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科試題評論與改進建議

格式
doc
大小
372.5 KB
頁數
35
上傳者
CROCODIL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03-03,离现在 15 23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94樓之1 址:www.nta.org.tw

電話:02-2567-5117 傳真:02-2567-5110 E-MAIL[email protected]

【附件二】

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試題評論會」

各科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已於元月2930日兩天舉行,對十四萬兩千多名學生而言,這將成為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對台灣的教育及高中教學而言含有「考試領導教學」的效應,一份優質的試題可以影響教學的活化,反之則會對教學現場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試題的良窳攸關重大,若試題品質不佳,將桎梏高中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的態度,則升學制度的改革將成空談。

為使考試能更貼近高中教學現場,建立高中教師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溝通平台,進而促進教學與入學考試的良性對話,攜手共創優質的高中教育,全國教師會針對本年度大學學測辦理試題評論與檢視,邀請58位公私立高中現職教師,對今年的試題進行全面的檢視與專業的評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期望藉由檢討入學考試試題,導引教學正常、活化,創造優質的高中教育,提供教育政策省思,找出新的升學考試模式與思維,讓優質的教育改革真正落實。

希望教育部、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考中心能採納全國教師會的建言,共同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



採訪聯繫人:高中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郭文瑛老師 0982-939523

高中職委員會 主任委員 黃文龍老師 0980-371309

聯絡電話:02-2567511729

E-mail: [email protected]


99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科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國文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測驗題中,課綱明定的四十篇範文比重偏低,未盡符合課綱精神,宜增加比例。

  2. 測驗題偏重現代論述散文。語表部分,兼具古今,貼近生活與現實問題。

  3. 非選擇題相對於往年,今年特別強調對文本的精讀推敲及整合能力。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備 註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符合文白比率,四十篇比例少


難易是否適中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否,古典韻文偏少;現代散文偏多。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鼓勵廣泛閱讀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鼓勵廣泛閱讀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c.其他:宜增加四十篇範文之比例。

2.試題評論:

1)優點:取材廣泛。

2)缺點:

3)難易度:適中偏難。

4)整體特色:測驗題,偏重現代論述散文。語表部分,兼具古今,貼近生活與現實問題。

3.其他:

非選擇題評論:相對於往年,今年特別強調對文本的精讀推敲及整合能力。

二、總體建議:

測驗題中,課綱明定的四十篇範文,比重偏低,未盡符合課綱精神。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國文

20

閱讀甲、乙、丙三則敘寫古代女性的詩句, 選出詮釋符合詩意的選項:

甲、越女顏如花, 越王聞浣紗。國微不自寵, 獻作吳宮娃。

乙、自倚嬋娟望主恩, 誰知美惡忽相翻。黃金不買漢宮貌, 青塚空埋胡地魂。

丙、旌旗不整奈君何, 南去人稀北去多。塵土已殘香粉豔, 荔枝猶到馬嵬坡。


(A)三詩主角的命運皆與政治相關

(B)三詩中呈現的空間變動, 亦代表三詩主角際遇的轉變

(C)甲、乙二詩以「順時」方式敘述事件, 丙詩則以「逆時」方式敘述事件

(D)甲、乙二詩皆言及主角本身形貌之美, 丙詩則藉「香粉豔」暗示主角之美

(E)甲、丙二詩以「作者」的第三人稱觀點敘述, 乙詩則以「作者化身主角」的第一人稱觀點敘述

1.選項命題焦點過多。

2.丙詩無法從詩意中看出空間變動與主角的際遇轉變有關。

3.丙詩乃以馬嵬坡楊貴妃之死為素材,然而塵土已殘,荔枝猶到,似以今追憶往昔,則為逆時倒敘。

ABD

ADACD

(C從寬認定)

國文

21

閱讀下文, 選出敘述正確選項:

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 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白玫瑰, 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 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 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A)以玫瑰帶刺象徵振保對愛情的畏懼

(B)「床前明月光」一方面呈現潔淨的美感, 一方面寓託思慕嚮往之情

(C)「蚊子血」、「飯黏子」分別由「紅」、「白」聯想取譬,表達礙眼生厭之感

(D)以「普通人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諷刺男人要求女人從一而終, 自己卻拈花惹草

