近,()相遠
3.溫故而知()4.見賢思()
5.三()而後行6.欲()則不達
7.既來之,則()之8.如切如(),如()如磨
9.敏而好學,不恥下()10.名不正,言不()
11.己所不(),勿()於人12.小不(),則亂大()
13.人無遠慮,必有近()14.近者(),遠者()
15.道聽而塗(),德之棄也。16.()木不可雕也。
17.鳥之將死,其鳴也();人之將死,其言也()
論語章句補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篇)
翻譯: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篇)
翻譯: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篇)
翻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篇)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