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朴子國中資優班國語文教學計畫

格式
pdf
大小
293.79 KB
頁數
11
作者
yaoxuzhuna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8-03,离现在 4 8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110 學年度嘉義縣朴子國民中學特殊教育資優資源班第一二學期 語文領域國語文科語文資優組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李妙晏 

(表十二之二)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翰林版第一二冊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外加 1 □抽離  5  節      

三、教學對象:語文類 7 年級共    人    

 

 

 

 

 

四、核心素養﹑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國-J-A1  透過國語文

的學習,認識生涯及生

命的典範,建立正向價

值觀,提高語文自學的

興趣。 

國-J-A2  透過欣賞各

類文本,培養思辨的能

力,並能反思內容主題,

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有

效處理問題。 

國-J-A3  運用國語文

能力吸收新知,並訂定
計畫、自主學習,發揮

創新精神,增進個人的

應變能力。 

國-J-B1  運用本國語

言、文字表情達意,增

進閱讀理解,進而提升

欣 賞 及 評 析 文 本 的 能

力,並能傾聽他人的需
求、理解他人的觀點,

達到良性的人我溝通與

學習表現(加深加廣): 

1-Ⅳ-1  以同理心,聆聽各項發

言,並加以記錄、歸納。 

1-Ⅳ-2  依據不同情境,分辨聲

情意涵及表達技巧,適切回應。 

1-Ⅳ-4  靈活應用科技與資訊,

增進聆聽能力,加強互動學習效

果。 

2-Ⅳ-1  掌握生活情境,適切表

情達意,分享自身經驗。 

2-Ⅳ-3  依理解的內容,明確表

達意見,進行有條理的論辯,並

注重言談禮貌。 

2-Ⅳ-4  靈活運用科技與資訊,

豐富表達內容。 

2-Ⅳ-5  能視不同情境,進行小

組討論、口頭報告、發表評論、

演說及論辯。 

4-Ⅳ-1  認識國字至少 4,500

字,使用 3,500 字。 
4-Ⅳ-2  認識造字的原則,輔助

識字,了解文字的形、音、義。 

學習內容(加深加廣): 

Ab-IV-1  4,000 個常用字的字

形、字音與字義。 

Ab-IV-2  3,500 個常用字的使

用。 

Ab-IV-4  6,500 個常用語詞的

認念。 

Ab-IV-5  5,000 個常用語詞的

使用。 

Ab-Ⅳ-6  常用文言文的詞義

及語詞結構。 

Ab-Ⅳ-7  常用文言文的字

詞、虛字、古今義變。 

Ac-IV-1  標點符號在文本中

的不同效果。 

Ac-Ⅳ-2  敘事、有無、判

斷、表態等句型。 

Ac-Ⅳ-3  文句表達的邏輯與

意義。 

Ad-Ⅳ-1  篇章的主旨、結
構、寓意與分析。 

Ad-Ⅳ-2  新詩、現代散文、

1.學習國語文知識,運用恰

當文字語彙,抒發情感,表達

意見。 

2.結合國語文與科技資訊,

進行跨領域探索,發展自學

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3.運用國語文分享經驗、溝

通意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有效處理人生課題。 

4.各類文本,提升理解和思

辨的能力,激發創作潛能。 

5. 閱讀與評析文本,加強審
美與感知的素養,印證現實

生活,學習觀察社會,理解並

尊重多元文化,增進族群互

動。。 

6.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係,

體會文化傳承與生命意義的

開展。 

7.關切本土與全球議題,拓
展國際視野,培養參與公共

事務的熱情與能力。

 

 
 
 
 
 
 
 
 

