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离现在 5
年 13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肆
原住民族族語課程、教材、教學
一、族語課程的沿革
二、族語教材的發展
三、各類族語學習資源
四、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
五、結語
六、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簡介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肆、原住民族族語課程、教材、教學
臺灣原住民族語言過去遭受打壓及忽視,現已面臨流失的危機,族語是民族尋求發展的
根本,因此保存及維護語言的生存權是刻不容緩的工作。隨著本土化教育政策的推動,族語
教育也開始受到重視,
2001 年國小開設族語課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舉辦首次族語能力認
證,乃至於
2017 年公布之《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皆帶動原住民族社會的族語學習風潮,
也提升民族認同感。政府以族語彰顯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進而運用族語傳承民族文化,視為
當前原住民族教育重要目標。因此,族語教育可說是原住民族教育的核心,諸如學校族語課
程的開設、族語教材編寫與研發、族語師資培訓、族語認證規劃與執行,皆為重點工作事項。
表
4-1 族語教育發展的重要歷程
時間
事件
1998
總統公布《原住民族教育法》。
2001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首次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考試。
2005
總統公布《原住民族基本法》。
2005
教育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會銜發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2002-2006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纂「九階族語教材」。
2007
教育部辦理「第一屆原住民族族語文學創作獎」。
2009-2017
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纂「四套族語教材」。
2017
總統公布《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2018
教育部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原住民族
語文)》。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族語成蔭:四套教材八年編纂紀》
(臺北: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7)頁 6-7。
一、族語課程的沿革
1998 年教育部發布《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各校可依據實際情況彈性選擇
各主題於「本土教學活動」之中實施。
2001 年教育部公告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中之「本國語
言學習」 域 的「本土語言」成為正式課程之ㄧ,原住民族語言課程正式進入學校課程。
原住民族語文課程綱要,是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2001 暫行課綱、2003 課
綱、
2008 微調課綱)基礎之上發展而成。2008 至 2013 年國家教育研究院展開一系列的中小
學課程發展的基礎性研究。
2013 年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第 4 次審議大會」
審議通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為研擬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51
綱的主要依據。
2013 年 1 月國家教育研究院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同年
6 月設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研修小組」。為了顧及原住民族及新住民的
學生教育,還特別成立「原住民族暨新住民課程發展組」,邀請具原住民身分以及長期關心
原住民族教育的校長、老師、學者專家擔任諮詢委員,提供課程總綱內關於原住民族教育在
理念目標、課程架構、課程實施的建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社
會、藝術、自然科學、綜合活動、科技、健康與體育。其中,「語文領域」包含
7 科:國語
文、本土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英語文及第二外國語
文。分別由
7 個研修小組擬定出 7 份課程綱要,其中即包括原住民族語文課程綱要。
二、族語教材的發展
溯自
1990 年代,因國家教育政策開始尊重多元文化的發展,同意讓鄉土語言成為部分學
校鄉土活動正式課程,同時教育部、省政府教育廳及各縣市政府共計出版
11 族原住民族語言
鄉土教材。至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時,即將鄉土語言納入學校的正式本土語文課程,教育
部也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纂「九階族語教材」,並於
2002 至 2006 年間陸續
完成,後續並持續編纂「四套族語教材」。此外,各縣市政府及學校亦依教學需求投入自編
