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試題舉例【例題 20】原題
6-9為題組
閱讀下列三段文字,回答6-9題。
在人工智慧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
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
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與決策能力,人對藝術和文化的
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人由生活經驗及文化薰陶所產生的直覺和常識,還有基
於人自身的情感(如愛、恨、熱情、冷漠等)與他人互動的能力 ……這些是人工
智慧時代最有價值、最值得培養與學習的技能。而且在這些技能中,大多數都是
因人而異,需要「訂製化」教育或培養,不可能從傳統的「批量」教育中獲取。
悲觀者說,人工智慧既然可以在不少具體的工作上(例如圍棋),做得比人類
更好,學得比人類更快,那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工智慧既然可以在許多工
作中取代人類,那麼人類的價值又該如何體現?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新科學、新技術總會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鏈條中,引發社
會陣痛。賓士之父,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在 1885 年做出世界上第一
輛馬車式三輪汽車,就曾被人嘲諷是「散發著臭氣的怪物」
—
我不算有神論者,
但有時會樂觀地認為,先進技術的出現,或許是「造物主」的善意,或是人類集
體意識的英明決策,一邊把人類從舊的產業格局和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一邊如
鞭策或督促一般,迫使人類做出種種變革。比如人工智慧,它一邊釋放巨大生產
力,免除人類繼續從事繁冗工作之苦,一邊又在用可能出現的失業問題提醒人類:
你應該往前走了!
人工智慧無法像人一樣,解悟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內涵;人工智慧更無法像
人一樣,因高山流水而逸興遄飛,因秋風冷雨而愴然淚下,因子孫繞膝而充實溫
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時傷懷……。所有的這些感觸,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感受得到,
也恰恰因為人類的生命有限,使得人類每個個體的「思想」和「命運」都如此寶
貴、如此獨特。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
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宇宙縱使毀滅了他,人卻
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
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人腦
中的情感、自我認知等思想,都是機器所完全沒有的。人類可以跨領域思考,可
以在短短的上下文和簡單的表達方式中,蘊藏豐富的語義。當李清照說「雁字回
時,月滿西樓」的時候,她不只是在描摹風景,更是在寄寓相思。當杜甫寫出「同
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的句子時,他不只是在感嘆人生遭際,更是在
闡發憂國之情。這些複雜的思想,今天的人工智慧還完全無法理解。(改寫自李
開復、王詠剛《人工智慧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