書面報告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檔案評量 
口頭問答 

課堂參與 
紙筆測驗 

作業單 

 

background image

互動。 

國-J-B2  運用科技、資

訊與各類媒體所提供的

素材,進行檢索、統整、

解釋及省思,並轉化成

生活的能力與素養。 

國-J-B3  具備欣賞文

學與相關藝術的能力,

並培養賞析、創作的興

趣,透過對文本的反思

與分享,印證生活經驗,

提升審美判斷力。 

國-J-C1  閱讀各類文

本,從中培養道德觀、

責任感、同理心,並能

觀察生活環境,主動關

懷社會,增進對 公共議

題的興趣。 

國-J-C2  在國語文學

習情境中,與他人合作

學習,增進理解、溝通

與包容的能力,在生活

中 建 立 友 善 的 人 際 關

係。 
國-J-C3  閱讀各類議

題的文本,探索不同文

4-Ⅳ-3  能運用字典或辭典了解

一字多音及一字多義的現象。 

5-Ⅳ-1  比較不同標點符號的表

達效果,流暢朗讀各類文本,並

表現情感的起伏變化。 

5-Ⅳ-2  理解各類文本的句子、

段落與主要概念,指出寫作的目

的與觀點。 

5-Ⅳ-3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

式和寫作特色。 

5-Ⅳ-4  應用閱讀策略增進學習

效能,整合跨領域知識轉化為解

決問題的能力。 

5-Ⅳ-5  大量閱讀多元文本,理

解重大議題內涵及其與個人生

活、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5-Ⅳ-6  能運用圖書館(室)、科

技工具,蒐集資訊、組織材料,

擴充閱讀視野。 

6-Ⅳ-1  善用標點符號,增進情

感表達及說服力。 

6-Ⅳ-2  依據審題、立意、取

材、組織、遣詞造句、修改潤

飾,寫出結構完整、主旨明確、
文辭優美的文章。 

現代小說、劇本。 

Ad-Ⅳ-3  韻文:如古體詩、

樂府詩、近體詩、詞、曲等。 

Ad-Ⅳ-4  非韻文:如古文、

古典小說、語錄體、寓言等。 

Ba-Ⅳ-1  順敘、倒敘、插敘

與補敘法。 

Ba-Ⅳ-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

呈現的效果。 

Bb-Ⅳ-1  自我及人際交流的

感受。 

Bb-Ⅳ-2  對社會群體與家國

民族情感的體會。 

Bb-Ⅳ-3  對物或自然以及生

命的感悟。 

Bb-Ⅳ-5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

寫景物間接抒情。 

Bc-Ⅳ-1  具邏輯、客觀、理

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

品、環境、制度等說明。 

Bc-Ⅳ-2  描述、列舉、因

果、問題解決、比較、分類、

定義等寫作手法。 

Bc-Ⅳ-3  數據、圖表、圖
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Be-Ⅳ-3  在學習應用方面,

background image

化的內涵,欣賞並尊重

各國文化的差異性,了

解與關懷多元文化的價

值與意義。 

 

6-Ⅳ-3  靈活運用仿寫、改寫等

技巧,增進寫作能力 

6-Ⅳ-4  依據需求書寫各類文

本。 

6-Ⅳ-5  主動創作、自訂題目、

闡述見解,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6-Ⅳ-6  運用資訊科技編輯作

品,發表個人見解、分享寫作樂

趣。 

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

劇本等 格式與寫作方法為

主。 

Ca-Ⅳ-1  各類文本中的飲

食、服飾、建築形式、交通工

具、名勝古蹟及休閒娛樂等文

化內涵。 

Cb-Ⅳ-1  各類文本中的親屬

關係、道德倫理、儀式風俗、

典章制度等文化內涵。 

Cb-Ⅳ-2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

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

其他社群的關係。 

Cc-Ⅳ-1  各類文本中的藝

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2 週 

1.新詩及童詩作品介紹與
鑑賞 
2. 寫作練習:新詩改/仿/
擴/縮寫練習 
3. 劉墉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1.認識童詩的特色。 
2.認識楊喚與「兒童文學」。 
3.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感受。 
4.透過聆聽與朗誦體會詩歌的聲情之美。 
5.體會〈夏夜〉一詩的意境及畫面感。 
6.能運用擬人技巧敘事或描摹景物。 
7.學習記敘、寫景的寫作方式。 
8.體悟「無心之失」可能產生的後果及影響。 
9.了解謹言慎行的重要性。 
10.認識劉墉的寫作風格。 
11.能藉生活事例說明道理。 
12.學習採訪與撰稿的書寫形式。 

