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永安國小國語領域課程評鑑報告

pdf
155.93 KB
10 頁
Administrato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110 學年度嘉義縣永安國小國語領域課程評鑑檢核表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課程
設計
領域
/科
目課
(每
年5
月1
日至
6月
30
日)
5.
素養導向
5.1 教學單元/主題和教學重點之規劃,能完整
納入課綱列示之本教育階段學習重點,兼具
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兩軸度之學習,以有效
促進核心素養之達成。
ˇ 教學規劃符
合規範。
5.2 領域/科目內各單元/主題之教學設計,適合
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動機,提供學生練習、
體驗、思考、探究和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
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絡化、意義化及適性化
特徵。
ˇ教學設計符
合規定。
6.
內容結構
6.1 內含課綱及所屬地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規定
課程計畫中應包含之項目,如各年級課程目
標或本教育階段領域/科目核心素養、教學單
元/主題名稱、各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學
進度、評量方式及配合教學單元/主題內容擬
融入之相應合適之議題內容摘要。
ˇ課程計畫包
含之項目符
合規定。
6.2 同一學習階段內各教學單元/主題彼此間符
合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之課程組織原則。
ˇ各教學單元
彼此間符合
各項原則。
7.
邏輯關連
7.1 核心素養、教學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
學時間與進度以及評量方式等項目內容,彼
此具相呼應之邏輯關連。
ˇ教學各項內
容相互呼
應。
7.2 領域/科目課程若規劃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
單元/主題,應確實具主題內容彼此密切關連
之統整精神;採協同教學之單元,其參與授
課之教師及擬採計教學節數應列明。
ˇ主題內容彼
此密切關聯
符合規定。
8.
發展過程
8.1 規劃與設計過程蒐集、參考及評估本領域/
科目課程設計所需之重要資料,如領域/科目
課綱、學校課程願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
源、學生先備經驗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
與教學設計參考文獻等。
ˇ教學課程資
料之蒐集過
程符合規範
8.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領域/
科目小組會議、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
過。
ˇ課程規劃與
設計過程,
審議通過符
合規定。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準
(每
年6
月1
日至
7月
31
日)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域/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科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ˇ各領域師資
已妥適安排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學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ˇ教師均有參
加課程專業
研習,理解
課綱內容。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ˇ學校依規定
辦理專業學
習社群之研
討。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用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ˇ透過網路向
學生及家長
說明學校課
程計畫。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ˇ依規定程序
選用課程所
需審定本教
材。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與
設備,已規劃妥善。
ˇ妥善規劃課
程之實施場
地與設備。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ˇ辦理課程相
關活動促進
學生學習效
果。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情
(學
年開
學日
至次
年學
期結
束)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策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ˇ教師依課程
計畫進行教
學。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質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ˇ教師採用合
適之多元教
學策略。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評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ˇ教師根據學
生學習表現
,調整教學
過程之評量
2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形進
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畫及其實
施。
ˇ教師社群會
議針對教學
進行對話與
討論。
課程
效果
領域
/科
目課
(配
合平
時及
定期
學生
評量
期程
理)
19.
素養達成
19.1 各學習階段/年級學生於各領域/科目之學
習結果表現,能達成各該領域/科目課綱
定之本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並精熟各學習重
點。
ˇ學生學習結
果表現,達
成各領域之
核心素養。
19.2 各領域/科目課綱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外
之其他非意圖性學習結果,具教育之積極正
向價值。
ˇ語文領域其
他非意圖性
學習結果,
具正向之教
育積極價值
20.
持續進展 20.1 學生在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結果表現,於各
年級和學習階段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ˇ學生在語文
領域之學習
結果表現,
具有持續進
展。
說明:
1. 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 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評鑑日期 111年 6 月 30 日 評鑑者簽名 黃麗枝
3
110 學年度嘉義縣永安國小數學領域課程評鑑檢核表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課程
設計
領域
/科
目課
(每
年5
月1
日至
6月
30
日)
5.