教材研發工作,除了以學校教育類型為主的教材,更有配合教學方法和學習族語方式各類多
元的教學輔助及其他間接發揮族語教學成效的材料,包括辭(字)典、語法書、繪本、教會
文本以及數位教材等。由此可見族語教材的數量及類型不勝枚舉、不計其數,以下針對族語
教材編寫演進予以概略介紹。各類教材蒐整詳本年鑑全文電子版附錄四。
(一)學校族語教材的出現
學校的族語教材,最早出現的版本是於
1991 年由臺北縣烏來鄉烏來國民小學(今改制為
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民中小學)的教師群所編寫,該校為全國第一所於正式教育體制內推動
族語教學課程的學校,對當時的教育環境及狀況來說是前所未有,為族語教育發展的里程
碑。當時,為了推動族語課程,在
1991 至 1994 年共出版了《泰雅母語教學教材》共 3 冊,
內容以注音為主,羅馬拼音為輔
1
。
(二)國小鄉土活動課程的原住民族語言教材
《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鄉土教育實施要點》的實施目標為增進鄉土文化的認識、培養鄉
土活動的興趣、培養鄉土問題的意識,以及落實鄉土教育的推展,讓學生學習尊重並包容多
元文化。關於鄉土語言教材的編輯,根據實施要點第
6 點第 2 項所示:「鄉土語言教材部分,
因具共通性,為恐各縣市分散編輯,資源重複浪費,由本部協調部分縣市編輯,完成後提供
1 宋神財,〈新北市烏來國小的族語教學〉,王雅萍主編,《我口說我話,我手寫我字》(新北:國家
教育研究院,
2017),頁 9-18。
52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各縣市參考使用。」
2
因此,教育部組織「鄉土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與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請
8 個縣市負
責編寫國小鄉土語言教材第一冊(三年級),於
1995 至 1998 年共完成 13 種語言鄉土語言教
材,其中原住民族語言教材共有
11 種,分別是阿美語、泰雅語、賽德克語、布農語、排灣
語、鄒語、魯凱語、卑南語、雅美語、賽夏語、噶瑪蘭語,另
2 種為閩南語和客家語。上述
的
11 種鄉土語言教材為第一份官方編纂的原住民族語言教材。
1995 至 1998 年教育部及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重視鄉土語言的發展,除了國中小實施鄉土
教學活動外,政府也鼓勵各級學校及個人自編教材。此時期的教材沒有固定的課程編寫大綱
作為參考,因此教材的編寫模式、內容及體裁不一,屬於「自由模式」的編寫類型。
3
。
(三)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原住民族語九階教材
2000 年教育部頒布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本土語言納入學校的正式
課程。教育部原住民教育政策委員會決議,為因應九年一貫課綱下原住民族語言教學的迫切
需要,及統整原住民族語言教材,開啟了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的編纂工作。
2002 年教育部及行
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辦理《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編輯
三年計畫》
4
,該中心成立「族語教材課程大綱與教材細目編輯小組」,及代表各族的「教材編
寫組」,於
2002 年到 2006 年間共完成九階教材計 40 冊,每冊包含學習手冊及教師手冊 2 本,
共計
720 冊。2007 年九階教材於各國中小廣泛試用後,於 2008 年再進行整體校訂。
九階教材有別於先前官方及民間編寫族語教材的自由模式,教材的編輯參考了《國民中
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語言領域」,為九階教材編寫小組提供「課程綱要」,讓各階教
材在編寫上,依照語言程度循序漸進,主題連貫。九階教材重視族語的溝通功能,以實用會
話、共通句型使書面語口語化,活絡族語的使用,而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也體現了族語的自
主發展及族語在適應現代生活下,其語言現代化的結果
5
。除了溝通的需求之外,語言的使用
會隨著時代更新或應變,與時俱進,因此語言是「活」的,是展現民族活力的重要指標。九
階教材經過多年的使用與族語書寫系統發展與整合,需要與時俱進,因此召集教材編輯委員
進行教材修訂,重新檢視教材並補足缺漏的部分,截至
2018 年已完成 42 語 1 至 6 階教材的
修訂工作。
6
(四)原住民族委員會族語四套教材
自
2009 年起,原住民族委員會規劃進行《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編輯計畫》,委託國立政治
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統籌執行。於九階教材的基礎上,延伸編輯程度由淺至深,符合各學
2 教育部,《國小鄉土教學活動實施要點》。取自 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9CC/data/20001216241
2/%B1%D0%A8%7C%B3%A1%B1%C0%B0%CA%B0%EA%A5%C1%A4%A4%A4p%BE%C7%B6m
%A4g%B1%D0%A8%7C%B9%EA%ACI%ADn%C2I.htm(檢索日期:2018.04.21)。
3 李台元,《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
4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06)。
5 同前註 3。
6 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召開九階教材第 1-6 階修訂會議(2018.01.22-01.28)〉。取自 https://web.
