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國小113學年一年級生活課程計畫

pdf
4.15 MB
17 頁
國中科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0
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民小學 113學年度【生活領域】課程計畫
【各學年領域教學計畫】
※一年級教學團隊
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民小學 113學年度年級【生活領域/科目】課程計畫
每週節數
6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1--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
法。
1--2 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
優點、喜歡自己。
1--3 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
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1--4 珍惜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
的行動。
2--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
素。
2--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
影響。
2--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
事、物的方法。
2--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
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3--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
心。
3--2 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3--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21
4--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
豐富的想像力。
4--2 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
樂趣。
4--3 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
加生活的趣味。
5--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
感經驗。
5--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5--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6--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
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6--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
守。
6--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6--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
境、尊重生命。
7--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合宜的方式,表達對人、
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2 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法理解他人所表
達的意見。
7--3 覺知他人的感受,體會他人的立場及學習體諒他
人,並尊重和自己不同觀點的意見。
7--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
任務。
7--5 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內容
A--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A--3 自我省思。
B--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1 生活習慣的養成。
E--2 生活規範的實踐。
E--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F--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畫練習。
F--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22
課程架構表
第六主題
過年囉
第一單元 熱鬧迎新年
第二單元 團圓除夕夜
第三單元 快樂新年到
第二主題
走,校園探索去
第一單元 校園大探索
第二單元 校園安全小
達人
第三主題
一起來玩吧
第一單元 快來玩吧
第二單元有趣的新玩法
生活
1
第一主題
我上一年級
第一單元 開學了
第二單元 認識新同學
第三單元 學校的一天
第四主題
風兒吹過來
第一單元 風在哪裡
第二單元 風會做什麼
第三單元 和風一起玩
第一單元 聲音的訊息
第二單元 好聽的聲
第三單元 聲音大合奏
第五主題
聽!那是什麼聲音
23
融入之議題
第六主題
生活中的水
第一單元 親水趣
第二單元 珍惜水
第二主題
大樹小花我愛你
第一單元 大樹小花點點
第二單元 大樹小花的訪
第三單元 護樹護花小尖
第三主題
和書做朋友
第一單元 我的書朋友
第二單元 愛上圖書館
生活
1
第一主
更好的自己
第一單元 肯定自己
第二單元 讓自己更好
第四主題
玩具同樂會
第五主題
五月五慶端午
第一單元 我們的玩具
第二單元 動手做玩具
第三單元 超級大玩家
第二單元健康過一「夏
24
學習目標
25
26
教學與評量
說明
年級
出版社
冊數
1年級
康軒
12
27
【各學年領域教學計畫】
※二年級教學團隊
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民小學 113學年度年級【生活領域/科目】課程計畫
每週節數
6
設計者
二年級教學團隊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課程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以「成就每一個
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為了達成上述理念與願景,生活課程以「學童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童生活課程
核心素養」、「拓展學童對人、事、物多方面的意義」三大原則設計課程,並以「家
庭」、「學校」、「區域」三大生活場所涵蓋「日常生活」、「工作休閒」、「節日
典」和「四季生活」四個探索領域建構學習內容。
二上生活課程共安排了「標誌與生活」、「吸住了」、「大樹」、「和風做朋
友」、「神奇的紙」、「冬天」等六大主題,二下生活課程共安排了「有你真好」、
