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技巧領域課程理論與實務分享

pdf
870.61 KB
26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015/3/23
1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015.03.24
特殊需求領域―
社會技巧領域課程理論與實務分享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
重要資料來源
1.社會技巧訓練課程之實施(洪儷瑜)
2.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社會技巧領域課程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
2015/3/23
2
壹、從幾個名詞看社會技巧的內涵
貳、社會技巧訓練的基本理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
一、彙整所有學生之社會情緒行為問題
二、確定各個學生之課程內容需求
三、所有學生之課程內容需求彙整與分組
四、決定訓練情境
五、依據訓練理論、流程與原則設計課程、進行訓練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
壹、常見名詞
一、社會智力
Social intelligence
二、社會能力
social competence
三、社會技巧
social skill
四、社會行為
social behavior
五、社交技巧
social skill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
老師是在教社會技巧課還是教綜合活動課
2015/3/23
3
一、社會智力
()社會智力一詞最早是由桑代克1920年提出的,他把智能分成三個
層面:
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代表個人運用符號(語文、數
字)從事抽象思惟推理的能
機械智力(Mechanical Intelligence:代表個人運感官與肢體動
作從事工具操作能力
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代表個人在社會活動情境中與人
相處的能力
在他的想法裏,社會智力是瞭解處理女人們和男人們,男孩們及女孩
們的能力,也就是瞭解及處理人之間關係的能力。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5
()Moss & Hunt(1927)認為社會智力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Vernon(1933)則認為社會智力是指在一般情境人相處的能
社會技能(或在社會情境中感到自在的能力)、對於社會事件的知識
對於來自他人訊息的敏感度、成為團體的一分子的能力、對於陌生人
情緒狀態或內在人格特質的覺察能力
() Wechsler(19391958)認為社會智力是將一般智力運用於理
社會情境的能力(以用連環圖系測)(魏氏智力測驗第三)
一、社會智力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6
2015/3/23
4
()Garnder(1983)定義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
是人類一種認知事物及心靈的能力。
()Cantor & Kihlstrom(1987)定義社會智力是指個人累積的社會知識(fund of
knowledge)
總結:眾多與社會智力有關的定義可分為兩類。
()「社會認知」的觀點:亦即從解讀社會信息的角度定義,認為社會智力是
敏感地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線索進行推理以理解他人的能力,如:社會知覺(social
perception),社會洞察(social insight)和人際覺察(interpersonal awareness)
等。
()另一類則是從「行為表現」來定義:亦即行為表現的有效性或適應性,如,
溝通技能、人際技能(interpersonalskill)。這類定義實際上暗含著一種重要的
假設一社會認知能力是采取有效行動的前提(Ford & Tisak,1983)
一、社會智力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7
二、社會能力
()Greenspan(1981):認為社會能力是個體在人際互動情境或社會角色所覺知的有
效部分,這部分是由1.個人的氣質(temperament)2.特質(character)3.社會智
(敏感、領悟、溝通)所組成。
()Dodge (1983;1985)提出人際互動的歷程理論把人際互動歷程分成五項主要因素:
1.待解決問題的任務(problematic task)
2.潛意識的影響(unconscious influence)
3.社會訊息處理(processing of social information)
4.表現的行為(behavior displayed)
5.別人的評價(evaluation by others)
社會能力即是個人對該任務的反應。社會能力是人們處理人際互動任務的行為,
重點是這是情境依賴的行為,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技巧。
Dodge重視個體與情境互動的歷程,因為(情境)(行為目錄)可以影響互動歷程的結
果,社會能力的可訓練性就提高了。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8
