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和順國小113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評鑑檢核表

pdf
181.25 KB
3 頁
Administrato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3 學年度嘉義縣和順國小彈性學習課程課程評鑑檢核表(參考範例)
層面
對象
評鑑重點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字描述
1
2
4
5
課程
設計
(
5
1
6
30
)
9.
學習效益
9.1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單元或主題內容,符合學
生的學習需要及身心發展層次,對其持續學
習與發展具重要性。
V
1.學生可
以結合環
保議題、
藝術領域
完成
器,若能
緊密串連
跨領域教
師合作會
更有效
果。
2.多方探
討在地文
化。
3.學生運
用視訊軟
體訪問外
國人,成
效佳,未
來可繼續
實施。
9.2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教材、內容與活動,重視
提供學生練習、體驗、思考、探究、發表和
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
絡化、意義化和適性化特徵,確能達成課程
目標。
10.
內容結構
10.1 各年級各彈性學習課程計畫之內含項目
符合主管機關規定,如年級課程目標、教學
單元/主題名稱、單元/主題內容摘要、教學
進度、擬融入議題內容摘要、自編或選用之
教材或學習資源和評量方式。
V
1.皆符合
課程發展
品質原
則。
2.利用多
元評量測
驗學習。
10.2 各年級規劃之彈性學習課程內容,符合課綱
規定之四大類別課程(統整性主題/專題/
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
域課程、其他類課程)及學習節數規範。
10.3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組成單元或主題,彼此間
符合課程組織的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原
則。
11.
邏輯關連
11.1 各年級各彈性學習課程之規劃主題,能呼應
學校課程願景及發展特色。
V
1.透過社
群討論定
錨核心願
景。
2.有些主
題內容依
照邏輯應
前後調
換。
11.2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教學單元或主題內容、課
程目標、教學時間與進度和評量方式等,彼
此間具相互呼應之邏輯合理性
12.
發展過程
12.1 規劃與設計過程中,能蒐集且參考及評估各
彈性學習課程規劃所需的重要資料,如相關
主題的政策文件與研究文獻、學校課程願
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源、學生先備經驗
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與教學設計參考文
獻等。
V
進行校本
課程心智
圖製作,
並和導師
進行搭
配。
12.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彈性學
習課程規劃小組、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
員會審議通過。特殊需求類課程,並經特殊
教育相關法定程序通過。
(
6
1
7
31
)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V
1.資訊與
英語授課
教師具備
專長。
2.落實公
開觀議
課。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V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V
1.自編教
材均透過
規定審查
與討論。
2.機器人
更新為
mbot2,更
能於未來
競賽中表
現。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
設備,已規劃妥善。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V
1.下學期
有舉辦小
農市集
2.本校有
針對校本
課程設計
認證
照,但執
行上沒有
落實認
證,可能
是認證內
容較困
難,未來
可以修正
後再推行
認證
制。
各課
程實
施情
(
年開
學日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目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V
依學生特
質規劃發
表作品。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至次
年學
期結
)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V
有落實形
成性評量
並隨時調
整。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
形進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
畫及其實施。
課程
效果
彈性
學習
課程
(
合平
時及
期末
學生
評量
)
21.
目標達成
21.1 學生於各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結果表現
能符合課程設計之預期課程目標。
V
1.使學生
在校本課
程找尋興
趣給予啟
蒙。
2.能完成
預訂素養
能力。
3.學生對
回收的環
保意識增
加、發表
能力增
加。
21.2 學生在各彈性學習課程之非意圖性學習
果,具教育之積極正向價值。
22.
持續進展
22.1 學生於各類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成就表
現,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V
說明:
1. 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 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