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材教法解析:整數、因數與倍數

pdf
3.83 MB
99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解析
~整數、因數與倍數~
林玉鴦
簡報大綱
壹、近幾年來數學課程綱要的演變歷程
貳、小學數學教材的內涵
参、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肆、小學各年級因數與倍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伍、結語
壹、近幾年來數學課程綱要的演變歷程
九年一貫89年暫綱
九年一貫92年課綱
九年一貫97年課綱
9081
由一、四、七年級開始實施
9481
由一、七年級開始逐年實施
10081
由一、七年級開始逐年實施
十二年國教課綱 10881
由一年級開始逐年實施
貳、小學數學教材的內涵
※108年課綱小學數學三個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1-2年級):
能初步掌握數、量、形的概念,其重點在自然數及其運算、長
度與簡單圖形的認識。
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3-4年級):
方面,能確實掌握自然數的四則與混合運算培養流暢的
數字感,並初步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概念。方面,以長度為基
礎,學習量的常用單位及其計算。在幾何方面,發展以角、邊要
認識幾何圖形的能力,並能以操作認識幾何圖形的性質。
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5-6年級):
確實掌握分數與小數的四則計算能以常用的數量關係,解決
日常生活的問題。能識簡單平面與立體形體的幾何性質,並理
面積與體積的計算。能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一年級~108年課綱
N-1-1一百以內的數:含操作活動
用數表示多少與順序。結合數數位值表徵位值表
位值單位「」和「
位值單位換算認識0的位值意義
備註:教學可數到最後的「一百」,但不進行超過一百的
教學。可點數代表一和十的積木進行位值教學。
學習0的位值意義以便順利連結日後直式計算之學習。
對應學習表現:n-I-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1.(正整數與 0)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是一年級的首要數學課程
目標。教師應操作活動入手,讓學生初步但充分理解數的符號、
位值結構與日常應用,並支援加減法學習。
2.學生對「數」最早的經驗來自數數,因此首先應結合聲音、圖像、
數字、單位(量),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掌握數詞序列的規律,
以說、讀、聽、寫、做各種活動,表示並應用100以內的數。
點數時,是否能正確的將數詞與物件保一對一對應的關係
3.位值單位的認識與換算。運用位值積木位值表理解數字結構
例如數字「25」是 2 個「十」和 5 個「一」合起來的。
位值表上,每一位值的位置只能出現一個數字
區分相同數字在不同位值上的差別。(配合白色積木和橘色積木)
例」說明「22」中兩個「2」的異同在哪裡?
4.知道 0 在位值系統中的意義是代表空位,表示沒有東西」。
5.認識「基數(總量)」與「序數(第幾個)~有方向性」。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教具:國小的概念教學經常用到四種教具
(1) 花片1 個、1 疊(10 個)。
(2) 積木:白色積木(表示 1)、橘色積木(表示 10)、
百格板(表示 100)。
(3) 錢幣:一元、十元硬幣(或圖卡),百元鈔票(或圖卡)等。
(4) 圖像:畫出圖像代表1個物件、圖像代表10個物件...