2015/3/23
5
()Gresham(1986):根據行為內容提出社會能力的操作性工作模式,他將社會
能力區分為1.適應行為、2.社會技巧與3.同儕接納等三領域
社會技巧又區分分為人際行為、自我有關的行為、以及工作有關的行為三部份。
重點是社會能力包含社會技巧
社會技巧又區分分為人際行為、自我有關的行為、以及工作有關的行為
二、社會能力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9
個人能力
生理能力 智慧能力 情緒能力
概念智慧 實用智慧 社會智慧
敏感 領悟 溝通
氣質 特質
善良 活動
慎思 冷靜
圖一、Greenspan的個人能力結構與社會能力的關係
譯自Oppenheimer1989P.46
Greenspan
個人能力結
構與社會能
力的關係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0
2015/3/23
6
()Mathur & Rutherford (1996)
可為社會接納的行為型態,可以幫助個人獲得社會增強、接納,或是逃避負面情境。
()Walker, Colvin, & Ramsey (1995)
個人要開始與維持與他人正向人際關係所需要的重要條件。
(這也是行為)
()Rustin & Kuhr (1999);
主要在增進個人社會行為的目錄,以在情境中獲得社會增強或正向的結果。
()Gresham (1986)
社會技巧是社會能力的一部分,包括人際互動的行為、與自我有關的行為,以及工
作有關的行為。
三、社會技巧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1
三、社會技巧
()Michelson等人(1983)綜合文獻的定義曾經將社會
技巧的定義歸納成七個重要的內涵
1.基本上學習得的;
2.包括特定的口語或非口語行為
3.包括有效與適的主動引發與反應
4.可以增加社會增強的機會
5.是自然的互動中的有效且適當的反應;
6.社會技巧的表現受到個人的因素與行為情境的影響
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接受者的尊卑關係。
7.(缺陷)(過多)的社會技巧的表現都需要介入。
(引自Merrell & Rutherford, 1998)。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2
2015/3/23
7
三、社會技巧
能力指標編碼方式與說明(P15)
主軸 學習階段 次項目 編號
a b c d
1
.處己
1.
第一階段:
國小1-3年級
2
.第二階段:
國小4-6年級
3
.第三階段:
國中1-3年級
4
.第四階段:
高中()1-3
1.
處理情緒技巧
流水號
2.
處理壓力技巧
流水號
3.
自我效能
流水號
2.
處人
1.
基本溝通技巧
流水號
2.
人際互動技巧
流水號
3.
處理衝突技巧
流水號
4.
多元性別互動技巧
流水號
3.處環境
1.
學校基本適應技巧
流水號
2.
社區基本適應技巧
流水號
()特殊教育課程綱要 特殊需求領域—社會技巧
()本課程目標為:1.能處理自己的情緒、壓力,並提升自我效能;2.能處理與他人有關的基本溝通、
與人相處、兩性互動、處理衝突技巧3.能處理與環境相關的事務,並具備在教室生存及社區內活動的
基本應對進退能力。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3
四、社會行為
依據Robert A. Baron & DonnByrne(1997)的定義,社會行為指「人們如何與他
人互動」
而由社會技巧的定義可以瞭解「社會技巧」包括了「社會行為」。
()Gresham的定義,社會技巧包括三種行為,人際互動的行為、與自我有關的
行為,以及工作有關的行為。
()Stephens(1978)將社會技巧訓練的課程內容區分為四個領域,自我有關的行為、
工作有關的行為、環境有關的行為、人際行為等。
然而,Merrell & Gimpel1998)認為:社會行為包括正向與負向的行為,而
會技巧均指有助於增進人際互動的正向行為,因此,社會技巧可說是正向的社會行
為之組合概念。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4
2015/3/23
8
五、社交技巧
Social skill
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交技巧教學活動課程設計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印行 中華民國九十五
年六月 )王欣宜
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王欣宜教授著作:「智
能障礙學生之社交技巧訓練內涵分析」文中對於社
交技巧所引用的文獻定義與社會技巧一樣。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5
王欣宜教授著作內容
一、社交技巧的定義
Gresham(1986)為社交技巧是社會能力social competence)的一部份,
而且社交技巧包含了人際的行為、自我有關的行為及和工作有關的行為
Gresham1998)對社交技巧的定義是個體表現出能有效地和他人互動的
社會可接納的或是避免不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
Michelson綜合文獻當中對社交技巧的定義,歸納出以下七個重要的內涵:
1)社交技巧是學習而來的。(2)包括特定的口語或非口語行為。(3
包括有效的與適當的主動引發與反應。(4)可以增加社會增強的機會。(5
是自然互動中的有效且適當的反應。(6)社交技巧的表現受到個人的因素
與行為情境的交互影響。(7)缺陷或過多的社交技巧表現都需要介入處
(引自Merrell & Gimpel1998)。
………………….