1.認識童詩的特色:童心、童趣、童語,並引導學生領略詩
歌的聲情之美。 
2.介紹楊喚生平與詩作特色,並透過影音認識作者。 
3.介紹兒童文學。 
4.閱讀文本內容後,請學生將各段情境繪成圖畫。 
5.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 
6.分析寫作手法:用擬人法描寫夏夜的景物,使文句變得更
為親切、活潑。 
7.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了解文本的核心概
念。 
8.分析寫作手法:藉生活事例說明道理。 
9.介紹劉墉的寫作特色。 

background image

13.認知不同的文化內涵並學習尊重。 

10.以「文化差異」為主題,學習訪談擬題,採訪外籍人
士。 

第 3-4 週 

1. 胡適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2.標點符號與工具書的簡
介 

1.認識胡適與白話文運動。 
2.了解母教對胡適深遠的影響。 
3.能善體親心,孝順父母。 
4.明瞭藉由生活瑣事的細節和對話來凸顯人物形象與
特質的寫法。 
5.學習諧音雙關的技巧。 
6.學習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 
7.體會老師和家長管教的方式與用心。 
8.了解各種標點符號的名稱、功用及用法。 
9.能根據文意,適當地使用標點符號,增進閱讀寫作
時的情感表達。 
10.能區別不同標點符號使用所產生的文意差異。 
 

1.淺談胡適的生平大略及趣事。 
2.介紹胡適在白話文學及學術思想上的貢獻。 
3.概述母親對作者成長過程的影響,與他對母親的一片孝
心。 
4.講解並利用學習單與學生討論課文內容。 
5.分析〈母親的教誨〉的寫作手法:運用細節的描述和對話
來凸顯人物形象 
6.針對「諧音雙關」補充歇後語。 
7.指導學生認識十五種正式使用的標點符號。 
8.講述標點符號的功用。 
9.引導學生改正文章段落中錯誤的標點符號。 
10.「顏文字」創作及發表。 

第 5-6 週 

1.  孔子與《論語》介紹篇
章賞析 
2.  朱自清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認識文言文。 
2.體會文本中蘊含的儒家思想及相關處世態度。 
3.認識《論語》,並能理解《論語》名句及活用於生
活中。 
4.藉熟悉儒家典籍,培養好學的態度與自省的精神。 
5.認識孝順相關的名人故事,並將孝道的精神與態
度,貫徹實行於生活中。 
6.認識其他人物典範及相關事蹟。 
7.找出其他人物典範並說明其事蹟。 
8.列出自己心目中的幹部候選人並說明原因。 
9.認識朱自清及其散文特色。 
10.了解文中所隱含的父愛。 
11.能感受並回應親人的關懷。 
12.學習倒反修辭的運用。 
13.認識古今用詞差異。 
14.學習詳寫與略寫的手法。 
15.學習藉事抒情的手法。 

1.說明文言文字詞釋義與句法。 
2.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體會《論語》的精
髓。 
3.請學生判別並運用出自《論語》的成語,如:舉一反三、
患得患失、循循善誘等。 
4.請學生查找與孝道、求學、自省有關的故事,並分享自己
的相關實踐經驗。 
5.請學生根據人物事蹟做出典範類型的判斷與分類。 
6.請學生找出並介紹心目中的人物典範。 
7.略述〈背影〉寫作背景及目的。 
8.說明〈背影〉題目的意義和取材的角度。 
9.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讓學生分組發表。 
10.分析寫作手法:藉具體事件的描述,表達真切的情感。 
11.介紹朱自清的生平、寫作風格及代表作品。 
12.認識文本中的相關用詞古今差異,以及死亡的各種代
稱。 

第 7-8 週 

1.  討論《最想問孔子老師
的 101 個問題》 
2.杏林子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認識自己,挑戰自我與超越限制。 
2.認識典範:以樂觀精神,超越逆境的劉俠與社會福
利機構。 
3.培養正向思考的處世態度面對生活困境。 