「小種子長大了」、「有電話真方便」、「環保達人」、「光和影」、「成長與學習
等六大主題。以有趣、動手操作、繪本啟思、遊戲式問題探究等多元學習活動,讓學
主動探索、解決問題。透過學童接觸的人、事、物為引導,整體並多面性的進行課程
展,建立學童觀察、探索、整合等基礎能力,逐步帶領學童認識環境、適應學習生活
並為學童將來面對「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學習奠基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二上
1-I-3 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境與努力的
向。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達成動
做的習慣。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或求知探究之心。
28
3-I-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事物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2 在生活環境中,察覺美的存在。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
為。
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6-I-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I-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二下
1-I-2 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1-I-3 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
向。
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
做的習慣。
2-I-6 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3-I-2 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3-I-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4-I-2 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4-I-3 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5-I-4 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
為。
6-I-2 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6-I-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I-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I-2 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法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見。
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學習內容
二上
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A-I-3 自我省思。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I-1 事物的特性與現象的探索。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29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I-2 情緒調整的學習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I-4 感謝的表達與服務工作的實踐。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二下
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A-I-3 自我省思。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I-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I-1 生活習慣的養成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I-4 感謝的表達與服務工作的實踐。
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課程架構表:
生活 2上(第 3冊)
主題一、標誌與生活
單元 1生活中的標誌
1.生活中的標誌
2.交通標誌及意義
3.簡單方便的標誌
單元 2標誌的妙用
1.校園中的標誌
2.標誌的設計原則
3.幫校園設計標誌
主題二、吸住了
單元 3色彩真奇妙
1.色彩變變變
2.小小色彩設計師
3.色彩魔術師
單元 2吸住了真有用
1.生活中的磁鐵運用
2.自己做磁鐵玩具
單元 1什麼吸得住
1.黑板上的吸住者
2.磁鐵吸哪裡
3.磁鐵共同的特性
4.音樂活動
5.我的發現
30
主題四、和風做朋友
單元 3和風一起玩
1.風和遊戲
2.動手做玩具
3.分站闖關活動
單元 1風兒在哪裡
1.風來了
2.一起去找風
3.被風吹動的樣子
單元 2風兒真奇妙
1.風吹的感覺和風的好處
2.這樣的風我不喜歡
3.風兒的變化
主題三、大樹
單元 2親近樹朋友
1.親近樹朋友的方法
2.歌唱表情意
單元 3愛護樹朋友
1.愛樹的方法
2.海報傳樹情
單元 1認識樹朋友
1.我想認識樹
2.樹的五官探索
3.撕貼表現樹枝
4.拓印表現樹葉
5.我的發現
6看清楚高高的樹
主題五、神奇的紙
單元 1來玩回收紙
1.利用回收紙
2.看看別人怎麼做
3.試試我的紙飛機
4.唱歌摺飛機
5.紙張飛上天
6.紙還能玩什麼
7.讓作品變得更好
單元 2生活中的紙
1.生活中的紙
2.誰的防水性好
3.讓紙張變堅固
4.愛紙小尖兵
主題六、冬天
單元 2預防天冷好方法
1.天冷的改變
2.溫暖的好方法
單元 1冷冷的天氣
1.穿著不一樣了!
2.想要到校園的觀察
3.工作分配與討論問題
4.觀察與訪問
5.觀察分享會
單元 3冬天送溫暖
1.看見需要溫暖的人
2.我們可以做的溫暖事
3.我們給予溫暖的方式
4.傳送愛心與溫暖
主題一、有你真好
單元 1謝謝你的幫忙
1.有人需要幫忙
2.溫暖的感覺
3.互相幫忙
單元 2
1.上放學的安全維護
2.學校裡的志工
31
生活 2下(第 4冊)
主題二、小種子長大了
單元 1種子在哪裡
1.那是種子嗎?在哪裡?
2.找種子前的工作準備
3.發現種子蹤跡
4.找到的種子是什麼樣子呢
5.生活中還有哪些種子?
單元 2一起來種吧!
單元 3種子發芽了
1.種子發芽了!
2.生長過程的發
3.收穫與分享
4.種子盆栽小創
主題三、有電話真方便
單元 1怎麼說比較好
1.怎麼說比較好
2.撥打電話有方法
3.接聽電話也有好方法
4.創意電話筒製作
5.應該怎麼說呢?
6.音樂活動
單元 3愛的傳聲筒
1.聯繫情感的電話
2.說說心裡的話
3.收穫的分享
單元 2我會使用電話
1.電話的使用方法都一樣嗎
2.在外要聯絡時怎麼辦?