alcd.tw/news/index.php?id=430(檢索日期:2018.04.21)。
53
齡階段及不同族語能力學習者的族語教材,歷時
8 年,完成了四套族語教材,編輯成果共 16
族
42 語別,計 1,008 冊,編輯成果極為可觀。四套族語教材分別為第一套「基礎教材」,包
含「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第二套初級教材「生活會話篇」,第三套中級教
材「閱讀書寫篇」以及第四套高級教材「文化篇」。前兩套教材主要為「九階教材」學習程
度的延伸版本,以學校教育為主,字母篇是學齡前兒童的基礎教材,以往幼兒的族語學習強
調發音和溝通為主,如今字母篇可以讓幼兒學習族語時搭配簡單的字母書寫練習,提早讓學
童同時發展「聽」和「寫」的語言基礎;生活會話篇為九階教材程度上的應用教材。而閱讀
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提供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為目標。
現行官方編纂的教材,除了突破一族一語的語言限制外,更在異中求同,考慮到
16 族
42 語別的一致性,依循共同綱目之下編纂出系統化的族語學習教材,讓族語的學習是盡量符
合各學齡階段並得以循序漸進。
(五)自編版的族語教材
除了政府出版的
11 種原住民族語鄉土語言教材、九階族語教材及四套族語教材,也有不
少縣市政府、學校自行編輯的教材;另外,亦有發展出結合族語、學校發展特色及地方部落
文化的族語教材,即以九階教材為藍本,融合了「自由模式」及「九階模式」的「綜合型」
教材
7
,例如屏東縣來義鄉的文樂國民小學,在九階教材之前,於
1991 至 1994 年自編了排灣
語教材共
4 冊,2001 年後,在九階族語教材出版並於教學試用之後,深感此教材主要以日常
會話為主,缺乏相關在地的來義鄉地理知識、排灣族民族生活、民族精神、民族制度、民族
藝術等深層文化的認識,加上每週族語教學只有
1 節的不足,於是學校又自編了各類民族教
育校本教材,參考了九階族語教材中排灣語的部分完成了《排灣語教材》(第
1 冊)
8
,使學生
於學習族語的同時吸收部落及地方的人文地理、藝術文化等涵養,更增加使用族語的機會,
於溝通層面上更深化了學生對在地及所屬民族的認同
9
。
三、各類族語學習資源
以廣義的族語教學文本性質來說,教材並不侷限平面上的知識,而是透過學習環境的營
造及他類書籍、數位化教材或雲端上課方式、相關物品的輔助使用,將教學發揮得更淋漓盡
致,也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方式,並靈活運用族語。因此詞典、語法書、繪本、族語學習數
位話網站等也能搭配、輔助族語教育的延伸使用,提高學生學習族語的興趣和動力,主動學
習。在幼兒族語教材的選擇上,原住民族委員會在
2016 年出版了 16 族 42 語別加上英語的
《原住民族幼兒學習圖版——
WAWA 點點樂互動式有聲教材》,為幼兒族語教學教材添加新的
選擇。
族語詞典的編纂,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
1950 至 1990 年,本土語言受到壓
7 同前註 3。
8 華阿財,〈評析屏東縣文樂國小的《排灣語教材》〉,《原教界》,14(臺北,2007.04),頁 86-89。
9 朱志強,〈布族努克的終身課程─屏東縣文樂國小族語教學發展史〉,王雅萍主編,《我口說我話,
我手寫我字》(新北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頁 19-42。
54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抑,詞典產量有限,詞典的編寫者以來自西方國家的神職人員為多數;第二階段是
1991 至
2005 年,因族語漸次納入學校課程與教學,各族現代式的詞典開始出現;第三階段是 2006 年
起,隨著族語書寫系統的規範化,以及九階族語教材編輯完成,各族迫切需要符合教學需求
的詞典,加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經費挹注,各族詞典編寫與修訂更加蓬勃,許多過去
未曾出現的語言詞典,也著手進行編纂。在官方的資助之下,詞典以委託研究計畫的形式進
行編輯,編輯方式則是由本族人士與語言學者合力編纂。
族語教學者可以引導學生查閱族語詞典或語法書作為工具書,例如,原住民族委員會依
據《原住民族語言振興與發展六年計畫》匯集各族族人、學者專家共同收集語料、編纂語彙
書,在
2018 年出版了 16 族《臺灣南島語言叢書系列》的語法概論,對族語的教學與研究具
有參考價值。
此外,運用網路與科技進行族語教育,也是當前的趨勢。線上族語學習網站的資源眾
多,例如族語
E樂園
10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
11
、
Alilin原住民族電子書城、政大原民中心電
子書城等線上學習資源,可提供民眾使用電腦或行動裝置學習,透過便利的資訊科技,協助
大眾學習原住民族語言。
自
2015 年起,教育部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執行《臺灣原住民語維基百科
孵育計畫》,規劃建置
16 族族語維基百科的撰寫平臺,以活化原住民族語言為目標,並於
2017 年 11 月舉行成果發表會。該計畫希望藉由網路世代下社群的力量,以及維基百科人人可
以參與編寫的特質,做到族語及文化知識的傳承,甚至將臺灣原住民族的語言推向國際舞
臺。各族召集人號召寫作團隊,並與本族青年所擔任的維基助理互相配合,舉辦工作坊、定
期聚會的經營模式之下,泰雅語在
2016 年 7 月、撒奇萊雅語在 2017 年 1 月,以及阿美語在
2017 年 8 月,已分別進入孵育場活躍名單之內;2018 年持續列入維基百科語言列表活躍名單
內。
四、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
自
2005 年(94 學年度)起,教育部為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於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成立
