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六上第一單元探究實作教案
領域/科目 | 社會 | 設計者 | |||||||
實施年級 | 六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一、臺灣的民主之路 | ||||||||
探究實作名稱 | 為什麼要爭取民主?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3d-Ⅲ-1選定學習主題或社會議題,進行探究與實作。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社-E-A2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 |||||
學習內容 | Ac-Ⅲ-4國家權力的運用會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秩序,也可能會增進或傷害個人與群體的權益。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無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社會領域六上第一單元探究實作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能透過蒐集資料、小組討論,選擇一種戒嚴時期政府禁止的項目,思考對生活的影響,並探究人民爭取民主的原因。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為什麼要爭取民主? ㈠引起動機 1.教師提問:「課本中用了哪些案例,說明民主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生活?」 答:民主可以讓我們保有更多的權利,例如,在公共事務上,可以透過遊行、媒體等發表自己的意見。(答案僅供參考) 2.透過閱讀第26頁戒嚴令的內容,認識當時人民受到的限制,並討論哪一項限制最不公平?為什麼? 答:我覺得「居民無論家居外出,皆須隨身攜帶身分證」最不公平,如果忘記帶身分證被臨時檢查,就可能被拘捕。(答案僅供參考) ㈡發展活動 1.觀察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利用過去政府禁止的書籍來了解有無民主的不同外,還能提出問題。 ◎教師提問:「除了分析過去政府禁止的書籍,來探究有沒有民主,是否會帶給我們不同的生活外還可以透過哪些主題來探究?」 答:音樂、電影、新聞報導等。(答案僅供參考) 2.蒐集摘要:除了課文的內容外,還可以讓學生使用平板或電腦等蒐集資料,或是走訪博物館、訪問長輩以及相關專業人士。 ◎教師提問:「除了課文的內容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哪些方法,蒐集到與民主及政府禁止的項目相關的資料?」 答:網路搜尋資料與新聞報導、圖書館查找書籍參觀博物館、訪問家中經歷過戒嚴時期的長輩等。(答案僅供參考) 3.分析歸納: ⑴將蒐集到的資料,透過圖表等方法整理。 ◎教師說明:「利用圖表的摘要整理,能迅速掌握龐大的資料內容,我們可以將上方欄位分成以下三個項目:『書名』、『戒嚴時期被禁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響』,再將找到的資料摘要整理在課本上。」 ⑵請蒐集同一種「禁止項目」的學生組成一小組上臺分享該項目及被禁止的原因。 ⑶歸納出能夠透過多種案例,來說明民主帶給我們的生活方式。 ⑷了解現代民主社會,是否對於書籍等出版品也有類似戒嚴時期的限制與規定,並比較兩者間的目的與方法是否有差異,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課本中。 答:戒嚴時期的禁書主要是政治控制和宣傳價值觀;而現代的出版品分級,更多是為了保護公眾,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避免受不適當內容的影響。此外,現代的分級制度通常更加透明和公開,讓公眾了解哪些內容適合哪個年齡段的讀者。(答案僅供參考) 4.行動省思:結合課本的學習內容與蒐集的資料,與小組討論,並提出自己的推論。透過探究政府禁止閱讀書籍的種類、原因、影響,思考我們還能用什麼方式探究「為什麼要爭取民主?」這項主題。 ㈢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戒嚴時期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可能被限制,為了獲得民主、自由,前人才會那麼努力爭取,我們學習到臺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也認識到自由民主的可貴,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 ~第一節結束/本課共1節~ | 5 30 5 | ●態度檢核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實作表現 | |||||||
參考 | ●南一版社會六上教師手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