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4
,离现在 12
年 15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兒童照顧與教育》
第三期,
2013年3月,頁 -80
73
親子共讀推行現況
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
沈歲鳳
*
宋亭葦
**
劉宛真
***
李璧岑
****
筆者四人皆為公立附幼的教師,推行親子共讀不遺餘力,發現各園所推行親子共讀的方
式,皆有不同,特以此篇文章和其他園所老師分享,希望能激盪出更多元的方式去推動親子共
讀,以培養幼兒閱讀的好習慣。本篇內容依序為:前言、親子共讀的實施方式、分析與討論、
結論、參考文獻。
壹、
前言
「閱讀決定國民素養,素養影響國家競爭力」此乃
2011 年「當閱讀力碰到國家競爭力:
高峰論壇會議」當中呼籲的重要信念,事實上,為使閱讀成為全民運動、增進國人對閱讀活動
的重視,早在
2000 年,行政院文建會訂定該年為「兒童閱讀年」,教育部則訂定每年 4 月 2
日為「兒童閱讀日」,頒布為期三年的「全國閱讀運動實施計畫」。計畫中明確指出:「在閱
讀過程中,如有教師及家長適度的帶領共讀,更可增進親子關係」,並制定了「教育部補助辦
理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實施要點」(
2000 年 12 月 19 日) ,以幼兒園、國小兒童及其家長為推
廣對象。
雖然「教育部補助辦理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實施要點」已於
2005 年 8 月 30 日廢止生效,但
學校方面不但沒有因此而停止推廣閱讀活動,更有許多探討親子共讀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的萌
芽,顯然推廣閱讀並辦理親子共讀活動已是教師自發性的教學策略和信念,誠如鄧秀琴(
2008)
所說:「…希望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孩子的學習而推廣親子共讀,將幼兒的讀寫學習自然地延續
至家庭」,四位筆者均為國小附設幼兒園之教師,也相當認同持續推廣親子共讀活動的重要,
*
沈歲鳳,基隆市中正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兼園主任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宋亭葦,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劉宛真,新北市深坑區深坑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李璧岑,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親子共讀推行現況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
74
頁
-80
希望將四園推動親子共讀活動的方式與理念作討論,盼能從現況的推行當中發現優缺點,反思
親子共讀活動推行的成效,並提出建議供現場教師們做參考。
貳、親子共讀的實施方式
筆者四人分屬於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的國小附幼老師,以下簡單介紹各園所的班級數、
藏書量、親子共讀進行方式,園所名稱將以化名替代。
一、臺北市大安區梅花附幼
梅花附幼園內設置三班混齡班,除各班教室外,另設有幼兒綜合活動室,其空間功能以圖
書閱覽、借閱為主,幼兒和家長可借閱之繪本藏書量約四千本,採電腦化借閱系統,圖書均以
電腦條碼方式編列,方便家長、幼兒和教師借閱和歸還。
梅花附幼之親子共讀實施方式分為三部分:第一種為每月園內會訂定一品格主題,幼兒從
老師挑選過的品格叢書中挑選一本作借閱;第二種為每週一次的繪本圖書借閱,幼兒可自由從
藏書中借閱一至兩本的圖書回家;第三種為每週一次的家長圖書借閱,家長可自由借閱一至五
本圖書,回家進行親子共讀。圖書借閱回家後需完成親子共讀學習單,便可累積點數,集滿
30
本和
50 本,可分別得到「書香小學士」、「小碩士」之獎狀與禮物。
二、臺北市文山區蘭花附幼
蘭花附幼共有五個混齡班,各班教室皆有
101 本繪本讓班級幼兒借閱,另設有幼兒專用圖
書室,與小學圖書室分開。
本園圖書室之幼兒繪本依出版社區分櫃位,繪本上除貼有圖書編號,並使用有顏色的圓點
貼紙標示,使幼兒能自行歸放書籍。本園圖書室藏書量約五千本,僅供園內教師及幼兒使用;
而每班班級內之「
101 好書」可供幼兒借回與家人進行親子共讀。各班 101 好書每隔一個半月