國民教育幼兒班(簡稱國幼班),又因考量均處教育優先區,服務對象多為弱勢家庭子女,
即推動《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
2006 年教育部為讓族語學習向下延伸,推動《教
育部補助公私立幼稚園推動鄉土語言教學實施計畫》,該計畫後於
2018 年修正為《教育部國
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本土語言及在地文化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原則》,奠定本土語
言及在地文化學習從幼兒學習的政策基礎。
原住民族委員會之《原住民族語言振興第
2 期六年計畫(103-108 年)》,
12
正式回應了學
10 原住民族委員會族語 E 樂園(2018),http://web.klokah.tw(檢索日期:2018.04.21)。
11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2018),https://e-dictionary.apc.gov.tw/Index.htm(檢索日期:2018.04.21)。
12 《原住民族語言振興第 2 期六年計畫(103-108 年)》的主要工作項目,包括:1. 健全原住民族語言法
規;
2. 建構完整族語學習體系;3.、推動原住民族語文字化與數位典藏;4. 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研究
與發展;
5. 辦理族語振興人員增能研習;6. 營造族語生活環境;7. 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8. 辦理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分級認證;
9. 辦理族語競賽及表揚活動;10. 辦理訪視輔導及評鑑。
55
前教育階段納入推動族語學習的政策規範,
13
並朝向族語家庭、族語保母及沉浸式族語幼兒園
的方式進行。因此,原住民族委員會於
2014 年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第 1 期試辦計
畫》
14
,其目的主要有三:
1. 搶救族語,培養真正會說族語的人,落實族語向下扎根的工作;
2. 落實原住民族地區之幼兒園實施沉浸式族語教學(全族語幼兒園);3. 增加原住民族教保員
在地就業機會與促進工作保障。其實施策略包括甄選族語教保員進入試辦幼兒園,增進原住
民幼兒師資就業機會,藉由評鑑制度保障表現良好之族語教保員服務的機會,並持續協助族
語教保員透過正式管道納入編制進用。同時,透過結合當前國內幼兒教保活動課程六大領域
內涵,進行沉浸式族語教學實施,提升幼兒族語聽說能力,並兼顧其幼兒階段的發展需求,
達到培養幼兒之族語流利與發展。第
1 期計有 23 位族語教保員投入 23 個園所(詳表 4-2)試
辦此項計畫實施沉浸式族語教學。
表
4-2 103 學年度實施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的縣市學校
序號
縣市
幼兒園
沉浸語別
1
新北市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秀姑巒阿美語
2
新北市烏來區福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考利克泰雅語
3
南投縣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德路固語
4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都達語
5
南投縣魚池鄉德化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邵語
6
南投縣信義鄉地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卡群布農語
7
嘉義縣
嘉義縣阿里山鄉立幼兒園
鄒語
8
屏東縣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北排灣語
9
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北排灣語
10
屏東縣來義鄉立幼兒園
- 來義本園
中排灣語
11
屏東縣來義鄉立幼兒園
- 義林分班
中排灣語
12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中排灣語
13
高雄市
高雄市那瑪夏鄉民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14
高雄市桃源鄉興中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拉阿魯哇語
15
高雄市長榮百合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霧臺魯凱語
13 其中第 2 項「建構完整族語學習體系」,包括:1. 辦理學齡前沈浸式族語學習(0-6 歲);2. 辦理學
生族語學習(
7-18 歲);3. 辦理大專校院學生族語學習班;4. 提供成人族語再學習。
14 沉浸式族語教學是指全族語沉浸課程(Total Immersion Programs),亦即提供語言學習者全族語的學
習環境,以達到本族語言習得的結果。沉浸式族語教學普遍認為是族語復振的最佳方式,因為語言
學習需要該語言使用環境的支持。紐西蘭的語言巢是沉浸式族語教育的案例。
56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序號
縣市
幼兒園
沉浸語別
16
臺東縣
臺東縣臺東市立幼兒園
海岸阿美語
17
臺東縣達仁鄉土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18
臺東縣卑南鄉大南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魯凱語
19
臺東縣臺東市南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南王卑南語