(E)「娶了紅玫瑰, … …; 娶了白玫瑰, … … 」的排比句, 描述既「喜新」又「戀舊」的矛盾人性

備選答案情境不完足,考生只能就字面作答,難以判定。且不知當根據主角人物振保的觀點或推求作者張愛玲的意圖。而且小說主題思想並未涉及要女人從一而終,而自己可以拈花惹草。

BCD

BCBCD

(D從寬認定)


99學年度大學學測【數學科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數學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很高興去年所提的建議:超出課本範圍、語意不清、難題太多等情形都有改善,但可惜仍然偏難。希望題目能以中間偏易為主,難題在一至二題即可。

  2. 應縮減題目的繁雜計算,加重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圖形的判讀。


一、試題總體評論:

  這兩年(去年及今年)的考題都偏難,學測仍應以大考中心學測數學考科考試說明的定位:學科能力測驗數學考科主要是測驗高中階段學生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這些概念直接解題的能力,所以試題所需計算大多不會太複雜,多數題目所需解題步驟較少。今年的題目雖然比去年的題目容易,但仍不符合大考中心上述的定位。

  今年的題目雖不像去年有題目過難,語意不清的情形,確實有點進步。但今年學生沒看過的題型仍有三、四題,以學測的目標而言,仍是過於偏難。尤其部份題目有過多的計算及轉折太多,讓學生作答情緒極為不順,更影響整體作答時間,不符學測的精神。

  此外,今年終於有高中數學老師入闈審題,這是值得肯定,相信題目會更貼近高中數學教學。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備 註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符合


難易是否適中

中間偏難,有些複雜的計算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具有高鑑別度,不利一般學生,尤其不利於社會組考生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在高中數學課綱範圍中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有平均分佈於各冊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教學上會更注重定義及基本概念,這是值得肯定的。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這兩年的數學對社會組學生都屬偏難,會影響社會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可能造成社會組學生放棄學習。



2.試題評論:

1)優點:多選題第8題明確考出三角函數廣義角的概念;選填題有依由易而難的順序排列,值得肯定。

2)缺點:有部份題目計算繁瑣、概念轉折過多。例如:單選第5題,應直接附對數表查出對數log1.08,而不需用繁複的計算,打擊學生信心及應考情緒;多選第11題的數據亦需花較多時間計算。

3)難易度:中間偏難,有利高分群,不利一般程度學生。


二、總體建議:

(1)很高興去年所提的建議:超出課本範圍、語意不清、難題太多等情形都有改善,但可惜仍然偏難。希望題目能以中間偏易為主,難題在一至二題即可。

(2)應縮減題目的繁雜計算,加重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圖形的判讀。


三、試題疑義申覆:無

99學年度大學學測【社會科-歷史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歷史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建議加強試題鑑別度。

  2. 建議各冊、各章儘量平均出題。

  3. 建議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能與題幹具有一定的關連性。

  4. 建議大考中心公佈解答時,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應列出資料來源。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大致符合

難易是否適中

偏易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鑑別度低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世界上古中古史範圍太少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部分未掌握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第三冊世界史比去年少,特別在上古史零題、中古比例偏低,致二、三冊比重嚴重不均。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方向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試題仍需具備一定的鑑別度,才會提高學生學習熱誠與專注程度。

2.試題評論:

1)優點:部分題目能融會中西史實(例如:3839題),須具備足夠背景知識,不死記能靈活運用(例如:34題)。

2)缺點:部分題目或鑑別度太低(例如:2635題),或圖表作用不大(例如:3238題)

3)難易度:偏易

4)整體特色:大致符合課程綱要精神


二、總體建議:

1)建議加強試題鑑別度

2)建議各冊、各章儘量平均出題

3)建議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能與題幹具有一定的關連性

4)建議大考中心公佈解答時,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應列出資料來源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社會

43

某州長官希望任用張三為其僚屬, 但人事官員卻以「資籍不當」為由, 不同意這項任命。當州長官表示一定要任用此人, 人事官員嚴肅地說:「州僚屬的任命必須經過本地人的評議,我是本地人,既然不同意,長官就不應違反這個制度。」這樣的場景最可能發生在:

(A)兩漢 (B)南北朝 (C)中晚唐 (D)宋明

請問學生如何從題幹的訊息中判斷是哪一時代?

B

AB

社會

44

某一時期中, 臺灣登記繳稅的土地原本只有35 萬公頃, 但政府清查田地時,一舉查出25 萬公頃未登記的土地。政府重新核定稅額, 政府財政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這個政策最可能實施於何時?

