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小教育學科:加重特殊教育比重科 第 3 頁,共 4 頁 【背面尚有試題,請繼續作答】
26. 小安為國小三年級具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學生,上課時常常分心,下列哪一項策略可能無助於注意力的改善?
(A)盡可能填補課堂的空白時間 (B)提供作業或考試延長時間的評量調整
(C)移除環境中不相關的刺激 (D)安排同儕小老師協助提醒
27. 依據介入反應模式(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提供補救教學屬於何種措施?
(A)初級輔導 (B)二級輔導 (C)三級輔導 (D)特殊教育
28. 智能障礙鑑定基準為: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已知甲、乙兩個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之離差智商分別為55、
71,丙、丁兩個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之百分等級分別為4、15。那四個學生中符合智能障礙鑑定基準者有幾人?
(A)1 (B)2 (C)3 (D)4
29. 下列哪一個敘述最能表現出適應行為的缺陷?
(A)三歲的小音很怕黑 (B)五歲的小華不會綁鞋帶
(C)十二歲的小傑不會過馬路 (D)十歲的小明笑同學是娘娘腔
30. 大雄是一位視覺障礙學生,患有弱視並伴隨視野損傷。下列哪一項教學或教材調整不適合他?
(A)點字書 (B)多感官教學 (C)電腦語音報讀 (D)放大字體
31. 十二年國教的推動鼓勵普教與特教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教師先將班級學生分成一組大團體和一組小團體。大團體教導正
常上課進度,小團體進行特殊課程或補救教學。這是屬於哪一種協同教學模式?
(A)替代教學法(alternative teaching) (B)直接教學(direct teaching)
(C)團隊教學法(team teaching) (D)分站教學法(station teaching)
32. 下列對語言發展的敘述中,何者較為正確?
①班杜拉(Bandura)認為語言發展是經驗論 ②杭士基(Chomsky)認為語言發展是天賦論
③斯肯納(Skinner)認為語言發展是經驗論 ④維高斯基(Vygotsky)認為語言發展受社會文化影響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 下列的敘述中,何者較為正確?
①布魯納(Bruner)認為兒童的發展並不是隨著年齡,而是環境和教育作用而來的
②維高斯基(Vygotsky)認為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之下,對兒童的發展較有幫助
③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認為要了解個體發展,就必須了解其生活系統
④卡芬頓(Covington)提出自我價值論,認為自我價值感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內在動機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34. 以下何者非為區分學習障礙與學業低成就的主要因素?
(A)智力測驗結果低下 (B)缺乏適當教育機會
(C)持續性的教學不當 (D)使用非母語進行學習
35. 讀書方法的理論中,PQRST過程與SQ3R大同小異,差別在於PQRST多了下列哪一種步驟?
(A)發問 (B)閱讀 (C)背誦 (D)自我測驗
36. 依照艾里克森(Erikson)理論的心理社會期,小學生應屬於以下哪一個發展階段?
(A)「主動」對「愧疚」 (B)「勤奮」對「自卑」
(C)「統合」對「角色混亂」 (D)「親密」對「孤獨」
37. 下列的敘述中,何者較為錯誤?
(A)盧梭(Rousseau)認為城鄉差距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
(B)洛克(Locke)認為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應重視體育教學
(C)康德(Kant)認為人天生就有善良的意志,服從善良意志的道德命令是一種義務,而不是為了外在的目的
(D)杜威(Dewey)認為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的改造
38. 特教班的小彤不喜歡掃地,一到清掃時間他就發脾氣、把櫃子裡的掃除用具推倒,老師每每受不了他的吵鬧行為就讓他坐在老師的座
位上畫圖,請問小彤的「行為功能」以及「維持的事後結果」最可能為何?
(A)獲得感官刺激,增加未來吵鬧行為的發生率
(B)逃避注意,降低未來吵鬧行為的發生率
(C)逃避工作,增加未來吵鬧行為的發生率
(D)逃避感官刺激,降低未來吵鬧行為的發生率
39. 噹噹國小學區內有近十分之一的學生為新台灣之子(即學生的父或母為外籍配偶),也有少數原住民學生,趙老師期盼自己能夠建構開
放、敏感和有反應的教學以回應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特質和需求,學校中有經驗的老師給了他幾項建議,請問以下哪一項建議較不符
合趙老師的期待?
(A)教導自然課的時候混合運用多元文化的知識、資源和材料
(B)生活課的教學連結學生的家庭和學校經驗
(C)上數學課時運用多種教學媒材,以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偏好和溝通方式
(D)運用系統化和持續性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國語文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