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光仁小學【數學科】單元教學計畫簡案 | ||||
單元名稱 | 長方體和正方體 | |||
編寫教師 | 教師姓名 | 教學時間 | ||
黃玉珮 | 40分鐘 | |||
學習領域 | 數學領域 | 教學時間 | 99/10/19 | |
教學年級 | 五年級 | 教材版本 | 南一版第九冊第五單元 | |
設計理念 | 本單元為「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方面要從構成要素以及其間的關係來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另一方面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立體,並說明視圖,並能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幾合圖形由具體而抽象, | |||
能力指標 | S-2-01能運用簡單幾何形體的組成要素,做不同形體的分類。 5-s-06能運用「頂點」、「邊」和「面」等構成要素,辦認簡單立體形體。 S-2-07 能理解長方形面積、周長與長方體面積的公式。 A-2-04能用中文簡記式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公式。 C-C-6能用一般語言及數學語言說明解題的過程。 C-R-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T-1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C-S-3能瞭解如何利用觀察、分類、歸納、演繹、類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 |||
教學目標 |
3. 能用面積公式求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 |||
學生 先備知識 |
| |||
教學資源 |
| |||
教學流程 | 教學內容 | 時間 | ||
內容 | 【引起動機】~運用powporint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的構成概念。 【1】能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面。
【2】能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邊。 1.正方體有12個邊,都是等長。 2.長方體有12個邊,最多有三組不同的邊。 【3】能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頂點:正方體、長方體有8個頂點,且每一個頂點都是三個邊的交點,三個面的交點。 【教學活動】 ◎活動一:超級搜查員X光透視大進擊 *生活中什麼時候可以看見視圖?有何用處?
1.老師將長方體及正方體視圖秀出,請學生比較兩者的差異所在。 2.老師拿出由點珠及造型棒所組成的長方體及正方體,並利用powerpoint展示正方體和長方體,讓學生找出相同立體的透視圖。 3.了解正方體或長方體就是平面上的視圖,從視圖中把看不到的部分用虛線表示。 4.能從視圖中指出與實物對應的面、邊和頂點。 5.利用視圖、透視圖與展開圖,觀察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長度,及正方體的邊長之長度。 ◎活動二:超級搜查員拼拼湊湊~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老師將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相對兩面貼上同樣 的顏色,展開來。 2.請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展開來後的特色。 a.長方體:相對面的形狀一樣。 b.正方體:六個面都一樣。 3.告訴學生有貼顏色的六個面就是表面,面積加起來就是表面積。 4.請學生上台依照老師給予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圖片,計算其表面積。 5.依學生寫的算式,討論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算法。 正方體=一個 ■ × 6 長方體=(▅ × 2)+(▊× 2)+(▓× 2)or(▓× 2)+(▊× 4) 6.歸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算法 【重點歸納】 1.正方體由大小六個相同的正方形所組成;長方體:由兩兩相同的三組大小的長方形所組成,或是由兩個大小的正方形和四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所組成。 2.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六個面、八個角(頂點)、十二條邊(線)。 3.在視圖中被面擋住的線,在透視圖中要用虛線表示,讓我們可以看到立體圖形的完整組成。 4.長方體的周長=(長+寬+高)×4 正方體的周長=邊長×4 5.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寬×高×2+長×高×2 =(長×寬+寬×高+長×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6 【形成性的評量】 學生完成課堂學習單,並檢討之。 | 3分鐘 12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 ||
評量 方式 | 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 | |||
教案參考資料 | ||||
相關網站: 視圖、透視圖http://file.jdps.tcc.edu.tw/~t91002/math/digit-math/104/perspective.swf 正方體透視圖http://www.paps.kh.edu.tw/whm/math/flash/cp.htm 長方體透視圖http://www.paps.kh.edu.tw/itit/resourses/teachmaterial/柱體透視.htm 正方體與長方體http://tw.classf0001.urlifelinks.com/css000000061882/cm4k-1224596211-551-3792.ppt#281,1,教學領域:數學領域 教學年級:五年級 教材版本:南一版 教學單元:正方體與長方體 本次教學:展開圖與表面積 教 師:林宜正 參考資料:南一課程計畫光碟 |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