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一年級上學期期中數學評量試卷及
延後測之學生學習成就分析
臺東縣國小數學輔導團/國立臺東大學附小 劉淑芳、王孔雀
壹、前言
臺灣的學前教育日漸普及,多數學生入學前,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把玩各種
形狀的物體,也有使用位置關係用語的經驗,對於 0~10 的數多少有探索、
分辨、認識、比較和讀寫的經驗,同時也累積了有關「比多少」的感官經驗。
低年級老師如何在教學中進一步運用學生的基礎數學常識,引導學生加深去
思考自己「想數學」的歷程並發表,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享受學習的快
樂。如何評量可客觀且真實的展現學童學習成效,實在是教學者應該費心琢
磨的一環。
貳、延後評量目的
1. 探討可以客觀、正確評量出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的命題方式及題目呈現
可注意之細節。
2. 分析學生作答錯誤型態與命題方式之關係,修改命題方式及注意事項。
3. 探究學生在學習「語文敍述進而具體操作,理解數學語言符號的表達方
式」歷程的困難,精進教學改進教材、教法,或實施補救教學及個別輔
導。
參、實施年級或適用對象
本校一年二班學生 27 名。
肆、實施流程
考量班上有位特殊學童,家長十分在意孩子學習表現,為避免家長緊張,因
此延後測試卷在批改完及分析後,即以碎紙機銷毁。
進行學生訪談時,以空白試卷讓答錯學生再一次作答,並詢問作答理由來判
斷學生是否真正瞭解。訪談後受訪學生皆得到一份小禮物(文具、食品皆可),受
訪學生有被重視的感覺,未能被訪問的學生反而有些羨慕。
伍、評量內容
(一)本校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數學領域期中評量試卷(附件一)
(二)學習領域範圍:南一版數學學習領域一上第一單元至第五單元。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延後測後訪問作答錯誤學生,兩名學生皆能正確作答,因此在
10 以內各數的合成沒有問題。
柒、結果與建議
兩次施測都有學生漏題未答,這樣的情形在低年級常會發生,因此在考試時
低年級導師常會耳提面命的提醒學生要注意答題,且教導學生答題及檢查策略,
減少學生漏題未答之失誤。
學生在分辨 10 以內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概念上已完全瞭解,只是未看清楚
題目的提示而答錯,因此在命題時要更清楚明確,才能測出學生正確的數學成就
建議這題的題目可以改成:
第五大題選用十種不同的蔬菜圖案,未考量學生對蔬菜之概念是否清楚,因
而期中考有位學生第題寫成 5種(正確為 10 種),因此命題時圖案的選擇,要
貼近學生經驗,力求清晰容易辨識。
第六大題的第(1)題,辨識參考物的上下左右位置的題目中,延後測後訪
問學生中發現一名學童左、右概念尚未穩固,提醒教學者對該名學生進行補救教
學,並以不同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辨別左、右之概念,例如在右手心寫上右字,左
手不寫,或在右手貼上貼紙,增強學生左、右手概念。
第六大題的第(2)題,兩次測驗的錯誤類型都是將背號及名次混淆,且延
測試卷圖案比期中考的試卷圖案還不清楚,所以延後測時,答錯的學生反而增多。
建議命題時可用名字代替背號或選用不同動物,而印刷時要注意圖案的清晰度。
第七大題解決 10 以內各數的分解問題:圖示、數字分解。期中考時因有考
前複習,學生在分合抽象圖示,是清楚的。延後測時,沒有考前複習,有一位學
生對分合抽象圖示不瞭解作答錯誤。除了對該生進行補救教學外,在教學時更要
加強語言、圖像及抽象符號之間的聯結,讓學生能在數學語言文字、圖示及符號
間轉譯自如。
第八大題解決 10 以內各數的合成問題:圖示、數字合成。訪問答題錯誤之
學生,發現學生因未能仔細作答而答錯,在 10 以內各數的合成沒有問題。
比較第七和第八大題發現,答題錯誤學生在 10 以內各數的合成較熟練,10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以內各數的分解錯誤較多,因此日後教學時在數的分解練習時,要再讓學生多做
具體操作練習並藉由書面練習單來熟練。
教師在命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檢核序數的概念時,可以選用學
生排隊的經驗或玩具的排列。在分合概念的命題,宜採用「具體、半具體、抽象
符號」之歷程呈現,由易而難,引導學生解題思考。
書面評量的結果,有時會受限學生解讀能力、當下情緒、考試壓力…等,學
生未必能完全展現習得之概念。由於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在書面解讀能力尚在起
步階段,輔以實物、圖像及例題有助於學生正確作答,教師也能確實檢核學生之
學習成效。因此數學評量命題時必頇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先備經驗,題目的呈現方
式必頇清晰、簡明以避免學生混淆或誤解,才能達成數學評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