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人:
單位主管:
110學年度課程手冊 |
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
目錄
幼兒教育研究所 課程簡介
幼兒教育研究所鑒於國內各師範學院普設幼兒教育系,為提供幼教人才進修管道,並提昇幼教研究品質,乃於89學年度(2000年)起正式成立,旨在培養幼教專業領導人才和幼保相關師資,並積極從事幼教研究,致力提升幼教學術水準。當前鑑於國家社會發展與全球幼兒教育發展之趨勢,本所教育之具體宗旨在於:
培養幼教學術研究人才。
培養幼教課程與教學之理論與實務人才。
培養幼教行政、政策與經營管理之領導人才。
培養幼教相關產業開發與領導人才。
教學目標主要特色在於「幼教專業知能」及「組織管理與經營知能」之科際整合,以培育「教學」與「管理」知能兼具之領導人才,並積極開拓與探索幼教創新發展新知。在課程規劃方面,分列「研究方法」、「思潮與課程」、「組織經營與管理」及「政策、生態與文化」等四個領域課程模組。畢業最低修業學分數為27學分,其中必修課程6學分。另,每學期的專題講座及學術研討會能有機會針對幼教當前議題進行深度探討,而透過參訪案例與個案研討提供學子各種多元學習的內容、形式與平台,豐富與深化學生幼教專業知能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懷。

畢業最低學分
27學分
必修課程
基礎必修課程
幼教基礎理論 (3學分)
院級必修課程
教育研究法(3學分)
教育研究專題討論(一)(二) (0學分)
選修科目
最低21學分
資格檢定
畢業論文口試
110學年度上學期 | 110學年度下學期(預排) | |||||||||
課程 代號 | 課程名稱 | 授課 老師 | 學分 | 每週預估 學習時間 | 課程 代號 | 課程名稱 | 授課 老師 | 學分 | 每週預估 學習時間 | |
157016001 | 幼教基礎理論※ | 倪鳴香 徐聯恩 張盈堃 | 3 | 3~6小時 | 157909001 | 教師傳記研究 | 倪鳴香 | 3 | 3~6小時 | |
157863001 | 組織理論與管理 | 徐聯恩 | 3 | 3~6小時 | 157848001 | 幼兒教育研究方法論 | 張盈堃 | 3 | 3~6小時 | |
157864001 | 幼教品質研究 | 徐聯恩 | 3 | 3~6小時 | 157847001 | 家庭生活教育概論 (與教育系合開) | 李淑菁 | 3 | 3~6小時 | |
157858001 | 兒童哲學與思潮△ | 倪鳴香 | 3 | 3~6小時 | 157849001 | 伴侶與婚姻諮商研究 (與輔諮碩合開) | 傅如馨 | 3 | 3~6小時 | |
157941001 | 生命口述傳記專題研究 | 倪鳴香 | 3 | 3~6小時 | 157850001 | 人文創新與實踐 (與科智所合開) | 吳思華 | 3 | 3~6小時 | |
157860001 | 幼教政策與行政研究 | 張盈堃 | 3 | 3~6小時 | 157906001 | 教育設施規劃研究 (與教政所合開) | 湯志民 | 3 | 3~6小時 | |
157885001 | 玩具研究 | 張盈堃 | 3 | 3~6小時 | ||||||
157862001 | 幼兒發展與學習△ (與心理系合開) | 黃啟泰 | 3 | 3~6小時 | ||||||
157846001 |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與教育系合開) | 李淑菁 | 3 | 3~6小時 | ||||||
157852001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與輔諮碩合開) | 傅如馨 | 3 | 3~6小時 | ||||||
157853001 | 兒少福利專題 (與社工所合開) | 林宜輝 | 3 | 3~6小時 |
※必修課程 △非本科系畢業學生必選修
157016001 | 幼教基礎理論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本課程由本所三位教師合授 |
900001001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946001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進入「質化研究」將會使人體察此一研究取徑乃是一種自身要如何瞭解與探究世界立場的選擇,不同於數量化,它透過對情境脈絡的察、訪、讀、析與寫,來進行對世界現象的「理解」。在台灣教育學領域質性研究已有二十餘年發展的歷史,至今內涵五彩繽紛且多元,已是教育專業工作者面對社會問題不可或缺的涵養。本課程主要針對計畫選擇質化研究取向進行學位論文書寫的學生,或對該研究取向感興趣者。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3001 | 組織理論與管理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73001 | 幼教品質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透過專題研討深入瞭解幼兒園品質相關研究,以提升學習者專題研究與寫作能力。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9001 | 幼教組織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透過專題研討深入瞭解幼教組織相關研究,以提升學習者專題研究與寫作能力。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專題項目將配合修課同學目標與興趣。歷年專題如:幼教課程與教學品質之衡量、提升幼教品質政策與工具、幼兒學習標準、就學準備等, |
157868001 | 幼教組織與品質實證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938001 | 幼兒園經營策略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909001 | 教師傳記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教育學研究中「教師研究」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本課程以「教師/教保服務工作人員」為探究對象,透過教師相關論著研究與教師(自述)傳記內涵,對教師/教保服務工作人員的自我、角色、生涯發展、專業生態與專業認同等議題進行理論與實務的研討,以作為認識教師/教保服務人員日常生活世界之基石。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4001 | 童年與社會化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