3.電話也可以解決問題
4.如何使用緊急電話
主題四、環保達人
單元 3神奇變身術
1.我是改造王
2.環保音樂會
單元 1大掃除時間
1.分工合作整理教室
2.認識回收圖案
3.回收籃滿了怎麼辦
4.垃圾與環境
單元 2垃圾減量大作戰
垃圾減量小達人
主題五、光和影
單元 3影子表演秀
1.決定用影子來表演
2.表演秀的準備
3.演出一齣影子表演秀
單元 2光影好朋友
單元 1和影子玩遊戲
1.和影子玩遊戲
2.組合怪影子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 1成長的發現
1.我長大了
2.成長的喜悅與自我肯定
3.學習的成果
4.如何展現自己
5.學習成果發表會
32
融入之
議題
二上
【性別平等教育】
E4 認識身體界限與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E6 了解圖像、語言與文字的性別意涵,使用性別平等的語言與文字進行溝通。
【品德教育】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JU1 尊重生命。
EJU7 欣賞感恩。
EJU8 關懷行善。
【安全教育】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2 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
好。
E3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E4 覺知自身的生活方式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與衝擊。
【科技教育】
E7 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E8 利用創意思考的技巧。
E9 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環境教育】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E17 養成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生命教育】
E7 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
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法治教育】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多元文化教育】
E1 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
二下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4 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33
E6 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
救助的管道。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2 豐富自身與環健康的身心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
珍惜環境的好。
E3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E4 覺知自身的生活方式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與衝擊。
E5 理解他人對環境的不同感受,並且樂於分享自身經驗
E6 學生參與校園的環境服務、處室的服務。
【生命教育】
E4 觀察日常生活中生老病死的現象,思考生命的價值。
E7 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
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生涯規劃教育】
E4 認識自己的特質與興趣。
E5 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E6 覺察個人的優勢能力。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E11 培養規劃與運用時間的能力。
E12 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安全教育】
E10 關注校園安全的事件。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
E3 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品德教育】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7 知行合一。
EJU1 尊重生命。
EJU2 孝悌仁愛。
EJU4 自律負責。
EJU6 欣賞感恩。
EJU7 關懷行善。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E4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E5 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E7 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E8 利用創意思考的技巧。
E9 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家庭教育】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6 覺察與實踐兒童在家庭中的角色責任。
E9 參與家庭消費行動,澄清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海洋教育】
E16 認識家鄉的水域或海洋的汙染、過漁等環境問題。
34
【閱讀素養教育】
