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25 
 
數學 PISA 試題評量-以速率為例 
嘉義市國小數學輔導團/嘉義市崇文國小 林雅惠 
一、 前言: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數
學素養評量包括常用的運算、數學思考與分析能力,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會碰
到許多有關數量、空間、機率或者其他數學概念的相關課題。重要的是每一
個人都必須能解讀生活中的公車或火車時刻表、處理金錢交易、決定賣場中
的最佳購物盤算等,PISA 數學素養即在評量十五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與理
解來完成這些課題的能力。 
課程中的學習評量中經常出現應用問題,得分的評定準則依據是否應加
以再思考。QUASAR(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Amplifying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Reasoning)紙筆認知評量工具的發展有四個主要成分為
數學內容、認知過程、表徵類型和任務背景。讓學生能在對與錯之外,能鼓
勵學生多思考的肯定評量工具。 
藉由學期學習課程中結合正規學習內容與彈性生活運用,讓學生能藉由
彼此的陳述、互相激盪,在未告知答案的分享下呈現自己數學的判斷。同時
增進教師對命題技術與內容之瞭解,提升教師數學教學與命題素養。 
 
二、 評量目標: 
(一)、 了解學生學習與開放性 PISA 題目的表現 
(二)、 了解學生質性說明的學習思考能力與方式 
(三)、 了解學生解題的思考模式與類型 
(四)、 讓學生能勇與於說明表達數學思考方式並以紙筆呈現 
(五)、 教師能以參考QUASAR 方式進行評量與解題類型分析將解題說理的層
次釐清分析 
 
三、 實施年級: 
為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共 32 位學生。 
 
四、 實施流程: 
(一)、 進行教學(六年級下學期數學課程──速率) 
(二)、 分析 PISA 題目 
(三)、 選定評量題目 
(四)、 進行 QUASAR 紙筆評量(練習與正式) 
(五)、 共同分享解題的策略 
(六)、 解題答案分析 
(七)、 解題說理能力分析 
(八)、 解題類型分析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26 
 
(九)、 解題示例萃取 
(十)、 評量資料數位建檔紀錄 
(十一)、 進行分享 
 
五、 評量內容: 
以課程為主體,摘選自 PISA 兩個題目,增加質性的解題問題提問: 
練習──M432(反應時間)、 正式──M159(賽車速度) 
M432:反應時間 
在一個短跑競賽的事件裡,「反應時間」是指鳴槍後 
到運動員開始起跑的時間,「最後時間」包含了反應時間 
和起跑後到終點的跑步時間。 
 
下表是 8個跑者參加 100 公尺短跑競賽的反應時間和最後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1:反應時間 
找出此比賽中哪一個跑道的跑者為金牌、銀牌、銅牌。並依序將各獎項得主的跑道號碼,
反應時間和最後時間填入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2:反應時間 
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在短於鳴槍後的 0.110 秒內開始起跑。 
如果跑者被記錄的反應時間少於 0.110 秒,那必須考量跑者的起跑有問題,因為跑者一
定在聽見槍響前就起跑。 
如果獲得銅牌的跑者有更快的反應時間,他是否會有機會獲得銀牌? 請寫出一個理由來
解釋你的答案。 
 
M159:賽車速度  
下圖顯示一輛賽車在跑第二圈時,沿著一個帄坦、3km 長軌道的速度變化。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28 
 
 
六、 評量標準:仿QUASAR 方式,修正後進行評量與解題類型分析。 
與學生先達成共識:並非學習成就表現,評量是以了解學習思考為目的。因
此,選項答案每題五分,但是解題說理的評分標準為七個層次,總分數超過 100
分。答案正確固然重要,說理表達思考更是可貴,鼓勵學生嘗試錯誤、分享思路,
了解困惑的迷思點,因此於結果分享時不加入分數的告知及評比。 
 
2:答案對(單一陳述)或 
答案錯(使用語文或數學說明) 
3:答案對(語文或數學說明)或 
答案錯(語文、數學表示說明清楚) 
 
七、 學生之各個選項表現分析比率:M159(賽車速度) 
(一)、 選項答對題數統計情形:小學六年級的答題看出,基本上可以回答二
至三題,但也不乏有16%的學生選項判斷全部正確。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29 
 
3、7、8、10、14、17、18、19、23、24、25、30 
 
(二)、 各題選項選擇分析: 
1. 第一題的答題以A(25%)、C(22%)選項,比率呈現約1/4,似乎圖
形題意理解方面有不清楚、不了解的情況。對於速度與距離的曲線圖
形的座標表徵較難以持續掌控,容易與軌道圖混淆。 
2. 第二題、第三題的答題正確比率81%、75%,相對於四題的表現上答對
率較高。 
3. 第二題的選項B與第三題的選項D,作答比率為0%,可見選項無誘答
力。 
4. 第四個問題選項中的多個不同的軌道圖造成有嚴重性的干擾與混亂
的情況。以E圖(41%)的誘答性最大,與速度與距離的曲線圖形的
座標表徵形狀最為相似。 
問題 1:從起始線到軌道裡最長且帄直部分的開始處,其大約距離為何? 
1、2、5、8、10、11、13、18、20、21、27、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2:在跑第二圈期間,哪個地方速度最低? 
1、2、3、5、6、7、10、11、12、13、14、17、18、
19、20、21、22、23、24、25、26、27、28、30、
31、32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3:你能說明在2.6 km到2.8 km之間的車速代表什麼意思嗎? 
1、2、3、7、8、9、11、12、13、14、17、19、20、
21、22、23、24、25、27、29、30、31、3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4:在此有五條軌道的圖形,沿著哪個軌道駕駛賽車,會繪出如前述的
速度變化圖?S:起點 
3、6、8、9、10、14、15、18、21、23、25、28、
33 
 