157858000 | 兒童哲學與思潮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在探究關於「如何教育幼兒」社會行動的背後充滿著人存在價值的辯證,本課程關注探討人類成長的初期現象及如何提供教育內涵的思辯練習。透過教育經典著作探究過往或當前童年教育思想家們如何思考「孩童圖像」與「教育孩童」的內涵。課程教學強調師生共同經歷「自主學習」與「討論辯證」的歷程。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
157866001 | 跨文化童年教育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伴隨全球化而擴大的跨界流動(離),及自由解放下所形成的多元生活型態皆引發社會的快速變遷,移民與語言-文化的異質性早已滲透在各教育場域。跨文化童年教育研究這門課的規劃,主要在於回應此一社會現象與需求。 從多元文化的思維出發,探究「跨」文化中的文化特徵,及「跨」文化中的教育經驗內涵,特別著重在人類成長中童年階段的跨文化教育層面,以培養學生田野研究及社會實踐時的敏感力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
157926001 | 華德福教育專題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
157856000 | 家庭游(遊)藝學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
157930001 | 教育學傳記研究 | 3學分 | 教育所及幼教所碩博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本課程與生命口述傳記專題研究為系列循環的課程 |
157857000 | 幼兒創造力發展與教學研究 | 3學分 | 教育所及幼教所碩博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一)認識想像與創造力相關研究領域的內涵 (二)學習運用測量幼兒創造力的相關工具 (三)探究及發展幼兒教育場域中的創造力教學 | |||
[上課內容] | (一)想像力與創造力相關理論 (二)幼兒創造力發展與教學之相關研究內涵 (三)各種古典與當代幼兒創造力測驗的介紹與演練 (四)認識及研發各種幼兒創造力教學案例 | |||
[備註] |
157941001 | 生命口述傳記專題研究 | 3學分 | 教育所及幼教所碩博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在人文社會科學中「敘述訪談法」(Narratives Interview)已被廣為使用,不僅是口述傳記研究重要的路經,也是理解教育主體生命性經驗及建構在地化教育理論重要的方法。本課程除介紹該研究法於教育學研究的運用範疇,也協助學習者認識及涉入口述傳記的文本世界。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本課程與教育學傳記研究為系列循環的課程 |
新開課程 | 家庭、幼兒園與社區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本課程從幼兒教育生態發展的脈絡性觀點出發,以家庭、幼兒園及社區三者關係建立對在孩童學習發展上所產生之影響進行理論、策略與議題的探討。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5001 | 兒童田野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本課程為研究方法性質的課程,主要針對以兒童為對象的田野研究做為探討的範圍,讓學習者熟知及應用民族誌與田野研究的技法。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85001 | 玩具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各個時代的孩子都會拿日常生活中取得的物品製作玩具,或者是自己設計,例如簡單的布偶。玩具常是就地取材,日常生活玩耍的不過是週邊環境中一些自己發明的活動。此外,玩具也帶有性別刻板化的意涵,引導孩子進入成人世界,例如男孩玩木馬,而女孩玩洋娃娃及炊具餐具。本課程從幾個面向切入玩具,如社會學、年鑑史、物的分析等等。除此之外,也比較台灣、美國與日本等脈絡下的玩具研究。最後,我們可以從全球化與消費的角度切入玩具。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1001 | 幼教課程與教學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新開課程 | 兒童文化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79001 | 比較幼兒教育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86001 | 台灣幼兒社會議題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在當代文化中,有關族群、性別、強勢與弱勢階級等的差異現象處處湧現,特別是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的處境與學習經驗正是幼教學門裡,目前受到相當熱烈討論的例子。本課程目的一方面強調文化差異政治:從文化再生產理論出發,分析文化差異在教育機會上的影響;另一方面強調教育實踐與反思:教育是一種文化實踐,理論與議題終須回到實踐面向,才能展現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質,我們將學校視為社會實踐的起點,希望透過學校的課程,激發師生的公民參與及社會行動,以開展教育作為促進社會公義的空間的可能性。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0001 | 幼教政策與行政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74001 | 幼教教學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7001 | 幼教課程發展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62001 | 幼兒發展與學習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幼兒行為因遺傳、環境、成熟、學習交互作用影響而發展。早期發展較受遺傳與成熟之影響,後期發展指約兩歲左右以後較受環境與學習之影響。因此對幼兒發展的了解,要在環境與學習的提供上才有意義,如此也才更能促進幼兒發展。而幼兒學習的概念乃是奠基在幼兒發展上,不論在身體、動作、認知與語言、人格與社會等方面知識的獲得,其中又以認知發展與學習較為相關的。因此本課程以幼兒認知發展為基礎,並應用在幼兒的學習上。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925001 | 高等教育統計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 |||
