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五上第5單元(5-1)教案:認識線對稱圖形與生活應用

格式
doc
大小
337 KB
頁數
4
上傳者
L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7-29,离现在 6 8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數學領域五上第5單元(5-1)教案

領域/科目

數學

設計者


實施年級

五上

教學時間

40分鐘

活動名稱

說出左右或上下疊合的特徵,察覺生活中與線對稱相關的物件或建築,並認識對稱軸。

設計依據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s-Ⅲ-6認識線對稱的意義與其推論。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E-B3具備感受藝術作品中的數學形體或式樣的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學習內容

S-5-4線對稱:線對稱的意義。「對稱軸」、「對稱點」、「對稱邊」、「對稱角」。由操作活動知道特殊平面圖形的線對稱性質。利用線對稱做簡單幾何推理。製作或繪製線對稱圖形。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人權教育

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4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科技教育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資訊教育

E3應用運算思維描述問題解決的方法。

閱讀素養教育

E10中、高年級:能從報章雜誌及其他閱讀媒材中汲取與學科相關的知識。

戶外教育

E2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好。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國語

教材
來源

南一版數學五上第5單元

教學設備/資源

課本、習作

電子書

學習目標

1.能藉由全等的經驗,察覺左右全等和上下全等的物件或建築。

2.透過圖卡的操作,能察覺生活中的線對稱現象,並認識線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能透過鏡射遊戲,體驗線對稱的現象。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上課前,教師可以先介紹單元首頁的照片,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再以照片下方的問題引發兒童學習本單元概念的動機。兒童不必馬上解決問題,待學完本單元才回顧解題,可獲得自我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以前學過的是依據先備經驗所設計的題目,教師可以視情況給予兒童練習,複習之前所學。

單元首頁有學習前的學習要點,提供教師於授課前掌握內容重點,便於調整教學的深度或廣度。

【活動1認識線對稱圖形

能藉由全等的經驗,察覺左右全等和上下全等的物件或建築

教師展示情境圖。

布題一:說說看,這些圖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2和圖3左右看起來很像。

1和圖4上下看起來很像。

教師再布題:說說看,這四張圖有兩個全等的部分嗎?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這四張圖都有兩個全等的部分。圖2和圖3的左右有兩個全等的部分,圖1和圖4的上下有兩個全等的部分。

說說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左右很像或上下很像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可根據學校內及生活中實際的物件或建築回答。

透過圖卡的操作,察覺生活中的線對稱現象,並認識線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布題二:拿出附件的圖卡做做看,要怎麼摺,摺線兩側的圖形可以完全疊合?(配合附件P15

兒童各自操作、觀察、發表。如:

囍、蝴蝶、交通號誌、飛機和臉譜左右對稱,摺線兩側的圖形可以完全疊合。

上下對稱,摺線兩側的圖形可以完全疊合。

上下或左右對稱,摺線兩側的圖形可以完全疊合。

教師說明:像這樣對折時,摺線兩側可以完全疊合的圖形,叫作線對稱圖形,這條摺線叫作對稱軸。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透過鏡射的遊戲,察覺生活中的線對稱現象

布題三:拿出附件的鏡面紙和圖卡做做看。鏡面紙擺在哪裡,可以使鏡面反射的圖形和原來的形狀一樣?(配合附件P16

兒童各自操作、發表。如:

將鏡面紙擺在圖形的中心線,可以使鏡面反射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形狀一樣。

以虛線為對稱軸,哪一張圖是線對稱圖形?用鏡面紙檢查看看。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甲圖。

~第一節結束/5節~

5










15












10














10







態度檢核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口頭發表












參考資料

南一版數學五上教師手冊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