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民國五十八年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狀,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
年七十二歲。譯有《新人生觀》,著有《思想自由史》、《逝者如斯集》、
《新民族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科學與立學》、《疾風》、《耕雲集》
等書。
古詩選
1.文章重點:
(1) 第一首〈迢迢牽牛星〉藉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男女間相思之情。
(2) 第二首〈歸園田居其一〉表明作者辭官回家,重新懷抱自然的喜悅。
(3) 第三首〈登幽州臺歌〉敘述作者登幽州臺,望著浩瀚廣大的宇宙,透露自
己失意寂寞的情懷。
(4) 第四首〈庭中有奇樹〉,藉庭院中奇特的樹木開花,表達對親友的思念。
(5) 第五首〈慈烏夜啼〉,以慈烏因失去母親而哀啼的故事,勸誡世人要遵行孝
道。
本課的學習重點在於辨別古詩的定義,並注意古詩格律和近體詩格律的差異。
此外,因為此五首詩運用許多修辭及象徵手法表現,同學們須明確掌握。
2.作者簡介:
(1) 第一首、第四首詩選自《昭明文選》〈古詩十九首〉,作者佚名,據傳為東漢
末年的作品,第一首詩是一首抒情詩。藉由敘述牛郎和織女被一條淺淺的銀
河阻隔,咫尺天涯,相望而無法相聚的故事,描寫人間男女分離的悲情。詩
中有想像的成分,也傳達了部分現實,將人類情感發揮到極致,雖然悲傷,
卻也充滿美麗的浪漫氣息。〈古詩十九首〉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作者大多
亡佚,推論應是出自東漢末年失意文人之筆。南朝梁昭明太子 蕭統將這些
無標題且無作者名的作品,以「古詩」一詞統稱,收錄在《昭明文選》中,並
定名為〈古詩十九首〉,後人以每首詩的第一句定為該詩的題目。〈古詩十九
首〉的內容反映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夫妻分離,遊子離鄉背井,士人失
意的苦悶,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嘆,語言自然生動,情感豐富。
(2) 第二首詩作者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人。生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卒
於宋文帝 元嘉四年。好友私諡為「靖節先生」。陶淵明為東晉名臣陶侃曾孫,
少時便懷有高尚的情操,厭惡當時政治、社會的腐敗,不願作官。但因家貧,
曾幾度出仕。四十一歲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便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辭
官歸隱,並作〈歸去來辭〉以明志,之後隱居柴桑,過著恬淡自得的耕讀生
活。其詩文自然質樸,被譽為田園詩人之宗。由於六朝盛行奢華的文風,陶
詩不為世人所重,唐、宋以後才普受推崇,有《陶淵明集》傳世。
(3) 第三首詩作者陳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人。生於唐高宗龍朔元年,卒於
武后 長安二年。陳子昂二十四歲中進士,在政治上擁有想要積極改革的熱
情,卻懷才不遇,後得罪武攸宜,而遭誣陷入獄,憂憤死於獄中。因曾任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