進行交換,希望讓孩子有機會借閱不同的繪本故事。
蘭花附幼之親子共讀實施方式為:每日皆可借閱班級內的
101 好書,借閱時由老師協助登
記書號和日期,每次最多借兩本,還書後可再繼續借閱。本園之親子共讀,使用學習單提供幼
兒做閱讀紀錄,即於每週五完成一次親子共讀紀錄。每學期期末,班級老師統計該班幼兒借閱
次數,並參考親子共讀學習單紀錄情形,每班列出五名「小小愛書人」名單進行表揚與頒獎活
動。
另外,每班皆有故事媽媽或故事爸爸,每週選擇一日上午
8:30~9:00 說故事給孩子聽,形
式彈性。
三、新北市青竹附幼
青竹附幼共有三個混齡班,各班教室僅擺放進行主題之相關書籍,並無另外設置幼兒專用
圖書室,園內圖書放置於幼兒園教師辦公室,因此幼兒及家長要進行借閱圖書是到幼兒園辦公
室內借閱。青竹國小附幼的圖書以電腦圖書系統管理,幼兒及家長皆製作個人圖書借閱證,進
行借閱時須帶借閱證方可借書。本園藏書量約二千本。圖書分類的方式依照中國圖書分類法,
《兒童照顧與教育》
第三期,
2013年3月,頁 -80
75
每本書的分類彩色標籤貼於書背下方,依照彩色標籤分類置放於書櫃。幼兒及家長借還書須透
過圖書管理系統刷條碼作業,而圖書系統作業是由志工家長輪流協助(幼兒園教師先指導志工
家長如何使用圖書管理系統)。幼兒借閱書籍是由教師選書半學期更換一次,家長則是自行至
幼兒園辦公室選擇欲借書籍。
青竹附幼之親子共讀實施方式為:幼兒及家長皆於每週五可於園內借書,幼兒可借一本
書,期限為下週一歸還,家長則是一次最多可借
10 本書,期限為二週;青竹附幼之親子共讀
的閱讀對象不限於園內借書,家長也可與孩子共讀家裡的圖書、期刊、報紙…等,或是於鄉鎮
市圖書館借閱,並不限時不限數量的進行親子共讀後,家長可在親子手冊的心得分享表格填上
閱讀名稱(如書名、篇名)、日期及幼兒閱讀後的一句心得,即完成親子共讀記錄,每
25 筆
親子共讀記錄會有一獎勵。其他的親子共讀活動如:每班有志工故事家長,每週擇一日上午
8:30~9:00 說故事給孩子聽。親子在寒假創作不限形式之小書,並於寒假後分享並進行小書展
及投票表揚。
四、基隆市菊花附幼
菊花附幼園內設置二班混齡班,藏書量約一千本,圖書放置於活動室及辦公室內,每年視
經費再進行填購。園所近臨文化中心圖書館,藉由學習單的設計,鼓勵家長至圖書館借閱圖畫
書,以擴展園所的圖書資源。
菊花附幼之親子共讀實施方式:開學初由老師選定適合親子共讀的圖畫書,放置於班級內
的閱讀區,閱讀區內另有配合主題的書籍,供幼兒在教室翻閱。每週五進行親子共讀的借閱活
動,由幼兒自行挑選一本,於下星期一歸還。親子在家共讀圖畫書後,還需完成「小書蟲」親
子共讀學習單,由幼兒畫下印象深刻的部分,再由家長寫上說明,於學期末頒發最認真完成小
書蟲的「最佳小書蟲獎」。
表 1 四所國小附設幼兒園擬訂親子共讀推行辦法內容之比較
梅花附幼
蘭花附幼
青竹附幼
菊花附幼
有無擬訂推行辦法
有
有
有
無
借閱頻率
1 次 / 週
1~5 次 / 週
1 次 / 週
1 次 / 週
借閱來源
園內藏書
園內藏書
不限園內藏書
園內藏書
評量方式
學習單
學習單
心得分享表格
學習單
獎勵依據
完成學習單
50 張
借閱量
前五名
完成心得分享表格
25 本記錄
認真完成學習
單者
其他親子共讀方式
說故事比賽、親子創
作小書、故事家長
故事家長、親子
蒐集主題相關資
料
說故事比賽、親子創
作小書、故事家長
親子蒐集主題
相關資料
.親子共讀推行現況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
76
頁
-80
參、分析與討論
一、比較四所國小附設幼兒園之親子共讀推行內容
( 一 ) 四園所親子共讀推行辦法的比較
發現即使是四所不同公立附設幼兒園,其推行親子共讀的內容卻大同小異。首先,比較四
所幼兒園有無擬定推行辦法,雖然四所園中只菊花附幼一園未擬訂推行辦法,但園內仍有進行
親子共讀的活動,包括:幼兒借閱、學習單及親子蒐集主題相關資料;而其他三所園擬訂推行
辦法之原因則包含:一、為落實教育政策的推行:園所在擬訂親子共讀推行辦法時,會依據教
育部補助辦理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實施要點、教育局全國兒童閱讀計畫…等政策著手規畫。另,
校長及園主任的教學理念,也決定親子共讀的推行方向(張怡雯,
2006)。二、能確立實施方
式:幼兒園的班級數不等,於園內實施全園統一的親子共讀活動,若有公訂的推行辦法,才可
使各班的家長和老師都能有共同的方向去依循。三、明確的目的,成為推行的依據:在辦法中,
說明推動親子共讀的目的,如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增進親子關係、建立學習型家庭等等,讓
老師和家長明白親子共讀的益處,在進行親子共讀活動時,大家能有動力配合支持,且有明確
的目標,無論實施方式如何改變,都不能忘了最終要培養閱讀習慣的目的!