E11 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環境教育】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E5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E6 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E16 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E17 養成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學習目標
二上
1.認識生活中的標誌。
2.了解這些標誌都有利於生活的溝通,進而使生活更便利。
3.認識各種標誌,改善學校的環境,提升校園生活的安全度。
4.歸納磁鐵在生活中的便利性。
5.發現磁鐵其他的特性,知道生活中應用了吸住功能的用具及方便性。
6.知道不同的樹葉,有形狀、大小、顏色、厚薄等差異。
7.知道樹木的外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
8.寫出樹朋友的模樣,以及親近它的做法,並用唱歌表達對樹的情感。
9.認識親近樹的方法,並用行動親近樹;能注意安全,遵守規則小心觀察。
10.認識風會因某些變因改變而變化,從中除了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能
力,也進一步認識它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11.認識風的特性,使用風的特性來玩遊戲或玩具。
12.認識生活中各種紙品的性質與用途,並將其運用於生活中。
13.認識天氣變冷後,人們的穿著與其對氣溫感受的差異
14.認識冬天校園場景的變化,概述冬天來臨與自己在生活上的改變。
15.理解需要協助者需求,提供所練習的成果成為關懷與協助。
二下
1.認識互助的必要,藉此並體認團體中互助的重要。
2.發現助人的快樂與成就感,進而建立更好的友誼。
3.發現在校園生活中有許多為我們服務的人,所以才能享有安全、便利的校園生
活的過程,進而實踐為他人服務的作為。
4.認識種子樣貌,找出想要種植的植物種類。
5.說明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工具、種植方式,以小組分工進行種植的活動。
6.發現各種影響種子生長的問題。
7.認識各種接聽電話的禮儀和注意事項。
8.運用電話解決問題的方式,並熟記各種緊急電話;運用電話或創意話筒,傳遞
對家人或朋友的貼心話。
9.運用垃圾分類的概念進行教室環境期末大掃除,認識資源回收標誌。
10.認識垃圾減量的做法;改造身邊閒置物品成可再利用的東西的發想,把閒置
物品進行大變身。
11.發現影子的特性,歸納調整光源與物體的遠近,可改變影子的大小。
12.執行自編的影子戲。
13.認識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正向的進步與變化。
14.執行成果發表會,說明如何共同協力完成任務。
35
15.認識三年級的學習生活和現在的差異,並為三年級的學習階段預先做準備,
立定新的生活計畫。
教學與評
量說明
一、教材編選與資源(教科書版本、相關資源)
教材編選
1.以生活動境為教材組織之學習題材, 透過「家庭」、「學校」、「區域」
之三大生活場所涵蓋「日常生活」、「工作休閒」、「節日慶典」和「四季
生活」四個探索面向建構學習內容。
2.以學童為學習主體,不以學科知識系統分割其生活經驗。從學童的特性出
發,在以「自然科學」、「社會」、「藝術」與「綜合活動」為主要範疇的
統整課程中,培養學童生活課程核心素養以及拓展學童對人、事、物的多面
向意義。
3.符合生活課程綱要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學習重點內涵。除了銜接幼兒園
的統整學習,也協助學童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4.設計力求多元、活潑、生動及創新,讓學童有參與學習的樂趣,累積與深化
生活課程核心素養。課程採主題統整教學的原則,考量此學習階段學童的身
心發展與特質,透過學童真實生活情境、生活經驗與在地資源,發展主題教
學方案,教科書內容轉化,並視需要納入相關議題或素材。
5.考量該學習階段實際授課節數,顧及生活課程教學的主體性與脈絡性,並注
意整體學習內容及分量的適切性,以學童生活學習做整體考量。
教材來源
1.教育部審定版之教材:
年級
出版社
冊數
二年級
南一
第三、四冊
2.自編教材、校本特色教材。
教學資源
1.審定教科用書、自編教材等。
2.圖書館(室)、圖書設備、數位媒材及網路資源等。
3.專科教室及其相關的教學設備與物品。
4.研究機構、社區、產業、民間組織等資源或各界人力資源。
5.教學資源分享平臺、學習所需之各種軟、硬體設備。
6.其他。
二、教學方法
以探索、遊戲之具體體驗活動引導,並透過觀察、調查、探究、記錄與製
作、養殖等思考與合作過程,運用語言文字、繪畫、肢體動作、戲劇表演、音
樂等實際行動等方式進行學習結果的表現與欣賞。
三、教學評量
評量與教學活動同步規劃與實施,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以了解學童的學習
進展、引導學習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童自信,並運用評量結果調整下
一步的教學。
1.評量編製依生活課程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兼重學習歷程與結
果,採用行為或技能檢核表、情意或態度評量表、教室觀察紀錄、參觀分
享、圖文日記以及各種發表活動、表演活動等方式,或採用歷程檔案評量,
36
以診斷學習問題,檢視學習成效。
2.評量的內容考量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及文化差異,配合核心素養及學習
表現內涵,不出現零碎的知識記憶,而是兼顧高層次的認知、情意、技能表
現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教學者進行評量後,除對學童的學習狀況,給予適當的回饋、正向的鼓勵,
也須分析評量結果,以作為教學反思、調整及補救教學的參考。
4.評量向度:包括「態度、習慣」、「思考判斷」、「技能、表現」、「知
識、理解四個向度;評量階段:兼重形成性(學習過程)與總結性(學習結
果)的評量。
5.評量方式:觀察評量、口頭評量、行為檢核、態度評量、習作評量。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