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四上第5單元(5-3)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陳芳櫻 | |||||||
實施年級 | 四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了解平面圖形的全等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s-Ⅱ-2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s-Ⅱ-3透過平面圖形的構成要素,認識常見三角形、常見四邊形與圓。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數-E-B3具備感受藝術作品中的數學形體或式樣的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S-4-6面圖形的全等:以具體操作為主。形狀大小一樣的兩圖形全等。能用平移、旋轉、翻轉做全等疊合。全等圖形之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 S-4-7三角形:以邊與角的特徵認識特殊三角形並能作圖。如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品德教育 品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0中、高年級:能從報章雜誌及其他閱讀媒材中汲取與學科相關的知識。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四上第5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透過疊合,了解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2.以「對應點」、「對應角」與「對應邊」的關係來描述三角形的全等。 3.理解平面圖形的性質,在全等操作下皆不變。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活動3】了解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認識全等圖形 ●布題一:拿出附件的圖卡找找看,桌上的這些圖形,有沒有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呢?(配合附件P13) ․兒童分組討論、操作並發表。如: 有些圖形旋轉、翻轉或平移後,可以完全重合。如:甲和丙、乙和辛、丁和己、戊和庚。 ․教師歸納:形狀、大小相同的圖形,經過旋轉、翻轉或平移後,可以完全重合,叫作全等圖形。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布題二:拿出附件中的圖卡比比看,下面哪些三角形是全等圖形?(配合附件P14) ․兒童分組討論、操作並發表。如: ①有些圖卡旋轉、翻轉或平移後,可以疊合。 ②甲和丙可以疊合,甲和庚也可以疊合。 ③己和辛一樣大。 ․教師歸納:可以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叫作全等三角形。 ․教師適時介入討論、說明:全等的圖形不會因平行移動、旋轉或翻轉移動而改變全等的事實。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活動4】以對應點、對應角和邊來描述三角形的全等 ○以對應點、對應角和邊來描述三角形的全等 ●布題三: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疊合時,在完全重合的邊做相同的記號,在完全重合的角做相同的記號。(配合附件 P15) ․兒童分組討論、操作並發表。如: ․教師歸納:全等的三角形疊合時,完全重合的頂點叫作對應點,完全重合的邊叫作對應邊 ,完全重合的角叫作對應角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教師引導兒童觀察這兩個三角形,說說看。 ①頂點B的對應點是哪一個頂點? ②邊BC的對應邊是哪一個邊?它們一樣長嗎? ③∠C的對應角是哪一個角?它們一樣大嗎?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頂點B的對應點是頂點E。 ②邊BC的對應邊是邊EF,邊BC和邊EF一樣長。 ③∠C的對應角是∠F,∠C 和∠F一樣大。 ․教師說明: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一樣長,對應角一樣大。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試試看: 承 ➊頂點A的對應點是頂點( )。 ➋邊AC的對應邊是邊( )。 ➌∠( )和∠B一樣大。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 ➊點A的對應點是頂點(D)。 ➋邊AC的對應邊是邊(DF)。 ➌∠(E)和角B一樣大。 ●布題四:下面是兩個全等三角形。拿出附件疊疊看,再回答下列問題。(配合附件P15)
①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教師說明:我們可以用「̅」的符號表示邊,如:邊AB記作 ,邊ED記作。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試試看: 拿出附件中的全等三角形疊疊看,並回答問題。(配合附件P15) ➊頂點A的對應頂點是頂點( )。 ➋的對應邊是( ),是( )cm。 ➌∠C的對應角是( ),∠F是( )度。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 ➊頂點A的對應頂點是頂點(E)。 ➋的對應邊是邊(),是(5)cm。 ➌∠C的對應角是(∠F),∠F是(20)度。 ~第三節結束~ | 5 5 13 4 7 6 | ●專心聆聽 ●口頭發表 ●實作表現 ●參與態度 ●專心聆聽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參與態度 ●實作表現 ●參與態度 ●口頭發表 ●實作表現 ●參與態度 ●實作表現 ●參與態度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四上教師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