(A)鄭氏治臺時期 (B)康熙平臺以後

(C)日本統治初期 (D)臺灣光復初期

B)年代敘述不夠精準,請問康熙平臺以後時間點應至何時?

C



99學年度大學學測【社會科-地理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地理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時事命題趨少,僅49題的美國狂牛症及50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以後可適度增加時事的素材。課本學習應與現實結合,讓教學更能生活化。雖然,題目四平八穩,但不與時事相結合,影響未來教學的方向。題目未能和時事結合的現象若持續,造成學生對區域地理不重視,影響學生對世界空間認知的不足、世界文化的漠視與輕視,甚而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基本素養。

  2. 通論地理(高一第1冊和第2冊)的比重相較98學測較多約為79%(去年為70%),使得高二的區域地理比重減少許多,甚至高二下中國地理未有任何命題,讓花許多時間在區域地理學習的學生或教師的教學,都呈現不均衡的現象,學生缺乏學生動機,不利教師教學。

  3. 照片的取材的例子應更具典型,如66題的照片丁,以更典型的沙漠,而不是寒漠、沙漠模擬稜兩可的照片。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備 註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大致符合


難易是否適中

適中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沒有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不合宜

題目中時事僅出了2題,應將課綱主要概念與時事範例相結合,題數宜再增加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通論地理考基本概念;區域地理著重區域特色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不適切

區域地理比重偏少,約為20%,尤其是臺灣區域地理1題,中國地理0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2.試題評論:

1)優點:多數題目考出課綱的基本能力,四平八穩。

2)缺點:

3)難易度:難易程度適中

4)整體特色:由於大量偏重在通論地理部分,因此考古類似題(如51-57題、60-6265-72)仍多,缺乏創新的命題。

二、總體建議:

1)時事命題趨少,僅49題的美國狂牛症及50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以後可適度增加時事的素材。課本學習應與現實結合,讓教學更能生活化。雖然,題目四平八穩,但不與時事相結合,影響未來教學的方向。題目未能和時事結合的現象若持續,造成學生對區域地理不重視,影響學生對世界空間認知的不足、世界文化的漠視與輕視,甚而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基本素養。

2)通論地理(高一第1冊和第2冊)的比重相較98學測較多約為79%(去年為70%),使得高二的區域地理比重減少許多,甚至高二下中國地理未有任何命題,讓花許多時間在區域地理學習的學生或教師的教學,都呈現不均衡的現象,學生缺乏學生動機,不利教師教學。

(3)照片的取材的例子應更具典型,如66題的照片丁,以更典型的沙漠,而不是寒漠、沙漠模擬稜兩可的照片。

三、試題疑義申覆:無

99學年度大學學測【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公民與社會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部分單題中勿涉及太多概念、應掌握重要主題、要有圖表,並應掌握命題原則。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難易是否適中

中間偏難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鑑別度偏低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各冊比重合宜

(第一冊6題、第二冊6題、第三冊6題、

第四冊6)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未能掌握重要主題的內容,例如冊權利救濟、第三冊政黨政黨與選舉制度、政府體制以及兩岸關係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持續將時事融入教學。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須培養時事與理論的整合與融會貫通的能力。

2.試題評論:

1)優點:各冊比重合宜、融入時事

2)缺點:

3)難易度:中間偏難。

4)整體特色:各冊比重合宜、融入時事。


二、總體建議:

部分單題中勿涉及太多概念、應掌握重要主題、要有圖表,並應掌握命題原則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社會

7

民事法律關係中, 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婚姻制度與有無最低結婚年齡限制、( 養)子女繼承( 養)父母遺產時的待遇是否相同、繼承時兩性是否平權、重製他人著作物時之分際為何等等, 均屬學習時值得關注之課題。從以下敘述中, 請選出何者符合我國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A)剛滿十六歲的小華未經父母同意, 無法在銀行開戶, 是因其欠缺權利能力

(B)新婚之配偶如果對前配偶施暴及辱罵, 仍屬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規範之對象

(C)出嫁女兒繼承父母遺產, 與養子女繼承養父母同, 至多達其兄或弟之一半

(D)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即複印、重製其作品, 雖未超出合理之範圍, 仍屬違法

此題選項(B)敘述不清,影響作答:

選項(B)『新婚之配偶如果對前配偶施暴及辱罵』,若是新婚者本人對其前配偶施暴,則此題答案為(B);若是新婚之配偶(新配偶)對新婚者之前配偶施暴,則此題無答案。

B

無答案


99學年度大學學測【英文科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英文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選文可加入科學新知、時事、文學及環保生態議題,以增加閱讀廣度並增加選文趣味性。

