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前鎮區瑞祥國小 六 年級第 一學期【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計畫(九年一貫)
教材來源 | 藝術與人文( 康軒版)第7冊 | 教學節數 | 每周4節/共77節 | |||||||
設計者 | 六年級教學團隊 | 教學者 | 六年級教學團隊 | |||||||
學期學習目標 | 視覺藝術: 1.欣賞各國傳統藝術作品,並認識其特色。 1.認識歌劇,認識音樂家浦契尼並欣賞歌劇中的詠唱調。 1.認識東方與西方之表演藝術的異同,對表演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 | |||||||||
融入重大議題之能力指標 | 【生涯發展教育】 | |||||||||
週次 | 單元/主題名稱 | 能力指標 | 學習目標 | 評量方式 | 議題融入 | 線上教學 | 線上教學規劃 (無則免填) | |||
第一週 | 一、歌劇狂想曲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歌劇,認識音樂家浦契尼並欣賞歌劇中的詠唱調。 2.認識並欣賞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並欣賞劇中的歌曲。 3.感受東西方不同風格的音樂劇,並詮釋表現歌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人權教育】 | |||||
第二週 | 一、歌劇狂想曲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歌劇,認識音樂家浦契尼並欣賞歌劇中的詠唱調。 2.認識並欣賞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並欣賞劇中的歌曲。 3.感受東西方不同風格的音樂劇,並詮釋表現歌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人權教育】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因材網 | |||
第三週 | 一、歌劇狂想曲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歌劇,認識音樂家浦契尼並欣賞歌劇中的詠唱調。 2.認識並欣賞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並欣賞劇中的歌曲。 3.感受東西方不同風格的音樂劇,並詮釋表現歌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人權教育】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因材網 | |||
第四週 | 二、雋永之歌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國樂團及樂器的音色,欣賞國樂曲,感受樂曲中的情境。 2.欣賞宮崎駿電影配樂,感受不同情境的背景音樂。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人權教育】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因材網 | |||
第五週 | 二、雋永之歌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國樂團及樂器的音色,欣賞國樂曲,感受樂曲中的情境。 2.欣賞宮崎駿電影配樂,感受不同情境的背景音樂。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人權教育】 | |||||
第六週 | 二、雋永之歌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1.認識國樂團及樂器的音色,欣賞國樂曲,感受樂曲中的情境。 2.欣賞宮崎駿電影配樂,感受不同情境的背景音樂。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生涯發展教育】 | |||||
第七週 | 三、傳藝之美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欣賞各國傳統藝術作品,並認識其特色。 2.欣賞版畫之美並認識其製作方式。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生涯發展】 | |||||
第八週 | 三、傳藝之美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欣賞各國傳統藝術作品,並認識其特色。 2.欣賞版畫之美並認識其製作方式。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生涯發展】 | |||||
第九週 | 三、傳藝之美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欣賞各國傳統藝術作品,並認識其特色。 2.欣賞版畫之美並認識其製作方式。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 |||||
第十週 | 四、美哉人生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運用速寫表現人體基本動態。 2.欣賞藝術作品中人物動態與美感。 3.發揮創意,運用多元媒材技法,完成表現人物肢體語言與之美的雕塑作品並紀錄自己的感受。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資訊教育】 | |||||
第十一週 | 四、美哉人生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運用速寫表現人體基本動態。 2.欣賞藝術作品中人物動態與美感。 3.發揮創意,運用多元媒材技法,完成表現人物肢體語言與之美的雕塑作品並紀錄自己的感受。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 |||||
第十二週 | 四、美哉人生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運用速寫表現人體基本動態。 2.欣賞藝術作品中人物動態與美感。 3.發揮創意,運用多元媒材技法,完成表現人物肢體語言與之美的雕塑作品並紀錄自己的感受。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生涯發展】 | |||||
第十三週 | 五、打開戲劇百寶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認識東方與西方之表演藝術的異同,對表演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 2.了解各種舞台的形式與劇場空間、欣賞藝文的注意事項等。 3.認識並欣賞傳統的說唱藝術—相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 |||||
第十四週 | 五、打開戲劇百寶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認識東方與西方之表演藝術的異同,對表演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 2.了解各種舞台的形式與劇場空間、欣賞藝文的注意事項等。 3.認識並欣賞傳統的說唱藝術—相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資訊教育】 | |||||
第十五週 | 五、打開戲劇百寶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認識東方與西方之表演藝術的異同,對表演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 2.了解各種舞台的形式與劇場空間、欣賞藝文的注意事項等。 3.認識並欣賞傳統的說唱藝術—相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 |||||
第十六週 | 五、打開戲劇百寶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認識東方與西方之表演藝術的異同,對表演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 2.了解各種舞台的形式與劇場空間、欣賞藝文的注意事項等。 3.認識並欣賞傳統的說唱藝術—相聲。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生涯發展教育】 | |||||
第十七週 | 六、海洋家園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表現海洋的各種風貌。 2.認識並表現海洋與人的關係及故事。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環境教育】 | |||||
第十八週 | 六、海洋家園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表現海洋的各種風貌。 2.認識並表現海洋與人的關係及故事。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環境教育】 | |||||
第十九週 | 六、海洋家園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表現海洋的各種風貌。 2.認識並表現海洋與人的關係及故事。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環境教育】 | |||||
第二十週 | 六、海洋家園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表現海洋的各種風貌。 2.認識並表現海洋與人的關係及故事。 | 1.口試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環境教育】 | |||||
第二十一週 | 六、海洋家園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表現海洋的各種風貌。 2.認識並表現海洋與人的關係及故事。 | 2.實作 3.鑑賞 4.學生自評 | 【環境教育】 | |||||
註1:若為一個單元或主題跨數週實施,可合併欄位書寫。
註2:「議題融入」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依每學年度核定函辦理。
請與 附件参-2(e-2)「法律規定教育議題或重要宣導融入課程規劃檢核表」相對照。
註3:六年級第二學期須規劃學生畢業考後至畢業前課程活動之安排。
註4:評量方式撰寫請參採「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五條,擇適合評量方式呈現。
註5:依據「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線上教學計畫」第七點所示:「鼓勵學校於各領域課程計畫規劃時,每學期至少實施3次線上教學」,請各校於每學期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線上教學」欄,註明預計實施線上教學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