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社會四上 6-1 傳統節慶教案

pdf
440.08 KB
2 頁
詩含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國小社會領域第三冊(四上)6-1
傳統節慶
-
教案
單元名稱
單元 家鄉的節慶與節日
1
總節數
1 40 分鐘
設計依據
學習表現
3a--1 透過日常觀察與省
思,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提出感
興趣的問題。
2b--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
的特色。
-E-B1 透過語言、文字
圖像等表徵符號,理解人
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運
多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
息,達成溝通的目的,促
相互間的理解。
-E-B3 體驗生活中自然、
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
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學習內容
Bc--1 個族有不同
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核心素養呼應
說明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了解傳統節慶的正面意義。
實質內涵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多元文化教育】:多 E3 認識不同的文化概念,如族群、階級、性別、宗教
等。
所融入之
學習重點
家鄉的節慶活動,不僅各具意義和特色,且穿插在各個季節之中,使居民在工
作之餘,藉著節慶活動,可以得到適度的休息與娛樂。
與其他領域/
目的連結
自然
4
上第一單元 月亮傳說
教學內容摘要
1. 藉由學生自身經驗的分享,認識家鄉傳統節慶。
2. 能說出家鄉傳統節慶代表的意義。
3. 能藉由影片欣賞或節慶網站瀏覽,認識家鄉傳統節慶。
4. 能察覺傳統節慶和節慶活動、應景食物之間的關係。
學習目標
1. 認識家鄉主要的傳統節慶。
2. 探討傳統節慶和生活的關係。
教材來源
翰林版社會領域第三冊(四上)單元第
1
教學設備/資源
投影設備、電腦設備、電子書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活動一】傳統節慶面面觀
(
)
引起動機
老師播放與傳統節慶相關的影片,並與學生討論幾項傳統節慶的由來
(
)
發展活動
※師生共同討論
〈一〉師生討論節慶的由來及習俗與意義。
〈二〉與學生討論常見的民間節慶日子。
5’
15’
口頭發表
()綜合活動
1.農曆春節時,我們會從事哪些活動?
15’
口頭發表
(例如:大掃除、貼春聯,圍爐吃年夜飯等。)
2.端午節時,我們會從事哪些活動?
(例如:吃粽子、划龍舟比賽、插菖蒲及艾草、掛香包祈求平安等。)
3.清明節時,我們會從事哪些活動?
(例如: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懷念等。)
4.你最喜歡哪一個節慶?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表。)
(
)
統整:傳統節慶是經過長時間,以及先人生活經驗流傳下來的;現
5’
口頭發表
代人也會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改變慶祝方式。我們應了解傳統節
實作評量
慶的正面意義,並吸取先人流傳的智慧。
網站資源
1.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
2.臺灣節慶─典藏臺灣嘉年華
http://media.huayuworld.org/local/web/index.htm
3. YOUTUBE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