  2. 提高作文繪圖的精緻度,如表示金錢的“$”符號。

  3. 建議邀請高中老師入闈審題。

  4. 建議大考中心研發嶄新且具創意之題型。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有一綱多本的精神

難易是否適中

適中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可擴大知識領域及取材廣度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1.補充新聞或知識性時事新聞。

2.文法教學式微。

3.重視整體文章閱讀理解能力。

4.重視詞彙在文章中的認知理解力,而非背誦。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1.多閱讀報章雜誌,涉獵範圍要廣。

2.不注重文法及片語學習。

3.非選題難度降低,可鼓勵中下程度學生勿放棄寫作部分。

4.注重長篇文章閱讀及理解力。

2.試題評論:

1)優缺點


優點

缺點

一、字彙

題幹長度適中,給足線索,且無難字,容易作答。

詞性分配不適當,15題中考了5題形容詞。

二、綜合測驗

選文生活化,難度中偏易,也符合一綱多本精神。

偏單字local字意,上下文推斷偏少,常用的句法及片語比例上應稍提高,不宜偏廢。

三、文意選填

選項單字的搭配明確,作答容易。

  1. 文章太短,且選項詞性分配不當。

  2. 建議廢此大題,改成cloze test,多考些語法及片語,並可增加選項詞性的廣度。

四、閱讀

選文貼近青少年生活經驗,文章夠長,深度也夠,考生需閱讀完全文才能作答。

  1. 2篇文章每一題的選項都很長,建議置於最後一篇。

  2. 3篇題目偏單句理解,可考文章全文理解或單句推論,如最後一句
    “...would not sour them on future exchanges”

五、翻譯

生活化,貼近時事,能測試學生對基本句型結構的概念。

字詞偏易,且皆為單句,較無鑑別度。

六、作文

題目有創意,第四格空白讓學生有發揮想像空間,也能鑑別學生寫作能力。

  1. 第三張圖應符合真實情境,於中文標語下方附註英文翻譯。

  2. 說明應註明是否自訂題目。

2)難易度: 適中。

3)整體特色:

1.選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

2.作文有發揮創意空間。

3.答案明確無爭議,選項單字符合4500字範圍。

4.試題不偏重任一版本

5.試題難易度適中,對中等或中下程度學生具鼓勵作用。

3.針對英文非選擇題評論

  1. 翻譯的句子很生活化,也貼近時事,能測試學生對基本句型結構的概念。

  2. 翻譯的字詞難度偏易,較沒有鑑別度。

  3. 今年二句均是簡單句,建議二句中可有複雜句或複合句,以測驗學生程度。

  4. 較去年翻譯題目容易。


  1. 英文作文第三張圖畫應符合真實情境(中文標語下方附註英文翻譯,如:Hsin-chu Railway Station)。作文的目的在測試學生文章內容的敘事能力,所以提供適當的專有名詞可幫助學生略過專有名詞的拼法混淆。

  2. 突破以前固定的圖畫模式,這次提供第四格空白的畫面,讓學生有發揮想像的空間,有助於程度好有創意的學生,發揮實力得到高分。而程度不好的學生也可以順著故事脈絡,提供一個合理的結局得到基本分數。

  3. 作文題目整體來說是有創意的,也能鑑別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差別。

  4. 建議在提示部分標註題目,或註明可由學生是否自訂題目。

  5. 較去年的照片寫作容易發揮。


二、總體建議:

1.選文可加入科學新知、時事、文學及環保生態議題,以增加閱讀廣度並增加選文趣味性。

2.提高作文繪圖的精緻度,如表示金錢的“$”符號。

3.建議邀請高中老師入闈審題。

4.建議大考中心研發嶄新且具創意之題型。

 

 三、試題疑義申覆:無

99學年度大學學測【自然科-物理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物理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未來命題時,需要經過單位換算和數字計算後,才得到結果的題數可減少,不宜佔題數太多。

  2. 部分試題命題用語不易被考生理解;除引經據典外,建議增加考生在校學過的物理用語描述題意。

  3. 建議增加高中物理科教師參與審題人數,題更具穩定度與鑑別度。

  4. 建請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邀請各考科課綱修訂小組、學科專家、命題專家及高中現職教師成立諮詢小組,以協助大考中心建立更嚴謹的命題。