素養導向
5.1 教學單元/主題和教學重點之規劃,能完整
納入課綱列示之本教育階段學習重點,兼具
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兩軸度之學習,以有效
促進核心素養之達成。
ˇ 教學規劃符
合規範。
5.2 領域/科目內各單元/主題之教學設計,適合
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動機,提供學生練習、
體驗、思考、探究和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
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絡化、意義化及適性化
特徵。
ˇ教學設計符
合規定。
6.
內容結構
6.1 內含課綱及所屬地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規定
課程計畫中應包含之項目,如各年級課程目
標或本教育階段領域/科目核心素養、教學單
元/主題名稱、各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學
進度、評量方式及配合教學單元/主題內容擬
融入之相應合適之議題內容摘要。
ˇ課程計畫包
含之項目符
合規定。
6.2 同一學習階段內各教學單元/主題彼此間符
合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之課程組織原則。
ˇ各教學單元
彼此間符合
各項原則。
7.
邏輯關連
7.1 核心素養、教學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
學時間與進度以及評量方式等項目內容,彼
此具相呼應之邏輯關連。
ˇ教學各項內
容相互呼
應。
7.2 領域/科目課程若規劃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
單元/主題,應確實具主題內容彼此密切關連
之統整精神;採協同教學之單元,其參與授
課之教師及擬採計教學節數應列明。
ˇ主題內容彼
此密切關聯
符合規定。
8.
發展過程
8.1 規劃與設計過程蒐集、參考及評估本領域/
科目課程設計所需之重要資料,如領域/科目
課綱、學校課程願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
源、學生先備經驗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
與教學設計參考文獻等。
ˇ教學課程資
料之蒐集過
程符合規範
8.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領域/
科目小組會議、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
過。
ˇ課程規劃與
設計過程,
審議通過符
合規定。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準
(每
年6
月1
日至
7月
31
日)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域/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科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ˇ各領域師資
已妥適安排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學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ˇ教師均有參
加課程專業
研習,理解
課綱內容。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ˇ學校依規定
辦理專業學
習社群之研
討。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用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ˇ透過網路向
學生及家長
說明學校課
程計畫。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ˇ依規定程序
選用課程所
需審定本教
材。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與
設備,已規劃妥善。
ˇ妥善規劃課
程之實施場
地與設備。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ˇ辦理課程相
關活動促進
學生學習效
果。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情
(學
年開
學日
至次
年學
期結
束)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策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ˇ教師依課程
計畫進行教
學。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質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ˇ教師採用合
適之多元教
學策略。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評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ˇ教師根據學
生學習表現
,調整教學
過程之評量
4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形進
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畫及其實
施。
ˇ教師社群會
議針對教學
進行對話與
討論。
課程
效果
領域
/科
目課
(配
合平
時及
定期
學生
評量
期程
理)
19.
素養達成
19.1 各學習階段/年級學生於各領域/科目之學
習結果表現,能達成各該領域/科目課綱
定之本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並精熟各學習重
點。
ˇ學生學習結
果表現,達
成各領域之
核心素養。
19.2 各領域/科目課綱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外
之其他非意圖性學習結果,具教育之積極正
向價值。
ˇ數學領域其
他非意圖性
學習結果,
具正向之教
育積極價值
20.
持續進展 20.1 學生在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結果表現,於各
年級和學習階段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ˇ學生在數學
領域之學習
結果表現,
具有持續進
展。
說明:
1.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評鑑日期 111年 6 月 30 日 評鑑者簽名 黃麗枝
5
110 學年度嘉義縣永安國小生活領域課程評鑑檢核表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課程
設計
領域
/科
目課
(每
年5
月1
日至
6月
30
日)
5.
素養導向
5.1 教學單元/主題和教學重點之規劃,能完整
納入課綱列示之本教育階段學習重點,兼具
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兩軸度之學習,以有效
促進核心素養之達成。
ˇ 教學規劃符
合規範。
5.2 領域/科目內各單元/主題之教學設計,適合
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動機,提供學生練習、
體驗、思考、探究和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
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絡化、意義化及適性化
特徵。
ˇ教學設計符
合規定。
6.