( 二 ) 對於擬訂親子共讀推行辦法的檢討
親子共讀實施辦法涵括的內容各園不一,建議園所在擬訂親子共讀推行辦法時,應以上述
三大原因去撰寫,並且於實際推行後,將辦法作為檢核之用,確定園所推行的方式確實達到辦
法中所欲達成的目標,才不會讓辦法流於形式。但園所在擬訂推行辦法時,必須符合大環境政
策的責任,亦須考量園所內部實施的需求,因此園內教師之間的對話是幼兒園在推廣共讀時不
可缺少的過程。教師必須思考幼兒真正需要的為何?如何才能將親子共讀的政策落實並推廣於
家庭?目前推行的親子共讀活動是否符合家長及幼兒需求?當教師之間發現推廣親子共讀時有
任何困難或疑問時,擬訂的辦法及應用之相關活動也須作適時的調整(張怡雯,
2006)。
再者,親子共讀乃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閱讀,而教師則為親子共讀之推手,三方面都須共
同配合,其中家長的參與程度是影響親子共讀非常重要的關鍵,許淑雲(
2009)曾提出影響家
長參與兒童閱讀的因素有:時間不足、兒童課後參加才藝班、補習或社團活動,排擠閱讀的時
間、家長缺乏兒童閱讀指導的能力、老師指派的書寫作業太多、應透過相關管道為子女選擇適
合閱讀的圖書、公共圖書館資源豐富但借閱不夠便捷。在擬訂親子共讀推行辦法時若能考慮上
述影響因素並提供應變方法,如:開放家長至園內借閱圖書、降低幼兒作業量、提供家長閱讀
指導方向…等,相信必能提升家長參與親子共讀的意願。
二、評量親子共讀的成效
從上述四所幼兒園訂定的獎勵辦法得知,幼兒園教師為促進幼兒長期且持續進行親子共
讀,以「借閱量」與「親子共讀學習單」作為獎勵依據,即比較班級幼兒於一段時間內之閱讀
總冊數,以及學習單完成數量,採前三
~ 五位實施獎勵。此外,作者在與其他地區幼兒園教師
交流時知悉亦有許多幼兒園採行上述方法推行親子共讀活動。然而,現況中以該兩項作為幼兒
親子共讀成效評量是否適切?獎勵辦法是否有助於幼兒產生閱讀動機?是值得教師反思及討論
《兒童照顧與教育》
第三期,
2013年3月,頁 -80
77
的問題。
( 一 ) 以「借閱量」作為評量依據
依幼兒發展的觀點,教師為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先從規範開始,讓幼兒有固定的看書時間,
使幼兒漸漸地喜歡閱讀,希望養成閱讀的習慣。施信華(
2001)即以幼兒發展的角度將閱讀習
慣解釋為一項複雜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定關係,此種穩定關係的形成需要藉由學習次數的增
加,配合心理層面的滿足,才能穩定的延續與維持。柯華葳(
2006)在「教出閱讀力」一文中
更明確地指出:學童的閱讀數量也深深影響著閱讀習慣的養成。反思「借閱量」是否適宜成為
評估親子共讀之指標?透過借閱冊數的統計可以初步了解幼兒能否藉由多次的借閱書籍,穩定
地延續且維持閱讀習慣。然而,部分園所因節省時間及人力的困難,一週僅提供一次的借閱的
規定,刺激與反應連結的次數過少,閱讀習慣不易養成;園所應給予幼兒更彈性的借閱時間,
鼓勵借閱親子共讀書籍。
( 二 ) 以「親子共讀學習單」作為評量依據
1. 親子共讀學習單使用現況簡介:
四園所當中有三園所使用親子共讀學習單,僅青竹附幼並未使用學習單,而是使
用心得分享表格。學習單之內容編排和設計各園略有不同,相同的項目的紀錄包含書
籍名稱、出版社、作者、與誰共讀、喜歡該本書的程度(以五等星標記或勾選其喜歡
本書的項目),以及以圖畫紀錄自己對該書中印象最深刻或最喜歡的畫面;最重要的是,
請家長以文字方式協助孩子把心得紀錄下來。而蘭花附幼則多設計了一個項目,即為
自行挑選本書中簡易的字練習辨認和仿寫。
2. 使用目的:
三園使用親子共讀學習單進行評量的原因有以下三點:首先,可為作為圖書借閱
後是否有閱讀的評量依據;其二,使用學習單提醒家人應與幼兒共同閱讀,梅花附幼
園中的一位教師認為:「回去要有畫圖,我們才知道他到底回家有沒有看,還是根本
沒看就又送回來還了;學習單有評量的功能,同時也具備提醒家長應完成該項活動的
功用,沒有作業,家長就容易忽略這件事情。」(
2012.2.23)
彥爸
( 蘭花附幼 ) 說:「平常放學彥彥都是去阿嬤家,我們都要上班,很少和彥彥
一起看故事書。可是每個禮拜五彥彥有學習單的功課,我和他媽媽都會盡量講故事給
他聽。」(
2013.3.4 親師聯絡簿)
使用學習單除了有評量與提醒的作用外,第三個使用目的是希望透過親子共讀學
習單的繪製,有助於提升幼兒的後設認知。無論使用學習單或「心得分享表格」,都