綜合上述的定義,研究者將社交技巧的定義解釋為,社交技巧是個體表現出
與他人互動,並為他人所接納的適當的口語及非口語行為,而且社交技巧是
可以學習的,如個體的社交技巧有缺陷或表現過多,都需要介入處理,以使
個體的行為能為他人所接納。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6
2015/3/23
9
名詞總整理
一、社會智力
包含認知
(訊息解讀)能力和行為表現
二、社會能力
包含社會技巧和其他能力(知覺、判斷、適應
行為、同儕接納
)
是個人對人際互動情境中待解的任務的反應
三、社會技巧
社會技巧是社會能力的一部分,包括人際互動的
行為、與自我有關的行為,以及工作有關的行為。
是正向的社會
行為
四、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包括
人際互動中正向與負向的行為
五、社交技巧
Social skill
社會技巧訓練是訓練「行為表現」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7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本學習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
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展出能力指標,四大主
題軸之目標如下:
1.促進自我發展:探索自我潛能與發展自我價值,增進自我管理知能與強化自律
負責,尊重自己與他人生命進而體會生命的價值。
2.落實生活經營: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並做有效管理,覺察生活中的變化以
創新適應,探究、運用與開發各項資源。
3.實踐社會參與:善用人際溝通技巧參與各項團體活動,服務社會並關懷人群,
尊重不同族群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
4.保護自我與環境: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解決問題,增進野外生活技能並與
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8
2015/3/23
10
貳、社會技巧訓練的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Gresham(1981)根據班度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提出社會行
為訓練的基本理念在假設社會適應不佳主要是由於社會技巧的缺陷(social skill
deficit)
二、訓練目標: Gresham(1981)認為訓練的目的在建立個人足夠的行為目錄
(behavior repertoire)以因應社會生活之需求
三、社會技巧缺陷的類型:Gresham根據行為習得與否、表現與否、與情緒干擾
(焦慮、憂鬱、衝動)與否三項因素,將社會技巧缺陷概念區分為四種:1.技巧缺
(skill deficit)2.表現缺陷(performance deficit)3.自我控制與技巧缺
4.自我控制(self-control)與表現缺陷等
社會技巧課無法解決所有社會技巧缺陷的問題。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19
貳、社會技巧訓練的基本理念
:社會技巧課的內容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0
習得缺陷 表現缺陷
1.社會技巧缺陷 2.社會技巧表現缺陷
自閉症
:說話不看人/不會
打招呼
/看不懂臉色
智障
ADHD:注意力短暫
ADHD:
無法上課安靜坐在位
子上,隨意走動
/不舉手,
上課一直插話,干擾上課
(
安靜坐著和舉手都是原來
就會的
)
3.自我控制與技巧缺陷 4.自我控制與表現缺陷
自閉症:
不會用口語表達困難,而
在無聊時或困頓時重覆擺
動身體、不停啜手指、拍
打硬物、轉動物件、撞頭。
各類障礙:
有口語表達能力,但是有情
緒時打人、踢人、故意擲物、
遺尿、尖叫、拒絕進食
2015/3/23
11
習得缺陷 表現缺陷
1.社會技巧缺陷 2.社會技巧表現缺陷
由觀察或示範學習補救
透過操作行為前事變項
(antecedents)
或行為後的結果
(consequences)來補救
3.自我控制與技巧缺陷 4.自我控制與表現缺陷
需透過
認知行為策略的補
救訓練
例:減敏感、自我教導、
自我監控、自我增強
需透過認知行為策略的補救
訓練
例:衝動控制策略、後果增
:社會技巧課的內容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1
社會技巧課無法解決所有社會技巧缺陷的問題。
貳、社會技巧訓練的基本理念
()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社會技巧課從那裡開始?
