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在筆記術方面,學生都認同它能有效提升混合題作答能力,因此進一步追問為何認同,
學生認為筆記練習能幫助自己摘要、歸納、統整能力,透過互相觀摩筆記,能看到自己學習
上的盲點,進行調整。也因為筆記練習,更學會用命題者的角度來分析關鍵字句,在作答時,
也就更能精準用字。
陸、教師反思
(一)陳燕秋
教學現場常常聽見學生這麼回饋,「混合題不就是簡答題嗎?」、「混合題常看不懂題
目的要求」、「混合題常常沒時間完成」。其實老師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透過教師在課堂上
引導學習策略,學生使用線上平台進行題目練習,小組間使用數位工具觀摩閱讀筆記,並以
線上表單進行前、後測的回饋分析,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掌握混合題評量的解題關鍵,並自
主以數位工具進行學習,讓教學更省力、學習更有效率。
(二)邱靖宜
此次進行混合題評量的解題及答題教學,嘗試以科技方式輔助,佐以學生在因材網上自
主學習,從前測及後測的回饋,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上的覺察及認知,透過學生自學及小組
共學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在思考及聆聽中提升學習成效,而老師在引導的角色中,藉由提問
讓學生思考閱讀與理解的層次。整體而言,相較於單純的講述,科技與自主學習策略的融入,
讓學習更多元,成效更顯著。
(三)李慕慧
這一次帶領高一的孩子嘗試實作混合試題,雖然高一的孩子經過一年的閱讀與摘要訓練,
不過,顯然地,一開始面對混合試題仍舊是抓不到問題的核心與答題的重點。我們運用象限
式思考輔以科技媒體平台,如padlet分享,驚艷地發現,其實孩子們在適度的引導下,慢慢
地梳理出問題的核心,讓作答可以更聚焦,對混合試題的掌握度有顯著的提升。
(四)許靜宜
在教學時,常常看見學生的無力感。有些學生表示,明明他很認真,但在國文作答上,
為什麼就是看不見成績的提升?更有些學生有迷思,覺得考的都不是老師上課教的,考國文
好像就只能靠運氣。但透過這一系列教學,讓學生更清楚了解,在國文課堂上可以幫助他的
是思考的訓練,透過筆記幫助學生搭建摘要、統整、歸納的練習;透過象限性思考幫助學生
對焦問題與聚焦作答;透過因材網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在這些訓練後,更重要的還
是學生持之以恆的自主學習,才能更上層樓。在暑假的訓練後,開學迎接模擬考時,不少從
前對國文沒自信的孩子在考完試對完答案後,終於能開懷露出笑容。在拿到成績單後,也能
自信的說無愧於這段時間的努力。透過教師課堂上搭建學習鷹架,配合學生自主練習,讓孩
子成績能蒸蒸日上,我想,這正是最美好的教學與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