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中國小一年級上學期彈性課程(在地援中)教案
設計理念
「水」在生活課程中是小朋友熟悉的的主題,雖然它無色、無味、透明,看似不起眼,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天天少不了它。本校校地過去曾是曬鹽場,後轉為魚塭養殖;在地理位置上鄰近援中濕地以及後勁溪,學校特色與「水」關係密切。因此,課程設計方面以水為主軸,以小一生最熟悉的校園為地理範疇,引導小朋友對於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家人、同學的用水情形,在校園中進行的觀察與討論,透過口頭報告、繪本、校園水地圖製作發現水的用途和重要性。
二、教學設計
實施年級 | 一年級 | 設計者 | 一年級學群 | |||
跨領域/科目 | 生活領域/國語領域 | 總節數 | 22節 | |||
總綱核心素養: | ||||||
學習 重點 | 學習 表現 | 【語文領域】 1-Ⅰ-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Ⅰ-2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2-Ⅰ-1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2-Ⅰ-2 說出所聽聞的內容。 【生活領域】 1-I-1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 ||||
學習 內容 | 【語文領域】 Ca-I-1 各類文本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內涵。 【生活領域】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B-I-3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 |||||
概念架構 | 導引問題 | |||||
1.平常可以在哪裡看到水?看到的水是做什麼用的呢? 2.可以在校園中哪裡看到水?為何會出現這些水? 3.校園中的建築和設施為何?位置在哪裡?水蹤跡分布在那些地方﹖ | ||||||
學習目標 | ||||||
| ||||||
表現任務 | ||||||
1. 能完成水資源海報和學習單。 2. 能完成校園地圖與水蹤跡海報。 | ||||||
融入之議題 (學生確實有所探討的議題才列入) | 實質內涵 | 環境教育E1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
所融入之單元 | (海洋教育-1)第2週-生活中的水-繪本導讀 (低碳環境教育-1) (安全教育-1)第11週-校園尋水趣-發現校園水蹤跡 (登革熱防治-1)第12週-校園尋水趣-發現校園水蹤跡 | |||||
學習資源 | 參考書目:繪本:小水滴,祝你旅行愉快!(安.克蘿絲(Anne Crausaz)青林國際)2014/09/26 參考網站: *援中國小校網http://school.kh.edu.tw/index.php?WebID=1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https://children.moc.gov.tw/book/219434 |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 | ||
學習活動流程 | 時間 | 備註 |
主題一:生活中的水 壹、教學前準備 繪本、學習單、彩色筆、海報、空白紙張。 貳、正式教學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教師導讀繪本—小水滴,祝你旅行愉快!以及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中影片。 【發展活動】
提問一:平常可以在哪裡看到水?看到的水是做什麼用的呢? (*表現任務) 2. 校園踏查,到校園各處去觀察有水處。回教室後,學生回想和觀察在校園生活中接觸到水的經驗並發表,並寫在便條紙上張貼於海報。(*表現任務) 提問二:可以在校園中哪裡看到水?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出現水的原因?
提問三:那些水是屬於使用的水,哪些是屬於大自然的水? 提問四:我們使用的水那些跟吃有關係?跟穿有關係?跟行走有關係?跟住有關?跟學習有關?或者和玩樂有關? 3.學生依照所分類的結果完成學習單。 【綜合活動】 請學生上台分享完成學習單和心智圖海報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給予回饋。 | 1節 2節 3節 2節 2節 | 繪本 便條紙 海報紙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 tw/book/219434 便條紙 海報紙 學習單 |
主題二:校園尋水趣 壹、教學前準備 校園地圖海報、色鉛筆或彩色筆、剪刀、膠水、鉛筆。 貳、正式教學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延續新生入學「認識校園」活動以及主題一,師生一起實地走出教室,認識校園中主要建築、遊戲設備、教學環境設施等,並藉此宣導加強校園安全知識。 【發展活動】 ★導引問題 1.回教室後一同討論分享學生已知的學校主體建築物與基本的校園配置建物。 2.教師揭示學校校園配置圖,並介紹校園配置圖上的建物。 提問一:小朋友看到校園中的建築和設施為何?位置在哪裡? 提問二: 哪些地方是校園比較危險的地方?不適合自己單獨前往? 3.以校園配置圖將校園進行分區,教師逐區帶學生邊走訪實際校園,並與校園地圖做出對應並提醒安全。(*表現任務) 4.請學生在校園中觀察尋找何處有水蹤跡。校園中的各個角落,去觀察他們所找到的水在哪裡,洗手台、廁所、水溝、操場上、大樹下…,校園裡很多地方都有水。 5.下雨後(視氣候情況),帶學生到校園中再進行觀察尋找水蹤跡。並將觀察到的水蹤跡寫在便條紙上,並張貼於黑板。(*表現任務) 提問二:晴天和下雨後的水蹤跡位置有沒有不一樣? 6.分組討論觀察到的水蹤跡,以水滴圖案作為標誌,讓學生在校園地圖海報上貼上標示出水蹤跡,完成校園水地圖。(*最終任務) 【綜合活動】 分組上台發表各組所製作的校園水地圖海報成果。 | 1節 1節 1節 2節 1節 1節 2節 3節 | 校網網頁 校園配置圖 海報 便條紙 校園地圖海報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生活中的水 | 認識並探索日常生活與校園生活中的水資源。 | 能完成水資源海報和學習單 | 實作 | 海報、學習單 |
校園尋水趣 | 透過認識校園環境與建物,參與利用生活媒材,觀察探索校園中水資源的分布與使用現象,完成校園水地圖。 | 能完成校園地圖與水蹤跡海報 | 實作 | 海報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附錄(二)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透過認識校園環境與建物,參與利用生活媒材,觀察探索校園中水資源的分布與使用現象,完成校園水地圖,進而有愛護校園之心。 | |||||
學習表現 | 生活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D 不足 | E 落後 |
水在哪裡 |
| 1.經由討論,能寫出生活中及校園中有水處和用途。 2.經過討論能正確標示出校園建築與設施,以及校園水蹤跡。 | 1.能寫出生活中及校園中主要有水處和用途。 2.經由提醒和指導能正確標示出校園主要建築與設施,以及主要校園水蹤跡。 | 1.藉由提醒能說出生活中及校園中有水處和用途。 2.經過提醒和協助能說出校園建築與設施,以及校園水蹤跡。 | 未達 D級 | |
評 分 指 引 | 能獨立完成水資源學習單和校園水蹤跡海報。 | 經過討論能完成水資源學習單和校園水蹤跡海報。 | 經由指導和協助能完成水資源學習單和校園水蹤跡海報。 | 在協助下能說出三項校園中有水處以及能說出三處校園水蹤跡。 | 未達 D級 | |
評 量 工 具 | 實作評量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級距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