 
八、 學生之解題說理表現結果:M159(賽車速度) 
 
1. 解題說理的帄均分數在 Level 3~4,但是超過 2/3 的人數是答對的,可
見仍需要加強說理的能力。Level 2~3 之間,答對人數在 1/3。因此,經
由多練習的機會,將可讓表達能力提升,思考方式獲得更多的激盪。 
2. 發現以第二題與第三題的解題說理表現較高,與選項答對人數較多,有
相互呼應的情況。 
3. 第四題的題說理的帄均分數較第一題高,且發現第四題選項 E圖的選答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1 
 
率達 41%,可見學生有解題的想法,雖然未發現是錯誤的,但是仍勇於
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 
4. 第四題 E圖的誘答情況相當不錯,可推測學生對於軌道的曲線理解高於
速度對於距離的曲線圖,所以發生選項答對人數(10 人)是四個問題中
最少的。 
5. 第四題 A圖的說理情況是經由學生以操作方式表示,選擇理由是將作答
紙捲起來而產生的答案。 
 
 
學生之解題說理表現結果發現:選項答對的學生在解題說理表現較佳。選項
答對,則解題說理的表現也隨之較佳。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2 
 
問題 1:從起始線到軌道裡最長且帄直部分的開始處,其大約距離為何? 
2:答案對(單一陳述)或 
答案錯(使用語文或數學說明) 
3:答案對(語文或數學說明)或 
答案錯(語文、數學表示說明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2:在跑第二圈期間,哪個地方速度最低? 
2:答案對(單一陳述)或 
答案錯(使用語文或數學說明) 
3:答案對(語文或數學說明)或 
答案錯(語文、數學表示說明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3:你能說明在2.6 km到2.8 km之間的車速代表什麼意思嗎?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3 
 
2:答案對(單一陳述)或 
答案錯(使用語文或數學說明) 
3:答案對(語文或數學說明)或 
答案錯(語文、數學表示說明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4:在此有五條軌道的圖形:沿著哪個軌道駕駛賽車,會繪出如前述的速度
變化圖?S:起點 
2:答案對(單一陳述)或 
答案錯(使用語文或數學說明) 
3:答案對(語文或數學說明)或 
答案錯(語文、數學表示說明清楚) 
 
九、 學生之「解題類型分析」與「解題示例萃取」:M159(賽
車速度)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6 
 
由三次減速可知轉三次彎,再由帄直部分判斷可
知為 B或C,由轉彎幅度可知為 B。 
速度變化圖中有共三個可能在彎道而減速的地
方,B圖C圖則是最有可能的。轉彎處的角度越
大,速度變越慢,而 C圖轉彎後最長、最帄直的
地方,就我判斷與速度變化圖最相符。 
如果把下面剪掉,就會剩上面,上面的圖形就會
和速度變化圖一樣了。 
 
 
 
十、 分享與建議: 
 
(一)、 了解學生學習與開放性 PISA 題目的表現:學生的判斷能力是有的基
本的物理認知與特性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因此在清楚的題意與
語意的分析下學生仍可以達到應有的作答內容。 
(二)、 了解學生質性說明的學習思考能力與方式:透過學生先以紙筆方式
的寫作,將數學思考邏輯判斷方式寫出,比寫出計算算式更有難度
些,但是在透過未公布答案的公開討論分享後,學生很受肯定,因
為是分享想法,以口頭說明的方式簡單多了,而且透過分享也找到
相同的思考者,更是肯定、更愈急著發表,甚而私下要求再給寫作
時間。 
(三)、 了解學生錯誤解題的思考模式與類型:透過質性的將解題類型分析
評量後,能歸納出學生解題模式,雖然耗時又耗力,或許不符合經
濟效益,但是在於了解學生的解題策略很有幫助。是想如果帄日教
學也如此一定能好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但是這似乎又是現
實生活的不可能任務僅能偶而為之。 
(四)、 讓學生能勇與於說明表達數學思考方式並以紙筆呈現:學生經由補
充的 PISA 數學題目後,樂於挑戰與分享想法,並且迫不及待的想要
更多的練習,是一件樂於學習的學習成果。 
(五)、 教師能以參考QUASAR 方式進行評量與解題類型分析將解題說理的層
次釐清分析:藉由釐清此次的補充資料目的是為了鼓勵呈現思考的
 

南區跨縣市國小「精進數學教學與命題」工作坊 
437 
 
脈絡及以紙筆方式呈現,因此與正式的學習評量測驗的評分方式迥
異,主要以陳述的完整性及清楚性,再輔以正確性來評定分數。但
是整個評分過程中是為主觀的認知評定,容易受時間、受評分員的
影響,因此經常性的回顧及探討思量變成了十分重要的教師功課。 
(六)、 學生學習內容以部編版的六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速率的課程為主
體,課程中以「速率=距離÷時間」及「帄均速率=總距離÷總時間」
兩個主要學習概念。因此,有關摘選自 PISA 兩個題目(練習──M432
(反應時間)、正式──M159(賽車速度)),在小學課程中已超出課
程綱要與能力指標之外,尤其是牽涉到曲線圖形的座標表徵,其中
的曲線之變化是指距離對於時間的改變比率。因此藉由討論分享的
方式,可延伸學習內容,增加學習的廣度。 
 
十一、 參考資料: 
 
(一)、 部編版國小教科書 99 學年度六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速率 吳清山等
編撰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 Ford Foundation(1989).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Amplifying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Reasoning.Kansas: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三)、 PISA 2006 Mathematics Releas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