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梅圳國小低年級校訂課程:走讀梅圳—梅花開 圳水流之我愛梅圳

pdf
282.16 KB
5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三、嘉義縣梅圳國小 113學年度校訂課程教學內容規劃表(11-3)
(/下學期,各一份。若為同一個課程主題則可合為一份
年級
低年級
年級課程
主題名稱
走讀梅圳梅花開 圳水流之我愛梅圳
課程
設計者
林秀玲
總節數/
(/)
符合
彈性
課程
類型
第一類 整性探究課程 主題 專題 議題 *是否融 教育 安全教育 教育
需跨領域,以主題
/
專題
/
議題的類
型,進行統整性探究設計;且不得僅為部定課程單一領域或同一領域下科目之間的重複學習。
第二類 社團課程 技藝課程
第四類 其他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新住民語文 服務學習 戶外教育 班際或校際交流
自治活動 班級輔導 學生自主學習 領域補救教學
學校
願景
掌握關鍵
看見亮點
深耕在地
與學校願
景呼應之
說明
一、透過認識我的學校讓學生能夠掌握關鍵、了解家鄉重要的特色。
二、由在地特色—家鄉植物、家鄉水果的研究讓學生看見在地亮點及優勢。
三、學會從種植香草、維護及發展出香草附加價值,進而發展深耕在地的視野。
總綱
核心
素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
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
理日常生活問題。
E-B1 具備「聽
作」 基本語文素養並具
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理
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
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
溝通。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
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
成員合作之素養。
課程
目標
一、學生能利用五官認識家鄉及學校由來及文化歷史並能用心探索校園植物及家鄉的水果的種
類。
二、透過感官觀察、探索校園植物的種類及與人、事、物間的關係,學習探索與觀察的能力,
且在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出與人互動和團隊合作之素養。
三、透過認識家鄉的水果認識家鄉的產業,認同在地文化、進而同家愛家鄉
教學
進度
單元
名稱
連結領域(議題)/
學習表現
自訂
學習內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內容)
學習活動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 1 )
-
( 5 )
生活課程2-I-1/
用感官觀察、辨
物體或生物的特
徵,以及 住家、校
園、學校附近(
區、部落)等環
特色。
生活課程2-I-6/
過探索與 探究人、
事、物的歷程,
解其中的道理。
生活課程3-I-1/
意參與各 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知探究之心。
1.校園
平面圖
2.校園
踏查
3.認識
校園周
遭環境
1.能探索想拜訪的校園場所和想知
道的事情
2.能知道探索校園的注意事項
3.能認識校園的不同場
4.能知道校園的場所的功用
5.能分享探索校園時的新發現
1.能說出最想拜訪或探索的
地方及想知道或認識的事
2.探索校園時能做到注意安
全及其他注意事
3.能說出去過的校園場所
4.能說出這些校園場所的功
5.能說出自己在探索校園時
的新發現和同學分享
1.校師拿出「校園平面圖」介紹校園的
平面位置
2.教師提問學生最想認識校園的哪些
3.學生分組討論及分享自己最想去哪
地方探索或拜訪
4.引導學生擬訂探索計畫
5.實地進行校園探索或拜訪
6.學生能說出去過地方及不同場所的
7. 教師提問:察校園時要注意哪些
又拜訪校園師長及各教室時要注
意哪些事情
8. 師生共同討論探校園時要注意的事項
9.學生能大方的與同學分享探索的發
1.電腦
2.大尺寸
顯示器
3.學校平
面圖
5
( 6 )
-
( 10 )
生活課程1-I-1/
索並分享對自己
相關人、事、物
感受與想法。
生活課程2-I-1/
感官和知 覺探索生
活中的人、事、
物,覺察事物及
境的特性。
生活課程4-I-2/使
用不同的表徵符
進行表現與分享
感受創作的樂趣
語文領域-語文1-
-3/能理解話語、
詩歌、故事的訊
息,有適切的表
跟肢體語言。
1.校園
大樹照
片或圖
2.繪本
<學校
愛心樹
>
3.校園
大樹尋
寶圖
4.拓印
大樹樹
1.能了解校園大樹的名稱與特徵。
2.能理解繪本故事內容。
3.能透過眼睛看、耳朵聽、手觸
摸、鼻子聞等行為實地觀察校園的
大樹。
4.能運用拓印方式感受創作的樂
趣。
1.能正確說出大樹名稱與特
徵。
2.能說出故事內容並能正確
用心習寫學習單
3.能認真觀察,聞一聞、摸
一摸大樹。
4.能拓印出大樹
1.教師以圖片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校
植大樹。
2.繪本<學校愛心樹>導讀
3.帶小朋友到校園找剛才認識的大樹
並實地觀察其特徵。
4.讓小朋友透過眼睛看、耳朵聽、手
摸、鼻子聞等行為實地觀察校園的大
寶圖認識校園裡的大樹。
5.教師發給各組的校園尋寶圖,請小
友找一找,圖片中的大樹在哪裡呢?
