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一、一分鐘準備段考
歷史:
闔上課本,要能回想起每個單元的時代與特色
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與經過,清楚歷史人物的地位與影響
地理:
看到圖表要能判讀其中的資訊
地形、氣候、水文、人口、交通、產業等,定義與各區域特色要清楚
公民:
每個專有名詞都能了解
能用生活週遭的例子來複習課本中的概念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二、 重點回顧
【歷史】臺灣歷史分期
分期 時間 大事紀
史前時代
年前起
臺東長濱文化:以打製的石器(不加修飾的原始礫石片)為
主要工具,經濟生活為漁獵、採集,並已知用火
年前起
:出現繩紋陶
:貝塚顯示濱湖而居
:居住在整齊的石板屋;
,顯現其審美觀念;陪葬品多寡顯示貧
年前起
臺北八里十三行文化:已知煉鐵,適應潮溼環境,住干欄式
住屋
國際競爭
時期
17 世紀
活動族群:
1624
,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臺灣本島首次出現歐
人政權
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 16 年(
1626
1642
)
1642
38
(西元 1624
1662 年)
鄭氏治臺
時期
年
歷經:
代
,把漢人的典章制度傳入臺灣
清領時期
西元
1858 年
西元 1683 年,
攻取臺灣,鄭克塽出降,自此進入清領前期
臺灣府
,清廷消極治臺
西元
1895 年
西元
年
西元 1874 年日軍犯臺(
),之後清廷積極治臺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歷史】臺灣地名的由來
1. 與原住民語相關者:北投、雞籠、艋舺、竹塹、打狗、烏來皆來自平埔族語。
2. 源於外語譯音者
(1) 與歐語有關:「三貂角」即西班牙語 Santiago 音譯。
(2) 與日語相關:打狗改為高雄,阿猴改為屏東。
【地理】 位置與範圍
1. 位置
項目
相對位置
絕對位置
意義
用來描述兩個事物之間,相對的位置關
係,並無明確指出其所在地點
舉例
在B 的東方(以 B 為基準)
臺灣位於中國的東南方
甲生坐在乙生的前方
網格(坐標):(D,3)
經緯線:(120°E,30°N)
臺灣位置介於:東經 120°
122°
21°
26° 之間
2. 經緯線:構成一個互相垂直的坐標網,能明確迅 速地尋找位置,此即「定位」
的重要依據。
(1) 經線
a. 國際上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作為 0° 經線(本初經線 ),
向東、西各 180°,向東的經線稱為東經(E),向西 的經線稱為西經(W)。
b. 國際換日線:180° 經線,為避免
紛擾、避 開國家領土,故為一歪斜
經線。
c. 「定時」的概念:即指時區的計
算。全球共分為 24 個時區,每個時
區跨 越15° 經度。
◆ 時間:向東時間愈多。
◆ 日期:東半球若經過國際換日線
至西半球,則日期少一天。
(2) 緯線
a.氣候特徵:寒帶、溫帶、熱帶。
b.四季變化:緯度愈低,四季的變化愈少。
c.晝夜長短:夏季緯度愈高,白晝愈長;冬季緯度愈高,白晝愈短。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3. 等高線:相同高度的點連結而成的閉合曲線。
(1) 高度:同一條等高線上的任一點,高度均相同。
(2) 間距:等高線的間距值必相同。
(3) 形貌:等高線愈往中央,數值愈大時,表示為凸起的地形;等高線
愈往中央,數值愈小時,表示為中央低陷的地形。
(4) 坡度:等高線愈密集,表示坡度愈陡峭。
(5) 河谷:凸向高值為河谷,凸向低值為山脊。
(6) 等高線重疊:「懸崖」地形。
4. 比例尺
項目
內容
定義
公式
比例
大小
大比例尺:如 1:5,000,涵蓋範圍小、地圖詳細、物件大
小比例尺:如 1:500,000,涵蓋範圍大、地圖簡略、物件小
5. 臺灣的位置與範圍
(1) 臺灣的位置
a.約位於東經 120° ∼ 122° 與北緯 21° ∼ 26° 之間。
b.臺灣以 120°E 為「中原標準時區」,由於因位於東邊第 8個時區,
又稱為「東八時區」。
c.北回歸線 23.5°N 通過臺灣外海的澎湖及本島的嘉義、南投、高雄、
花蓮等地。
(2) 臺灣的範圍:包含臺灣本島及澎
湖群島、金門、馬祖、東沙群島、
龜山島、 綠島、蘭嶼、小琉球、
七星岩等等。
6. 臺灣的行政區
(1) 5 個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臺
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由行政院直接
管轄,地位同「省」。
(2) 3 個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
義市,由省管轄,地位同「縣」。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3)臺灣省 12 個縣: 桃園縣、新竹縣、宜蘭縣、苗栗縣、彰化縣、 南投縣、花
蓮縣、雲林縣、嘉義縣、臺東縣、屏東縣和澎湖縣。
(4)福建省 2 個縣: 金門縣及連江縣的馬祖。
【地理】 地形
1. 定義:地表上高低起伏的型態稱為地形。
2. 成因:臺灣島主要受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影響,海中
沉積物被擠出海面而形成新褶曲(褶皺)地形。又因位處板塊交接帶,故
地質不穩定,地震、火山多。
3. 種類:臺灣的地形包含山地、盆地、平原、台地、丘陵。因地塊小、
地質新,故沒有「高原」地形。
4. 特徵:山多田少、山高水急。
【公民】自我與成長
1. 自我認識
項目 主要內容
意義 自己了解自己
途徑
1.透過自己:從身體構造、生活行為等方面來了解
2.透過他人:透過別人的反應來看自己(鏡我的概念),可反射
出自己的行為是否為社會所接受
目標 做好管理自我,最後能達成自我實現
2. 成長階段
階段 年齡 任務
幼兒
歲
兒童 6
12 歲
青少年
歲
壯年 18
65 歲
老年
歲以上

一、單選題
1.(A)
2.(C)
3.(C)
4.(B)
國一社會(1)第二單元主題3鄭氏治臺時期段考
範圍: 鄭氏治臺時期 考試日期: 2014/08/26
適用年級: 七年級 適用科目: 社會
題型: 單選題:15題
解析
解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