內容結構
6.1 內含課綱及所屬地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規定
課程計畫中應包含之項目,如各年級課程目
標或本教育階段領域/科目核心素養、教學單
元/主題名稱、各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學
進度、評量方式及配合教學單元/主題內容擬
融入之相應合適之議題內容摘要。
ˇ課程計畫包
含之項目符
合規定。
6.2 同一學習階段內各教學單元/主題彼此間符
合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之課程組織原則。
ˇ各教學單元
彼此間符合
各項原則。
7.
邏輯關連
7.1 核心素養、教學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
學時間與進度以及評量方式等項目內容,彼
此具相呼應之邏輯關連。
ˇ教學各項內
容相互呼
應。
7.2 領域/科目課程若規劃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
單元/主題,應確實具主題內容彼此密切關連
之統整精神;採協同教學之單元,其參與授
課之教師及擬採計教學節數應列明。
ˇ主題內容彼
此密切關聯
符合規定。
8.
發展過程
8.1 規劃與設計過程蒐集、參考及評估本領域/
科目課程設計所需之重要資料,如領域/科目
課綱、學校課程願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
源、學生先備經驗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
與教學設計參考文獻等。
ˇ教學課程資
料之蒐集過
程符合規範
8.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領域/
科目小組會議、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
過。
ˇ課程規劃與
設計過程,
審議通過符
合規定。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準
(每
年6
月1
日至
7月
31
日)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域/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科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ˇ各領域師資
已妥適安排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學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ˇ教師均有參
加課程專業
研習,理解
課綱內容。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ˇ學校依規定
辦理專業學
習社群之研
討。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用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ˇ透過網路向
學生及家長
說明學校課
程計畫。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ˇ依規定程序
選用課程所
需審定本教
材。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與
設備,已規劃妥善。
ˇ妥善規劃課
程之實施場
地與設備。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ˇ辦理課程相
關活動促進
學生學習效
果。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情
(學
年開
學日
至次
年學
期結
束)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策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ˇ教師依課程
計畫進行教
學。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質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ˇ教師採用合
適之多元教
學策略。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評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ˇ教師根據學
生學習表現
,調整教學
過程之評量
6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形進
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畫及其實
施。
ˇ教師社群會
議針對教學
進行對話與
討論。
課程
效果
領域
/科
目課
(配
合平
時及
定期
學生
評量
期程
理)
19.
素養達成
19.1 各學習階段/年級學生於各領域/科目之學
習結果表現,能達成各該領域/科目課綱
定之本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並精熟各學習重
點。
ˇ學生學習結
果表現,達
成各領域之
核心素養。
19.2 各領域/科目課綱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外
之其他非意圖性學習結果,具教育之積極正
向價值。
ˇ生活領域其
他非意圖性
學習結果,
具正向之教
育積極價值
20.
持續進展 20.1 學生在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結果表現,於各
年級和學習階段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ˇ學生在生活
領域之學習
結果表現,
具有持續進
展。
說明:
1.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評鑑日期 111年 6 月 30 日 評鑑者簽名 黃麗枝
7
110 學年度嘉義縣永安國小健體領域課程評鑑檢核表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課程
設計
領域
/科
目課
(每
年5
月1
日至
6月
30
日)
5.
素養導向
5.1 教學單元/主題和教學重點之規劃,能完整
納入課綱列示之本教育階段學習重點,兼具
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兩軸度之學習,以有效
促進核心素養之達成。
ˇ 教學規劃符
合規範。
5.2 領域/科目內各單元/主題之教學設計,適合
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動機,提供學生練習、
體驗、思考、探究和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
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絡化、意義化及適性化
特徵。
ˇ教學設計符
合規定。
6.
內容結構
6.1 內含課綱及所屬地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規定
課程計畫中應包含之項目,如各年級課程目
標或本教育階段領域/科目核心素養、教學單
元/主題名稱、各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學
進度、評量方式及配合教學單元/主題內容擬
融入之相應合適之議題內容摘要。
ˇ課程計畫包
含之項目符
合規定。
6.2 同一學習階段內各教學單元/主題彼此間符
合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之課程組織原則。
ˇ各教學單元
彼此間符合
各項原則。
7.
