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理念:
關係與認同:藉由國語課第七課「請到我的家鄉來」,介紹各國各地的風土民情導引至學生在地的家鄉,作為落實本土教學用,透過「家鄉小記者」活動了解「家鄉的文史(四上)」、「水汙染事件(四上) 」、「後勁溪的橋樑(四下) 」等一連串有關家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家鄉,了解家鄉的環境與歷史邊謙,進一步加深自己和家鄉的關係,增進對家鄉的認同,進而愛惜家鄉環境,成為家鄉的代言人,並達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名稱 (統整領域) | 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 | 設計者 | 四年級團隊 | |||||
實施年級 | 四上 | 總節數 | 21 | |||||
主題名稱 | 家鄉小記者 | |||||||
設計依據 | ||||||||
核心素養 | ||||||||
總綱核心素養 | 領綱核心素養 | |||||||
A2 B3 | 國-E-A2 國-E-B3 社-E-A2 社-E-B3 藝-E-A2 藝-E-B3 | |||||||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 ||||||||
| ||||||||
課程架構 | 導引問題 | |||||||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社會 2a-Ⅱ-1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 物與環境的互動、差 異與變遷等問題。 2b-II-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藝術與人文 2-II-2
能發現生活中的視覺元素,並表達自己的情感。 | 學習內容 | 社會 Ca-II-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Bc-II-1 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藝術與人文 視 E-II-1 色彩感知、造形與空間的探索。 | ||||
議題 融入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人 B3能欣賞、理解與人權相關之藝術、音樂、戲劇等創作,並能透過 藝術或人文作品表達人性尊嚴之價值。 閱 E3 熟悉與學科學習相關 的文本閱讀策略 法定: 彈性-環境教育-(環B3)-2能欣賞、創作與環境相關的藝術與文化,體會自然環境與人造 環境之美,豐富美感體驗。 | ||||||
教材來源 | 康軒、自製 | |||||||
教學資源 | 網路、ppt | |||||||
學習目標 | ||||||||
一、關注家鄉的變遷現象,運用網路蒐集並整理家鄉變遷的資料 二、探索家鄉的地名由來、宗教信仰、溪流和橋樑分布,體會其與人們生活的關連 三、學習如何進行報告。 | ||||||||
1. 認識家鄉歷史變遷、並運用網路蒐集資料並整理資料 2. 蒐集家鄉橋寮名稱及建造故事,了解家鄉溪流、強梁。認識家鄉附近的宗教信仰。 3. 能摘要資料重要句子、設計報告海報,並上台進行報告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
壹、教學前準備 一、教師事前準備援中古地圖和現在地圖照片,利用投影機隨機展示,引導學生比較援中的前世與今生。 貳、正式教學 【發展活動一】蒐集網路資料(6節) 引起動機-
教學活動
第二節 利用網路搜尋資料 第三、四節 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篩選出有用的訊息,重新製作成ppt
四、老師講評。 【發展活動二】探訪家鄉(7節) 第一節 找尋家鄉文史刊物
第二節 找尋家鄉文史刊物
第三、四、五節 踏查社區廟宇、教會,藉由宗教信仰來了解家鄉、調查溪流和橋梁
第六七節 分組報告
二、依以上幾節訪問及調查結果進行報告。 三、學生互相評分。 四、老師講評。 【發展活動三】介紹家鄉(8節)
第二、三、四節 整理報告資料 一、整理報告資料、摘要重要句子。 二、將重要句子和圖片排版、設計海報。 三、將海報進行美術加工。 四、練習報告流程。 第五、六節 分組報告 一、進行報告流程排練 二、分組上台進行報告 三、紀錄其他組報告重點 第七、八節 分組互評 一、根據紀錄內容,評論其他組報告。 二、根據報告紀錄進行評分。 三、發表分組互評結果 四、老師講解總評 | 5分鐘 35分鐘 40分鐘 80分鐘 8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120分鐘 80分鐘 40分鐘 120分鐘 80分鐘 80分鐘 | 圖片 | 學生發表情形 Ppt製作、報告 資料整理 參與態度、口頭發表 蒐集資料 設計報告海報 分組報告 記錄其他組報告重點 分組互評 |
學習單一:後勁溪流域圖
1.你找得到地圖中援中國小的位置嗎?後勁溪在援中國小的哪一個方向呢?
