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史記》中有許多名言警語至今仍被人們所熟知。下列名言皆出自《史記》,根據句意,哪一個選項運用正確?
(A)沒想到向來顧全大局的他,此次卻一時疏漏而引人非議,可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B)你的個性太過優柔寡斷,若做每件事都如此舉棋不定,小心「無顏見江東父老」
(C)希望我到國外能闖出一番事業,若不能出人頭地,我將「狡兔死,良狗烹」
(D)他勤奮苦學,立下崇高的志向,然而這些鄉里俗人卻不理解,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根據這段文字,五柳先生展現出何種讀書態度?
(A)夜以繼日的苦讀,從不懈怠馬虎
(B)慣於追根究柢,認真鑽研瑣碎之處
(C)樂於主動提問,並能舉一反三
(D)重視融會貫通,不受字句侷限
〈五柳先生傳〉:「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五柳先生常常招待貧窮的親戚朋友到家裡來喝酒
(B)五柳先生的親戚朋友常邀他喝酒且捨不得他離開
(C)五柳先生到親戚朋友家喝酒,一定要喝到醉然後離開
(D)五柳先生和親戚朋友都很貧窮,但是對於喝酒不會吝嗇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單瓢屢空——晏如也。」根據這段文字,下列關於五柳先生的家境敘
述何者正確?
(A)家境富裕且驕奢淫逸 (B)家境貧窮卻樂天知命
(C)家境小康但開源節流 (D)家境貧寒且怨天尤人
關於〈五柳先生傳〉一文寫作內容與手法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A)文章從個性、興趣及生活狀況描寫五柳先生的形象
(B)文章模仿史傳的形式,主要在歌頌五柳先生的豐功偉業
(C)文章開頭即點出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具「隱士」風格
(D)文章最後引他人的話語來評價五柳先生的人格特質
下列〈差不多先生傳〉的文句,何者主觀成分最濃厚?
(A)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陪小心
(B)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經開走了
(C)這位牛醫王大夫走進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
(D)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
在〈差不多先生傳〉中有一個關鍵句透露作者胡適的真正用意,否則讀者會誤以為差不多先生真的是個看得破,想的通的
人。下列選項哪一個是點出意旨的關鍵句?
(A)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B)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C)真是一位有德性的人 (D)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在〈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對差不多先生的描述,下列哪一個選項沒有嘲諷的意味?
(A)說差不多先生小時候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
(B)說差不多先生臨死的「活人同死人差不多」遺言為格言
(C)說差不多先生一生不肯認真與計較,是一位有德性的人
(D)說差不多先生死後,大家給他取個「圓通大師」的法號
下列關於〈差不多先生傳〉的寫作手法敘述,何者正確?(甲)屬於傳記形式的寓言(乙)差不多先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丙)作者以誇張虛擬的情節塑造人物形象(丁)文章事件安排是嚴重性從淺到深(戊)文章的目的是反映國人不肯計較
的美德
(A)甲乙戊 (B)乙丙丁 (C)甲丙丁 (D)乙丁戊
〈張釋之執法〉中從橋下走出的縣人說:「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根據這段文
字,可知縣人犯蹕的原因為何?
(A)預謀已久 (B)無心之過 (C)遭受陷害 (D)藐視皇權
〈張釋之執法〉中聽到張釋之「一人犯蹕,當罰金」的判決後,漢文帝說:「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
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從這番話可推論,文帝對張釋之的審判結果有什麼樣的看法?
(A)依法判案,公正嚴明 (B)懲罰太過,應予減刑
(C)徇情枉法,瞞上欺下 (D)懲罰太輕,深感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