1.介紹杏林子的生平及寫作風格。 
2.介紹杏林子創立的社會福利機構對臺灣身心障礙者生活環
境的影響。 
3.引導學生了解杏林子的人生觀:沒有誰能否認自己生命的

background image

4.學習先敘後議、正反對比的寫作技巧。 
5.認知自己遇到的困境,並進而分析與突破。 

尊嚴和價值,也沒有誰能剝奪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 
4.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了解文本的核心概
念。 
5.解說〈心囚〉先敘後議、正反對比的寫作技巧。 
6.請學生分析〈心囚〉正反對比的寫作技巧,並完成對比手
法的情境句。 
7.整理出自己短、中、長期在課業學習、才能技藝或專長興
趣上最困擾的一件事,並透過歸因表做出分析並於課堂中發
表。 
8.透過整理出內在歸因,擬定出新目標,並做討論。 

第 9-10 週 

1.  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1.熟悉各類工具書的使用方法及適用類型。 
2.能活用閱讀要領,閱讀各類型的讀物,增進自學能
力,提升理解、分析及思辨的能力。 
3.了解多元資料搜集路徑,培養靈活運用電腦搜尋資
料的能力。 
 

1.介紹閱讀要領 
「Why、How、What」 
a.Why:為什麼(文章主旨) 
b.How:如何做(過程) 
c.What:做什麼(具體成果) 
※延伸策略──ORID 
2.認識網路查找平台,請學生分享平日的使用心得 
3.引導學生運用網際網路搜尋分組後共同分享的書籍或篇章
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字句或情節,運用「Why、How、What」思
考法進行分析 

第 11-12 週 

1.沈復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1.學習文言文的閱讀技巧。 
2.認知本文與白話文在詞彙與句法的不同。 
3.認識沈復的生平及《浮生六記》的特色。 
4.激發欣賞淺近文言小品的興趣。 
5.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像力。 
6.能用心觀察生活周遭事物,體會物外之趣。 
7.學習運用誇飾的技巧,增強表達效果。 
 

1.文言文圈補主語和理解生難字詞。 
2.講解〈兒時記趣〉,使學生了解文言的性質、語法和表達
方式。 
3.講解〈兒時記趣〉虛字的用法,比較語體文及文言文中詞
語的差別,培養學生的語感。 
4.介紹沈復的生平及其作品風格。 
5.訓練學生用誇飾描述,並撰寫一則帶有誇飾意味的廣告
詞。 
6.請學生分享有趣的往事或糗事。 

第 13-14 週 

1.琹涵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1.認識作者琹涵生平及其作品簡略。 
2.領略唐詩之美,懂得欣賞運用詩文名言寄喻說理的
寫作手法。 
3.體會文本中的情感,了解朋友相交,以誠信為重。 
4.了解朋友的定義及好的交友之道,明辨君子特質及
益友類型。 
5.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感受,自省目前的交友狀

1.認識琹涵生平及其作品簡略,播放作者介紹影片加深印
象。 
2.透過唐詩領略友情之美好,了解李白、孟浩然深厚交情。 
3.文意延伸,補充與友情相關的成語、名言佳句或故事。 
4.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對文本內容進行更深入的了
解。 
5.學習「朋友相交」的注意事項,認識君子特質及益友類

background image

況。 
6.能建立正確的交友觀念,謹慎擇友。 

型,同時避免結交損友。 

第 15-16 週 

1.王溢嘉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2.寫作練習:〈一件事的
完成〉。 

1.了解本課中音樂家與職籃巨星奮鬥成功的過程及原
因。 
2.能從不同事例中歸結出相同的道理以加強論述。 
3.學習用例證以說理的文章作法。 
4.學習分析的方法並應用在自我分析上。 
5.培養愛好藝術、體育活動或其他方面的興趣,並從
中獲得人生的啟發。 
6.對自己的人生善加規畫,並努力實踐。 

