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2.作者簡介:
(1)《戰國策》, 記載戰國時代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
宋、衛、中山等國縱橫家的作品,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由漢代 劉向整理
校訂彙編而成。其文字明快流暢,描寫人物生動活潑,反映當時的歷史和志
士們的人生風采,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劉向,本名更生,後改名向,字子政,西漢 沛縣人,生年不詳,卒於哀帝 建
平元年(西元前六年),出生漢室皇族,學識淵博,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和
目錄學家。著有《列女傳》、《說苑》、《新序》等書。
(2)《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秦 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而成的一
本著作,內容綜合春秋 戰國時代各學派的學說,而以道家、儒家的思想為
主。其文章的特點是結構嚴謹、文字簡明生動、內容充實。
呂不韋,戰國時代衛國 濮陽(今河南省 濮陽縣)人。生年不詳,卒於秦王
政(即秦始皇)十二年(西元前二三五年)。他是當時的一位富商,結識在
趙國充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子楚,認為奇貨可居(稀奇的貨物,可加以囤積利
用),於是資助他回秦國取得王位,成為秦 莊襄王。秦 莊襄王得位後,任
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秦王 政繼位,尊其為相國,號稱「仲父」。後
因受到秦王政的猜忌,服毒自殺而死。
論語選
1.文章重點:本課的七則短文選自《論語》。第一則選自〈學而篇〉,為孔子自述其
為學的方法、樂趣和態度。第二則選自〈述而篇〉,說明每個人都可
以成為自己的教師,都是可以成為學習或反省的對象。第三則選自〈子
罕篇〉,說明人進德修業,就如同積土為山以及填平窪地一樣,唯有
持之以恆才能成功。第四則選自〈子張篇〉,子夏自述為學要懂得溫
故知新。第五則選自〈公冶(長)篇〉,分別敘述子路、顏淵和孔子
的志向,顯現高尚的胸懷。第六則選自〈季氏篇〉,說明三種益友以
及三種損友,要人謹慎選擇朋友。第七則選自〈衛靈公篇〉,說明在
孔子心中,恕道可以終身奉行。
2.作者簡介:《論語》主要記錄孔子與弟子、時人的應答,由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述
編輯而成,屬於語錄體著作。全書共二十篇,各篇篇名通常以每一篇
第一則首句的前幾個字作標識,並非指篇章的內容。從《論語》中可
以了解孔子的智慧、品格,以及為人處世的修養和責任,是儒家最重
要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魯國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
五五一年),卒於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四七九年)。孔子被後世譽
為「至聖先師」,門下弟子有三千人以上,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
中國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論語》一書中,詳細記載他的思
想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