一、個管老師
()IEP的相關內容中思考學生是否需要社會技巧課,若有需要,寫在「()
程調整需求分析」的「學習內容調整」
()開組內會議,完成課程需求彙整表。
二、負責設計社會技巧的老師
()在新課綱的架構下,我必須完成的工作如下:
1.從學生能力分析其所需要的主軸、次項目、能力指標,然後轉換為學年目標與學
期目標。
2.寫學年課程計畫表以彙整進以彙整進總體課程計畫書。
()我已有的是
1.課程需求彙整表
2.能力指標轉學年學期目標表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2
2015/3/23
12
()我可以怎麼做
1.找到所有需要社會技巧課的學生,完成「個人能力指標轉換
學年學期目標分析表」。
2.統整所有學生需要的「次項目」並進行分組。
3.調整學生所需之能力指標與完成課程計畫表
4.決定訓練情境
5.依據訓練理論、流程與原則設計課程、進行訓練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3
()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
社會技巧課從那裡開始?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芳玫 24
三、找到所
有需要社會
技巧課的學
生完成個人
能力指標轉
換學年學期
目標分析表
七、決
定訓練
情境;
依據訓
練理論、
流程與
原則
計教案
八、
進行
訓練
與檢
五、
計算、
調整
能力
指標
完成
單元
名稱
四、彙整學
生需要學習
次目標
完成雙向細
目表並分組
及決定該組
課程含括之
次項目
二、完
課程
需求彙
整表
一、完
IEP
學習
內容調
欄位
六、
分析
步驟
完成
課程
計畫
2015/3/23
13
社會技
巧課設
計步驟
總表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5
社會技巧課設計步驟總表 廖芳玫 103.12.13
完成IEP
的學習內容
調整欄位
完成
課程
需求
彙整
找到所有需要
社會技巧課的
學生
完成個人能力
指標轉換學年
學期目標分析
彙整學生需要學
習之次目標並分
組及決定該組課
程含括之次項目
計算、調整能力指標
完成單元名稱 分析步驟
完成課程計畫表 七、決定訓練
情境;依據訓練
理論、流程與
原則設計教案
八、進行訓練
與檢核
1.IEP
相關資料中
搜尋學生的
社會情緒行
為問題
1.
開組
內會
2.
整組
內所
有學
生之
課程
需求
能力現況
主軸
學習階段
次項目
能力指標
學年目標
學期目標
1.
處理情緒技巧 1.依據該組課程含括之次
項目彙整該組學生所需學
習之能力指標
1.組別
訓練型式 1.進行訓練
2.
處理壓力技巧 2.教學者
1.
情境設置 2.進行檢核
3.
自我效能 3.每週時數
2.
訓練流程
2.衡量這樣
的問題是否
需要社會技
巧課程
1.
基本溝通技巧 2.一學年可上課週數A 4.教學對象
(1)
暖身活動
起動機
/複習舊
技巧
(2)
說明新技巧
(3)
教師示範
(4)決定演練情境
(5)
定格演練
(6)
回饋與修正
(7)
練習與類化
指定作業
2.
人際互動技巧 3.一學年可上單元數B 5.領域
3.
處理衝突技巧 4.全學年應含指標數C 6.教學目標
3.完成()
課程調整需
求分析」的
「學習內容
調整
4.
多元性別互動
技巧
5.一個單元含括指標數D 7.教學期程
1.
學校基本適應
技巧
6.
將大約D個內函接近的
能力指標劃歸同一個單元,
並設計單元名稱
8.單元名稱 3.重要原則
2.
