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托園所暨社區學習步道創意教學與評量設計工作坊
-以朝陽附幼、彰化公立附幼本位課程為例
※實施時程與進度
※
工作坊成員編組
※
理論與實務分享
一、引言
杜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生長和教育,亦即經驗的改造;學校教育應和兒童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從影片談起
走出教室,學校本身就是最佳的學習資源貝登堡托兒所
二、分享內容重點一覽表
九年一貫的內涵與特色、實施進程
園所本位課程-學習步道
學習步道的設計動機
學習步道的設計目的
學習步道的名詞釋義、文獻資源
學習步道-以多元智慧為核心的多元評量
學習步道的設計流程
學習步道的研究結果與討論
問題與回應
三、教改!哪裡錯了?
◎ 不同角度的偏見與迷思
四
、教學創新九年一貫的內涵:
一個基本核心概念-真實學習之經驗
培養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
二類學習節數
基本學習節數(80﹪),彈性學習節數(20﹪).
三大目標面向-全人化教育
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四面互贏新局
教師、學生、家長、學校行政.
五大精神特色
一貫、統整、彈性、實用、自主.
教學創新-九年一貫的內涵:
六大中心議題 (融入式教學)
七大學習領域(學科-領域)
語文、數學、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生活領域)、綜合活動.
八大行動策略
九年一貫
連續不斷、循序漸進、統整合一(實施進程)
◎ 兩性平等法-家事有給職
◎ 九年一貫新課程-七大學科領域
※ 園所本位課程-學習步道的理論與實務
幼稚園所學習步道工作坊
五、學習步道設計動機
1、符應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讓學生走出傳統的教室,迎向開放的戶外空間,讓學生在所處的校園生活中進行學習,把校園的場域當成學習的素材,讓學生直接就創造新的素材以獲得學習的機會
2、配合九十四學年度國教向下延伸至五歲,透過以園所、社區資源為本位的學習步道課程規劃與設計,可以讓幼托園所的教師直接運用與幼兒生活經驗最密切的環境資源,來進行幼兒鄉土課程的教學與評量活動,亦可藉結合相關主題課程進行統整課程設計,以順利與小學課程與教學進行接軌。
3、結合師資培育的學術單位、幼保系學生與第一線的園所幼兒教師,進行協同教學與研究,建構多元思考的校園環境學習步道課程的學習活動設計模式,足以作為未來幼托園所本位課程設計與幼小銜接創意課程設計模式的參考。
六、學習步道設計目的
1、以學校(園所)本位課程的核心理念,依據在地社區(朝陽校園)之資源與文化條件,從幼兒鄉土文化教學觀點,結合幼稚園課程六大領域與多元智慧統整式課程設計,建構創意校園環境學習步道,融入幼兒園所生活與各領域教學,使幼兒從日常生活環境中體驗並發揮創意,以提昇幼兒對鄉土文化資源的認知學習與創造力。
2、結合系所學術資源與園所教師,透過行動研究的團隊合作,理論與實務的交流,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社群的形成,以培育知識創新、合作分享、追求專業成長的創意幼兒教師。
3、推廣以社區、園所為本位的學習步道課程設計,提供園所教師統整六大領域課程之參考資源,透過觀察、實作、探究與問題解決之戶外教學策略,激發幼兒對生活環境的探索與開發多元的學習潛能。
七、名詞釋義
(一)校園學習步道(schoolyard learning paths)
利用所處校園內(亦可擴充至社區)既有的資源,包括動物、植物、校舍建築或其他設施,作為教師教學的素材與學生活動內容,並配合各科進行教學活動,所形成之教學動線,因此它不是水泥磚塊所砌成的步道,而是存在心中的無形步道。
校園環境步道可讓師生透過討論、溝通、塑造境教,讓兒童經由與環境互動,進而推及到其所生活的社區永續發展,對落實教育功能頗具成效。
(二)創意教學(creating teaching)
意指教師運用Gardner(1983)所提出之「多元智力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中的八種多元智力,進行校園步道學習活動單的活動設計,強調以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與跨領域的統整課程內涵(幼稚園以六大領域為核心,包括語文、健康、音樂、工作、常識與遊戲),並延伸至鄉土教學領域,結合情境、實作與趣味化的評量實施,引發孩童優勢能力的發展,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學習管道。
(三)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實務工作者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為了改進實務行動的品質,所採取的研究行動。行動研究者往往是實務工作者,他們根據實務活動上所遭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並於研究後根據研究結果擬定解決辦法,進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本研究擬就校園暨社區之環境資源,由幼稚園教師暨幼保系學生進行學習步道之活動課程設計,並以多元智慧的創意設計,進行學習活動單的教學與評量。
八、文獻探討
(一)學習步道的意義與目的
1、塑造愛、自由與尊重的教學情境
2、落實教育本土化與生活化的理念
3、享受學習的樂趣、藉由遊戲中學習,正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學習經驗