20
花蓮縣
花蓮縣私立快樂幼兒園
秀姑巒阿美語
21
花蓮縣私立安德幼兒園
太魯閣語
22
花蓮縣萬榮鄉見晴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23
花蓮縣秀林鄉秀林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資料來源: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專管中心,年鑑團隊彙整
《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自
103 學年度起實施以來,已由當年的 23 班擴增至 107
學年度的
53 班
15
,如表
4-3。
表
4-3 107 學年度實施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的縣市學校
序號
縣市
幼兒園
沉浸語別
備註
1
臺北市
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海岸阿美語
2
新北市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秀姑巒阿美語
3
苗栗縣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夏語
4
苗栗縣立泰安國民中小學附設幼兒園
澤敖利泰雅語
5
苗栗縣泰安鄉泰興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澤敖利泰雅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6
臺中市
臺中市和平區立幼兒園達觀分班
澤敖利泰雅語
7
南投縣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德路固語
8
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都達語
9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都達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10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德固達雅語
11
南投縣仁愛鄉互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德固達雅語
12
南投縣仁愛鄉中正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卓社布農語
15 含 6 班(鐘點沉浸式族語幼兒園)以聘任非專職族語教保員的方式申請沉浸式教學計畫。
57
序號
縣市
幼兒園
沉浸語別
備註
13
南投縣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老鷹班)
萬大泰雅語
14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山羌班)
萬大泰雅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15
南投縣信義鄉信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16
嘉義縣
嘉義縣阿里山鄉立幼兒園
鄒語
17
高雄市
高雄市那瑪夏區民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
園
郡群布農語
18
高雄市那瑪夏區立那瑪夏幼兒園
16
卡那卡那富語
19
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拉阿魯哇語
20
高雄市桃源區桃源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21
高雄市桃源區樟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22
高雄市巴楠花部落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23
屏東縣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北排灣語
24
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民小學附設幼
兒園
北排灣語
25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
園
北排灣語
26
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民小學附設幼
兒園
北排灣語
27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
園
霧臺魯凱語
28
屏東縣來義鄉來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中排灣語
29
屏東縣來義鄉立幼兒園
中排灣語
30
屏東縣來義鄉立幼兒園義林分班
中排灣語
31
屏東縣春日鄉立幼兒園七佳本園
中排灣語
32
屏東縣春日鄉立幼兒園(古華分班)
南排灣語
33
屏東縣獅子鄉內獅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南排灣語
34
臺東縣
臺東縣達仁鄉安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35
臺東縣達仁鄉土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16 2019 年 1 月 1 日納入高雄市那瑪夏區民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58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序號
縣市
幼兒園
沉浸語別
備註
36