一、試題總體評論:

1.試題評論:

(1)符合課程綱要。

(2)整份試卷物理課程試題難度,中間偏難。

(3)對中高分群考中具有鑑別度。

(4)並未偏重任一版本。

(5)試題取材範圍符合課綱時數,能掌握重點章節內容,光學和電磁學為命題重點,呼應國內光電科技的發展。

(6)各章節佔分比重適切。

2.試題命題建議:

1對本份試題命題建議:部分試題命題用語不易被考生理解;除引經據典外,建議增加考生在校學過的物理用語描述題意。

例如:第26題引用「夢溪筆談」中的話之後,建議以白話文簡要敘述大意再請考生選答。本題(D)選項命題方式可再斟酌。

22題,考生對於「拍手節奏與回音同步」可能較難理解,尤其是「同步」二字。建議命題時可對考生再加以說明,也許可以降低試題難度。

(2)對整體命題具體建議:未來命題時,需要經過單位換算和數字計算後,才得到結果的題數可減少,不宜佔題數太多。



3.高中教師專業觀點:物理教師在教學時仍須重視物理量單位概念的建立,並使學生了解各單位的關聯與適用性。

二、試題疑義申覆:無

99學年度大學學測【自然科-化學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化學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對自然組考生為中偏易。

  2. 對社會組考生為偏難。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第一部份題目未符合基礎化學課綱的題目甚多

難易是否適中

對自然組學生中偏易

對社會組學生偏難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1. 無時事題

  2. 第一部份考題超出基礎化學課綱範圍甚多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方程式平衡、氧化還原單元的題目過多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恐會有大量升高二的學生選擇自然組,等到高三時轉回社會組的學生增多。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對社會組學生恐造成信心打擊。

2.試題評論:

1)優點:無爭議性的答案。

2)缺點:

1.19題文字敘述恐有誤(雙氧水為過氧化氫的水溶液)

2.2829題幹文字敘述不明確(latm是指氣體注入前還是注入後的壓力?)

3)難易度:整體適中,但今年(2010)部份學測化學題題型與去年(2009)指考題型相類似。

4)整體特色:較無爭議性題目,命題注重化學學科的基本概念。



二、總體建議:

1.第一部份考題應全部都是符合高一基礎化學課綱試題。

2.題幹敘述需能引導選項的判斷(例46–(E)選項,與題幹無關,但卻是本題正解)


三、試題疑義申覆:無

99學年度大學學測【自然科-生物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生物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考試內容回歸課綱,讓教學正常化。

  2. 各部分試題依科目排列,較符合學生思考的邏輯性。

  3. 試題內容應兼顧各版本的課程內容。

  4. 有疑義的試題或選項建議送分。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部分內容超綱
(第壹部分試題超過高一範圍,或第貳部分試題超過高二範圍)

4,34,45

難易是否適中

中偏難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有利三類組學生作答

部分試題需有高二或高三的生物學知識較易作答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尚可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部分內容超綱

同上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尚可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尚可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考試內容超綱,導致教師必需補充較多或較深的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將嚴重影響教學的品質與效能。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考試內容超綱,將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
考試內容有利於三類組學生的作答,將影響未來學生的選組。


c.其他:

考試內容超綱,將會助長學生補習的風氣。

2.試題評論:

1)優點:

   題型創新(如綜合題),嘗試於同一試題或題組中,整合各科的概念。

2)缺點:
   1.部分試題內容超綱
   2.各科試題排列不連續,影響學生思考邏輯,如第79題、5254

3)難易度:

  中偏難(部分試題內容超綱)

4)整體特色:
   1.各科試題穿插排列。

  2.選項數目不一致(單選題超過四個選項,或多選題超過五個選項)

  3.增加綜合題,整合各科的概念。

  4.部分試題內容結合時事(如第52題)

3.其他:部分試題不周詳處,修改建議如下表。

題號

建議事項

2

比例圖請用圓形圖來表示,橢圓形圖不易判斷比例大小(以面積大小或角度大小來判斷,結果可能會有差異)