1.介紹魯賓斯坦、麥可.喬丹、巴哈、莫札特、貝多芬。 
2.根據學習單進行提問教學,並讓學生分組發表。 
3.分析寫作手法:用例證以說理。 
4.補充與堅持、毅力、苦學、苦練有關的名言佳句、故事,
與學生發表的故事對照呼應。 
5.從上述成功要件與人格特質中,擇一做出詳舉的運用。 
6.課內人物與自己的 SWOT 分析。 
7.討論如何訂定自我挑戰的新目標。 

第 17-18 週 

1. 翻譯小說作品介紹及賞
析。 
2.  穿越時空講故事──古
代神話與寓言。 

1.認識小說與情節結構。 
2.了解「藍色串珠項鍊」在故事中推演情節的作用。 
3.學習擬訂小說情節大綱。 
4.體會小說人物面對感情的態度與價值觀。 
5.認識神話及寓言的起源、形式與演變。 
6.理解神話故事背後的意義。 
7.理解文言文之字句義。 
8.了解成語典故之由來。 
9.能分享自己的看法,並有效經營具道德之群己關
係。 

1.介紹小說結構:起點、衝突、解決衝突、結局。 
2.進行文本分析,引導學生了解小說的人、事、時、地、物
及故事梗概。 
4.依據「起點、衝突(至少兩次)、解決衝突、結局」的小說
結構擬訂大綱。 
5.根據文本情節,為小說人物設計內心獨白。 
6.以投影片及講義介紹神話及寓言發展的背景和後續流變發
展。 
7.說明神話故事背後,往往有著「解釋自然」及「呈現先民
生活」的意義。 
8.帶領同學閱讀其他古典寓言神話故事並完成成語學習單。 
9.請同學從學習單中任選一句成語,將之繪為六格漫畫。 
10.整理同學的 SWOT 分析,並於課堂上歸結出適於環境生存
的特質條件,並和同學們互相討論。 
11.請同學從生物界中舉出一個自己最喜歡或最能代表自己
的生物,並找出共性,繪製成比較表,並說明自己在這樣生
物上所學到的生存技巧或道理。 

第 19-20 週 

1.  郝廣才及其作品介紹

與賞析。 

2. 王文靜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認識自己在生存環境中所面臨的挑戰。 
2.了解個人特質及優勢、劣勢點。 
3.嘗試為個人發掘機會、排除威脅。 
4.了解「對比」的寫作手法。 
5.能於日常生活中,關心社會與文化相關議題。 
6.能在日常生活中,嘗試解決問題、造福他人。 
7.理解善念及正能量所激起的漣漪效應。 

1.以學習單提問,分別依事件源起、作者所見、作者疑答、
作者領悟、生活舉例,進行討論回答。 
2.與同學共同梳理文章脈絡、得出要旨。 
3.教導同學運用 SWOT 分析表,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
威脅。 
4.以學習單提問,分別依本課內容之問題意識形成、資訊延
伸理解、自身環境資源分析、策略擬定、影響效應,進行討
論回答。 
5.依文本線索與主角行動繪出五層漣漪圈(或同心圓),表現

background image

出主角善念的傳遞與擴散。 
6.請公民老師提出幾個可由善念作出發的社會及國際相關議
題,讓小組從中選擇(或抽籤)進行專題報告。 
7.針對自己所選擇(或抽到)的議題,可利用前課所學到的
SWOT 分析,將之細節化,針對其背景、問題癥結、資源分
析、行動策略、預期效果進行專題報告。 

 
 

 

background image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2 週 

1.白靈、艾青及其作品介
紹與賞析。 
2. 劉克襄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認識小詩的特色:篇幅短小、涵義豐富。 
2.認識〈跳水〉呈現出的色彩藝術與動態感。 
3.認識〈風箏〉一詩如何與現實人生連結。 
4.透過聆聽與朗誦體會詩歌的聲情之美。 
5.感受積極態度追求理想的精神。 
6.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文學之真。 
7.認識劉克襄的重要作品及寫作風格。 
8.了解淺山生態與人類生活間的密切關係。 
9.辨識石虎的外貌,能珍愛瀕絕的珍奇動物,更要做
好生態環境的保護。 
10.了解愛護生態的具體作為。 
11.學習觀察問題、說明問題癥結、提出解決方案的問
題解決三步驟。 