社區基本適應
技巧
7.個別需求的能力指標融
入相關單元 9.課程內容綱要
(1)步驟
(2)目標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
完成IEP中的學習內容調整欄位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6
1.IEP的相關資料中搜尋學生的社會情緒行為問題
2.衡量這樣的問題是否需要社會技巧課程
3.完成IEP之「課程調整需求分析」的「學習內容調整
2015/3/23
14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7
資料來源
(1)
家庭生活簡述
(2)
評量紀錄之
轉銜摘要表摘要
鑑定摘要表摘要或是評量紀錄裏的相關量表
a.轉銜及訪談資料
b.測驗結果及解釋
例如:(洪儷瑜,民86)所發展的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之正向
行為部份則可運用在診斷社會行為缺陷的工具。
上一個年度的IEP檢討會會議紀錄
(3)
能力現況描述之情緒社會行為;學科學習中有關課堂參與的描述。
(4)
行為功能評估與需要處理之行為相關的學生特質(隱含前事)中可能透
過學習而改變的特質是什麼及可能的替代行為是什麼。
1.IEP的資料中思考學生是否需要社會技巧課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28
三、家庭狀況
教養方
個案有點吃定媽媽,常跟媽媽發脾氣,個案
一發脾氣媽媽通常就會妥協,媽媽常困擾不
知如何管教個案,每次與老師說明個案在家
狀況後,一定特別交代不可讓個案知

回家一定大發脾氣,導致很多需要與家
長配合的檢核項目成效有限
家長期
人際關係可以改善,具備基本的能力,對課
業不會特別要求
(1)家庭生活簡述
2015/3/23
15
(2)評量紀錄之轉銜摘要表欄位說明-學習紀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0
1.無法主動與他人
進行有意義之基本
互動(點頭示意、
打招呼、寒喧等)。
2.易受同儕言語刺
激而大叫打人
4.無法適當表示自
己的喜怒哀樂等不
同表情及情緒;對
他人之直接示意亦
無法給予應有回應。
5.沒有自殘及傷人
顧慮
6.有困難於團體中
與人合作
轉銜表欄位說明-叁、學生能力現況分析
2015/3/23
16
(2)評量紀錄之轉銜鑑定摘要表a.轉銜及訪談資料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1
學習紀
錄摘要
學習狀況摘要:
過去曾有
ADHD的診斷,目前沒有服藥。
學業成績整體表現中下,字跡
潦草,學習較不積極,惟數學成績表現不錯,理解力佳,識字能力佳,
書寫、閱讀能力尚可,數學能力佳,分數的乘法、除法有困難。 說話
有口音
,上課愛講話,有機會的時候就會插話或是找同學聊天
生活
自理差、衛生習慣不好,體型胖,
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
家人對個案
的支持度較低,較少關注個案在學校上課的狀況。
學生現
況能力
分析
社會
及情
緒能
.....1.
同學做錯事情時會再老師面前一直指責他人
,表示老師
為什麼不先罵他,讓同學不悅
被同學捉弄
或言語攻擊一定會
反擊回去,不會忍氣吞聲
(以牙還牙的態度)
小組活動也會責
怪或嘲笑發生失誤的同儕
,常與同學有小衝突2.情緒狀況
上課
愛說話,有機會的時候就會插話或是找同學聊天。
想說話
的時候就說,較難克制。
曾有ADHD的診斷目前沒有服藥。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2
教學觀察
及現況訪
談摘要
上課愛講話,專心度不佳,作業繳交情形不錯,但不喜歡寫作文,
往往草草寫完。
容易忘記帶東西。 生活自理差、衛生習慣不好,
體型胖,天氣熱流汗時會發出汗臭味,從五年級開始提醒且聯絡家
長仍常忘記帶衣服來換
(家長較無暇關心個案狀況),抽屜裡也常有
垃圾或衛生紙,離開座位時椅子會忘記靠攏,這些行為都讓同學不
喜歡,明顯影響人際關係
上課愛說話,有機會的時候就會插話或
是找同學聊天,想說話的時候就說,較難克制。
(2)評量紀錄之轉銜鑑定摘要表a.轉銜及訪談資料
2015/3/23
17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3
測驗
名稱 測驗結果及解釋
測驗
日期
青少
年社
會行
為評
量表
教師評
同儕評
學生自評
4
98
24
93 合:32 攻:
99
10
83
6
違:
91 溝:25 違:
85
7
97
主:
1
98 主:10 過:
97
10
退
82
互:
5
退
36 互:18 退:
65
6
80
衝:
4
29 衝:17 焦:
65
12
99
自:
7
93 自:50 人:
83
10
71
學:
4
66 學:45 學:
68
(2)評量紀錄之轉銜鑑定摘要表b.測驗結果及解釋
二、評量記錄
標準化測驗:如個別或團體智力測驗、各科能力診斷測驗……等。
檢核量表:如適應行為量表、各類障礙檢核表或相關量表……等。
非正式評量:如觀察、晤談、自編測驗、段考……等。
評量方式或工具