邏輯關連
7.1 核心素養、教學單元/主題、教學重點、教
學時間與進度以及評量方式等項目內容,彼
此具相呼應之邏輯關連。
ˇ教學各項內
容相互呼
應。
7.2 領域/科目課程若規劃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
單元/主題,應確實具主題內容彼此密切關連
之統整精神;採協同教學之單元,其參與授
課之教師及擬採計教學節數應列明。
ˇ主題內容彼
此密切關聯
符合規定。
8.
發展過程
8.1 規劃與設計過程蒐集、參考及評估本領域/
科目課程設計所需之重要資料,如領域/科目
課綱、學校課程願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
源、學生先備經驗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
與教學設計參考文獻等。
ˇ教學課程資
料之蒐集過
程符合規範
8.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領域/
科目小組會議、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
過。
ˇ課程規劃與
設計過程,
審議通過符
合規定。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準
(每
年6
月1
日至
7月
31
日)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域/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科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ˇ各領域師資
已妥適安排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學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ˇ教師均有參
加課程專業
研習,理解
課綱內容。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ˇ學校依規定
辦理專業學
習社群之研
討。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用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ˇ透過網路向
學生及家長
說明學校課
程計畫。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ˇ依規定程序
選用課程所
需審定本教
材。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與
設備,已規劃妥善。
ˇ妥善規劃課
程之實施場
地與設備。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ˇ辦理課程相
關活動促進
學生學習效
果。
課程
實施
各課
程實
施情
(學
年開
學日
至次
年學
期結
束)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策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ˇ教師依課程
計畫進行教
學。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質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ˇ教師採用合
適之多元教
學策略。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評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ˇ教師根據學
生學習表現
,調整教學
過程之評量
8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形進
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畫及其實
施。
ˇ教師社群會
議針對教學
進行對話與
討論。
課程
效果
領域
/科
目課
(配
合平
時及
定期
學生
評量
期程
理)
19.
素養達成
19.1 各學習階段/年級學生於各領域/科目之學
習結果表現,能達成各該領域/科目課綱
定之本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並精熟各學習重
點。
ˇ學生學習結
果表現,達
成各領域之
核心素養。
19.2 各領域/科目課綱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外
之其他非意圖性學習結果,具教育之積極正
向價值。
ˇ健體領域其
他非意圖性
學習結果,
具正向之教
育積極價值
20.
持續進展 20.1 學生在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結果表現,於各
年級和學習階段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ˇ學生在健體
領域之學習
結果表現,
具有持續進
展。
說明:
1.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評鑑日期 111年 6 月 30 日 評鑑者簽名 黃麗枝
9
110 學年度嘉義縣永安國小彈性學習課程課程評鑑檢核表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課程
設計
彈性
學習
課程
(每
年5
月1
日至
6月
30
日)
9.
學習效益
9.1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單元或主題內容,符合學
生的學習需要及身心發展層次,對其持續學
習與發展具重要性。
ˇ 學習課程
內容符合
學生的需
要與發展
9.2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教材、內容與活動,重視
提供學生練習、體驗、思考、探究、發表和
整合之充分機會,學習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
絡化、意義化和適性化特徵,確能達成課程
目標。
ˇ 教學設計
確實達成
課程目標
10.
內容結構
10.1 各年級各彈性學習課程計畫之內含項目,
符合主管機關規定,如年級課程目標、教學
單元/主題名稱、單元/主題內容摘要、教學
進度、擬融入議題內容摘要、自編或選用之
教材或學習資源和評量方式。
ˇ 課程計畫
內涵符合
各項規定
10.2 各年級規劃之彈性學習課程內容,符合課綱
規定之四大類別課程(統整性主題/專題/
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
域課程、其他類課程)及學習節數規範。
ˇ 課程內容
符合各項
規範。
10.3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組成單元或主題,彼此間
符合課程組織的順序性、繼續性和統整性原
則。
ˇ 課程彼此
間符合各
項原則。
11.
邏輯關連
11.1 各年級各彈性學習課程之規劃主題,能呼應
學校課程願景及發展特色。
ˇ 課程主題
與學校願
景及特色
相呼應
11.2 各彈性學習課程之教學單元或主題內容、課
程目標、教學時間與進度和評量方式等,彼
此間具相互呼應之邏輯合理性。
ˇ 現況符合
各項規範
12.
