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科自主學習教學示例:角與角度

pdf
1.27 MB
11 頁
admi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國小數學科運用學習平台搭配自主學習策略教學示例
領域/科目
Subject
數學_學習扶助
設計者
Designer
黃亦麟
班級
Class profile
四年級學習扶助班學生
總節數與週數
Time
2(80 )
單元名稱
Unit
三年級:角與角度
學習平台搭配自主學習四學策略與任務說明(以一節課為例)
四學
任務
學習策略
教師操作步驟(檢視報表或指派作業)
學生操作步驟(自行指派)
時間
1-1 根據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結果擬
教學目標
1-2 再根據因材網科技評量結果,由
生端自行指派未通過節點之學習診斷
1-3 學生再依據通過及未通過的知識節
點順序,規劃學習扶助進度
1-1-1 指導學生根據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
結果擬定教學目標
1-1-2 分析因材網學習扶助(數學)測驗報
表的意義並做補救規劃
1-1-3 檢視學生因材網自派任務並完成紙
本自學學習單
1-1-4 協助指派未通過能力的縱貫診斷測
1-1-1 理解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數學)
驗的意義並做規劃
1-1-2 自因材網找到診斷未通過能力的學
習內容影片
1-1-3 自行指派未通過能力的縱貫診斷測
1-1-4 完成因材網該節點自學學習單或筆
20 分鐘
2-1 學生針對因材網老師所指派的任
加以解題。
2-2 觀看影片,一邊加以記錄並進行練
習題作答、筆記摘要。
2-3 根據不清楚的地方能加以停止並
問。
2-1-1 指導學生清晰明瞭本次的任務,以
及本單元課程目標
2-2-1 在旁指導學生觀看影片、練習題作
答等、筆記習寫紀錄
2-3-1 在旁指導學生給予立即性回饋。
2-1-1 登入因材網進入老師指派任務完成
習題。
2-2-1 利用影片進行補救,並摘要重點與
解題紀錄
2-3-1 給予練習與討論訂正錯題
3-1 監控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縱貫診斷
測驗報告
3-2 監控邊看影片邊筆記紀錄過程
3-1-1 指導學生查看測驗報告之作業進度
3-2-1 指導學生利用影片澄清錯題概念
3-2-2 教師監控學生學習狀況,引導正確
學習態度
3-1-1 學習查看測驗報告之作業進度、影
片觀看歷程
3-2-1 自我檢視筆記書寫狀況
1-1 擬定小組共學的方法及步驟
1-2 小組共學完成任務
1-1-1 與學生討論共學任務及發表順序
1-1-2 指導利用因材網組內共學概念檢核
表加以檢核
1-2-1 檢視並適時協助各人執行任務狀況
1-1-1 學生領取組內共學概念檢核表
1-1-2 學生彼此之間確認任務所在
1-2-1 完成個人任務
5分鐘
2-1 藉由檢核表可以釐清概念
2-1-1 藉由檢核表執行所屬任務
2-1-1 老師協助完成學生檢核表之施行
2
3-1 自我回饋說出檢核表的內容
3-2 透過因材網檢核個人學習結果與
3-1-1 教師檢視學生提出的疑問並加以釐
3-1-1 裡用檢核表檢視學習過程及成果
1-1 報告討論並聆聽他組重點
1-1-1 教師觀察各組間是否能用檢評表互
相檢核
1-1-1 以組間互學檢評表報告討論並聆聽
他組重點
10 分鐘
2-1 透過組間互評表進行各組學習目
的檢核
2-1-1 教師觀察各組間是否能用檢評表互
相檢核
2-1-1 以組間互學檢評表報告討論並聆聽
他組重點
3-1 透過組間互評表評價小組學習結
3-1-1 教師觀察各組間是否能用檢評表互
相檢核
3-1-1 以組間互學檢評表報告討論並聆聽
他組重點
1-1 複習本節單元目標,並加以複習
結概念
1-1-1 教師總結各組報告學習重點
1-1-2 教師總結學習難點,促進學生進行
調節
1-1-1 學生能完成因材網的診斷證明
5分鐘
2-1 總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加以
2-1-1 教師總結可延伸之學習內容,鼓勵
學生自學
2-1-1 學生能就因材網節點分布上下位概
設計理念
Design Rationale
本課程以本學年四年級學習扶助班的學生為主。自 112 5月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篩選測驗結果而進行相關課程