能提供幼兒進行回憶文本的機會,幼兒透過圖像表徵將其紀錄下來,有助幼兒後設認
知的發展,培養幼兒蒐集訊息與整理訊息的能力。
學習單是親子共讀其中一種評量方式,從教育評量的觀點來看,閱讀行為除了認
知的評量外,還要兼顧情意和技能的評量(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
慧,
2006),例如師生間日常的溝通與觀察有助於蒐集幼兒於學習活動的狀況。王文
中等人提出:「學習的評量者也可以是多元的」;也就是說,除了老師擔任評量者外,
.親子共讀推行現況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
78
頁
-80
幼兒可以參與自評,其同儕、父母或家人亦可參與親子共讀活動的評量工作。
簡而言之,教師使用學習單時應以幼兒興趣為本位,將其視為輔助紀錄閱讀過程
的方法,勿把學習單作為唯一的評量工具;再者,評量者不受限於班級老師,並應採
納多元方式進行親子共讀成效的評量。
( 三 ) 獎勵辦法提升閱讀動機
四園在推動親子共讀時,均明列出獎勵辦法【註
1】,且都選擇以集會、全園活動等公開
的正式活動中予以表揚,顯示各園均重視閱讀習慣的養成,並希望透過鼓勵增強喜愛閱讀的動
機。然,獎勵辦法確實能誘發幼兒閱讀動機,並提升閱讀量,以培養幼兒穩定且持續的閱讀習
慣?
Wigfield 等人 (Baker & Wigfield,1999; Wigfield & Guthrie,1997,引自劉佩雲等人,2003) 所
建構的閱讀動機量表
(the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Questionnaire, MRQ) 有三類面向:「能力及
效能信念」、「成就價值及目標」、「社會」。筆者認為,四園中獎勵辦法相似於「成就價值
及目標」所包含的「重要」(
importance)與「認可」(recognition)。「重要」意指主觀地視
閱讀為重要的工作價值;「認可」為視獲得實際能力或目標達成的認可是成功的閱讀。另一個
閱讀動機的重要成份是閱讀的「社會」因素,意思是在閱讀時與同儕、朋友或家人分享,會因
社會文化原因而順從(
compliance)、符應外在或他人的期望而閱讀。而社會動機促進閱讀量
的增加(
Guthrie, Schafer, Wang, & Afflerbach, 1995,引自劉佩雲等人,2003),使得閱讀成為
穩定延續性的習慣。
由文獻研究得知,幼兒園實施之「獎勵辦法」能引發幼兒閱讀動機、提升閱讀量,進一步
培養幼兒穩定且持續的閱讀習慣。然而,上述所提之「重要」、「認可」、「社會」等因素皆
屬於外在動機,幼兒園教師應同時重視幼兒閱讀的內在動機,促使幼兒於親子共讀活動時更能
享受閱讀的樂趣。
【註
1】 梅花幼頒「書香小學士」、「書香小碩士」;蘭花附幼頒「小小愛書人」獎;青竹附幼頒「塗圖話畫獎、
小小作家獎、說文解字獎、詩情畫意獎、小小博士獎」
菊花附幼頒;「最佳小書蟲獎」。
三、多元的親子共讀方式
四所附幼中,有兩園規定借閱園內圖畫書回家進行親子共讀;另兩園則不受限,家長可從
其他管道借閱書籍與孩子共讀。筆者認為閱讀書籍的來源不應受限,園所可結合社會資源(如
鄉市鎮圖書館)推行閱讀活動,尤其針對藏書量較少的園所更可嘗試此法,將培養閱讀習慣的
管道由學校擴展至生活的社區當中。
除了開放共讀書籍來源外,筆者所屬的園所另有晨間家長說故事、親子作小書、說故事比
賽、蒐集主題資料…等形式,讓親子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共讀活動。如梅花附幼每學期期末
舉辦幼兒說故事比賽,幼兒必須熟悉故事內容,有些家長還會精心準備道具,讓說故事的活動
更加精彩。青竹附幼利用寒假期間,請親子完成一本小書,開學後請幼兒上台分享小書,並進
行最佳小書的票選活動,讓親子共讀的活動更進一步到「創作」。蘭花附幼、菊花附幼,請親
子收集相關的主題資料,家長會帶幼兒上圖書館尋找相關資訊,或是利用網路找資料,在課堂
中再請孩子上台介紹分享,讓閱讀素材不只是圖畫書,能擴大到其他文本資料。
《兒童照顧與教育》
第三期,
2013年3月,頁 -80
79
「親子共讀」在推廣多年後,共讀就不再只是幼兒借書回家閱讀了,應有更多元的方式,
讓親子享受閱讀的樂趣,鄧秀琴(
2008)的論文中提到,親子閱讀的推動可以是各種形式,例
如:親子學習單、故事媽媽、親職閱讀講座、家長童書讀書會、親子共讀護照、訓練說故事義