4

此題評量的主要概念為高二生物(分生組織的特徵)之概念,不應出現於第壹部分的試題中

7

選項ACD均為互利共生,學生用消去法即可得到答案,不易評量學生是否了解其正確概念

79

5254

應將同科的試題連續排列,不要穿插其他科目的試題,以免干擾學生思考方向

16

以生理的情境來命題,但又不考慮生理的影響,會與實際量測到的血壓有所差距,易混淆學生的思考方向,不如回歸單純的物理現象來命題

52

題幹敘述不符合現況:全面接種新流疫苗為目前的作法,考量點並非不符合成本效益。

54

命題概念不正確:複製牛的過程應為"取A牛的耳朵細胞",而非"A牛的耳朵細胞核"



二、總體建議:

(1)考試內容回歸課綱,讓教學正常化。

(2)各部分試題依科目排列,較符合學生思考的邏輯性。

(3)試題內容應兼顧各版本的課程內容。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自然

1

生命現象有其特徵,下列何者未被歸納為生命現象的特徵?

(A) 生物體的運動

(B)異種生物間訊息的溝通

(C)產生與本身構造相似的後代

(D) 生物細胞內物質的合成或分解

(E) 生物體體積的增大,體內物質或細胞的增加

B選項雖於課程內容未明確定義,但卻是生物生存所必要的感應機制

B

全題送分

自然

34

某生進行動、植物細胞的觀察,部份觀察的過程及結果紀錄如下列,其中

哪些正確?應選3 項)

甲: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用亞甲藍液染色,顯微鏡下可以觀察藍色的澱粉顆粒

乙:新鮮的水蘊草葉片可以觀察到會移動的葉綠體顆粒

丙:口腔黏膜細胞與青蛙表皮細胞各種形狀都有,包含圓形、扁平狀、多邊形、柱

狀等

丁:洋蔥鱗葉上下表皮沒有保衛細胞、也都沒有葉綠體

戊:利用高張溶液觀察原生質萎縮,水蘊草葉細胞比動物細胞容易觀察

(A) (B) (C) (D)(E)

1.編號可省去甲~戊,直接以A~E表示即可。

2.此題所舉的材料並非所有版本都有提到,故學生不易根據實際觀察來判斷。如洋蔥表皮細胞、口腔皮膜細胞和青蛙表皮細胞等。

3.丙選項中,皮膜組織的細胞形態為高二課程的概念,不適合放在第壹部分的試題。

4.丁選項中,洋蔥鱗葉表皮細胞中仍可觀察到保衛細胞(只是數量較少)

5.戊選項主要評量細胞的滲透作用之概念,此為高二課程,不適合放在第壹部分試題。
6.
戊選項所比較的動物細胞之原生質萎縮現象,並非高中實驗內容,因此學生無法判斷。

BDE

全題送分

自然

45

下列哪些是深海熱泉硫化菌的特徵?應選2 項)

(A) 細胞壁的成分是纖維素

(B)與貽貝共生的硫化菌可扮演生產者的角色

(C)硫化菌進行減數分裂時,必須先進行染色體複製

(D) 在生態系中,硫化菌與硝化菌所扮演的角色相同

(E) 細胞內進行酵素代謝反應的最適溫度和人類相同

D選項中,各種生物所扮演的角色(生態地位)應不相同;若將其角色侷限於兩者均為生產者,則於高一、高二課程內容中,並無硝化菌屬於生產者的概念,因此學生無法判斷。

BD

D選項送分

自然

50

根據上文,下列與mtDNA 相關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 現代非洲人比歐洲人更早出現

(B)精子的粒線體都不會進入受精卵

(C)所有人類的mtDNA與粒線體夏娃相同

(D)mtDNA累積的變異,現代歐洲人比亞洲人高

(E) 比對mtDNA的變異,可以了解人類遷徙的途徑

A選項的語意不明確,應將"現代"二字刪除,否則"現存的非洲人"並非比"早期的歐洲人"更早出現。

AE

A選項送分


99學年度大學學測【自然科-地球科學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地球科學科評論委員,提出之共同建議:

  1. 維持目前靈活、統整與時事應用的命題趨勢,提昇學生重視地球科學的學習。

  2. 文字敘述應儘量簡短及白話,減輕學生答題負擔。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大致符合九五暫綱,出題範圍包含高二課程

難易是否適中

中間偏難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有,對觀念靈活且程度較高的學生明顯有利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無偏重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合宜,許多取材自生活議題,例如莫拉克颱風、921及汶川地震及2009年日食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偏重於地質中的地震,共有5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1.需加入高二地球與環境範圍的教學以應付漸漸增多的高二命題趨勢。

2.需將日常生活中的地球科學相關事件加入教學當中,如莫拉克颱風、921及汶川地震及2009年日食。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