的補救並搭配因材網節點的設計進行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經由科技化評量篩選測驗結果發現,該班學生 SC-3-1-1(NC-3-13-1)角度的認識上明顯不會。以下為綜
合六位同學的測驗報報統計表。
再者,延續此單元的重點。在本班同學因材網課程中,因材網平台匯入個別學生在科技化評量的篩選測驗結果。
學生可以掌握未通過的能力加以測驗。利用因材網智慧適性診斷,透過精準診斷找到學習弱點,並自動規劃提供個人
3
化學習路徑,利用因材施測,達到因材施教。
學生藉由因材網結構性縱貫測驗可以了解,該階段不會的教材內容在其他年級的銜接問題。另外藉由影片播放、
筆記習寫的練習,讓學生自我檢測出學習盲點,可以達成自學的目標。另外透過老師個別化增強與講解,讓學生可以
更精確掌握住該加強的方向,達到有效補救。本單元以 SC-3-1-1 角與角度為例,讓學生先建立起角度的概念,再藉由
比較方式,進行自我學習。待學生完成後,在進行個別化的診斷教學。
基本學習內容 NC-3-13-1 SC-2-1-1 之後續學習概念,故學生應該已經認識周遭物體上的角。本基本學習內容
首次引入角度的教材,學生可以透過直接比較及間接比較,來判斷兩個角張開程度的大小。本基本學習內容透過直
尺、三角板、正方形或長方形幫助學生認識直角,並能判斷給定的角和直角的大小關係。三年級還沒有引入角度的常
用單位「度」,不能說直角的角度是 90 度。
設計依據
核心素養
Core competency
總綱/領域/群科(視課程性質選用)
數位學習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
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
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
決想法。
1.數位技能/自我成長:學生應用數位工具、生成式 AI 及知
能以輔助與促進學習,能夠規劃目標、實踐理想與不斷地自
我精進。
2.數位創新/問題解決:學生以數位工具來表達與調整自己
的觀點,與他人溝通、互動、分享,並能共同完成任務。
學習
重點
Learning
focus
學習表現
Students’
performance
NC-3-13-1 認識角,並進行角的直接及間接比較,同 SC-3-1-1
學習內容
Learning
content
NCP-3-13-S01 能認識角的構成要素,並畫出一角。
NCP-3-13-S02 透過直接比較方式比較角的大小,並明白角的大小不會因為邊的長度改變。
NCP-3-13-S03 能透過直尺、三角板、正方形、長方形認識直角。
NCP-3-13-S04 能分辨比直角大的角與比直角小的角。
教材來源 Materials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因材網縱貫診斷測驗:三年級數學_能力指標
2. 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學生個別報告
3. 因材網個別學生報告
教學設備/資源
1. 電腦教室一生一機
4
Teaching aids/equipment
2. 學習單
學生數位學習背景
Students' digital
learning Background
1. 學生能運用新北市親師生平台帳號,並使用教育帳號登入因材網,並依照老師指派的作業及學習單引導,利用學
習影片進行課程學習。
2. 已有使用數位平台進行學習的經驗,並可以利用因材網提供的測驗診斷報告,進行自我學習補救。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一、領域學習目標
1.能具體操作初步認識角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
較與間接比較。認識直角。
2.能透過直接比較的方式比較角的大小,並了解
角的構成要素。
二、數位學習目標
1.經由教師引導,可以運用適當的數位工具進行
學習。
2.能夠透過數位工具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及分享
活動。
數位教學策略 (digital teaching strategies)
數位軟硬體與平台(Digital hard/softwares)
1.因材網
2.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測驗
情境脈絡
(生活/時事/議題/
..)