以上四種教具可以區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是成比例的教具,包含花片和積木
第二類是不成比例的教具,包含錢幣及圖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基數與序數的教學策略: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1.學生進行數數活動時,發生重複或漏數的狀況
點數時,無法將數詞與物件保持一對一對應的關係。
教學建議:針對不能流暢唱數的學生,可用分布練習之方式加強
2.學生在數數時無法正確或流暢「過十」
如「686940(錯誤)、41
教學建議:觀察「過十」時十位數的變化,
69 後是70,因為十位數6 後是7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3.學生混淆「基數(總量)」與「序數(第幾個)」的問題情境
教學建議
(1)釐清基數(總量)序數(第幾個)的概念
(2)序數(第幾個)是有方向性的,必須先講清楚從哪裡開始數。
(3)利用生活情境溝通。如「排隊隊伍中的第6同學」以及
「需要6同學幫忙」的「6」意義不同,協助釐清語言的混淆。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4.位值表徵的錯誤
(1)未能掌握位值表上每一位值位置只能出現一個數
「例」把7個十和15個一合起來是多少?把它記在定位板上。
孩子的錯誤記法
(2)不會使用0。混淆如2 個「十」和2 個「一」的記法
(3)學生不能正確讀出指定數字,或不能正確寫出老師所讀的數字
「例1」32 讀成「三二」。
「例2」「三十二」記成302」。
教學建議加強位值表教學,教導學生數字正確的讀法與記法。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1一百以內的數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2 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與應用。
含「添加型」、「併加型」、「拿走」、「比較型」等應用
問題。加法和減法算式。
備註:強調「併加型」(合成型)的學習以理解加法交換律
處理「0」的加減。應含加、減法並陳之單元,使學生
主動察覺加法和減法問題的差異。
一年級不做加數、被加數、減數、被減數未知題
對應學習表現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為了加強學生理解加、減法算式的意義,可以透過擬題的活動來協
助,但進行擬題時,學生以口語表達即不宜要求以文字描
「例」請你出一道數學題目,這個題目可以用「6+3」算出答案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2 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與應用。
1.一年級加減法的學習有三個重點
(1)在應用中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並由數數過渡到合成分解模型
合成: 分解:
(2)初步認識算式(橫式)與符號
「例」3+4=7 9-5=4
(3)熟練基本加減法
2.一年級學習解加減應用時,無論如何分析問題(如使用花片、畫
圈等),都要把想法記成加減法的橫式,並建立將計算結果記在
等號後的習慣。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加減算式的意義,且理解
「被減數」比「減數」大的約定。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2 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與應用。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1.誤將不同類量作加減計算
「例」1枝鉛筆5元,小明買2枝鉛筆,共要花多少元?
錯誤解法:5+2=7
2.以題幹先出現的數為被減數,列出錯誤減法算式
「例」小明3元,小華有5元,小華小明多幾元?
錯誤解法:3-5=2
3.以為題目中的「多」就是「+」,「少」就是「-
「例1」小安有8元,比小美3元,小美有幾元?
錯誤解法:8-3=5
「例2」紅花有6朵,比白花多2朵,白花有幾朵
錯誤解法:6+2=8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2 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與應用。
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1.布題盡量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可改編課本的題目〉
「例」排隊結帳,先生排在7個,阿姨排在王先生前面第2個,
阿姨排在第幾個?
2.與孩子分析題意、從眾多文字中抽絲剝繭,
讓孩子掌握題目裡最關鍵的幾個字所代表的意義。
3.不要教孩子用關鍵字判斷加或容易造成誤判
「例」小文身上有8元,比小珍多2元,小珍有多少元?
4.佈題的題型要多樣化:
加法:併加型、添加型、比較型、序列型
減法:拿走型、比較型、序列型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3基本加減法:操作活動為主。以熟練為目標。
指1到10之數與1到10之數的加法,及反向的減法計算。
備註:在活動過程中,可能練習到兩步驟以上的加減混合
數算,這是活動的常態,其中自然延伸之計算策略
數感建立更值鼓勵,這種活動不是兩步驟計算的
正式教學
對應學習表現: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3基本加減法:
1.基本加減法的教學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1)操作活動中進行到學生熟練,而不是強行背誦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算法容許多樣化
(3)注重與生活的連結,培養學生應用基本加減法的意識。
(4)採用多種練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熟練的意思,能夠完全不用數數就知道答案(脫離任何表徵物)