2.你能指出後勁溪的起點與終點在哪裡嗎?
3.你能指出後勁溪各座橋的位置嗎?(右昌大橋、德連橋、興中橋、益群橋……)
4.將後勁溪觀察所得畫在簡易後勁溪地圖,四周標明重要景點、建築物等
請將以上問題答案在圖上標示出來
圖片來源:https://blog.xuite.net/tyzzshuhwu/blog/213508477
學習單二:
護溪計劃書:河流面臨問題(環境保護)
年 班 號 姓名: 各位小朋友,了解了台灣河流的污染情形之後,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與規畫家鄉 溪流的未來。
哪些方法可以節約用水?
□洗澡時用蓮蓬頭淋浴,不用大浴缸泡澡。
□把洗手、洗臉用過的水回收,用來沖馬桶。
□刷牙和洗手的時候,可以讓水一直流個不停。
2.哪些方法可以減少水污染?
□改用洗米水或黃豆粉來洗碗盤。
□用肥皂、肥皂絲等天然製品來洗衣服。
□煮菜後油膩的鍋子,直接用大量的洗碗精清洗。
3.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搶救河川?
□關心自己住的地區,是不是已經鋪設污水下水道。
□在學校也要節約用水,經常檢查學校各處的水龍頭有沒有漏水。
□當我看到有人在污染河川時,我會打免付費專線 0800-092-119(0800-你救 河-119)電話檢舉。
保護河流企劃書 我們是一群小學生
發現
河川污染很嚴重 我們決定以下列行動拯救可憐的小溪
1.
2.
3.
4.
5.
6.
*希望你也能加入我們的護溪行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主題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後勁溪之美-家鄉代言人 | 關注家鄉的變遷現象,運用網路蒐集並整理家鄉變遷的資料 | 認識家鄉歷史變遷、並運用網路蒐集資料並整理資料 | 形成性:能說出家鄉古今的不同。 | 聽力與口語溝通 |
探索家鄉的地名由來、宗教信仰、溪流和橋樑分布,體會其與人們生活的關連 | 蒐集家鄉橋寮名稱及建造故事,了解家鄉溪流、強梁。認識家鄉附近的宗教信仰。 | 形成性:能說出家鄉溪流的故事 | 聽力與口語溝通 | |
學習如何進行報告 | 能摘要資料重要句子、設計報告海報,並上台進行報告 | 實作評量 | 書面報告 作品實作 口頭報告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附錄(二)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喚起學生對家鄉溪流的重視 | |||||
學習表現 | 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與變遷等問題。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D 不足 | E 落後 |
認識後勁溪 | 1.能設計後勁溪完整且具獨特觀點的護溪計畫。 2.能完整說出所聽聞的後勁溪的位置和歷史。 3.能設計詳細的後勁溪宣傳單、簡易地圖、海報。 | 1.能設計社區完整的護溪計畫。 2.能說出後勁溪的位置和歷史。 3.能設計後勁溪宣傳單、簡易地圖、海報。 | 1.能設計適切的護溪計畫。 2.大致能說出後勁溪的位置和歷史。 3.能設計簡易的後勁溪宣傳單、簡易地圖、海報。 | 1.在協助下,能設計適切的護溪計畫。 2.在協助下,大致能說出後勁溪的位置和歷史。 3.在協助下,能設計簡易的後勁溪宣傳單、簡易地圖、海報。 | 未達 D級 | |
評 分 指 引 | 能設計三題以上護溪方法,並探究後勁溪的歷史與未來改變。 | 能設計三題護溪方法,並探究後勁溪的歷史與未來改變。 | 能設計三題護溪方法。 | 在協助下,能設計三題護溪方法。 | 未達 D級 | |
評 量 工 具 | 實作評量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