發展過程
12.1 規劃與設計過程中,能蒐集且參考及評估各
彈性學習課程規劃所需的重要資料,如相關
主題的政策文件與研究文獻、學校課程願
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源、學生先備經驗
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與教學設計參考文
獻等。
ˇ 課程規劃
參考各項
文獻共備
12.2 規劃與設計過程具專業參與性,經由彈性學
習課程規劃小組、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之共同討論,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
員會審議通過。特殊需求類課程,並經特殊
教育相關法定程序通過。
ˇ 課程規劃
與設計符
合程序。
各課
程實
施準
(每
年6
月1
日至
7月
31
日)
13.
師資專業
13.1 校內師資人力及專長足以有效實施各領域/
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尤其新設領域/科
目,如科技、新住民語文之師資已妥適安
排。
ˇ 師資已安
排妥適。
13.2 校內行政主管和教師已參加主管機關及學
校辦理之新課程專業研習或成長活動,對課
程綱要內容有充分理解。
ˇ 教師已參
加專業研
習充分理
解新課綱
13.3 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科目小組會議、年級
會議及專業學習社群之專業研討、共同備
課、觀課和議課活動,熟知任教課程之課
綱、課程計畫及教材內容。
ˇ 教師積極
參與專業
研討。
14.
家長溝通 14.1 學校課程計畫能獲主管機關備查,並運用
書面或網路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家長說明。
ˇ 課程計畫
透過學校
網頁提供
查詢。
15.
教材資源
15.1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所需審定本教
材,已依規定程序選用,自編教材及相關教
學資源能呼應課程目標並依規定審查
ˇ 課程所需
教材,依
規定程序
選用。
15.2 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實施場地與
設備,已規劃妥善。
ˇ 妥善規劃
課程之實
施場地與
設備。
16.
學習促進
16.1 規劃必要措施,以促進課程實施及其效
果,如辦理課程相關之展演、競賽、活動、
能力檢測、學習護照等。
ˇ 透過實作
課程促進
學生學習
效果。
各課
程實
施情
(學
年開
學日
至次
17.
教學實施
17.1 教師依課程計畫之規劃進行教學,教學策
略和活動安排能促成本教育階段領域/科
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及達成彈性學習課
程目標。
ˇ 依課程計
畫進行教
學,有效
達成學習
目標。
17.2 教師能視課程內容、學習重點、學生特質
及資源條件,採用相應合適之多元教學策
略,並重視教學過程之適性化。
ˇ 採多元教
學策略,
並重視適
10
層面 對象 評鑑重
課程發展品質原則 達成情形
(待加強→優異) 簡要文
字描述
12345
年學
期結
束)
性化教學
過程。
18.
評量回饋
18.1 教師於教學過程之評量或定期學習成就評
量之內容與方法,能掌握課綱及課程計畫規
劃之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並根
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
ˇ 根據學生
學習表現
調整評量
內容及方
式。
18.2 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年級會議及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就各課程之教學實施情
形進行對話、討論,適時改進課程與教學計
畫及其實施。
ˇ 透過教師
對話適時
改進課程
課程
效果
彈性
學習
課程
(配
合平
時及
期末
學生
評量
理)
21.
目標達成
21.1 學生於各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結果表現,
能符合課程設計之預期課程目標。
ˇ 學生學習
結果表現
符合規定
目標。
21.2 學生在各彈性學習課程之非意圖性學習結
果,具教育之積極正向價值。
ˇ 學生在各
彈性學習
課程之非
意圖性學
習結果,
具正向之
教育積極
價值。
22.
持續進展 22.1 學生於各類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成就表
現,具持續進展之現象。
ˇ 學生在彈
性領域之
學習結果
表現具有
持續進展
現象。
說明:
1. 評鑑重點編號參考教育部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2. 各層面填具時間依四、評鑑時程之時序填寫
評鑑日期 111 年 6 月 30 日 評鑑者簽名 黃麗枝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