學生藉由因材網結合科技化評量的檢測結果。透過智慧型診斷,進一步利用縱貫性診斷測驗,讓學生了解角與角
度的關係。也經由診斷報告了解自己學習的途徑。
教學活動設計 Classroom procedure
本單元因材網的節點在於 N-3-13(S-3-1)角度:以具體
操作為主。初步認識角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較與間接比
較。認識直角。屬於比較獨立的幾何單元,延伸練習無誤
後,強調用直接的方式比較角的大小,並明白角的大小不
會因邊的長度改變,並帶入分辨直角的練習。
上位學習
S-3-2 正方形和長方形:以邊與角
的特徵來定義正方形和長方形。
本學習單元
S-3-1
(N-3-13)
5
(period)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2
一、課前自學:
1.學生自學 20 分鐘(先學後教):完成因材網指派任務習目標指
派學習任務 N-3-13,學生進入學習任務,觀看影片並完成學
習單或學習筆記、練習題、動態評量。
2.學生使用筆記進行重點摘要、紀錄錯題或提出疑問
二、 教師導學:
1.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錯題分析及督促學生進行適
【教師指派】
【學生做完後自派適性省題】
【練習題】
6
性省題。
三、 組內共學
1.教師進行全班共同討論,讓學生自行至黑板前講解觀看筆記
內容,及教師佈題。
2.組內同學進行該單元概念檢核表
(1)能找出角(1 )
(2)能認識角的構成要(1 )
(3)能說出角的構成要(2 )
(4)能運用工具(直尺、三角板)畫出一個角(4 )
(5)能將畫出的角標示出角的要素名稱(2 )
四、 組間互學
1.學生兩兩分組,與其他組互相檢評學習內容。
2.請其他組模擬出題,藉此釐清相關問題。
3.各組間互相依照檢評表加以檢評其他組。
【動態評量】
【學生自學學習單】
7
五、 教師導學
1.教師進行觀念釐清,進而帶出直角觀念。
2.視學生狀況,進行差異化教學,部分學生向上學習。
3.概念未精熟者,選擇未通過的節點進行補救。
六、 診斷練習
1.學生自行檢視下次上課的課程進度,了解自學進度。
【組內共學、組間互學學習單】
組間、組內進行討論共學,並互相檢核
【教師檢核該班學生測驗報告】
【教師檢核單一學生學習歷程】
8
【教師確定全班學生任務學習歷程】
教學省思
目前數位學習已經成為常態,如何善用數位設備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讓老師的教學事半功倍是最好的效果。因材網的節點完備,讓學生可
以成為自學的工具。在學習扶助學生的使用上更是加乘,之前已經有使用相關的經驗。但是這次是比較全面來使用,讓學生可以明確知悉自己需
要加強的部分,而得到真正的幫助學習。
真正的自主學習必須有四個關鍵階段:學生必須能自己定義學習任務、設定學習目標和規劃、擬定學習策略、監控和反思。在因材網輔助
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監控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帶領學生了解因材網節點關係圖或是帶領學生知悉如何書寫筆記等方法。實際操作上,讓
我訝異的是七位學生當中,當我派發第一次任務(根據科技化評量結果),學生絕大部分在第一次做答就答對了。詢問學生原因之後知悉是因為專
心做答。使得第二節課做大量的調整。另外在組內共學的時間,學生多能將自己認知想法表達出來。因為人數不多,我多以上台共同討論為主。
另外教師端再做相當的問題問答。
再來的學習扶助課程,仍然會使用因材網當作是使用的媒介。讓學生更加熟悉使用的結構步驟,並且搭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課堂中共同討
論的時間。讓學生能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並調節學習方法和自我認知。而我再次會調整概念的學習順序(課程地圖) 並利用星空圖分
析學習的先備知識與利用平台數據掌握預習成效。
9
附件(教具、學習單、評量單…等)
10
11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