日期
評量者
魏氏智力測驗
青少年社會行為評
量表
觀察
上學期
IEP檢討會決議事項(
前一階段重要轉銜資料
)
全量表: 施測觀察紀錄:
《無法施測請說明》
語文量表: 作業量表:
語文理解 專心注意 知覺組織 處理速度
常識 類同 算數 詞彙 理解
記憶廣度
圖畫補充
符號替代
連環圖系
圖形設計
物形配置
符號尋找 迷津
教師評
同儕評
學生自評
合:
4
攻:
98
合:
24
攻:
93
合:
32
攻:
99
溝:
10
違:
83
溝:
6
違:
91
溝:
25
違:
85
主:
7
過:
97
主:
1
過:
98
主:
10
過:
97
互:
10
退:
82
互:
5
退:
36
互:
18
退:
65
衝:
6
焦:
80
衝:
4
焦:
29
衝:
17
焦:
65
自:
12
人:
99
自:
7
人:
93
自:
50
人:
83
學:
10
學:
71
學:
4
學:
66
學:
45
學:
68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4
2015/3/23
18
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ASBS)
(Adolescent Social Behavior Scale)
出版日期
2000/05
測驗功能
情緒障礙篩選及行為評量
管制等級
適用對象
六年級至九年級
施測時間
30
分鐘
施測方式
紙筆測驗、團體施測
修訂
/編制者
洪儷瑜編製
編製
/修訂者簡介
洪儷瑜根據
MartensElliot
等學者,自行建
議編製而成。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5
測驗內
介紹
分別從教師評、同儕評、學生自評,評定學生適應與
不適應的正負向行為,達到多元評量中多種評量來源
(multi
-resource)與評量內容多樣性(multi-
dimension)
的兩種涵義。分量表內容如下:
六到國
適應行為
1.合群
2.溝通技巧
3.主動
4.互惠
5.衝突處理
6.自我效能
7.學業學習
不適應行為
1.攻擊
2.違規行為
3.過動/衝動
4.退縮/膽怯
5.焦慮
6.人際問題
7.學業適應
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ASBS)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6
2015/3/23
19
ASBS範例(低於PR25)
教師評 同儕評 學生自評
群:4
98
24
攻:
93
合:
32
攻:
99
通技巧:10
83
溝:
6
違:
91
溝:
25
違:
85
動:7
97
1
過:
98
主:
10
過:
97
惠:10
退
82
5
退:
36
互:
18
退:
65
突處理:6
80
4
焦:
29
衝:
17
焦:
65
我效能:12
99
7
人:
93
自:
50
人:
83
業學習:10
71
4
學:
66
學:
45
學:
68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7
(2)評量紀錄之上一個年度的IEP檢討會會議紀錄
臺北市立臺北市立國民中學103學年度個別化教育計
班級:8 2 學生姓名:  個案管理者:
第一學期個別化教育計畫期末檢討會議
開會日期:
103923
開會地點:學習中心
與會者簽名
行政人員
普通班教師
特教老師
相關人員
家長
討論與決議事項
:(含家長配合事項及需求)
1.
由於個案常在入班時為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進班後就開始大叫,醫師
建議如果可以給予個案主動的注意,可以減少個案進班時的干擾狀況。
2.
關於個案的成績處理,目前決定採取以特教組這裡給予個案成績,特教
組會依照個案平時表現以及作品來做為評量的標準,個案的成績處理辦法
擬由特推會通過
3.
個案目前入班次數愈來愈少,有拒學現象,對於成績考查方式採取彈性
評量,不強調孩子需要參加定期評量,課程也打破以往的學習方式,不以
科目來做為學習的方向,只要
IEP
可以融入課程即可,至於教學人力的部分
再尋求資源的協
計畫實施日期
:103.1.10
家長同意簽名
: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8
2015/3/23
20
(3)IEP能力現況描述之社會/情緒
(101.0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項目 能力現況描述
認知能力
(
智力、注意力、記憶力、組織整理能力、抽象推
能力
…)
溝通能力
(
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學科學習
(語言、閱讀、書寫、數學等)
生活自理能力
(睡眠、作息、飲食、入廁、盥洗、購物、穿脫衣服、
上下學能力等)
動作
/
行動能力
(精細、粗大動作、行走、定向能力
…)
感官功能
(
聽覺、視覺、觸覺、空間知覺…)
情緒
/
社會行為
1.
處己【處理情緒/處理壓力/自我效能】
2.
處人【基本溝通/人際互動/處理衝突/多元性別
3.