1.不可忽略高二地球與環境範圍的學習內容。

2.培養「科學閱讀」的能力。

2.試題評論:

1)優點:

1.高層次思考及跨領域的題目有增加的趨勢,促使學生重視知識統整的能力。

2.重視圖表判讀與資料分析的能力,對科學能力的培養有正面的引導作用。

3.試題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培養學生關注地球環境的議題。

2)缺點:

1.部分試題的文字敘述不嚴謹,易有爭議性(如試題61題)。

2.部分試題的圖形標示與試題題幹敘述無法配合,造成學生答題困擾(如試題68題)。

3.部分試題敘述太冗長,其中甚至有使用較多的學術專業用語(如試題24434455題)。

3)難易度:中間偏難

4)整體特色:

1.結合時事及全球性的議題。

2.重視科學閱讀與學科統整能力。

3.能跳脫傳統命題窠臼,學生需將既有知識轉換應用。

二、總體建議:

1.維持目前靈活、統整與時事應用的命題趨勢,提昇學生重視地球科學的學習。

2.文字敘述應儘量簡短及白話,減輕學生答題負擔。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自然

61

每一次車籠埔斷層因滑移而產生地震,乃因作用在斷層面上的作用力超過斷層強度而造成斷層錯移。在兩次大地震之間,作用在斷層面上的作用力會持續累積,假設作用力會累積到一臨界值而造成大地震,而地震發生後會造成作用力降低,且作用力降低值會隨斷層錯移之不同而變化,作用力變化與古地震事件的關連,下列何者正確?

力與能量的概念不該混用,作用力不會持續累積。且斷層發生機制的假設敘述與現行課本內容均不相符。

B

送分

自然

68

18 為某地1972-1981 年間所觀測到大氣中的2 CO 濃度變化, 該地的季節區分為:

春季為2-4 月,夏季為5-7 月, 秋季為8-1 0 月, 冬季為1 112 月和隔年1 月。下列關於該地大氣中的2 CO 濃度變化的敘述, 何者正確?


(A)每年冬季2 CO 濃度有增加的趨勢

(B)每年春季2 CO 濃度有降低的趨勢

(C)每年1 2月所測得的2 CO 濃度最低

(D)每年2 CO 濃度的變化趨勢無固定的規律

18的橫軸刻度間隔與題目敘述的季節區分不相符合,會造成答題困擾

A

送分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試題評論教師名冊

科目

參與評論教師

國文

國立師大附中林麗雲(發表人)

台北市立北一女中 吳玉如

國立新店高中李玉華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涂琦

國立新豐高中 楊秀華 (召集人)

台北市立南湖高中 林淑娟

台北市立大直高中鄢佩華


數學

國立基隆女中方璞政

台北市立北一女中蘇麗敏(發表人)

國立竹南高中李政豐

台北市立成淵高中史美奐

國立羅東高中林清松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文士豪(召集人)

國立羅東高中潘冠群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陳瓏元

國立羅東高中鍾明宏


歷史

國立三重高中王雅麗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廉艷雲

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王偲宇

台北縣立錦和高中廖慧真(召集/發表人)

台北市立永春高中郭智勇


地理

國立板橋高中張淑惠

台北縣立明德高中張高輝(召集/發表人)

國立台中二中任錫剛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廖振順


公民與社會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蕭玉琴(召集/發表人)

台北縣立海山高中陳韻如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李映文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郭文瑛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陳倩雯


英文

國立中和高中郭慧敏(發表人)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鄭瑞芝

國立政大附中溫宥基

台北市立建國高中鄭炎活(召集人)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劉郁芬

台北縣立明德高中蔣美玲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張敬欣

國立新店高中 張碧珠

台北市立中崙高中黃翠鳳


物理

國立基隆女中張仁壽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蔡豐光

國立泰山高中 黃文龍


台北市立北一女中簡麗賢(召集/發表人)


化學

國立板橋高中鄭伯俊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盧文顥(發表人)

台北市立大直高中陳煌仁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許麗吉

台北市立北一女中周芳妃(召集人)


生物

國立政大附中楊智傑

台北市立建國高中童禕珊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張春梅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莊雪芳(召集/發表人)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林聰慧

私立南山高中吳清福

地球科學

國立政大附中柯若萍

基隆市立安樂高中 張正杰

國立新莊高中 汪惠玲


國立師大附中 洪逸文(召集/發表人)



3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