1.透過影音認識作者(艾青、白靈)生平與寫作風格。 
2.分享跳水比賽的資訊,與〈跳水〉一詩的涵義(若能以
「樂在其中」的心態去追求理想,往往也能帶來美好的回
應)作結合。 
3.教導學生從課文中的「湛藍」、「雪白」,感受〈跳水〉
這首色彩鮮明、充滿畫面感的小詩。 
4.將放風箏時,「期望風箏放得越高越好」的心境,與人生
中「青雲直上」的渴望連結,讓學生感受小詩以小喻大,以
有限蘊含無限的特色。 
5.小詩鑑賞:閱讀小詩,仔細揣摩,分辨出它所歌詠或描述
的對象、活動。 
6.介紹作者──劉克襄生平及創作風格。 
7.介紹作者寫作的時空背景(2014 年)。 
8.石虎在淺山生態扮演的角色。 
9.石虎目前的生存狀況。 
10.講解並與學生討論〈石虎就是我們的龍貓〉內容。 
11.發下數則與石虎相關的報導,讓學生按發現問題(石虎生
存遇到那些危機)、分析問題(這些危機的產生原因)、提出
建議(目前有哪些保育石虎的作為)三個步驟加以分類整理。 

第 3-4 週 

1. 陳黎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2. 漢字的結構。 

1.教導學生認識周遭各種聲音所透露的意義和情味。 
2.教導學生體會周遭細小事物,並探索其所蘊含的情
味。 
3.教導學生觀察並發掘生活中,雖平凡卻可愛的事
物。 
4.教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園,並多留意生活周遭的事
物。 
5.引導學生觀察語言互相影響的現象。 
6.教導學生以有情的眼光觀察周遭事物,增添生活情
趣。 
7.認識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定義及造字方法。 
8.能分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之間的差異。 
9.對於字形結構明確的字,能指出其造字方法。 
10.能了解筆畫、偏旁變化和間架結構原理。 

1.認識作者──介紹「陳黎文學倉庫」的網站、作者的生
平、重要文學作品和文學上的成就。 
2.講解〈聲音鐘〉,介紹文中出現過的臺灣民謠、小吃食
物。 
3.介紹〈聲音鐘〉易混淆字進行形音義比較說明。 
4.講解〈聲音鐘〉引用在文中的叫賣聲代表的生活文化、運
用的前後呼應寫作效果。 
5.讓學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詞彙是來自外來語,配合課文及
「語文充電站」介紹外來語 
以「外來語換裝秀」題目作評量後的講解。 
6.讓學生聆聽「臺灣老聲音」,訓練聆聽訊息、掌握關鍵的
能力。 
體。 
7.介紹並解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定義及造字的方
法。 

background image

8.教導學生觀察字形的演變,並指出造字法則。 
9.教導學生分辨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解密漢字,讓學生從上下文辨識甲骨文,增加對漢字形
體的興趣。 

第 5-6 週 

1. 徐仁修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2. 自然文學作家及作品介
紹。 

1.認識臺灣的森林環境。 
2.了解作者介紹森林之美的用意。 
3.能充分表達自己親近自然的經驗,與同學分享。 
4.能運用摹寫修辭手法,使所描寫的事物更加活潑。 
5.能掌握動植物的特色,並加以描寫。 
6.反省己身對待大自然的態度,重視保育。 

1.概述徐仁修的生平事蹟及寫作風格。 
2.講解〈森林最優美的一天〉,生難字詞詳加說明。 
3.說明〈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前言、小標題的意義。 
4.講解〈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內涵:多親近自然,感受森林
美,進而學習珍惜、保護它們。 
5.析賞〈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對於森林之美的描寫手法。 
6.針對〈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對味道的描寫,也請學生想一
想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味道。 