臺東縣
臺東縣大武鄉大鳥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37
臺東縣金峰鄉賓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38
臺東縣金峰鄉新興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排灣語
39
臺東縣臺東市富岡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海岸阿美語
40
臺東縣臺東市南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南王卑南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41
臺東縣卑南鄉大南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東魯凱語
42
臺東縣海端鄉立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43
臺東縣長濱鄉竹湖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海岸阿美語
44
臺東縣延平鄉武陵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45
臺東縣延平鄉鸞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46
臺東縣蘭嶼鄉私立蘭恩幼兒園
雅美語
47
臺東縣蘭嶼鄉東清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雅美語
48
花蓮縣
花蓮縣光復鄉立幼兒園
秀姑巒阿美語
鐘點沉浸式
族語幼兒園
49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海岸阿美語
50
花蓮縣萬榮鄉見晴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51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52
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53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魯閣語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年鑑團隊彙整。
從
107 學年度實施《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的縣市來看,主要分布於臺北市、新
北市、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等地。《沉浸式
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的展開,促使原住民族文化與族語傳承向下扎根,故本年鑑從
107 學
年度沉浸式族語幼兒園
53 個班中挑選 9 所幼兒園概況做案例分享
17
五、結語
2018 年教育部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本土語言(原住民族語
文)》,其基本理念即提及:「推動原住民族語文教育不僅是保障原住民族基本人權,落實多元
17 9 所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分別挑選 9 個不同特色之語別做為案例,未來年鑑所收錄與分享的沉
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數,將陸續增加。
59
文化的教育課題,更是臺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途徑,亦有助於具體保存多語言文化資產,促
進我國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貢獻」。原住民族教育的重點在於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化。原住民
族主體性的存在,正取決於原住民族語言的興亡。當前原住民族語言流失情況相當嚴重,各
族說話人的流利度隨著年齡層驟降,亟待特殊的政策加以搶救。
族語教育是保護瀕危語言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讓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適應現代生活需
求,保持其使用活力的主要策略之一。族語教育的功能,不但可以增加語言的地位與聲望,
提升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更利於促使族語成為現代社會的溝通工具與文化瞭解的管道。
學校的族語教育將對族語的維護有所助益,但是單靠學校的族語教育並不能完全挽救語言流
失,家庭與部落的族語傳承也需要強化。然而,今後的族語教育當中,學校的族語課程與教
學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學校如何統整家庭以及部落的各種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增進民族
語言的使用,是未來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六、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簡介
表
4-4 107 學年度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簡介一覽表
18
序號
幼兒園名稱
沉浸語別
1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秀姑巒阿美語
2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德路固語