處環境【學校基本適/社區基本適應/
規範的遵守】
4.
行為問題
興趣
/
特殊才能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39
(3)IEP能力現況描述之情緒/社會行為範例
情緒
/
會行為
1.情緒表達: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喜怒哀樂,
遇到
困難會尋求協助。 2.情緒管理:生氣
時會無法控制自己情緒而有大聲說話、丟東
西等
行為無法接師長的勸告。 3.人際關
係處理能力弱:喜愛參與團體活動,但容易
與同學
起衝突
,不知如何處理當下所發生之
爭執
常引起同學反感,常被同學排擠。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0
2015/3/23
21
(4)行為功能評量
遙遠前事
隱含前事
立即前事
行為 後果
可能功能
物理因素
社會因素
(
家庭、
學校
)
智力
生心疾患
障礙類別
溝通能力
學科能力
人際互動
能力
社會情緒
能力
知動能力
需求和
上課干擾
(
走動、
說話
)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1
IEP之八、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行為問題
1.
行為問題:
2.
行為發生樣貌描述:
3.
行為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嚴重程度:
行為
功能
□獲得內在刺激:(
□獲得外在刺激:
□特定/物理刺激
□社會刺激
□逃避內在刺激:(
□逃避外在刺激:□特
/物理刺激(
□社會刺激
行為介入
策略 執行方式
負責人
檢核
日期
執行
情形
執行
結果
前事調整
行為教導
衝突處理
於社會技巧課教
後果控制
42
2015/3/23
22
43
遙遠前事 立即前事、先兆 功能
(希望出現的行為)
(問題行為) (維持行為的後果) 功能
(可以替代的行為) (預定的維持)
可嘗試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 認知行為教導策略 後果處理策略
□醫療介入
調整班規
訂立契約
視覺提示
調整座位
調整作息
調整睡眠
物理環境調整
教養方式
□家族治療
□環境結構化
諮商
先兆出現時
予以提醒
轉移注意
□提供更多協助
□改變教材教法
縮短作業長度
延長時間
促進溝通
□表達關切
降低難度
□替代行為訓練
□相關行為訓練
系統撿敏感
肌肉放鬆訓練
教室行為訓練
衝突處理訓練
社會性故事
交友技能訓練
維持友誼
休閒教育
自我管理計劃
適當行為發
不當行為發
□增強行為
DRO
DRA
DRI
DRL
DRH
增強物
□增強方式
□消弱
隔離
反應代價
□重新指令
□過度矯正
□緊急處理
系統
行為功能評估+對立性行為介入策略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習得缺陷 表現缺陷
1.社會技巧缺陷 2.社會技巧表現缺陷
由觀察或示範學習補救
透過操作行為前事變項
(antecedents)
或行為後的結果
(consequences)來補救
3.自我控制與技巧缺陷 4.自我控制與表現缺陷
需透過認知行為策略的補
救訓練
例:減敏感、自我教導、
自我監控、自我增強
需透過認知行為策略的補救
訓練
例:衝動控制策略、後果增
:社會技巧課的內容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4
2.衡量這個社會情緒行為問題是否需要社會技巧課
2015/3/23
23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5
習得缺陷 表現缺陷
無情
緒干
1.社會技巧缺陷 2.社會技巧表現缺陷
有情
緒干
3.自我控制與技巧缺陷 4.自我控制與表現缺陷
2.衡量這個社會情緒行為問題是否需要社會技巧課
3.完成IEP之「課程調整需求分析」的「學習內容調整
(
)課程調整需求、其他支援及支持服務
1.
學習內容調整
抽離國文
5節課,其中3
節上
國文簡化課程,
2節上社會
技巧課程。
2.
學習歷程調整
3.
學習環境調整
4.
學習評量調整
5.
其他支援與支持服務
6.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和
行政支援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6
2015/3/23
24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7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
二、完成課程需求彙整表
課程需求彙整表
國民教育階段 七大領域 特殊需求領域
校本
課程
學生
姓名
特殊
教育
類別
學生能力 課程需求
其他服
務內容
語文
數學
社會
生活
(小一、
小二)
自然
生活
科技
藝文
健康
與體
綜合
活動
總計
7
○○
智障
中度
1.識字量少,在
引導下能指認
常見字詞,仿
寫有困難,有
量的概念,但
無法使用數字
符號。口語表
達為優勢,能
主動分享生活
上的經驗。
2.