第 7-8 週 

1. 近體詩流變及作品賞
析。 
2. 李白、杜甫及其作品介
紹與賞析。 

1.能指出本課絕句與律詩押韻的字與對仗的句子。 
2.認識本課第一首詩──作者(李白)的生平大略與
詩作風格。 
3.認識本課第二首詩──作者(杜甫)的生平大略與
詩作風格。 
4.培養閱讀古典詩歌的興趣。 
5.認識賴和的生平大略。 
6.培養愛鄉、愛國的情操。 
7.培養閱讀古典詩歌的興趣。 
 

1.講解近體詩(絕句、律詩)的格律,並介紹近體詩的大略
發展:唐代最興盛,迄今仍有人在創作近體詩。 
2.以唐詩為例,說明大致可分為浪漫、社會、田園、邊塞四
種類型。 
3.介紹李白生平與詩歌特色。 
4.解說〈贈汪倫〉詩作風格特色及寫作此首詩之動機。 
5.介紹其他不同風格的送行詩。 
6.說明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賴和〈出獄歸家〉的創
作,都與當時的社會事件關係密切。 
7.說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押韻的字與對仗的句子。 
8.重要字詞解釋:劍外、卻看妻子、漫卷、放歌、縱酒、青
春。 
9.說明〈出獄歸家〉一詩押韻的字與情意。 
10.重要字詞解釋:莽莽、乾坤、此生拚與世相違。 
11.介紹幾首與臺灣風土或歷史相關的近體詩讓學生認識。 

第 9-10 週 

1. 臺灣文學流變及作品簡
介與賞析。 
2. 洪醒夫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訓練自我覺察,記錄大腦印象深淺的狀況。 
2.學習排比的修辭技巧。 
3.了解「紙船」所代表的涵義。 
4.學習藉物抒情的寫作手法。 
5.懂得從生活小事去體會親情的溫馨。 
6.認識年齡代稱詞及相關典故。 

1.介紹田莊作家洪醒夫的生平、寫作風格及代表作品。 
2.賞析〈紙船印象〉首段的寫法,讓學生用九宮格寫下排列
出記憶深淺的事物。 
3.講解〈紙船印象〉文中對印象深淺、描述放紙船情景的寫
作手法。 
4.講解〈紙船印象〉,強調「紙船」在文中的涵義。 
5.介紹年齡的代稱與相關典故。 
 

第 11-12 週 

1. 漢字的流變與書法欣

1.認識各種字體之間演變與傳承的關係。 

1.說明各種字體之間演變與傳承的關係。 

background image

賞。 
2. 寫作練習:〈我常常想
起那雙手〉。 

2.從文字形體的演變,了解漢字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3.能賞析書法作品的筆畫、形體結構、布局、行氣和
行款。 
4.能欣賞楷書名家碑帖,並辨識各種書體(篆、隸、
楷、草、行)的特色。 
5.練習藉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2.述說文字形體的演變,及漢字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3.引導學生發現各文字形體間筆畫的差異與特點,介紹各形
體名稱,加深學習印象。 
4.帶學生欣賞王羲之、張旭、顏真卿、柳公權的代表碑帖,
認識其書法特色。 
5.講述這幾位名家的書法故事,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6.練習〈我常常想起那雙手〉為題,寫作抒情文。 

第 13-14 週 

1. 李黎及其作品介紹與賞
析。 
2. 田園詩作品賞析。 

1.認識李黎與器官捐贈之概念、「尼可拉斯效應」之
涵義 
2.體會文本中的情感。 
3.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感受。 
4.透過閱讀與文本分析理解抒情文「藉事抒懷」的表
現手法。 
5.體會〈孩子的鐘塔〉一文的意涵及情感。 
6.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學習藉故事傳達自己的
體悟。 
7.欣賞融合抒情與敘述的文學作品,並能藉此手法加
以仿作。 
8.認識田園詩派,介紹作家及作品賞析。 