3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賽德克都達語
4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萬大泰雅語
5
嘉義縣阿里山鄉立阿里山幼兒園
鄒語
6
高雄市那瑪夏區立那瑪夏幼兒園
19
卡那卡那富語
7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北排灣語
8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霧臺魯凱語
9
臺東縣海端鄉立幼兒園
郡群布農語
18 紙本印刷版只列序號 1 為例,其餘詳見全文電子版。
19 2019 年 1 月 1 日納入高雄市那瑪夏區民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60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1945-2018
1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一、幼兒園基本資料(
107 學年度)
成立年分:
1994 年
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否
校址:
[242] 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大道 7 段 437 號
電話:(
02)29035355 分機 151
網址:
danfongkid.wordpress.com
園長:高淑真
原民族別:邵族
資料來源:本年鑑調查問卷(
2019.10.31)。
二、幼兒園教師、學生人數統計(
107 學年度)
單位:人
教師
總計
學生
總計
幼教師(原住民幼教師族別、人數:
0)
9
學生人數
172
原住民學生人數
29
教保員(原住民教保員族別、人數:
0)
5
原住民學生數占比
17%
原住民學生主要民族
阿美族
族語教保員(原住民族語教保員族別、
人數:阿美族
2)
2
主要民族人數占原住民學生總數
比率
66%
參加沉浸式族語教學之學生人數
16
原住民學生族別、人數:
單位:人
族別
人數
族別
人數
族別
人數
族別
人數
阿美族
19
魯凱族
0
噶瑪蘭族
0
卡那卡那富族
0
泰雅族
4
鄒族
0
太魯閣族
0
尚未申報族別
0
排灣族
3
賽夏族
0
撒奇萊雅族
0
布農族
3
雅美族(達悟族)
0
賽德克族
0
卑南族
0
邵族
0
拉阿魯哇族
0
布農族
10%
排灣族
10%
泰雅族
14%
阿美族
66%
原住民學生族別比率圖
資料來源:本年鑑調查問卷(
2019.10.31)。
61
三、幼兒園簡介
(一)幼兒園史沿革
園所於
83 學年度幼兒
園正式立案;
86 學年度榮
獲 臺 北 縣 幼 稚 園 評 鑑 行
政、環境、教學三項績優
園所;
91 學年度榮獲臺北
縣幼稚園評鑑行政環境教
學 三 項 績 優 園 所;
101 學
年度通過「新北市幼兒園
基礎評鑑」;
103 學年度開
始辦理沉浸式族語教學計
畫至今。
(二)幼兒園特色
1. 快樂:建構溫馨友善的校園,洋溢快樂的學習環境。
2. 進取:啟發主動探索的潛能,展現進取的學習態度。
3. 創意:激發創造思考的動能,達成精緻的學習品質。
4. 自信:肯定個別多元的表現,強化自信的師生態度。
(三)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課程實務與特色
1. 課程實務與特色
(
1)沉浸式族語教學採抽離班級式,每日至少進行 4 小時以上全族語教學。
(
2)從入班、課間活動、午餐、午休到放學等生活用語皆用族語對話。
(
3)族語老師、輔導老師及主任積極研發及應用教材教具:
善用各種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善用各種教學影音媒體,幫助學生學習族語。
自創影音媒體幫助教學,推廣在家自學族語。
善用並研發輔助教材等幫助教學,增加學習樂趣。
(
4)族語教保員能執行多元評量:
使用動態評量,如表演、口頭評量等,瞭解幼兒語言學習狀況。
能瞭解幼兒語言學習進步情形,省思做為課程回饋與教學改進。
(
5)結合並運用社區資源:
與圖書館合作,運用館內相關設備、圖書、語音教材、文物、師資,辦理原住民研習
活動,共同傳承寶貴語言及文化資產。
積極參加各界文化表演,爭取經費補助,購置相關設備、圖書、語音教材、服飾及文
物,藉機推展族語教學活動,宣導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
6)參加專管中心之增能研習及自主學習,精進自我教學能力。
社區參與暨親子共學活動,孩童與老人互動(圖片提供:丹鳳國小
附設幼兒園)
62
1945-2018
肆
、
原
住
民
族
族
語
課
程
、
教
材
、
教
學
親子共學親子
DIY 活動(圖片提
供:丹鳳國小附設幼兒園)
2. 配合學校閱讀特色辦理
(
1)「原」來可以這樣閱讀:
帶家長及幼生參與校內外多元文化活動,沉浸於族群生活及環境中。
藉生活體驗、輕鬆說放鬆玩學習活動,建立對自我文化認同與自信。
(
2)「午茶的約會—親子繪本共學」:
幼兒能有更多機會和家長進行族語對話,增進親子間族語能力。
家長透過族語繪本,增進親子之間的對話機會,並落實在家中。
幼兒將所學的族語和爸媽溝通,增進族語的精熟度。
(四)成果與願景
1. 成果:
(
1)首創都會型沉浸式族語教學模式,做為未來推動族語的重要參考。
(
2)主辦各項社區活動,積極推廣族語文化,深植民族文化與價值。
(
3)運用內外社區資源,發揮在地文化特色,建立族語的學習環境。
2. 願景:
(
1)奠定幼兒學習族語的基礎,啟動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學習的擴散效應。
(
2)研發族語教學的啟蒙教學方法,開啟傳承原住民語言文化的學習之鑰。
(
3)組織促進族語學習的相關資源,整合政府、學術與部落社區原住民材。
(
4)認同都會型原住民的個殊特質,建置融合部落與都會生活的新價值觀。
(編寫者:丹鳳國小附設幼兒園高淑真)
63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