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前鎮區瑞祥國小五年級第一學期【社會領域】課程計畫(九年一貫)
教材來源 | 社會(康軒版)第五冊 | 教學節數 | 每周3節/共59節 | |||||||
設計者 | 五年級教學團隊 | 教學者 | 五年級教學團隊 | |||||||
學期學習目標 | 1.認識臺灣的地理位置,並學習利用經緯度的標示方法。 | |||||||||
融入重大議題之能力指標 | 【人權教育】 | |||||||||
週次 | 單元/主題名稱 | 能力指標 | 學習目標 | 評量方式 | 議題融入 | 線上教學 | 線上教學規劃 (無則免填) | |||
一、二 | 第一單元 臺灣在哪裡 第1課 臺灣我的家 | 1-3- 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3-11瞭解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及其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 1.了解臺灣的範圍與形狀。 2.認識臺灣的地理位置。 3.明白臺灣地理位置在全球環境的重要性。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4.實踐 | 範例: ■線上教學 | 範例: 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因材網、達學堂、e-game、PaGamO…等 | ||||
三、四 | 第一單元 臺灣在哪裡 第2課 臺灣的經度與緯度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3-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1.認識經度與緯度。 2.了解臺灣的經緯度位置。 3.探討緯度對氣候的影響。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4.實踐 | 線上教學 | 達學堂、均一教育平台 | ||||
五 | 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 第1課 臺灣的地形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3-3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1.知道臺灣島是如何形成。 2.了解臺灣的地形與分布。 | 1.實作 2.作業 3.報告 | ||||||
六 | 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 第2課 臺灣的氣候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3-3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1.認識臺灣氣候的特性。 2.認識臺灣氣候的地區差異。 3.探討氣候變化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 1.實作 2.實踐 3.筆試 4.口試 5.鑑賞 | ||||||
七、八 | 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 第3課 臺灣的河川與海岸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3-3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10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1.認識臺灣的主要河川、水庫及特色。 2.認識臺灣不同地區的海岸地形。 3.了解臺灣各離島的海岸與人文特色。 | 1.實作 2.筆試 3.資料搜集整理 | ||||||
九、十 | 第三單元 生活中的規範 第1課 社會規範面面觀 |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 1.認識社會規範的意義與重要性。 2.了解各種社會規範的種類並尊重不同的社會規範。 3.培養遵守社會規範的態度。 4.體會遵守社會規範,才能維持社會秩序。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4.鑑賞 5.實踐 | ||||||
十一 | 第三單元 生活中的規範 第2課 法律你我他 | 6-3-3瞭解並遵守生活中的基本規範。 | 1.體認法律的意義。 2.了解法律中的犯罪行為及處罰方式。 3.認識法律對兒童及少年的保護。 4.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 1.筆試 2.口試 3.實作 4.作業 5.報告 6.資料搜集整理 7.鑑賞 | 線上教學 | 達學堂、均一教育平台 | ||||
十二 | 第四單元 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1課 權利人人享 |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 1.了解憲法的功能與人民的基本權利。 2.認識各種基本權利的內容。 3.體會各種基本權利的意涵。 4.建立正確行使各種權利的態度。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 ||||||
十三、十四 | 第四單元 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2課 義務人人有 | 6-3-3瞭解並遵守生活中的基本規範。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 1.認識憲法中規範的人民基本義務。 2.了解納稅與政府各項經費來源的關係。 3.了解服兵役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4.體會接受國民教育對國家與個人的影響力。 5.了解接受國民教育是一種權利也是義務的原因。 6.了解現代民主社會與法治的關係。 7.了解一個民主法治的理想社會,必須要人人知法守法。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 ||||||
十五 | 第五單元 臺灣的先民 第1課 史前文化 |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3-3-1依自己的觀點,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 4-3-3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 1.認識史前文化的意義與時代分期。 2.認識史前不同時代器具變遷與人類生活型態改變的關係。 3.體認臺灣史前人類文化的內涵與美感。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 ||||||
十六、十七 | 第五單元 臺灣的先民 第2課 原住民族文化 | 1-3-2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3-3-1依自己的觀點,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 4-3-3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 1.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分布位置。 2.認識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及特色。 3.欣賞並尊重不同的文化。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4.晤談 | ||||||
十八、十九 | 第六單元 世界發現臺灣 第1課 海上來的紅毛人 |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4-3-2認識人類社會中的主要宗教與信仰。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 1.了解早期漢人和臺灣接觸的情形。 2.了解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占領臺灣的原因。 3.探討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臺灣的活動情形及對臺灣的影響。 4.了解荷蘭人統治時期,臺灣人的生活情形及反抗活動。 5.知道荷西時代臺灣與世界互動關係。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 線上教學 | 達學堂、均一教育平台 | ||||
二十、二十一 | 第六單元 世界發現臺灣 第2課 鄭氏時代的經營 |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 1.探討荷蘭人治臺到鄭氏時代臺灣政權更換的原因。 2.了解鄭氏時代的治臺政策。 3.了解鄭氏時代臺灣社會的發展。 | 1.實作 2.口試 3.作業 |
備註:
一、實際上課日數為100天
■ 中秋節111年9月9日(五)調整放假1天
■ 中秋節111年9月10日(六)放假1天
■ 國慶日111年10月10日(一)放假1天
■ 元旦112年1月1日(日)放假1天
■ 元旦112年1月2日(一)調整放假1天
1/20為除夕前一日,調整放假一日
二、寒假起迄日自112年1月21日(星期六)至112年2月10日(星期五)止。春節(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