1.介紹李黎的生平與寫作特色、創作歷程,並透過影音認識
作者。 
2.說明器官捐贈的概念。 
3.說明「尼可拉斯效應」之涵義。 
4.閱讀〈孩子的鐘塔〉內容後,請學生設身處地、感同身
受,能理解生命教育之意義。 
5.根據〈孩子的鐘塔〉內容進行提問教學,並帶領學生體會
文字背後的意境。 
6.分析寫作手法:以「藉事抒懷」的表現手法,使文句變得
更為深入、真摯。 
7.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實例,或是報章媒體的
相關報導,藉此讓學生了解人間處處是溫情。 
 

第 15-16 週 

1.陶淵明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2.陳之藩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能用語體文改寫或口述〈五柳先生傳〉的大意。 
2.覺察自己的人格特質、與他人相處間的種種。 
3.能從個性、生活等各種角度描述人物的性情。 
4.培養不慕榮利的情操。 
5.了解作者對「謝天」的看法。 
6.了解很多傳統觀念,透過現代化的詮釋,仍然是深
具意義的。 
7.能辨識與應用映襯的修辭手法。 
8.學習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以充實寫作能力。 
9.體會自己得之於人者太多,而知所感恩。 
10.體認「謝天」的觀念,養成「功成不居」的態度。 

1.引導學生完成「五柳先生小檔案」,並開放討論推荐五柳
先生適合的行業及理由。 
2.請學生找一找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士在自己領域上也像五柳
先生(陶淵明),安貧樂道、不慕榮利,只為堅持自己的志
趣。 
3.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思考自己的內外在特色,回想家人朋
友對自己的看法,以「我的自畫像」為主題,完成短文寫
作。 
4.介紹作者陳之藩的生平、遺聞掌故(胡適從美國匯款兩千
四百美元,資助陳之藩留學)。 
5.講解課文內容與注釋。 
6.介紹〈謝天〉文中人物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蹟。 
7.「謝天」從傳統觀念的儀式,透過作者現代化的詮釋,深
具意義。請同學發表,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眾人互助合作。 
8.補充與「感恩」有關或相反的成語、名言佳句。  

第 17-18 週 

1.  翻譯小說賞析。 

1.認識翻譯小說與情節結構。 

1.左拉介紹。 

background image

2.  搜 神 抓 鬼 去 ─ ─ 六 朝

志怪小說選。 

2.學習設計動作與對話以塑造角色形象。 
3.體會小說所呈現的不同價值觀。 
4.教導學生認識小說中對比、懸疑的寫作手法。 
5.能掌握小說中情節安排的脈絡及修辭技巧,並運用
在寫作上,增進寫作能力。 
6.培養欣賞小說的興趣與能力。 
 

2.從題目「貓的天堂」預想文本內容。 
3.介紹小說 
(1)要素:人物、場景、對話、情節。 
(2)結構:開場、衝突、解決衝突、結局。 
4.進行文本分析,引導學生了解小說情節發展脈絡。 
5.引導學生統整文本並分析角色形象。 
6.安排辯論比賽,讓學生分組就不同價值觀進行辯論。 
7.介紹古典小說的地位及藝術成就。 
8.認識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
記》、《紅樓夢》、《儒林外史》。 

第 19-20 週 

1.魯皓平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2.諶淑婷及其作品介紹與
賞析。 

1.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 
2.涵育樂於閱讀態度。 
3.開展多元閱讀素養。 
4.培養合乎多元文本閱讀的能力,並能回答 PISA 閱讀
素養的問題。 
5.能針對不同文本的閱讀內容進行比較與分析。 
 

1.學習閱讀現代散文。 
2.學習從文本歸納上位概念與正確分類。 
3.學習分析論說文的論證要素。 
4.學習閱讀圖表的訊息意義,並與文本連結。 
5.學習比較不同文本的內容異同,並落實於生活情境的延伸
寫作。 
6.學習分析文章六何 6W。 
7.學習整理文意脈絡與事件發生的順序。 
8.學習分析文本的寫作技巧。 
9.學習比較不同文本的內涵與延伸。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