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國文科試卷 七年 班座號 姓名
一、 1/2 機會: 正確請選A,錯誤請選B
1. 竹「ㄎㄨㄟˋ」:簣
2. 絡「ㄧˋ」不絕:譯
3. 結實「纍纍」:ㄌㄟˊ
4. 揉「捻」:ㄋㄧㄢˇ
5. 譬如「平地」:平坦的地面
6.人不知而不「慍」:傷心
7. 乾涸:水分乾枯
8. 論語是儒家的重要經典
9. 孔子有「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之譽
10.科普文章必須正確而主觀地介紹科學知識
11.鮭魚產卵,力爭上游一文正是採用主觀的視角敘述
12.飛翔的舞者其描述手法,兼具知識性與文學性
13.飛翔的舞者指的是欒樹落葉繽紛的浪漫
14.松柏嶺的海拔 200~400 公尺,所產的茶葉屬於高山茶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據茶葉的分類一文所
言,要泡出一壺好茶,首先要挑選好茶葉
二、1/4 選擇:請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最合宜的答案
16.請問下列選項「」中的字,何者讀音前後相同?
(A)「醞」釀/「溫」柔 (B)「塑」膠/「溯」河
(C)「湍」急/「揣」測 (D) 石「礫」/閃「爍」
17.請問下列「」中的注音,何者國字前後相同?
(A) 鐵「ㄍㄨㄟˇ」/「ㄍㄨㄟˇ」跡
(B) 彷「ㄈㄨˊ」如/吹「ㄈㄨˊ」
(C)「
ㄑㄧ
」息/「
ㄑㄧ
」涼
(D)選「ㄗㄜˊ」/恩「ㄗㄜˊ」
18. 下列選項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不屈不僥 (B)酌情審理
(C)保持聯係 (D)再接再勵
19.「樹葉掉落、種子在空中飛翔的軌跡,彷彿像個舞者……
那瞬間是何等優美」的「瞬間」一詞,以下列何者替代,
會使語意產生變化?
(A)剎那 (B)須臾 (C)轉瞬 (D)恆久
20. 下列「」中詞語使用何者正確?
(A)鮭魚稍不「傷神」就會被水獺、大熊等無情襲擊
(B)科技發達,手機的製造越來越傾向輕薄「短促」
(C)風起之時,風將「裹著」種子的雙翼,使之飛到更遠
之處
(D)鮭魚返鄉產卵的隊伍,總計數千條或數萬條,有時綿
延幾十公里,非常地「達觀」
21.下列文句中的「而」字,何者字義解作「但是」,有「轉
折的作用」?
(A)擇其善者「而」從之. (B)人不知「而」不慍
(C)三思「而」後行. (D)學「而」時習之
22.「走進茶行,林林總總的茶葉名稱,常讓許多人大惑不
解」其中「大惑不解」是什麼意思?
(A)難明所以 (B)茅塞頓開
(C)豁然開朗 (D)別具風格
2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下列哪一種心態?
(A)修身自好的學習態度 (B)更上一層樓的積極心志
(C)少壯要努力的自我期勉 (D)藏書豐富的自得其樂
24.「我從多話的人學到了靜默,從褊狹的人學到了寬裕,從
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黎巴嫩 紀伯倫)這段話文意與
下列選項何者相同?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B)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C)友直、友諒、友多聞
(D)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25.「(甲) 弱冠之年 (乙) 志學之年 (丙) 花甲之年
(丁) 而立之年」
以上年齡代稱請從小到大依序排列,並選出正確選項:
(A) 甲乙丁丙 (B) 丁甲乙丙
(C) 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
2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朋友之間切磋琢磨
的快樂,請問下那個選項的說法與此相同?
(A)我們不需要靠山,自己就是座山
(B)來者是客,應相待以誠
(C)路,有人同行才精彩豐富
(D)帶著祝福,去闖蕩青春
27.大海中的鮭魚歷經種種困難與危險,竭盡所能逆流返鄉,
其最終目的為何?
(A)躲避動物的襲擊 (B)逃避人類的捕捉
(C)結束攝食返鄉過冬 (D)完成延續香火的任務
28.「用山水把風景□出來」(商禽<茶>)精彩的動詞會使詩
的意象鮮明活潑,□中最適合填入下列哪一個字?
(A)焙 (B) 煮 (C)烤 (D)蒸
29.根據課文敘述,臺灣的櫻花鉤吻鮭喪失洄游移棲的習性,
其主要原因為何?
(A)為了適應臺灣的副熱帶型氣候
(B)為了避免再遭受捕殺
(C)高山的溪流湖泊更容易覓食
(D)為了適應臺灣的荒溪型河川
30. 譬如為山及鮭魚產卵,力爭上游中所傳遞的精神有其共通
處,下列選項何者最不適合詮釋此共通精神?
(A) 貫徹始終 (B)一暴十寒
(C)鍥而不捨 (D)持之以恆
31. 下列選項何者詞性前後相同?
(A)「懷抱」著一顆學習的心,走向大自然 /
媽媽溫暖的「懷抱」,是孩子最幸福的港灣
(B)鮭魚出生後,達ㄧ歲「左右」就離開家鄉 /
為人處事要堅定立場,不要輕易被他人「左右」
(C)他在屏東附近「發現」台灣欒樹 / 為了紀念
他的「發現」,台灣欒樹的學名,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D)「把握」住幾項原則,就能享受到茶甘醇的滋味 /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春天,要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
3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
孔子具有何種心志?
(A)剛毅木訥 (B)發憤忘食
(C)安貧樂道 (D)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