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五上第二單元第2課教案
領域/科目 | 社會 | 設計者 | |||||||
實施年級 | 五上 | 教學時間 | 120分鐘 | ||||||
單元名稱 | 二、島嶼上的生活樣貌 | ||||||||
課名 | 2.島上居民的生活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1b-Ⅲ-1檢視社會現象中不同的意見,分析其觀點與立場。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社-E-C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理解並遵守社會規範,參與公共事務,養成社會責任感,尊重並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權,關懷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 |||||
學習內容 | Aa-Ⅲ-2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Aa-Ⅲ-4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性別平等教育 性E3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人E2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品德教育 品E1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品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品E5家庭倫理的意涵、變遷與私領域民主化的道德議題。 ●生命教育 生E1探討生活議題,培養思考的適當情意與態度。 生E6從日常生活中培養道德感以及美感,練習做出道德判斷以及審美判斷,分辨事實和價值的不同。 ●法治教育 法E3利用規則來避免衝突。 法E7認識責任。 法E8認識兒少保護。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社會領域五上第二單元第2課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了解各族群的各種生活規範。 2.了解什麼是國民法官。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一、尋求和諧有秩序的生活 ㈠引起動機 1.教師透過任務解鎖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教師提問:「這個社會如果沒有規範,會變成什麼樣子?」 答:學生自由回答。會變得很沒有秩序、人和人的衝突很難解決、人們的權益會被侵害等。(答案僅供參考) ㈡發展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0到41頁圖文,並透過提問引導思考。 1.以前的人們是如何讓他們的族群維持和諧、有秩序的運作? 答:原住民族有宗教信仰、Gaga及社會制度,漢人則有原鄉的神明信仰以及宗族組織。(答案僅供參考) 2.這些讓人們的社會運作更加和諧安定的規範,大致上可以分成哪幾種? 答:風俗習慣、道德倫理、宗教信仰與法律等。(答案僅供參考) 3.泰雅族的Gaga是什麼意思?對於族人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答:Gaga是祖先流傳下來的話,是引導泰雅族人生活的準則,讓整個族群的社會運作能夠和諧有秩序。(答案僅供參考) 4.什麼是風俗習慣? 答:是人們受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影響,長期累積的生活方式。(答案僅供參考) 5.什麼是倫理道德? 答:重視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生活方式,並提供是非判斷的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6.什麼是宗教信仰? 答:源於人們對自然與先人等的敬畏,並發展出指引信徒言行的教義。(答案僅供參考) ㈢綜合活動 1.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討論與思考:為何人們本來就這樣生活,卻還要特別制定法律來規範這些事情? 答:可能是因為生活在臺灣的人很多,如果沒有統一的規範,比較容易發生衝突。(答案僅供參考) 2.教師總結,維持社會秩序,讓人們相處更加和諧的力量有很多種,不論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或是宗教信仰,都是十分重要的社會規範。 ~第一節結束/本課共3節~ 二、生活中的法律 ㈠引起動機 1.教師透過任務解鎖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教師提問:「為什麼要有法律?法律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答:學生自由回答。因為要讓這個社會可以穩定運作,讓人們知道法律的範圍,不去侵犯他人權益。(答案僅供參考) ㈡發展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2頁圖文,思考法律重要性。 1.從前一課介紹到的原住民族規範(Gaga)與漢人的社會規範,人們生活已經有規準與依據,為什麼政府還需要制定統一的法律? 答:學生自由回答。因為每一個族群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不同,但人們都居住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族群間會有互動,也可能產生衝突所以需要統一的法律來規範所有人。(答案僅供參考) 2.生活中較常見的學生自己簽聯絡簿,以及通訊軟體上中傷他人等情況,你有遇過嗎?你當時如何處理? 答:學生自由分享。 3.對於未成年者,政府也有制定相關法律,為何政府需要特別制定給未成年者的法律? 答:因為未成年人在身、心、知能方面發展都尚未成熟,因此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提供健全學生及少年身心發展的服務,並讓行為偏差的未成年人有改過向上的機會。(答案僅供參考) ㈢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透過法律的制定,可以讓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不同族群有統一的生活規準,讓整體社會更加安定和諧。 ~第二節結束/本課共3節~ 三、現代規範的演變 ㈠引起動機 1.教師透過任務解鎖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教師提問:「有什麼規範在過去和現在不一樣?」 答:學生自由回答。之前買飲料都會免費提供塑膠袋,但現在法律規定要另外付費,還有之前買飲料不會自備環保杯,但現在自己帶杯子的話還能折抵5元。(答案僅供參考) ㈡發展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4到45頁圖文,了解規範的變遷,並從課本第一個示例「博愛座」開始進行探討。 1.你有搭過捷運嗎?請分享你搭乘的經驗。 答:學生自由回答。有,我覺得有捷運交通很方便;沒有,我住的地方沒有捷運。(答案僅供參考) 2.現今的博愛座,確實引發了一些人們的衝突,偶爾也有車廂很滿,但博愛座卻無人坐的狀況。你對這些現象有何想法?你覺得博愛座制度應取消或修改嗎? 答:學生自由回答。博愛座的本意為善,但卻造成人們的衝突,我認為應該取消;我認為直接取消的話,有些真的需要座位的人就沒辦法使用座位了,因此可以改成不只限於老弱婦孺,而是需要使用座位的人都可以使用。(答案僅供參考) 3.教師小結:如同同學所分享的,現在政府修法改成「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博愛座」,照顧那些有隱性需求的人,而其他規範也可能隨著時代變遷有修法的需求,也造成規範變遷的現象。 4.什麼是國民法官制度? 答:就是國民也可以進入法庭,給予意見,協助法官進行判決。(答案僅供參考) 5.為什麼說國民法官制度是多元觀點進入司法? 答:因為不同的國民有不同的年齡層、生活背景所以看待同一個案子的角度也會不一樣。(答案僅供參考) 6.你認為國民法官制度的優缺點為何? 答:學生自由回答。優點是多元觀點會進入司法缺點是大家的意見很雜亂,可能會讓判決時間變得更長。(答案僅供參考) ㈢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規範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安定,但當規範不合時宜時,就必須進行修改,才能更符合人們的狀況與需求。 ~第三節結束/本課共3節~ | 5 30 5 5 30 5 5 30 5 | ●態度檢核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 |||||||
參考 | ●南一版社會五上教師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