[上課內容] |
| |||
[備註] |
157847001 | 家庭生活教育概論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一) 了解家庭生活教育的本質、意義、內涵與發展 (二) 了解社會變遷下(如高齡化、少子化與多元家庭),家庭生活教育的理解與進行方式 (三) 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社會文化議題,例如家務分工、家庭暴力等 (四) 探討有效的家庭溝通方式 (五) 探討家庭生活教育的重要領域及內涵,例如親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關係的經營、倫理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分手(離)的藝術、家庭休閒教育和其他家庭教育等。 | |||
[上課內容] | 1.何謂家庭生活教育?課程介紹、自介、同學彼此認識 2.家庭生活教育的內涵 3.家庭與自我價值感 4.家庭、溝通型態與家庭圖 5.家庭系統 6.家庭藍圖 7.實作(一)我的家庭生活田野理解 8.實作(一)咖啡館分享 (請同學準備ppt) 9.親職教育工作坊 (外聘) 10.社會體制中的家庭 11.家庭婚姻教育的理論基礎 12.育兒論述、托育、長照、女性就業三合一政策 13.進行關係實作 14.(多元)移民家庭(演講) 15.關係實作期末咖啡館分享 | |||
[備註] |
157852001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1. 理解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及最新發展 2. 增進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應用及對多元文化之認識 3. 從諮商與心理治療的角度思考問題,增進對自己與別人的瞭解 | |||
[上課內容] | 1. 課程介紹 2. 新進諮商與心理治療 Austad(ch1),Corsini(ch16) 3.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一) 4.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二) 5.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三) 6.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四) 7.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五) 8.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六) 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七) 10.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八) 11.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九) 12.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介紹(十) 13. 多元文化/social justice in counseling. Toporek(2006),ch1-2 14. 多元文化/social justice in counseling. Toporek(2006),ch1-2 15. 諮商與心理治療在學校之應用 16. 諮商與心理治療在社區機構之應用 17. 諮商與心理治療在醫療機構之應用 18. 諮商與心理治療在企業界之應用 | |||
[備註] |
157853001 | 兒少福利專題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In this class, you will: 1. Undertake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ld welfare system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2. Carry out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 welfare program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in terms of how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re served by welfare providers 3.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cy lesions for Taiwan’s policymaking 4. Evaluate the programmatic outcomes of Taiwan’s child welfare provision 5. Contemplate the progressive proposals in a new round of child welfare reforms | |||
