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國文段考重點精華:師說與閱讀能力提升

pdf
777.38 KB
12 頁
carolyn.che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1
段考錦囊
年級:高中一年級
範圍:上學期第一次段考
科目:國文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2
重點整理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3
一、一分鐘準備段考
閱讀能力永遠是中心,白話、文言要兼顧
從平時就要累積國學常識
應用文專有名詞、辭義古今之變要熟悉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二、 重點回顧
師說
1.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
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麼,韓愈為什麼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
不傳也久矣」呢?因他所指的「師」,有其個人獨到見解。他既不是指各級官
府的學校教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老師,而是指社會上學
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
以好為人師而著稱。
2. 六朝來,駢文盛行,講求對偶聲韻和辭藻華麗儘管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
高的作品但卻導致文學創作流於浮靡。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盛行不衰。在唐
代,韓愈並非首倡「古文」的人,是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或在創
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並身體力行,培養了
大批有志於古文創作的年輕人。因此我們可以把〈師說〉看作是韓愈提倡「古
文」的一個莊嚴宣言。
左忠毅公軼事
1. 本文記敘左光斗致力為國選才,身陷獄中卻仍憂心國事,及史可法勤於公務,
敬事長輩等軼事。藉此表揚左光斗之愛才、惜才,不畏奸臣賊黨,忠義為國的
高尚精神及知人之明,使得史可法深受感召。
2. 方苞在本文中表現出語言精練、結構嚴謹的寫作特色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相
當生動且擅於妙借他人口語,以代讚詞文中運用大量描寫各式人物的語言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4
和行動,使得文章特色鮮明,值得同學們學習並運用在寫作中。
與元微之書
1. 白居易為天才型詩人上承《詩經》杜詩的優良傳統加以虛心學習陶淵明
陳子昂等前輩風範並從民間文學汲取資料,再融以大膽創新手法,形成他特
有的文風白居易的詩歌現存近三千首為唐代詩人首屈一指他的思想情感
通過形象來具體展現用語平白易曉言淺而意深主張君、為臣、為
為物、為事」而作善於運用強烈的對比凸顯主題,於其諷喻詩最常見。
2. 在白居易詩中,對「琵琶聲」的描寫文句最為著名,是中國古代摹寫音樂的文
字中至為卓越的一段當時白居易的詩不僅傳頌國內甚而遠揚至鄰近國家
據聞傳至日本時,當時的嵯峨天皇曾抄寫吟誦,藏諸祕府。
3. 白居易與元稹交情深厚有不少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和其他詩篇詩人稱為「元
和體」(元和即唐憲宗年號)不僅時人爭相仿效,更影響到晚唐以至宋代的許
多詩人文士。
世說新語選
1.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每則故事的文字
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特性
其主要記述魏晉時期士人的生活面貌和觀念思想以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列載
頗為豐實而這樣的記載則有助於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
環境,使後人能更真切地一探「魏晉清談」的風貌。
2. 《世說新語》用映襯、譬喻、誇飾與摹寫等文學技巧,使它保留許多膾炙人
口的佳言名句、人物事跡及文學典故。
桃花源記
1. 陶淵明生於官宦世家,但家道已中落,二十九歲那年為了謀生而踏上仕途,有
儒家兼濟天下的抱負,然終因不堪吏職辭官而歸徹底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5
園。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除了詩作,其他作品數量不多,然而篇篇
都是千古絕唱。
2. 東晉末年,時局動盪,故陶淵明作〈桃花源記〉寓其濃厚的人生哲學與政治理
通篇文字自然平淡,合於作者的性格與生活,蘊含高遠的意境和淡雅的情
致。
3. 桃花源的美,主要有三:天然的景緻美、純樸善良的人情美、和諧的政治環境
。此乃陶淵明所渴求之「結廬在人境」的理想人間社會。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6
精選試卷及詳解
考試日期僅供參考
一、單選題
1.( )
2.( )
3.( )
4.( )
5.( )
高一國文上左忠毅公軼事段考
範圍: 左忠毅公軼事 考試日期: 2014/09/04
適用年級: 高中一年級 適用科目: 國文
題型: 單選題:6題 多選題:4題
6.( )
二、多選題
7.( )
8.( )
9.( )
10.( )
一、單選題
1.(D)
2.(D)
3.(C)
4.(A)
高一國文上左忠毅公軼事段考
範圍: 左忠毅公軼事 考試日期: 2014/09/04
適用年級: 高中一年級 適用科目: 國文
題型: 單選題:6題 多選題:4題
解析
解析
解析
5.(C)
6.(A)
二、多選題
7.(C)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8.(A;B;C;D)
9.(A;C;D;E)
10.(A;C;D)
解析
解析
解析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