工等
( 頁 72)。
肆、結論與建議
從文獻探討及幼兒發展了解到閱讀是重要的事,為了讓閱讀從小紮根,學校開始推動「親
子共讀」,可以說是每間學校都在推動「親子共讀」,但推行了這麼多年,仍有些枝微末節的
小困難會困擾著現場的老師,如家長無暇陪伴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借回家的書並未讀過;學習
單並未完成,或是學習單總是家長完成的…等等,但若幼兒園教師有正向、明確的教育信念,
並與園內老師共同訂定可行的親子共讀推行辦法,則能利用多元的方式來帶領幼兒暢遊閱讀的
書海。以下幾點建議可和大家分享:
一、園所擬定親子共讀辦法前,全園教師應考量園所及社區擁有的資源,提出推廣親子共
讀的辦法;並藉由討論與交流,把可能遇到的問題先提出來,試著找到解決之道,以提升家長
參與親子共讀的意願及品質。
二、為了養成幼兒的閱讀習慣,幼兒園教師可增加幼兒每週能借閱的天數,若一週只借閱
一次,恐難以成為固定的閱讀習慣;再者,閱讀不限於學校,可延伸至社區圖書館或書店,擴
展借閱書籍的場域,增加幼兒閱讀的機會。
三、學習單是輔助紀錄閱讀過程的工具,應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勿把學習單作為唯一評量
親子共讀成效的工具。同時評量者也不應只有老師而已,納入孩子的自評、同儕間的互評,都
是不錯的評量方式!
四、適時的外在獎勵可提升孩子閱讀的動機,但別忘了內在動機才是讓孩子持續閱讀的最
大動力!
五、親子共讀不只是借書回家而已,多元的共讀活動,如晨間家長說故事、幼兒
/ 親子說
故事比賽、收集資料…等,讓親子透過不同的活動,接觸書籍,也擴展閱讀的素材,使共讀不
再只是圖畫書,還可以擴展到其他文本。
六、塑造愉快的閱讀情境,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是老師和家長都應努力的地
方!
.親子共讀推行現況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
80
頁
-80
參考文獻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
2006)。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
北:五南出版。
柯華葳(
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天下雜誌。
施信華(
2001)。閱讀習慣養成策略。師說,156,28-34。
教育部補助辦理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實施要點(
2000 年 12 月 19 日)。
許淑雲(
2009)。臺北市國小家長參與兒童閱讀現況之調查研究 ( 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
cgi?o=dnclcdr&s=id=%22098NTPTC576004%22.&searchmode=basic
張怡雯(
2006)。幼稚園閱讀教學推廣之研究-以台北市閱讀種子學校附設幼稚園為例(碩
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系碩士班,新北市。取自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2-0907200602293000
廖朝明(
2011)。打造五都閱讀新願景:「當閱讀力碰到國家競爭力」高峰論壇紀要。全國新
書資訊月刊,
146,18-22。
鄧秀琴(
2008)。幼稚園教師閱讀推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
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6NTTTC638004%22.&searchmode=basic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
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6,11,135-158。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