要透過大量操
作、視覺提示、
練習和來學習
生活知識,並
調整評量方式。
3.活動量大,情
緒不穩定,上
課難專心。
4.
活自理多處於
半獨立,需他
人協助或提醒。
1.安排普通課程:
語文
6(英語2
)、數學3
節、
社會
1
節、自然2
節、健體
4
節、
藝術與人文
4
節、
綜合
3節。 2.
師和家長皆期望
冠霈能具備生活
自理能力及遵守
社會/團體秩序
能力。故安排特
殊需求領域課程:
生活管理
9
節、
社會技巧
1
節。2
節學校本位課程
職業教育
交通車
服務
6
3
1
0
2
4
4
3
9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學生能力 課程需求
1.
識字量少,在引導下能指認常
見字詞,仿寫有困難,有量的概
念,但無法使用數字符號。口語
表達為優勢,能主動分享生活上
的經驗
2.需要透過大量操作、視覺提示、
練習和來學習生活知識,並調整
評量方式
3.
活動量大,情緒不穩定,常跟
同學發生衝突。
4.
生活自理多處於半獨立,需他
人協助或提醒。
1.
安排普通課程:語文6(
2)、數學3節、社會1
節、
自然
2節、健體4
節、藝術與人
4節、綜合3節。
2.
老師和家長皆期望
備生活自理能力及遵守社會/
團體秩序能力。故安排特殊需
求領域課程:生活管理
9
節、
社會
技巧22
節學校本位課
―職業教育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
二、課程需求彙整表放大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8
2015/3/23
25
三、找到所有需要社會技巧課
學生
完成
個人能力指標轉換學年學期目
標分析表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49
叁、社會技巧訓練與課程設計
三、完成個人能力指標轉換學年學期目標分析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50
領域
能力現
主軸
教育階
次項目
能力指
學年目標
學期目標
2015/3/23
26
個人能力指標轉換學年學期目標分析表 範例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51
能力現況
次項
所需之能力指標
學年目
1.
1.面對負
面情緒會
使用口語、
肢體攻擊
等方式宣
洩情緒。
2.無法面
對高壓情
境,選擇
逃避閃躲
在家。
處理
情緒
技巧
1
-3-1-1能分辨自己的矛盾情緒(如:又生氣
又羞愧)
1
-3-1-2能表達自己的矛盾情緒
1
-3-1-3能分析不同處理方式引發的行為後果
(如:生氣打人會被處罰)
1
-3-1-4能根據情境或情緒強烈程度,選擇可
被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如:打人
的行為能改用非自傷或非攻擊他人的行為等)
1.
能覺
察自己
的情緒
並使用
適當方
式的處
理。
2.
能處
理壓力
並抒發
情緒。
處理
壓力
技巧
1
-3-2-1能在面對壓力時自我控制負面的情緒
1
-3-2-4能從可行策略中自行選擇適當的方式
1
-3-2-5能主動使用抒解壓力的策略
個人能力指標轉換學年學期目標分析表 範例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廖芳玫 52
領域
名稱 能力現況
學習
階段
次項
所需之能力指標 年目標
社會
技巧
1.
個性害
羞、敏感,
在意他人對
自己的評價
,
而有預期
性的
緊張
和焦慮
2.
害怕陌生
的人事物
3.
新環境適
困難。
第四
階段
處理
壓力
技巧
1
-4-2-1能在面對壓力時有效處理自
的負面情
1
-4-2-2能從檢討失敗經驗中重新調
解決問題的方式或策略
1.
提升在新
環境面對壓
力時,處己、
處人、處環
境的技巧
2.
能增加適
應新環境的
能力,並返
校學習
人際
互動
技巧
2
-4-2-1能依情境變化適當展現自己
優勢能力,以降低弱勢能力帶來的
面影響
學校
基本
適應
技巧
3
-4-1-4能在遭遇困難時,根據分析
果掌握有效資源尋求解決困難(如:
教數學解題時,能判斷尋求協助的適
時機、並評估對方的協助意願)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