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 科學素養評量表
評量要項 | 評量內容 | 特別記事 | 等第 | |
知識認知 | 科學概念的 理解與運用 製作與儀器 使用技術 設計與製作 (科學應用) 科技的發展 | •對課程綱要中所列的科學核心概念的認知(能知道、理解及運用) •課程綱要中科技發展的認識。 •對實驗所需的相關技術能操作 ‧閱讀組合圖及產品說明書。 ‧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了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模擬大量生產過程。 ‧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 ||
(科學)過程技能 | 觀察 比較、分類 組織、關連 研判、推斷 | ‧能由不同的角度(觀點)做觀察。 ‧針對變量的性質,能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 ||
思考智能 | 綜合統整 演繹推論 批判創造 解決問題 知識、技術 的應用 (科學應用) 科學方法 的應用 (科學應用) |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目的的途徑。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 析判斷。 ‧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評量要項 | 評量內容 | 特別記事 | 等第 | |
科 學 態 度 | 投注、熱忱 細心、切實 科學本質 (的體認) | ‧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喜歡將自己的構想,動手實作出來,以成品來表現。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 ||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道體系。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論測,常可獲得證實。 ‧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 ||||
傳達 | 溝通、表達 |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