4、促進學習自動化的「自導式學習」(self-guiding learning),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二)學習步道的學習目標與設計步驟
1、認知:激發兒童學習各領域學科知識的興趣
2、技能:提供兒童在校園學習戶外觀察、探究、實作的技能和方法,奠定往後生活學習的基礎。
3、情意:期望學生經由接觸自然,進而認識自然、喜愛自然,最後經由內化過程提昇為尊重生命、愛護自然、愛護學校、愛護鄉土的高貴情操。
(三)校園學習步道運用上的優勢
1、最具鄉土化的教材
2、解決安全與經費的問題
3、落實生動、活潑的教學,朝向開放教育「統整化、生動化、活潑化」的內涵。
4、培養愛校、愛鄉及愛國的情操。
5、增進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校園資源與教科書學習的配合,始能達到自由、無限空間學習的目標。
九、學習單設計理念
(一)布魯納(J.S. Bruner)的發現式學習法
(二)皮亞傑(J. Piage)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三)戴爾(E. Dale,1967)的經驗金字塔理論(Cone 0f Experience)
(四)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與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理念
學習活動單(worksheet )具備下列功能:
1、引導學生學習2、評量的功能
3、發展性4、活動性
◎ 經驗金字塔
十、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意義:以學校為中心,社會為背景,結合學校內外資源與人力,主動進行學校的課程計畫、實施與評鑑
1、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符合學生的需求與適切性
2、提供教師編輯課程教材的空間,發揮專業形象,有助於同儕的互動與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3、有助學校願景的實現,凝聚團隊意識,增加對學校的認同,藉科技人力與資源的整合,活化校園加速教改。
4、使社區的文化特色融入學校課程中,學生的所學與周遭的人事物緊密的結合,是社區生命也是文化的延續。
十一、Gardner(1983)多元智力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課程設計的多元化:將所要學習的主要概念,以不同形式的學科領域進行轉換,以符應學生學習風格的個別優勢差異,激發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參與投入。
教學策略的多元化:教學者藉由不同感官的教學活動、不同形式的策略運用,豐富學習情境,給予學生不同的外在刺激線索,配對其優勢的學習風格,進行有效的學習。
學習評量的多元化:予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其直接的理解、與實作的學習成果,藉由不斷累積的個人學習檔案卷夾,教師可據以觀察評量學生連續性的多元智能發展情形,學生亦可逐步檢核其學習成果,最後終能體認學習成長與知識建構之喜悅
十二、學習步道參考資源
期刊資源
教育部幼兒教學˙鄉土教材資源中心
各
校鄉土教材資源(鄉鎮市)
各校學習步道資源
◎ 多元智慧理論
十三、研究方法-研究設計流程
十四、研究方法-研究團隊
(一)學習步道活動設計群
(二)協同研究教師群
十五、研究進度
十六、研究方法-課程設計與學習活動單設計架構
教學活動設計(如附錄範例-17朝陽的眼睛)
1、步道教學單元的基本資料(主題、教學時間、設計者、教學目標、分段能力指標、教學資源、配合主題活動、參考資源等)
2、教學策略的內容分析(幼稚園所六大領域課程結合鄉土領域、八大多元智慧領域等)
3、教學設計簡案,以提供教學者最直接的參考指引
4、學習活動單:涵蓋步道教學主題(配合單元、班級姓名等基本資料)、主題環境介紹、活動情境佈置及描述、學習活動題組設計及評量
學科概念能力指標:符應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之建構,參照盧美貴(民90)主編之「幼兒基本能力-遊戲活動設計」之幼兒基本能力項目進行設計
十七、研究結果與討論
※ 共設計28則學習步道活動教案暨學習單
一、校園學習步道與學科領域雙向細目檢核與內容分析【範例01 】
十八、研究結果與討論-優缺分析
◎ 優點
5、強化在職與職前幼兒教師專業智能與行動研究能力
◎ 待改進之處
1、學習活動單文字過於艱深
3、學習單作答方式要考量幼兒能力
十九、結論與建議
1、建構28則朝陽附幼創意校園環境學習步道設計課程,融入各學科領域教學與評量活動之中,作為園所本位課程之重要參考資源。
2、建置創意校園環境學習步道設計課程之檔案光碟,以利幼兒教師因時因地制宜,進行彈性課程的調整與修正。建議將校園學習步道建置於網頁之上,提供更快速便捷的資訊分享與學習互動。
3、延伸九年一貫創新教學之教改政策,推廣幼小銜接及國民教育往下延伸至五歲的教育理念,落實開發多元智慧學習潛能的幼兒教育,尊重個別差異,強化多元與適性教育,培養具觀察、實作、創意思考的下一代。
4、透過行動研究的團隊學習,理論與實務的交流,促進創意教師(幼稚園教師與幼保系學生)專業社群的形成,以培育知識創新、合作分享、追求專業成長的創意教師。
5、期待藉由「朝陽科大附設幼稚園校園學習步道手冊」的編輯,拋磚引玉,鼓勵公私立幼托園所,從園所本位的角度,結合園所與社區的環境資源,發展本位課程的特色。也呼籲幼托園所各級主管行政機關,能重視園所本位課程之發展,提供更多的進修管道與資源,強化幼兒教師在課程設計上的專業成長與行動研究能力,奠定提升學前教育品質的專業基礎。
二十、學習步道實作與分享
敬請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