教師應配合各種活動或遊戲,寓教於樂,讓學生自然熟習,不要單
純死背。
3.基本加減法包括(1)加1與減1。
(2)10與減10
(3)10與拆10
(4)被加數與加數為一位數的加法
(5)被減數18以內,減數和差都是一位數。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3基本加減法~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教學策略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3基本加減法~10以內的加法教學策略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3基本加減法~10以內的減法(比較型)教學策略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4解題:1 元、5 元、10 元、50 元、100 元。
操作活動為主數錢換錢找錢
備註:容許多元策略,以利建立數感,教師不應視為
單純的加減單元。
對應學習表現: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1-4解題:
1.「用錢」是數學基本的日常生活應用,應配合位值概的教學。
「用錢」的各種活動如數錢、換錢、找錢,通常都有多元的解題
策略切忌由教師灌輸單一解題策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想法並
彼此溝通,協助建立數感
2.用錢其中所牽涉到的數感訓練,應實際情境的操作活動來進行
例如簡單的買賣活動,讓學生輪流扮演買方或賣方,可以提高學生
的學習興趣
3.可進行的活動包括:
數錢~結合數數、位值、加法,甚至針對5元的「五個一數」
換錢~1元和10元、5元和10元、10元和50元間的轉換。
找錢~除了練習換錢(以50元找錢、10元找錢)之外,也可
練習如何付錢(例如買42元的東西,可付52元,找10元)。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二年級~108年課綱
N-2-1一千以內的數
位值積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
位值單位「百」。位值單位換算。
備註:教學可數到最後的「一千」,但不進行超過一千的
教學。學生能局部從某數開始前後數數。須點數表示位值
之積木,並熟練「十個一數」「百個一數」的數數模式。
對應學習表現:n-I-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1一千以內的數
1.在二年級,以點數具體物件認識數不再是主要方法,應結合點數、
位值積木、位值表來認識新的數與應用
2.新增位值單位為「百位」。學生應理解三位數的位值意義,並能以
說、讀、聽、寫、做,表示並應用三位數。
透過定位板認識位值(含百位),並配合積木表徵協助孩子理解。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1一千以內的數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1.學生填寫位值表,容易發生十位或個位漏寫「0」情形。教學時
宜說明十位格填0,表示0個十,個位格填0,表示0個一。如果不填
0,會混淆2082835035;甚至3003
2.反過來,若學生過份類化(1),當沒有百位數會認為要補上0,
如將53寫成053(甚至2記成002),教師教學時應告知整數左邊位
值的0不用寫
3.學生容易數109110119120199200等,宜多讓學生練習
4.學生常弄混一百零幾和一百幾十的讀法和數字記法(如105 150
教師宜透過積木和位值表的操作比對,說明兩者的差異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2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
用位值理解多位數加減計算的原理與方法。初期可操作、
橫式、直式等方法並陳,二年級最後歸結於直式計算,做
為後續更大位數計算之基礎。直式計算的基礎為位值概念
與基本加減法,教師須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
備註:不論橫式或直式,加法含二次進位減法限一次退
。須處理數字中有0的題型。為了熟悉位值與直
式計算的關係,應先在有位值的表格中學習記錄
與計算
對應學習表現: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2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
1.延續一年級經驗(N-1-2),學生學習加減計算時,初期可透過具
體操作、橫式計算、直式計算等方法進行,重點以位值概念理解
加減計算的原理。為接續未來多位數加減計算學習(N-3-2),
二年級後期應能以直式計算解決一般加減問題
2.直式計算的教學不宜直接告知形式算則,教師應整合之前加減活動
的位值原理與合成分解模型,以位值積木的合成、分解、化聚說明
直式計算的道理,理解進位、退位的意義直式計算的熟練應善用
基本加減法
3.學習直式計算應避免僵化教師應提供恰當範例,提醒學生彈性應
用其他方法,例如198+371-4 這類問題,數數、心算、合成分
都可以順利解題,並非只能使用直式計算。若直式計算的要求過份
僵硬,將影N-2-4N-2-5 的教學,教師應謹慎。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2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
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
1.加法:
2.減法:
※上面做法的孩子哪裡錯了?要如何指導
(1)利用積木或 的圖象輔助孩子解題
(2)寫成直式計算時,位值要對齊~用定位板輔助
(3)製造孩子的認知衝突
參、小學各年級整數的教材安排與教法
N-2-3解題:加減應用問題。
加數、被加數、減數、被減數未知之應用解題。
連結加與減的關係(R-2-4)。
備註:教師使用解題策略協助學生理解與轉化問題
(花片模型、線段圖、空格算式或加減互逆等),
但不發展成學生答題之固定格式。
對應學習表現: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