[上課內容] | 1. The Shifting Concept of Childhood in History 2. Analytical Framework: Hardiker’s three-tier intervention model 3. Child Welfare Development (I): American case 4. Child Welfare Development (ll): European cases 5. Child Welfare Development (lll): Taiwan’s case 6. Child Maltreatment (I): Anglo-Saxon vs. European policy models 7. Child Maltreatment (II): Taiwan’s policy development 8. Foster care (I): Anglo-Saxon vs. European policy responses 9. Foster Care (II): Taiwan’s service development 10. Field visit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 11. Child Poverty (I): Anglo-Saxon vs. European policy responses 12. Child Poverty (II): Taiwan’s policy development 13. Service Organization Change (I): Integrated Child Centers 14. Service Organization Change (II): Social Safety Net Program in Taiwan 15. Ideational Change: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Child’s Best Interest” into Policy Design | |||
[備註] |
157846001 |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 3學分 | 幼教所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本課程不以理論先行,也不以「囤積知識」(banking knowledge)為目的。文獻的閱讀只是帶領我們思考、並反芻台灣的狀況,並非「教科書」般的定理或定律。課程著重增強學生的性別識讀能力(gender literacy),希望藉體驗、實作、影片討論、相關閱讀與討論,以及問題提出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具備性別教育基本素養,俾使不但能轉化自我,也能重新用性別的觀點省思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重新理解社會現象,產生改變的力量。 | |||
[上課內容] | (一)日常反思 於課堂討論分享。本課程的「日常實作」有兩層意義。第一,對於日常生 活既有實踐(practice)的反思;第二,反思之後具覺醒意識的實踐 (praxis)。以行動實踐作為媒介,培養同學作為現代知識份子的批判思 考、社會與人文關懷、自主學習、統籌規劃、解決困難與實踐的能力。 (二)要求在課餘時間進行校外實作 1. 性別地景小旅行 2. 成人性別/多元文化教育小蜜蜂 設計成人性別/多元文化教育方案,在公園、車站、圖書館前面、 菜市場、社區活動中心等實施,每次實施後要檢討成效,修改進 行方式,讓成人性別/多元文化教育方案更為可行。 3.到性別相關的 NGO 擔任志工(例如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同志諮詢熱 線等),藉由參與了解 NGO 宗旨、運作方式與理念,並說明自己 在其中的施為與觀察。 4.其他與性別教育相關的實作,需與老師討論後方可進行。 (三) 性別評論(投書媒體) 性別研究重在實踐,因此也將以此實驗性、行動性作法,鼓勵/訓練學生 如何運用媒體增加性別實踐的動能。 | |||
[備註] |
900002001 | 0學分 | 教育學院碩士生 | 3小時 |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與教育領域大師對話,探究有關教育重要議題 | |||
[上課內容] | 每月邀請教育各領域大師,針對當前重要教育議題進行探究與討論,依教育行政、教育政策、教育心理與輔導、幼兒教育、教育實務等相關教育議題分別進行探究討論,出席並發言討論。 | |||
[備註] |
900004001 | 教育研究專題討論(二) | 0學分 | 教育學院碩士生 | 3小時 |
[課程簡述/課程目標] | 與教育大師對話,探究有關教育重要議題 | |||
[上課內容] | 每月邀請教育各領域大師,針對當前重要教育議題進行探究與討論,依教育行政、教育政策、教育心理與輔導、幼兒教育、教育實務等相關教育議題分別進行探究討論,出席並發言討論。 | |||
[備註] |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院 幼兒教育研究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_____ | |||||||
院級必修課程 | 所內選修課程 | ||||||
課程名稱 | 學分 | 成績 | 檢核 | 課程名稱 | 學分 | 成績 | 檢核 |
1.教育研究法 2.教育研究專題討論(一) 3.教育研究專題討論(二) | 3 0 0 | ____ ____ ____ | □ □ □ |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 □ □ □ □ □ □ □ |
所級必修群課程 | |||||||
課程名稱 | 學分 | 成績 | 檢核 | ||||
| 3 | ____ | □ | ||||
所外選修課程 | |||||||
課程名稱 | 學分 | 成績 | 檢核 | ||||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____ ____ ____ | □ □ □ □ |
總學分數: 學分
姓名 | 職稱 | 最高學歷 | 專長 |
倪鳴香 | 教授 | 德國漢堡大學 教育學院博士 | 教育學傳記研究、童年與幼教生態研究、幼師專業成長 |
李淑菁 | 副教授 | 英國劍橋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 | 性別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會學、政策社會學 |
徐聯恩 | 副教授 |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 組織創新與變革、幼教品質與創新、幼兒園經營管理 |
張盈堃 | 副教授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 | 課程研究、文化研究、教育社會學 |
傅如馨 | 助理教授 | 美國亞萊恩國際大學 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 | 親職教育、婚姻與家族治療、青少年偏差行為、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