6.讓學生透過校園寶圖認識校園裡的
樹。
7.透過看樹、摸樹、聞樹,讓我們更
解大樹。
8.拓印大樹作品分享。
1.電腦
2.大尺寸
顯示器
3.照片或
圖片
5
( 11 )
-
( 15 )
生活課程4-I-2/使用
不同的表徵符號
行表現與分享,
受創作的樂趣。
生活課程 2-I-1/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生
中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特性。
1.家鄉
農特產
品產季
表。
2.當季
水果。
1.認識家鄉的水果,並與同學分享。
2.能創作家鄉水果地圖,並與同學
享。
3.能以感官探索當季水果,體驗其
特色並製作水果拼盤。
1.能說出家鄉的水果名稱
能完成家鄉水果地圖並上臺
發表。
2.能與人合作,完成水果拼
盤。
1. 請學生利用嘉義縣農特產品產季表」
圈出家鄉及附近鄉鎮生產的水果。
2. 進行分組,每組分配到嘉義縣不同的
地區,請學生將該地區生產的水果用
寫或畫的方式標示在嘉義縣地圖上,
完成「家鄉水果地圖」。
3. 各組上臺發表自製的「家鄉水果地
圖」。
4. 利用老師準備的當季水果讓學生觀
察、體驗。
5. 進行分組,利用老師及同學帶的當季
水果完成水果拚盤。
6.大家一起享用水果拚盤。
1.電腦
2.大尺寸
顯示器
3.照片或
圖片
4.實物
5
( 16 )
-
( 20 )
生活 2-I-1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生活
中的人
察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
語文 1--1養成
專心聆聽的習慣
重對方的發言。
語文 1--2
學習聆聽不同的媒
材,說出聆聽的內
容。
1.香草
種類及
特徵的
辨識。
1. 能專心聆聽香草種類及特色的介
紹,說出聆聽的內容並回答老師
相關提問,在同學發語時,也能
尊重對方的發言
2. 能利用五官來探索校園香草中的
事物覺察分辨香草植物的特
1. 根據老師的提問,回
出有味道的植物都能
為香草植物。
2. 完成香草拼圖進行校
三種以上香草的辨識。
1. 透過 ppt 簡介香草。
2. 透過觀察、討論,引導學生覺察什麼
是香草。
3. 透過聞嗅香草的味道,判斷香草的種
類。
4. 利用感官知覺說出香草的特徵。
5. 玩香草拼圖,並說出香草的名稱。
1. 香草
簡介
PPT
2. 校園
香草
植物
3. 香草
拼圖
5
教材來源
選用教材 ( ) ■自編教材(請按單元條列敘明於教學資源中)
本主題是否
融入資訊科
技教學內容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 ) (以連結資訊科技議題為主)
特教需求學
生課程調整
身心障礙類學生: -智能障(1)人、學習障礙( )人、情緒障礙( )人、自閉(1)人、(行填入類型/人數)
資賦優異學生: - (自行填入類型/人數,如一般智能資優優異 2)
課程調整建議(特教老師填寫)
(1)多給予嘗試機會,提升自信心。
(2)用聆聽、口語替代學習。
(3)以觀察評量代替紙筆測驗。
(4)操作性活動給予部份協助。
(5)請同學給予合理的包容、接納,並協助他行為管理
特教老師姓名:郭俊旻
普教老師姓名:林秀玲
填表說明:
(1)依照年級或班群填寫。
(2)分成上下學期,每個課程主題填寫一份,例如: 一年級校訂課程每週 3節,共開社區文化課程 1節、社團 1節、世界好好玩 1節三種課程,每種課程寫一份,共須填寫 3
份。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